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丹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著名作家畢淑敏說:“幸福,需要提醒。”其實,生活中處處有提醒。親人的低聲提醒,蕩漾著愛的漣漪;朋友的一聲提醒,推開了緊閉的心門。書本里的一句話語可能是提醒;角落里的一個老物件也可能是提醒……提醒是關(guān)懷,是引領(lǐng)。提醒來自思考,提醒源于真情。
生活中,有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聲提醒,又有多少遺憾期待著一聲提醒。
請以“提醒”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確定立意,自擬標(biāo)題,文體特征明顯;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此作文題屬于話題作文,要求寫一篇記敘文。材料話題簡單寬泛,同學(xué)們有話可寫,不易偏離題意。但對于高中生來說,寫記敘文的要求就不僅限于單純敘事,而是對敘事藝術(shù)、語言藝術(shù)、情節(jié)構(gòu)思、情理提煉等方面都有了較高的要求。
話題是“提醒”,要想立意點高、切入點好、思路開闊,就要對“提醒”有深刻的理解?!疤嵝选辈粌H是語言上的勸誡,也是情感上的關(guān)愛,可以是一件小事、一段文字、一個物件……凡是能夠引發(fā)共通感情、喚醒理性、啟迪心智的無不是“提醒”。
在選擇題材時,視野要打開,既要避熟,也要避俗。在行文敘事中,要抓住在成長道路上曾給過自己“提醒”的典型事件來謀篇布局;敘事要線索明確,脈絡(luò)清晰;還要盡量達到事、情、理的交融,提練出生活的韻味與哲思。
原文在線
舊燈籠的提醒
我家有個大玻璃柜。遠遠看去,玻璃柜明亮耀眼,這是因為里面擺放的滿是金燦燦的獎杯,那些獎杯晶瑩剔透,十分搶眼。再仔細一看,其中還擺放著一個“舊燈籠”,不偏不倚,居正中央,顯得格格不入。它突兀地立在那里,時刻提醒著我和我的家人:莫失莫忘!
(開篇點題,點出舊燈籠,也點出提醒。但敘述語言稍顯平淡。)
我的爺爺是個“燈籠爺”。村里幾乎沒有人知道爺爺?shù)恼嫘彰?,但一定知道他的這個綽號。記得小時候,每逢中秋節(jié),村里的小孩就會涌到我家門口,“燈籠爺爺,我要那個兔子的!”“我要那個龍的!”“我要那個金色的!”“好好好,一個個排好隊??!”爺爺把燈籠一個個遞到那些小娃兒手里,看著他們心滿意足、蹦蹦跳跳離去的背影,臉上滿是笑容。
(對話在精不在多,可以選取最能凸顯爺爺性格和心理特征的細節(jié)來寫。)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昔日的孩子們漸漸長大了,還有許多孩子離開了村莊,去外求學(xué)。中秋時節(jié),孩子們手里拿著的都是五顏六色嘀嗒作響的電子燈籠。偶爾有在外工作或上學(xué)的人們回來過節(jié),也不會再來我家門前呼喊“燈籠爺”了。
爺爺和他的燈籠漸漸被人們遺忘在了村子的角落里。
(以舊燈籠為線索,敘寫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爺爺和燈籠一同被人們漸漸遺忘了,但是敘事過于冗長,并且忽視了“提醒”這一主題。)
那年中秋,我們回鄉(xiāng)過節(jié)。走進村子,踏上石板路,我遠遠就聽到了那熟悉的“咯吱咯吱”的聲響,只見爺爺正弓著背坐在門前的臺階上,手里拿著幾根木條,來回盤曲、折疊,當(dāng)我走近前,一個輕巧的燈籠架子就端立于他手上了。系上底盤,埋好燭芯,一個燈籠便初具模樣。他的動作不疾不徐,極有節(jié)奏章法。他將燈籠舉起,對著陽光,糊上一層紙糊糊,本以為會滴滴答答流下來的糨糊一經(jīng)他手,便緊緊貼在了燈籠架上。待紙漿干透,他再就著陽光繪彩漆,一個色彩艷麗、獨具匠心的燈籠便做成了。
夜晚,院子里的燈籠透出幽幽的微光,不甚明晰。寂靜的屋子里傳來爺爺?shù)吐暤暮叱骸霸卵缽潖?,歌聲纏纏,燈籠閃閃,誰來挽挽……”他沙啞的嗓音在這被黑暗籠罩的老屋里充滿了細膩的溫情……
臨別時,爺爺將那個燈籠送給了我。他什么都沒有說,只是紅了眼眶。
(燈籠承載了祖孫兩代人的情感,細膩溫暖。但只是單純敘事,沒有體現(xiàn)出與主題相關(guān)的思考,使得作文整體思路不明、脈絡(luò)不清。)
幾年過去了,這盞燈籠一直擺放在我家玻璃柜里。它立在金燦燦的獎杯邊,倔強而突兀。它也許再也不會被點亮,但它時刻提醒著我,不要丟棄和遺忘了那段美好純真的時光。
(結(jié)尾照應(yīng)開頭,用燈籠把祖孫兩代、過去與現(xiàn)在聯(lián)系了起來。但是對“提醒”這一話題的闡述不夠深刻,在行文中缺少點題的表述,語言平淡,導(dǎo)致全文思路不夠明確,作文脈絡(luò)不夠清晰,結(jié)尾也顯得倉促與生硬。)
◆升格建議
本篇作文選材讓人眼前一亮,從眾多寫親人的一句話、朋友的一聲提醒等尋常選材中脫穎而出,作者選擇了一個老物件——舊燈籠。本文的話題是“提醒”,線索是“舊燈籠”,但在行文中沒有將二者進行必要的連結(jié),也未突出“提醒”這一主題,只在結(jié)尾處蜻蜓點水,導(dǎo)致行文脈絡(luò)不清晰,線索不明了。升格時應(yīng)明確“舊燈籠的提醒”這一線索,突出“提醒”這一主題所蘊含的更深層的含義,結(jié)尾在事理上加以升華。
化蝶之作
熒熒燈火明
◎林 希
我家有個大玻璃柜。遠遠看去,玻璃柜明亮耀眼,這是因為里面擺放的滿是金燦燦的獎杯,那些獎杯晶瑩剔透,十分搶眼。但是仔細一看,其中有一個格格不入的“舊燈籠”,披掛著泛黃的紙衣,倔強突兀地立在眾多獎杯之中,不偏不倚,居正中央。家中幾經(jīng)搬遷,但它的位置永遠不變。在我們家里,它就像個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輕聲提醒著我,不要忘記。它曾帶著熒熒燈火而來,一路相隨,伴我成長!
那是爺爺做的燈籠!爺爺是個“燈籠爺”。村里的人不一定知道爺爺?shù)谋久?,但一定知道他的這個綽號。小時候,每年中秋前夕,村里的娃娃們總是一大早就擠在我家老屋門前,爭先恐后地提醒爺爺——“燈籠爺,我要兔子燈!”“我要龍燈!”“我要那個金色的!”爺爺總是笑呵呵地一一應(yīng)承。到了中秋節(jié)那天傍晚,娃娃們自覺排好隊來領(lǐng)燈籠,爺爺笑呵呵地把燈籠一個個遞到他們手里。孩子們跑遠了,爺爺還在后面關(guān)切地提醒——“慢慢跑啊,別摔著!”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jīng)在老屋門前嬉戲的孩子們逐漸離開了村莊。如今過中秋節(jié),孩子們手里拿著的都是五顏六色會唱兒歌的電子燈籠,再也沒有“咚咚咚”的敲門聲來提醒爺爺,中秋節(jié)到了,又該做燈籠了。
爺爺?shù)臒艋\和他的嘆氣聲一起躲進了柜子的一角。不過,每年到了中秋前,他總不忘打電話提醒我:“妞妞,爺爺給你準(zhǔn)備好了燈籠,有空就回來哦——”“知道了,爺爺!我這里也有好玩的音樂燈籠呢!”急著去玩耍的我,也隱隱聽到過電話那頭,爺爺輕輕的嘆氣聲。
又一年中秋,爺爺生病了,我們匆匆趕回去探望。穿過巷子,踏上青石板,我遠遠就聽到了那熟悉的“咯吱咯吱”的聲響,那是我許久不曾聽見的聲音——爺爺做燈籠的聲音!只見他彎著腰,拿著幾根木條,幾下盤曲、折疊,一個輕巧的燈籠架子就端立于眼前了;再系上底盤,埋好燭芯,一個燈籠的骨架就做成了。他的動作不疾不徐,節(jié)奏章法自成一派。他將燈籠舉起,對著陽光,糊上一層紙糊糊,本以為會滴滴答答流下來的糨糊一經(jīng)他手,便緊緊貼在了燈籠架上。待紙漿干透,他便在燈籠上描圖案,繪彩漆,飛天的嫦娥和俏皮的玉兔呼之欲出。
夜晚來臨,爺爺點亮一盞燈籠,輕輕地遞到我的手里。那熒熒的燭火在燈籠里跳躍搖曳,久違的親切和溫暖涌上我的心頭。屋里傳來爺爺?shù)吐暤暮叱骸霸卵缽潖潱杪暲p纏,燈籠閃閃,誰來挽挽……”
他沙啞蒼老的聲音磨痛了我的心臟。那搖曳的燭火、低低的哼唱,似在輕聲提醒我——爺爺?shù)膽n愁與孤寂、期望與希冀。
那盞燈籠跟著我來到了城市,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日漸發(fā)黃,獨自老去。也許它再也不會被點亮,但在我心中,它的光芒從不曾熄滅,曾經(jīng)的“燈籠爺”和那美好單純的歲月,永遠不會被遺忘!
【廣東東莞市東莞中學(xué)松山湖學(xué)校高一(7)班】
◆升格總結(jié)
升格作文在線索上加以調(diào)整,敘事主線為“舊燈籠”,情感主線為溫情的“提醒”,以時間順序把人與事、物與情貫穿起來,主題突出,脈絡(luò)清晰。同時,在謀篇布局上不再只是簡單的敘事,而是進行了思想的提煉、情感的提純,夾敘夾議,匯成一條情感之河,凝成“愛與傳承”這一主題。祖父的燈籠是愛的流淌,也是手藝與文化的承載,在時光的流逝與時代的變遷中,人與燈籠一起老去,但是不會被遺忘和丟棄。情感與思想共同走向了心靈的深處,文字搖曳生姿,深情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