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雪林小說《棘心》中女性的愛的生命形象探究

2022-11-29 03:13馬玉紅秦磊毅
關鍵詞:老夫小說生命

馬玉紅,秦磊毅

(1.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2.華東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蘇雪林與冰心、馮沅君、凌叔華、丁玲等被譽為中國20 世紀20、30 年代最有成就的五大女作家,1929 年5 月蘇雪林在上海北新書局出版長篇自傳小說《棘心》,小說以女主人公醒秋在法國留學三年半的生活為背景, 展現(xiàn)了一位在五四運動洗禮中成長的知識女性在新舊、 中西思想文化沖突碰撞中,追求知識、向往愛情、思戀母親的故事。小說一經(jīng)問世受到好評, 鄒韜奮說這部以慈母愛女至誠至愛為中心的小說,文筆優(yōu)美,情感真誠,“隨筆寫來,處處動人心弦”[1]。 《棘心》迥然不同于反封建追求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主潮,作品中洋溢的思想的健康純潔,情感的真摯美好,文字的清新明麗,使其成為一部境界獨特的小說,堪稱中國20 世紀20 年代優(yōu)秀長篇小說之一。1957 年蘇雪林重新修訂《棘心》,由臺灣光啟出版社出版,思想藝術更為優(yōu)美嫻熟。本文選擇生命與愛這一視角, 透過剖析小說中生動感人的愛的生命形象,揭示文學不朽的價值在于生命的闡述,生命永恒的奧秘在于愛的詮釋。 本文將分析杜老夫人、白朗、馬沙、醒秋四個女性形象,探討她們愛的生命特質以及生命反思。

一、成熟的愛的生命形象

小說《棘心》最有價值意義的在于塑造了杜老夫人、白朗、馬沙三個感人至深的富于愛心的中西方女性形象,她們的生命體現(xiàn)了成熟的愛,即完全舍己、甘于奉獻的品格精神。

(一)生命特質

作者虔敬熱忱地刻畫了杜老夫人的嘔心瀝血、無怨無悔服務家庭。 《棘心》的主人公是醒秋,但如作者蘇雪林所說, 小說的主旨是要為一位中國賢孝典范立傳, 就是她的母親也即小說中醒秋母親杜老夫人,小說扉頁引用《詩經(jīng)·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為題,并以“我以我的血和淚,刻骨的疚心,永久的哀慕,寫成這本書,紀念我最愛的母親”[2]為題,真摯書寫了杜老夫人的孝敬仁明、慈和柔順、勤勉寬大。小說中杜老夫人自十六歲嫁到杜家立志要做賢孝媳婦,侍奉婆婆極甘旨之奉,毫發(fā)未有不盡;盡勞勚之力,頃刻未有不恭。 自己剛生下長子,婆婆也生小叔,婆婆產(chǎn)后多病,乳汁不足,她要先哺小叔之后再哺自己的兒子;多年后,在北平為幼子完婚后陪伴丈夫和醒秋不到一個月,在婆婆催促下立即南歸,雖然嗚咽不舍、無聲飲泣,卻也沒有半句怨言,這些情節(jié)將杜老夫人極孝、克己的品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除此,杜老夫人還盡心竭力睦親戚,和叔妹,不避傳染照顧身患肺病的兩個妯娌數(shù)年如一日直到她們?nèi)ナ?,并且撫養(yǎng)她們的兒女如同己出;她還天性仁厚慷慨,對于貧苦鄉(xiāng)鄰必定解衣推食、慨然相助,祭祀祖宗總是魚肉豐盛、蔬菜清潔;她對兒女更是慈愛有加,對醒秋格外有一份醇厚至深的疼愛,用錢極為拮據(jù)儉省卻總是默默攢下零錢支持醒秋讀書。 小說描畫醒秋和表妹讀中學每逢假期回家,杜老夫人總是將她們房間蚊帳、 簟席等收拾得熨帖整潔,桌子、椅子拂拭得纖塵不染,并為她們里里外外的衣服置辦得煥然一新,無論夾的、棉的,都量身裁做,甚至鞋子、襪子、洗面的手巾、束發(fā)的絨繩,都一一預備。 小說還寫到,杜老夫人為在北平讀書的醒秋精心收拾衣裳, 每件衣服都折疊得十分整齊, 隨著氣候寒暖厚的薄的, 層層鋪在箱里。 這些細節(jié)將慈母細膩體貼的愛, 展現(xiàn)得格外動人心弦。

小說還欽仰深情描繪了白朗、 馬沙的甘心樂意、不辭艱辛服務他人。醒秋在法國留學遇見德行潭粹的白朗女士和馬沙修女。 白朗是里昂伯克萊補習學校的老師,容貌清癯,溫和樸素,對于文學有高深的造就, 無論什么艱深的句法都能用極淺顯的話語解釋出來。小說充滿敬意、細致入微地展現(xiàn)了白朗身上的無窮之愛: 她將寬廣弘富的愛施之于每一個學生, 八百多學生無一不得到她深厚的愛撫、溫柔、親熱和扶助,她能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年齡、容貌、性情、地址,甚至家族。小說刻意描寫白朗對臉黃肌瘦、 說話尖刻的蜜蜜和秀美如同天使一般的佛朗賽特一視同仁, 令醒秋吃驚的是永遠哭喪著臉、 見人說話總沒有好聲氣的蜜蜜見了白朗卻有說有笑; 白朗一星期講授英法文四十幾節(jié)課,自己卻一文也不享受,生活極其儉樸,她的飲食常常一個雞蛋, 一撮青菜, 幾片面包而已, 進款完全用于窮苦孩子身上; 白朗也孝敬母親,每天不辭辛苦再晚也要從城里回到鄉(xiāng)村的家;白朗尤其愛醒秋, 一天不見便像失了一件心愛的東西,無論風雨每天必定趕來和醒秋相聚幾分鐘,白朗不同尋常的愛的生命成為醒秋被感染感化的深厚力量。在回國航船上,醒秋的惜別之語表達了二人友誼如高山流水般堅固與堅貞:“別了, 白朗女士! 我親愛的教師,我義重如山的朋友。 ……你曾像愛骨肉一般的愛我, 我又安能不犧牲一切來報答你? ”[2](P196)端莊彬雅、沉毅謙遜的馬沙修女,說話聲音極其柔和,深黑的眼睛滿含慈祥光輝,她是伯克萊別墅的女管家, 后在伯克萊補習學校寄宿所廚房里幫忙。她本是煤礦主的女兒,在正值青春嫣然的年齡拋卻錦衣玉食的生活, 甘心做貧苦的修女; 她雖然身體孱弱, 每天卻總是奮勇地工作,嘴角永遠帶著溫藹如春的微笑。馬沙同白朗一樣尤愛醒秋的靈魂,不顧重傷風病倒整夜祈禱,為了一個最愛的朋友, 她把醒秋的靈魂看得比全世界還大,還重要。馬沙之愛的真摯高尚、雋永深長,掩卷之余仍令人含英咀華。

考察杜老夫人、白朗、馬沙三位如蕙蘭馨香的生命形象,她們的生命本質體現(xiàn)了甘于奉獻、謙卑舍己的人生價值觀, 她們的生命境界彰顯了對愛的完滿詮釋,她們舍棄自己的安逸舒適,帶給他人以成全祝福,外體縱然勞苦疲憊,內(nèi)心享受和諧安寧。小說對她們的描繪基調是崇敬欽仰的,贊美杜老夫人是天生的圣徒,白朗的友誼義重如山,馬沙的微笑是天使的微笑。與此同時,杜老夫人、白朗、馬沙的虔潔熱忱、博大無私愛的生命,在讀者心中亦獲得了滌凈情感、激發(fā)情操、柔軟心靈的凈化升華的審美效果, 小說達到了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倫理滌凈作用。

(二)審視姿態(tài)

小說透過鮮活生動的杜老夫人、白朗、馬沙三個人物形象傳遞了生命和愛的真理, 生命的價值與根本在于愛, 費爾巴哈說:“愛就是成為一個人。 ”[3](P6)愛使生命有馨香有色彩有溫暖,愛使生命有情有義有價。但是仔細閱讀小說可以看到,作者蘇雪林對杜老夫人和白朗、 馬沙中西方女性生命的審視立場和態(tài)度還是有差別的。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1919 年五四運動開啟了中國走向現(xiàn)代民主社會的歷史進程,作為五四洗禮中成長起來的知識女性,蘇雪林是將杜老夫人作為中國封建女性壓迫的犧牲品而塑造的,因此小說的敘述情感表現(xiàn)為此揚彼抑,即醒秋雖然一再張揚母親的盛德懿行與圣徒相似,但卻始終為母親抱屈。 小說的敘述特征突出表現(xiàn)了杜老夫人終身受壓迫、勞苦而不自由。小說描繪祖母使喚母親無盡無休,晚餐后,要替她捶背脊、捶膝、捻肩脊筋,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祖母固然是血脈流通,骨節(jié)松爽,可憐母親的拇指和食指,卻長年瘀著血,變成紫黑色,指甲也磨禿了,并且長年彎著腰背用力,使母親終身留下腰背疼痛的毛病。文中將醒秋對母親的疼愛與憐惜,對祖母的抱怨與憤怒傾訴得一覽無余。 小說對杜老夫人不能識字讀書之遺憾也寫得格外沉痛。 杜老夫人天資聰穎,央求丈夫教識字,丈夫卻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雖然最終在繁重家務中勤奮讀完半本“雜字”、幾首唐詩,停輟后又不能拾起;年紀漸長,央求醒秋教識字,醒秋卻常常顧及自己讀書與貪玩, 故而醒秋在法國一想起昔日不能耐心教母親讀書,疚心之悔便溢于言表??梢钥吹叫≌f刻意彰顯杜老夫人賢德的同時, 是有意為之將其刻畫成封建女性壓迫的犧牲品。 醒秋說母親嫁到杜家負了四十年沉重的十字架,母親像一株橡樹,本來堅強,但經(jīng)過幾番狂風暴雨、嚴霜烈日的摧殘,年僅五十四歲就枯瘁而死,“海上有一種鳥, ……性情最慈祥,雛鳥無所得食,它嘔血喂它們,甚至啄破了自己的胸膛扯出心肝喂它們。 我母親便是這鳥”[2](P203), 小說呈現(xiàn)的醒秋對母親的沉痛摯愛之情令人震撼感動。

小說對白朗、馬沙的描繪則迥然不同,白朗、馬沙是作為西方文明的幸運兒而呈現(xiàn)的, 小說的敘述情感表現(xiàn)為且頌且揚。 1789 年法國大革命后,法國結束了一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走向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小說以大量筆墨肯定贊美20 世紀20 年代的法國社會物質富裕安定, 精神高尚豐富,環(huán)境優(yōu)美整潔,人心淳樸熱忱,男女享有信仰、教育、經(jīng)濟、婚姻等自由平等的權利。 因此小說的敘述特征突出呈現(xiàn)了白朗、馬沙的受尊重、快樂而自由。 白朗受到良好教育,成為教師,自主選擇了獨身; 在描寫馬沙家庭的情節(jié)中也可以看到馬沙父母對馬沙稱呼您可見對女兒奉獻做修道士的尊重,而且馬沙家庭和諧愉快,子媳對父母固然愉色低聲,極其孝順,尊長對晚輩也是萬分慈愛。 除了白朗、馬沙,小說還描摹了醒秋因吐血住院遇見的在醫(yī)院服侍的一群修女,她們中不乏出身名門,她們中不缺顏色美麗,但她們?yōu)榱诵叛?,為了愛,甘愿舍棄一切富貴,甘心放下一切享受,服侍各式各樣的病人,不避諱傳染,不介意艱辛;她們安靜默默做事,忍受單調勞苦,不懈不怠,永無怨言,一直到死,不求世人贊揚。小說指出這樣的圣女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甚至醒秋都贊嘆在中國像她母親一樣的女性鳳毛麟角, 然而在法國像馬沙、白朗、醫(yī)院里的修女一樣的圣女無計其數(shù),這不能不歸因于信仰的力量。

(三)生命反思

在此需要思考的是, 杜老夫人是否為中國封建女性壓迫的犧牲品。 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以儒家文化為根基的社會,儒家文化主張男主外,女主內(nèi),女性以家庭為核心,女性是家庭的柱石,女性是家庭道德的護衛(wèi)者, 是家之隆替國之興廢的關鍵樞紐,女性賢德以孝敬、貞潔、謙卑、柔順、勤勉、樸素、誠實、正直、智慧、仁愛為核心,女子既嫁當盡心竭力幫助丈夫,孝敬公婆,和叔妹,睦親鄰,教養(yǎng)兒女??梢哉f,小說中杜老夫人的盛德懿行是對中國傳統(tǒng)儒家女性賢德的完美實踐。與此同時,觀照杜老夫人一生的行止,從家庭方面,她在賢孝、謙退、忍耐、堅苦中建造了整個家庭的和諧向上,“六親不合有孝慈”,婆婆的嚴厲無情更加襯托突顯她的極其賢孝;妯娌效法她的賢德,工友追隨她的勤勉,五個兒女對她十分敬慕孝順、愛戴尊重,如“甘瓠藟于樛木,庶草繁于深澤”[4](P132)。 小說描繪了醒秋長兄“隆隼廣額,齒如編貝,兩眼精光炯炯”,“溫良恭儉,頗有母風,又能折節(jié)下人”[2](P119);醒秋在20 世紀20 年代中國剛剛開始婦女解放的道路中就以文學才能聞名,且赴法留學,兒女的成才成器不能不歸之于母親愛的生命的滋潤澆灌。 從社會角度,杜老夫人在鄉(xiāng)黨鄰里倍受尊重,以“賢人”聞名。 從個體層面,誠如杜老夫人自己所說,大家庭一個好媳婦,等于衰世的一位賢相,即杜老夫人也十分肯定認可自己的身份作用價值。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時代自有其適應的規(guī)范準則、 文化傳統(tǒng),一個促進家庭社會和諧向上的愛的生命,其價值不但不能稱之為犧牲品,更可以說是可欽可敬、顛撲不磨的。

二、掙扎成長的愛的生命形象

這里將探討小說主人公醒秋的生命形象,區(qū)別于杜老夫人、白朗、馬沙,醒秋的生命是正在進行時, 是在多重沖突掙扎中不斷成長完善的生命形象。

醒秋出生成長的時代正是轟轟烈烈的中國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前后,醒秋適逢時代轉型,作為一個求知學問欲極為強烈的女性, 幼童時期因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拘囿無緣進入學堂,但天資聰穎勤奮的她通過熟讀叔叔哥哥們的書籍奠定了深厚的國學根基;五四運動后,她在叔叔的鼓勵下進入女子小學讀書一年,又以自殺、絕食等方式與反對女子繼續(xù)讀書的祖母抗爭, 先是考入省立女子師范學校,后考入北平高等女子師范學校,在此期間又考取赴法國留學。 醒秋的性格是富于多重色彩的, 一方面她是在五四洗禮中成長的現(xiàn)代女性,純真好學,理性獨立,同時浪漫不羈,敏感脆弱;另一方面她受母親耳濡目染,又是一個道德觀念極為嚴整的傳統(tǒng)女性,極其摯愛母親,崇尚高尚人格。小說對醒秋的生命呈現(xiàn),生動詳盡地描摹了她在孝道中的掙扎成長。

(一)孝道中的掙扎成長

小說首先描繪了醒秋孝順母親與追求知識的沖突掙扎。小說采取了出走與歸回的敘述模式,醒秋極其孝敬母親,醒秋在北平讀書時,母親為醒秋的三弟完婚,在北平一個月,醒秋陪母親在中央公園老柏樹下喝汽水,陪母親到三壩子公園游玩;若在公園遇見同學, 必定遠遠將同學拖到母親面前介紹,邀請同學去家里吃飯,她想要讓所有人知道她有一個慈祥和藹的母親, 并且對和母親所接觸的一切,她都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柔情,這一個月成為她生命史中最甜美溫和的一頁,“她的一片童心,一雙笑靨,依然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子,只有依依于慈母膝前,便算她的至樂。 ”[2](P97)然而醒秋赴法留學前特意沒有告知母親, 她知道母親必定攔阻她前往法國讀書;但到了法國,對慈愛母親的牽腸思念, 對病弱母親寂寞殘年誰來安慰的憂心如焚,反而使醒秋痛苦焦灼、纏綿顛倒而無法專心學業(yè),她無夜不夢見母親,于是在母親奄奄一息之際,終于下定決心提前回國。仔細反思醒秋孝順母親與追求知識的沖突根源其實是功利與舍己人生價值觀的沖突。醒秋求知欲極其強烈,出眾的文學才華使她夢想學成歸國后乘長風破萬里浪,在廣闊的天地馳騁, 小說多次抒寫醒秋對學問的成功、未來的幸福充滿沉醉的憧憬和樂觀的信心。追求知識的渴望使醒秋不辭而別母親奔赴法國,功成名就的思想更使醒秋不顧及母親的眼淚,不顧及母親對她婚約的擔憂, 甚至定下在法國學習十年的計劃。這里需要探討的是,小說中杜老夫人是否攔阻了醒秋追求知識與學問?考察小說情節(jié),事實上杜老夫人一直支持醒秋讀書, 為醒秋讀書第一次違逆婆婆, 即便對醒秋婚姻的不斷催促亦是克己復禮的牽掛和使命, 畢竟婚姻與求學同樣是人生頭等大事,某種程度上甚至更為重要。另一方面,亦可以看到醒秋獨立不羈、敏感脆弱的個性使她在法國經(jīng)歷多重打擊下已經(jīng)意志消沉、 身心俱傷,遑論學業(yè)的造就。 從這一角度來看,醒秋并非為孝順母親而放棄追求知識的犧牲品。

小說其次呈現(xiàn)了醒秋孝順母親與追求愛情的沖突掙扎。小說采取了背離與歸回的敘述模式,醒秋雖然為求學一再推遲婚約, 在道德情操上卻始終堅持冰清玉潔;她向往高尚優(yōu)美的情感,看愛情極為莊嚴神圣。 但醒秋又深受歐洲中世紀騎士小說的影響,五四浪漫精神的熏染,常常不自覺滑向自我中心的浪漫愛情觀。 在法國遇到中國青年秦風,縱然醒秋堅守婚約在身,她亦不愛秦風,但秦風的熱烈追求卻也令她迷惑而深陷其中。 然而孝心像一只鐵錨將醒秋的心抓住, 想到嚴正慈祥的母親會因此憂愧至死,醒秋終于從迷惑中清醒,斬斷與秦風的情絲。醒秋在法國大海、樹林、明月、情侶的感染中激起浪漫幻想, 兩次相邀在美國讀書的未婚夫叔健來法國團聚,都被叔健斬截拒絕;醒秋由于自尊心受到傷害,憤怒之中提出解除婚約,力經(jīng)飽經(jīng)憂患的母親百般哀求,醒秋才婉順母意,發(fā)自肺腑地哭訴:“我終不能為一己的幸福而害了母親!我終不能為一己的幸福而害了母親!”[2](P174)這一細節(jié)感人至深, 同時需要思考的是醒秋的愛情是否為母愛的犧牲品。 考察醒秋孝順母親與追求愛情的沖突根源其實是浪漫與古典的愛情沖突,浪漫的愛情以自己的愉悅滿足為中心,古典的愛情以成全祝福對方為鵠的。 分析小說情節(jié)與人物性格, 可以說與秦風的愛情乃是母愛將醒秋從糊涂虛榮中救出, 與叔健的愛情也是母愛將醒秋從浪漫任性中挽回。 小說描寫醒秋最后終于從法國回來與叔健成婚,病床邊垂死枯瘦的杜老夫人,一見到叔健頰邊便漾出笑容道:“醒兒是我最小的女兒,自少被我慣壞,脾氣很不好,性情又顢頇,不知道當家,將來要請你多多擔待她些?!慊榧賹M,不日出山,你可以和醒兒一道去,不要掛念我,我的病是不要緊的……”[2](P198),最樸素的言語卻將杜老夫人不顧及自己的病情完全為醒秋幸福著想的愛表達得真摯感人。 同時小說中的叔健雖然個性木強、固執(zhí)保守,卻是一個秀眉廣額的英俊青年, 才華橫溢的工程學子, 目不邪視的正人君子,對醒秋父母也極為孝順,連醒秋自己也欽佩他的人品不可多得。事實上,世間沒有完美圓滿的愛人,惟有舍己的愛可以祝福成全愛情。小說中醒秋也主張愛情要有條件,學問、人格、性情都是擇偶的重要條件, 人的性情最易變化,“愈放縱愈不自由,愈要求圓滿,愈覺得種種缺憾。 ”[2](P140)醒秋對愛情的理性思考也是她最終承順母意的重要原因。

醒秋在孝道的沖突掙扎中使得生命在蛻變成長,在掙扎中情緒情感時常陷于自譴自責、激烈動蕩,在母愛感召歸回后,斬斷與秦風的情絲按她自己所說是“打了一個勝仗”,心靈歸于踏實安穩(wěn)喜悅;與叔健的愛情,也在小說結尾寫給叔健溫柔誠摯的信中, 向讀者敞開了婚姻的幸福平安美滿的期待景致。

(二)愛的生命發(fā)展之路

醒秋赴法國留學三年半最終順服母意提前回國與未婚夫叔健結婚, 醒秋的人生將完全不同于母親、白朗、馬沙,醒秋的時代已是中國走向現(xiàn)代民主的時代,她將開始職業(yè)女性的生涯,不同于母親僅僅圍繞家庭的生活;醒秋將步入婚姻,亦不同于白朗、馬沙獨身的生活。醒秋的生命之旅路漫漫其修遠兮,前路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要完成愛的生命的成長成熟,核心仍在于從自我人生價值觀向舍己人生價值觀前行;與此同時,平衡家庭與社會雙重角色、 和諧人性與女性兩重人格、兼顧自我實現(xiàn)與自我犧牲雙重使命,將是醒秋愛的生命的發(fā)展之路。 不過,作為自傳小說,從蘇雪林本人的經(jīng)歷來看, 蘇雪林婚后專心自己的學問事業(yè), 婚姻如同虛設,1949 年奔赴香港、法國、臺灣后與丈夫從此天各一方,直至終老,不能不為遺憾。 當然,成熟的愛的生命之路,這條路難走,但世間凡有真價值的都需要經(jīng)過磨礪熬煉,艱難扭曲,玉汝于成;生命的成圣之道永遠需要艱難困苦的滋養(yǎng),生命的安息榮耀永遠在大曠野的對面。

三、結語

小說《棘心》思想純正,情感飽滿,文辭絢麗,此外,寫景細膩傳神,如小說對來夢湖即日內(nèi)瓦湖的描?。骸昂@樣的廣闊,又這樣的蔚藍,白鷗無數(shù),出沒滄波白浪間,……若以人物來比喻來夢和西子兩湖,西子淡抹濃妝,固有其自然之美,可是氣象太小,來夢清超曠遠,氣象萬千,相對之余,理想中憑空得來一個西方美人的印象,她長裾飄風,軒軒霞舉,一種高亢英雄的氣概,橫溢眉宇間,使人心折,使人意消,絕非小家碧玉徒以嬌柔見長者可比。 ”[2](P123)想像新穎脫俗,莊嚴大氣。

小說成功塑造了杜老夫人、白朗、馬沙、醒秋的愛的生命形象,杜老夫人、白朗、馬沙的虔敬謙抑、舍己奉獻,醒秋的矛盾沖突、掙扎成長,醒秋與母親、白朗、馬沙的彼此牽掛、摯誠深愛,成為小說最為感人肺腑、淪肌浹骨的詩意美學底色,也昭示了愛的生命本質。 體現(xiàn)親情之愛的杜老夫人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少有的豐滿的中國傳統(tǒng)孝敬仁明的女性典范;體現(xiàn)友情之愛的白朗、馬沙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第一次正面塑造的厚重的西方傳統(tǒng)德行潭粹的女性形象;同時,體現(xiàn)學問和愛情之愛的醒秋的生命掙扎成長充滿曲折沖突張力, 人物情感描摹多彩豐富深厚,心路歷程展現(xiàn)細膩真摯生動,《棘心》當之無愧為中國現(xiàn)代優(yōu)秀長篇自傳小說。小說不足之處在于初版本思想情感還有些蕪雜,情感抒發(fā)頗多直露,含蓄不足;修訂版文辭更加優(yōu)美嫻熟,思想情感也趨于老練深沉,但小說大量的說理、喻道性文字,也易導致讀者的閱讀逆反。 同時作者對杜老夫人先入為主的中國封建女性壓迫犧牲品的潛在思維定勢使得小說對人物的整體把握,形象的內(nèi)涵層面挖掘呈現(xiàn)得不夠深厚,削弱了人物的魅力與價值。 此外,小說對法國文化、社會過多的溢美之辭也影響了讀者客觀全面的認識。小說《棘心》塑造的杜老夫人、白朗、馬沙、醒秋的愛的生命的價值意義深遠, 她們不僅活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中,也活在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里,舍己奉獻的愛的生命如無瑕美玉永葆價值, 對當代中國仍然是家庭社會和諧向上發(fā)展的正面積極力量。 《棘心》對當代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也有有益的啟示,當代文學女性形象塑造往往凸顯張揚自我意志、情感、感覺、情緒,追逐個人名利、情欲、物欲、享樂,失落愛的生命價值, 生命實則已在外表的虛榮浮華熱鬧中枯萎死亡。然而,舍己的愛的生命形象卻生生不息,光耀溫暖,無論在文學歷史的長河,亦或是讀者的心靈,都將是美麗晶瑩的露珠或晨星。

猜你喜歡
老夫小說生命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坦然面對別人的挑剔
坦然面對別人的挑剔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坦然面對挑剔
静宁县| 双桥区| 突泉县| 巴彦县| 三穗县| 建昌县| 公安县| 昌江| 桐柏县| 临夏县| 珲春市| 乐山市| 巴中市| 镇坪县| 台北县| 长顺县| 临武县| 云阳县| 册亨县| 台江县| 珠海市| 徐闻县| 铜鼓县| 南靖县| 广丰县| 冀州市| 饶平县| 阜平县| 荆门市| 澎湖县| 毕节市| 仙桃市| 尖扎县| 鹤岗市| 固始县| 连平县| 宁强县| 阿克苏市| 和静县| 东乡| 安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