宋小強
《搭船的鳥》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生活氣息濃郁的散文,旨在讓學生通過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欣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意境,豐盈學生的審美精神。下文,筆者以三上《搭船的鳥》為例,探索促進學生審美精神成長的教學策略。
雨天,彩色小鳥站立船頭、入水捕魚,這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遍不過的情景,但“看似尋常最奇崛”,在具有童心的作者眼中,這無疑是觸動人心的。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對世間萬物好奇的階段,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聯(lián)系生活情境,代入自身體驗,那么,學生便會自覺地感受、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背后的美感。
師:同學們,陽光、空氣、真情是那么美好。有一位作家,也把他觀察到的美好記錄了下來,咱們一起去看看?。ǔ鍪绝B的圖片)鳥是大自然的精靈,他們或在枝頭婉轉歌唱,或在林間自由飛翔。圖中這只鳥,它在干什么?
生:它在搭船。
師:讀了課題,你有沒有產(chǎn)生什么疑問呢?
生(紛紛提問):這是一只怎樣的鳥?它為什么要搭船?又想去哪里?
師:答案就藏在課文里,快讀讀吧。
生1:這是一只彩色的鳥。
生2:這還是一只聰明靈巧的鳥。
師:母親告訴我,搭船的鳥是一只翠鳥?!啊洹局赣鹈G色的水鳥,也就是‘翠鳥’,它還表示顏色‘翠綠’,或一種翠綠色的寶石,我們把它叫作‘翡翠’。”
生活中,學生必定見過枝頭歡唱的鳥兒,甚至還可能為那些可愛的小生命駐足流連。教者將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融入課文情境,燃起學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待自讀課文后,學生迫不及待分享自己感受到的鳥是“彩色的”“聰明靈巧的”。隨后,教者以文中母親的口吻告訴學生,這只搭船的鳥是一只翠鳥,并順勢由“翠”衍生到與之有關聯(lián)的詞語“翠鳥”“翠綠”“翡翠”,由此,學生眼中的翠色豐富起來,翠鳥美好的形象也自然地定格于學生的腦海中。
師:就在一個下雨天,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這只翠鳥偶遇了,它到底美在哪兒呢?誰來讀第二自然段并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生:美在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師:是??!它有好多漂亮的顏色。作者簡直就是一位畫家,他以文字為畫筆,把這只小鳥給我們畫出來了?,F(xiàn)在,我們也來當一回小畫家,拿起你手中的畫筆,跟隨作者的文字,首先畫上翠綠的羽毛,接著……
生:在翅膀上涂一些藍色。
師:瞧,作者不僅看得仔細,表達得也很準確。最后要畫——
生:紅色的長嘴。
師:這樣一畫,我們就知道作者是按照先整體再局部的觀察順序,來寫翠鳥的外形和色彩的。
教者利用學生天生喜愛繪畫的特點,鼓勵他們一邊讀一邊畫,一邊畫一邊想象,使得他們不僅讀到了翠鳥的鮮艷色彩,感受到了質(zhì)樸文字里透著的靈動之美,還梳理了作者的觀察順序,領悟了作者的寫作之妙。
師:“我”遠遠地注視著翠鳥,生怕驚擾它。它悠然自得地觀察起水中的動靜,瞧,一條魚兒游過來了。同學們,趕緊拿起手中的相機,一邊讀一邊去抓拍翠鳥捕魚的畫面吧。
師:你剛才抓拍了哪個動作?
生(紛紛回答):沖到水里的“沖”、一口把小魚吞下去的“吞”、銜著小魚的“銜”……
師:從這些字中,你感受了到什么?
生(自由分享):“沖”表示翠鳥的速度很快;“吞”是嚼都不嚼就咽下去……
師:翠鳥是捕魚高手,所以人們又把它稱作“打魚郎”。作者用“沖、飛、銜、站、吞”五個慢鏡頭把翠鳥捕魚的過程一一呈現(xiàn)出來。不過,事實上翠鳥捕魚可是一氣呵成的。讓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
在教者的引領下,學生將目光聚焦于小鳥捕魚的動作“沖、飛、銜、站、吞”上,進而發(fā)現(xiàn)了作者的細膩觀察和準確措辭,感受到了翠鳥靚麗的外表下精于生存的機靈。與此同時,在慢讀細品中,學生逐漸代入了作者隨物色之動所經(jīng)歷的心亦搖焉,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也于字里行間裊裊升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在“發(fā)展型任務群——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第二學段的“學習內(nèi)容”中要求學生“閱讀描繪大自然、表現(xiàn)人類美好情感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搭船的鳥》所在單元為習作單元。習作單元遴選的精讀課文和習作例文的教學旨歸不在于學習如何理解語言,而在于學習作者的表達策略,并將表達手法遷移到自己的創(chuàng)意寫作中。
師:這只翠鳥現(xiàn)在來到我們眼前(翠鳥放大圖),仔細看,除了作者描畫的顏色,還有哪些好看的顏色?拿起畫筆繼續(xù)畫……
生(紛紛回答):烏溜溜的眼睛、帶著些橙紅色的黃色胸脯、一雙橙紅色的小爪子。
師:這么一畫,我們就發(fā)現(xiàn)翠鳥的色彩更豐富了。
教者創(chuàng)設符合文章脈絡的情境,引領學生循著作者觀察事物的獨特視角,揮舞手中神奇的、充滿魔力的畫筆,盡情畫,大膽說。由于學生對顏色深淺的判斷、詞語的選擇、語言的組織方式均不同,所以,他們表達出的語言自然豐富多樣、各具風采。
師:當翠鳥捕到大一點的魚時,它又是怎么吃的呢?請再次拿起你手中的相機,我們要再次抓拍翠鳥吃魚的動作了。(學生觀看翠鳥吃魚的視頻)
生(紛紛回答):翠鳥嘴叼著魚甩來甩去;翠鳥身體跟著魚搖晃;翠鳥把小魚不停地轉動,調(diào)整位置。
師:看著它吃魚的這些動作,你的小腦袋里有沒有冒出什么疑問?
生(紛紛質(zhì)疑):它吃魚之前為什么要不停地甩呢?頭會不會暈呢?……
師:同學們對翠鳥充滿好奇!翠鳥吃魚可是很講究的,通常它們要進行甩打儀式,直到魚不再掙扎,才會把魚頭對準自己的喉嚨,一口吞下去,現(xiàn)在,你能不能學著作者寫捕魚的樣子,來說一說翠鳥吃魚的過程?(再次觀看吃魚視頻)
師:我給你們提供一個開頭,你們接著往下說,注意用上剛才抓拍到的動作。
生:一只翠鳥銜著一條小魚站在枝頭,它用力甩著頭,把小魚搖晃暈了,我想,它到底要干什么呢?只見,這只翠鳥調(diào)整小魚的位置,把魚對準自己的喉嚨,“啊嗚”一口吞下去。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者通過兩次搭建支架,鼓勵學生用假想的畫筆畫出翠鳥身上更多的色彩,用無形的相機拍出翠鳥捕魚的有形動作,幫助學生調(diào)動全身器官,更好地感受文字的魅力,自信地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這里的畫筆、相機是虛設的工具,但拿著畫筆、握著相機的學生卻是身心愉悅、全心投入的,他們用眼觀察,側耳聆聽,潛心思考。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創(chuàng)意表達時,有了精準的動作描寫和真切的聲音模擬,再加上細膩的心理活動,語言表達就會因之而富有律動感、現(xiàn)場感和儀式感。伴隨著觀察、仿寫,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對翠鳥的珍愛之情油然而生。
文學意圖是作家試圖通過作品表達的思想、情感、意念,也就是立意。作者提筆之前就已將文學意圖醞釀于心、了然于胸,然后通過藝術的形象、美好的意境將其傳達出去。在《搭船的鳥》一文中,“我”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心里是愉悅的;看到站立船頭的美麗小鳥,“我”是饒有興致的。然而,作者卻沒有直接寫“我愛沙啦沙啦作響的雨”“我欣賞捕魚的鳥”,而是將情感蘊藏在簡約凝練的語言文字里,這是優(yōu)秀散文表達的高境界——“形散神聚”。為讓學生領悟到作者高超的寫作技法,筆者設計并實施了如下教學:
師:法國雕塑藝術家奧古斯特·羅丹說“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搭船的鳥》的作者郭風有這樣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嗎?
生:有。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紛紛回答):作者聽到的雨聲是美的,“沙啦、沙啦”,既輕柔又有節(jié)奏,像極了大自然的歌聲;作者眼中的翠鳥是美的,他情不自禁地感慨“多么美麗啊”,并依次捕捉到了翠鳥羽毛、翅膀、長嘴的顏色……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能夠讀到文字背后的美,下面這兩段話選自你們剛才的仿寫,你覺得哪位小作者把對翠鳥的喜歡寫得更淋漓盡致呢?
仿寫一:一只翠鳥銜著一條小魚站在枝頭,它用力搖晃著身子,甩著頭,等魚僵硬就將它的身子轉動起來,把魚頭對準自己的喉嚨,一下吞進去。(小雅)
仿寫二:一只翠鳥銜著一條小魚站在枝頭,它用力地甩著腦袋,左三下、右三下,好像在跳舞,我納悶它為什么要甩腦袋?突然,它把小魚調(diào)整方向,將魚頭對準自己的喉嚨,“啊嗚”一口吞下去。只見它得意地抖抖翅膀,似乎在說:“這條魚真美味呀!”(同同)
生(一致認為同同的仿寫更能看出對翠鳥的喜愛):翠鳥其實就是甩了幾下腦袋,在作者眼中就像跳舞;作者觀察的時候,還產(chǎn)生了疑惑;作者將翠鳥吃魚的聲音寫得很逼真……
師:請同學們對自己的仿寫進行修改,把對翠鳥的喜愛盡情地揮灑在文字里吧。
當學生盡情創(chuàng)寫“翠鳥吃魚”后,教者借助單元導語,激發(fā)學生思考“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學生再讀課文,在反芻中逐漸意識到寫作意圖不是喊口號,而是隱藏于文字背后,在語言文字中自然滲透、悄然彌漫開來的,進而主動修改自己的創(chuàng)寫,以達到創(chuàng)意表達的高境界——自然而發(fā)。
整篇文章的學習,循著閱讀鑒賞、創(chuàng)意寫作、思辨反芻的路徑,學生不僅習得了細致觀察周圍事物的方法,還在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回味美的同時,領略了大自然的奇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由此,學生的審美意識與情感因閱讀、表達而變得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