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洪泉,何瑞芳
(1.西南大學 文學院,重慶 400715;2.太原學院 學報編輯部,山西 太原 030032)
清代著名滿族女作家顧太清(1799—1877),本為西林覺羅氏,后改為顧姓,名春,字子春,道號太清,工詩擅詞,能書善畫,詞尤有盛名,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與納蘭性德(字容若)齊名,有“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之稱,王國維謂其“李易安以后,一人而已”[1]165。顧太清除創(chuàng)作有詞集《東海漁歌》六卷以外,還創(chuàng)作有詩集《天游閣集》七卷、小說《紅樓夢影》24回、戲曲《桃園記》《梅花引》等。顧太清的丈夫奕繪(1799—1838)是乾隆皇帝的曾孫。奕繪的父親是榮恪郡王綿億,綿億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奕繪17歲襲爵貝勒,后歷任散秩大臣、管理宗學、管理御書處及武英殿修書處、觀象臺事務、正白旗漢軍都統(tǒng)等職,是清代宗室中少見的博學之士,善詩詞,工書畫,喜文物,著有詩集《觀古齋妙蓮集》《明善堂文集》,詞集《寫春精舍詞》《南谷樵唱》。奕繪、顧太清夫婦琴瑟和諧,經(jīng)常詩詞唱和,共賞金石書畫,留下許多佳篇,因此有人稱他們“閨房韻事,堪媲趙管”[2]759。顧太清和奕繪都有題寫云南大理石畫的詩歌,特別是顧太清的《天游閣集》卷二有《題春山霽雪石畫》《題江光山色石畫》《借讀石畫詩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卷三有《續(xù)讀石畫詩十八首同夫子作》,卷四有《題阮受卿公子枯石畫》(阮受卿,阮元之子阮祜,字受卿)7首,其詞集《東海漁歌》中還有《江城子·題〈日酣川靜野云高〉石畫》,共有60首,數(shù)量可謂不少。從顧太清詩題中的“同夫子作”可知,顧太清和奕繪(即“夫子”)是一起欣賞大理石畫,一起創(chuàng)作石畫詩,奕繪的《明善堂文集》卷九就有題寫大理石畫的詩歌《題阮賜卿公子福萬松疊云石畫次蕓臺相公韻》(阮賜卿,阮元之子阮福,字賜卿)、《碧山出云石鏡次前韻》等。大理石畫,原指產(chǎn)于云南大理洱海邊點蒼山一帶的石灰?guī)r,剖面可以形成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畫。大理石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是漢白玉,晶瑩潔白,質(zhì)地堅硬,多用于建材與雕刻;一類是云灰石,又稱水花石,因石面的灰黑色花紋似漣漪蕩漾而得名,氣若浮云,千變?nèi)f幻,主要也用于建材,也不乏構(gòu)圖精美的天然石畫;一類是彩花石,主要作為觀賞用,按照其紋理色調(diào)的不同又分為綠花、秋花、水墨花等數(shù)種。綠花又稱春花,呈翡翠、青黛等色;秋花又稱雜花,呈橙黃、赭褐、赤色、五彩花紋;水墨花號稱“大理石之王”,墨分五色,酷似水墨國畫,且有明顯的米點筆觸(米點筆觸即米點皴,指宋代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創(chuàng)畫法,以潤筆橫點寫山體,墨色濃淡有層次有韻味,常用于表現(xiàn)雨后山巒云霧繚繞、煙樹迷茫的景象)。古人常選取具有成型花紋的大理石切片鑲嵌屏風和座椅靠背,還用以制作畫屏,大者重者做座屏,小者輕者做掛屏,座屏、掛屏都要配以名貴硬木框架,有如書畫之裱褙者。那么,問題來了,滿族女詩人顧太清和丈夫奕繪居住在京城,怎么看到遠在云南大理的石畫的呢?顧太清的詩描寫了云南大理石畫的哪些方面?她描寫云南大理石畫有何意義呢?筆者擬對學界沒有論及的這些問題做一探討。
云南大理石在唐代就有開采,但是由于開采不易、運輸困難,直到明清時期,云南大理石畫才流傳到北方,成為人們廳堂中的擺飾,作為一種昂貴的天然工藝品進入到皇室貴族的生活中。明代崇禎年間曾任中書舍人、武英殿給事的文震亨所撰《長物志》記載:“大理石出滇中。白若玉黑若墨為貴,白微帶青,黑微帶灰者,皆為下品。但得舊石,天成山水云煙,如‘米家山水’,此為無上佳品?!盵3]35據(jù)史料記載,明代權傾朝野的嚴嵩被抄家時,家中抄出鑲嵌有大理石的床十多張、大理石大屏風五十多座。曹雪芹《紅樓夢》中描寫賈府穿堂前擺放著一個紫檀架子的大理石屏風。奕繪的曾祖父乾隆皇帝寫有《御制瀛臺大理石屏歌》云:“直方大幅出巖巒,制為屏風陳座端。不忘本來具神解,林嶺猶肖點蒼山?!踪|(zhì)青文潤以腴,高低溪壑天然圖。倪黃董巨稱妙手,疏皴澹染終不無?!盵4]285乾隆皇帝在詩中稱贊大理石上的天然圖畫,就是元代畫家倪瓚、黃公望和五代畫家董源、宋代畫僧巨然用皴染的手法畫出的國畫也比不上,在詩末乾隆皇帝還特地說明“巍然猶是前朝物”。盡管在清代大理石畫已經(jīng)進入達官顯貴之家,但是貴為貝勒的奕繪和夫人顧太清初次見到大理石畫還是在曾任云貴總督的阮元及其兒子阮福、阮祜家里。
阮元(1764—1849)是清代著名學者,字伯元,號蕓臺、揅經(jīng)老人,謚文達,江蘇儀征(今屬揚州市)人,著有《揅經(jīng)室集》等。道光六年(1826),阮元由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轉(zhuǎn)調(diào)云貴總督,至道光十五年(1835)調(diào)回京城任體仁閣大學士,歷時近九年,其間在云南接觸到大理石畫。阮元在云南見到大理石畫,就極為喜愛,隨即購買數(shù)十片,或收藏或贈友。他還自號“蒼山畫仙”,在滇南節(jié)署內(nèi)專設石畫軒,用于陳列搜集到的大理石屏。他的《石畫記序》云:
今云南大理府點蒼山第十中和峰之腰出文石……山民采賣,賴以為利者千百人。其石色備五采,氣若云水,較吳裝畫法更渾脫天成,非筆墨所畫,乃造化所成也。余到滇數(shù)年以來,所見不少,已如云煙過眼。又于到點蒼時,張氏蘭坡為余親至石屋,選買數(shù)十幅,間有題詠,或持贈戚友,或兒輩乞去。[5]193
阮元還寫詩贊美大理石畫,其《大理石擬元人四時山水小幅》就云:“點蒼山里石,畫繪皆天生?!宋镒圆恍啵旎姛o聲。”[6]1182其《大理石屏四時山水歌》也云:“南云石幅天生奇,奇乃造物為畫師。煙云雨雪各有態(tài),高山流水分四時。……詩情畫意破石出,驚天逗雨吟點蒼。”[6]1167不僅如此,阮元還寫有不少題大理石畫的詩。他在《石畫記序》中說:“蘭坡諸公在省肆買石,各請品題。余擇其得古人詩畫之意者,不假思索,隨手拈出,口授指劃,各與題識。”[5]193-194阮元認為品題大理石畫非常重要,“否則各石雖有造化之巧,猶未鑿破混沌”[5]193-194。阮元題寫大理石畫的詩有《大理石小屏方尺許宛然設色山水巧合天際烏云二句詩意》《大理雪浪石屏用蘇公雪浪石詩韻》《立幅雪浪石屏再用坡公雪浪石七律韻并鐫字曰瑯?gòu)逐^仿蘇公雪浪齋孫知微畫法》《大理石屏正面立看合疏影橫斜水清淺背面橫看合暗香浮動月黃昏》等約43首。
在滇期間,阮元不但品題大理石畫,還撰寫了《石畫記》,離滇時,還通過“貢茶船至漢江,寄石至揚州”[5]371,再由揚州運到京城,顧太清、奕繪就是從阮元家得到大理石畫的。顧太清的《題江光山色石畫》就云:“江上雙峰涌髻螺,山云如練壓滄波。案頭飽看江山畫,石畫分來相府多?!?1)顧太清《題江光山色石畫》,顧太清、奕繪著,張璋編?!额櫶遛壤L詩詞合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9頁。后文所引顧太清詩詞均出自此書,不再出注??梢婎櫶逶趲装干嫌^賞的石畫,是從“相府”“分來”的?!跋喔本褪求w仁閣大學士阮元家?!绑w仁閣大學士”屬正一品銜,時人雅稱“相國”。這首詩后還有“鈍宦”的批注云:“石畫,當是阮蕓臺相國家物,故詩中有‘相府’云云。石出云南大理府,相國曾開府滇黔也?!鞭壤L更是在《安公子·謝賜卿公子見贈叆叇箋》中明確說自己第一次見到大理石畫是在阮福家中:“昨日君家宴,瑯玕新種書窗畔。石畫屏風,斜木幾、盡平生初見?!?2)奕繪《安公子·謝賜卿公子見贈叆叇箋》,顧太清、奕繪著,張璋編校《顧太清奕繪詩詞合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73頁。后文所引奕繪詩詞均出自此書,不再出注。顧太清的《天游閣集》在《題江光山色石畫》詩后編次的是《讀蕓臺相國〈揅經(jīng)室詩錄〉》,稱贊阮元“為楫為霖真宰相,乃文乃武大宗師”。奕繪的《題阮賜卿公子福萬松疊云石畫次蕓臺相國韻》還說:“昨于君家見此石,寒氣瑟縮疑深冬。歸來清夢游何處,洱海西邊十九峰?!鞭壤L此詩后編排的是《碧山出云石鏡次前韻》,詩云:“還君石畫題其背,寶月中間大小峰?!笨芍壤L從阮福家借閱石畫并在石畫背面題詩后再還給阮福。由此可見,顧太清、奕繪觀賞、題詩的石畫,是阮元和兒子阮福從云南運回京城的;從稱呼“相國”“相府”來看,應該是在阮元回京任體仁閣大學士時。特別要說明的是,顧太清品題大理石畫的詩,詩題中有“借讀石畫詩”“續(xù)讀石畫詩”的話,然而,顧太清是既借來了阮元的石畫詩,又借來了阮元家的石畫。顧太清《借讀石畫詩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十三品題石畫《秋桑圖》詩后自注:“先生有《秋?!匪氖祝姟段倪x樓詩存》?!薄段倪x樓詩存》就是阮元的詩集。其《續(xù)讀石畫詩十八首同夫子作》其六品題石畫《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詩末自注:“即《安石東山》之背也。”也就是說,其六品題的是兩面成畫的大理石畫,如果不親眼見到石畫,是題不出來詩的。
顧太清、奕繪夫婦與阮元、阮福兩家的關系極為密切,主要是由于顧太清與閨中詩友許云姜、許云林兩姊妹的交往,因為“云姜嫁與阮元五子阮福為婦,許云林之女孫靜蘭又許字阮福之子阮恩光,未嫁而卒”[1]115。阮元任云貴總督之前,曾在朝廷任過翰林院編修、少詹事、戶部左侍郎、充經(jīng)筵講官等職,與同在朝廷管理宗學、管理御書處及武英殿修書處的奕繪應該有交往。然而,許云姜、許云林是顧太清的親密詩友,她們詩詞唱和,情同姊妹。當然,顧太清的閨中詩友大多是奕繪友朋的眷屬,相識也多從奕繪而來。如許云姜、許云林之父許宗彥,字周生,嘉慶進士,曾任兵部主事。許宗彥之妻梁德繩,字楚生,號古春軒老人,奕繪和顧太清都與她交情頗深。梁德繩為懷念早逝的外孫女孫靜蘭畫有《曇影夢痕圖》,奕繪為其圖題詞《金縷曲·題〈曇影夢痕圖〉》,顧太清也寫有《乳燕飛·題〈曇影夢痕圖〉》。梁德繩還常贈送顧太清禮物,邀約顧太清詠詩,顧太清的《水調(diào)歌頭》序云:“謝古春軒老人見贈竹根仙槎?!逼洹抖L波》序云:“古春軒老人有《消夏集》,征詠夜來香鸚哥,紉素馨以為架者,蓋云林手制也?!绷旱吕K之女許云姜、許云林更是與顧太清交誼深厚,不但相互贈送禮物,而且還經(jīng)常一同出游,這從顧太清所寫《謝云姜惠食物》《謝云姜惠普洱茶用來韻》詩以及《暗香》詞序“謝云姜妹畫梅團扇”和《臺城路》詞序“六月廿六,云姜招游尺五莊看荷花”可知。許云姜嫁給阮福為妻,成為阮元的兒媳婦?;蛟S因為這層關系,阮元從云南回到京城還去探訪過奕繪、顧太清夫婦,顧太清有詩記其事,題為《十一雪后蕓臺相國過訪談云南風景》。顧太清還為阮元寫有祝壽詞《瑤臺聚八仙·祝蕓臺相國八十壽》,還讀過阮元的詩集并寫有《讀蕓臺相國〈揅經(jīng)室詩錄〉》。奕繪曾參觀過阮福修建的藏書樓“小瑯?gòu)窒绅^”(阮元有藏書樓曰“瑯?gòu)窒绅^”),并寫有《拜星月慢·題小瑯?gòu)窒绅^》云:“沉水香濃,隔花風細,步入小瑯?gòu)窒绅^?!驄D,大隱城南,擁圖書萬卷。”奕繪還讀過阮福的詩文集,寫有《江神子·題阮賜卿〈小瑯?gòu)窒绅^集〉》,贊揚阮福的“冰雪文章”,清新雅致,稱美阮福和許云姜夫婦是“仙眷屬”,并說阮福“滇黔楚粵挈家游,閱江樓,放扁舟”,意謂阮元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和云貴總督時,阮福都攜家隨行。顧太清、奕繪和阮氏父子有這樣深厚的情誼,從阮氏家分得大理石畫并借讀阮元的石畫詩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張若骕《滇云紀略》云:“點蒼石出大理山崖洞中,白質(zhì)黑章,有人物、山水、草木、禽魚之狀,可為屏幾?!盵7]44大理石的本色為白色,因礦物質(zhì)的滲透暈染而成五彩繽紛的色紋,巖石經(jīng)過剖切打磨,往往構(gòu)成山水、人物、禽獸之類圖案。在這些千變?nèi)f化的大理石畫中,尤以山水題材為最多,也最能體現(xiàn)大自然的景致,就像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一幅幅精美的中國水墨畫,極富古典審美情趣。
張輪遠《萬石齋靈巖大理石譜》云:“清阮文達公總制滇黔,曾親至點蒼,認大理石為天然石畫,非筆墨所能造成,乃極力揄揚,各加品題,著為《石畫記》。於是大理石之名始大著。其后輸入內(nèi)地漸多,而記載亦夥,并浸淫海外矣?!盵8]7-8可見,是時任云貴總督的阮元最先認定大理石圖案為“大理石畫”,不但極力贊揚,而且或引用古人詩句或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對大理石畫加以品題,創(chuàng)作了不少題寫大理石畫的詩歌。然而,以詩詞品題大理石畫最多的應屬滿族女詩人顧太清。
身居京城的顧太清,見到大理石畫就驚奇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寫詩品題,極力稱揚大理石畫的天然美。她贊美《春山霽雪石畫》說“春山如畫自天成”,稱贊《桂生高嶺》石畫謂“天開畫本要人看”,稱賞《白云抱幽石》石畫“自然原不與天違”。顧太清喜歡具有天然美的大理石畫,應該與她善畫有關,而既是書畫家,又是金石書畫研究家的阮元,也特別喜歡大理石畫的自然美,他在《論石畫》一詩中感嘆:“惟此點蒼山,畫工不得比。……始嘆造化奇,壓卻絹與紙?!盵9]1122其《大理石屏四時山水歌》也說:“南云石幅天生奇,奇乃造物為畫師?!M獨勝于畫師畫,更得巧合詩人詩。”[6]1167
顧太清工詩擅詞,因而能以詩人的眼光描寫大理石畫的意境。其《借讀石畫詩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五題寫大理石畫《春湖花嶼》中的“春水迷天淡欲無,春山過雨綠模糊”兩句,寫出了畫境的淡遠朦朧;《借讀石畫詩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二十七描寫大理石畫《夕陽沉綠》中的“淡染斜陽濃染樹,斜陽又在遠山西”兩句,寫出了畫境的闊遠層深,近樹濃,遠山淡,斜陽更在遠山外。大理石畫的畫境大多隱約朦朧,因而顧太清在描寫石畫意境時,常用一些表現(xiàn)依稀隱約、縹緲模糊景物的詞語。她喜歡用“一痕”“痕”來表現(xiàn)石畫上景物的隱約可見,如把石畫上的遠山比喻為“一痕眉綠”,把石畫上的新月描寫為“一痕清影”,又如寫溪水有“潮生潮落洗沙痕”,寫春水有“漫漫春水漲波痕”等;她還喜歡用“影”字來表現(xiàn)石畫的淡遠景象,如“落日沉沉山影齊”“楚客西來帆影孤”“雨洗煙霏樹影孤”“翠微移過西風影”等。此外,她還喜歡用“濛濛”“渺渺”“縹緲”“漠漠”“漫漫”“冥冥”“溶溶”“昏昏”“沉沉”等疊詞來表現(xiàn)大理石畫的意境。
顧太清鑒賞、品題大理石畫,還能根據(jù)畫境加以想象,表現(xiàn)其畫外之境。石畫是以紋理、顏色、濃淡形成的圖像,顧太清卻能根據(jù)圖像生發(fā)聯(lián)想、想象,描繪其畫外之畫。如其《借讀石畫詩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八題寫《嶺桂泫花》云:“泠泠玉露泫花光,縹緲高寒月殿涼。今夜嫦娥開碧戶,黃金瓔絡散天香?!鼻皟删涿鑼懯嫷膱D景:清冷的露水帶著桂花的顏色,月中的宮殿高遠迷蒙;后兩句則是作者的想象:今夜嫦娥走出月宮,應該戴著用桂花串成的頸飾,而且漫天散發(fā)桂花的香味。此外,她的《借讀石畫詩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二十題寫《十九峰》(即蒼山十九峰)云:“江上青山無數(shù)重,松梢半是白云封。云中應有仙人過,指點蒼蒼十九峰?!逼洹独m(xù)讀石畫詩十八首同夫子作》其十二《桃源圖》云:“漫漫春水漲波痕,兩岸余霞水氣吞。應有漁人深樹里,小舟雙槳出桃源。”這兩首詩都是前兩句描寫石畫的畫境,后兩句則是作者由畫境引發(fā)的云中仙人指點蒼山、桃源漁人小舟蕩槳的想象。繪畫在于創(chuàng)作,而石畫在于發(fā)現(xiàn),因此,發(fā)揮想象,展開遐想的翅膀,賞玩、品題大理石畫,極大地滿足了文人雅士的審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顧太清能書善畫,因而能以畫家的眼光鑒賞大理石畫,并以國畫的技法品題大理石畫。國畫中的水墨畫特別講究用墨,有“墨分五色”之說。在一幅水墨畫里,即使只用單一的墨色,也要使畫面產(chǎn)生色彩的變化,即墨分五色,也就是用墨要分出干、濕、濃、淡、焦五種顏色,如果加上紙的“白”,就是“六彩”。顧太清題寫大理石畫的詩,也特別注意描寫石畫顏色的濃、淡。如《借讀石畫詩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二十七題寫《夕山沉綠》石畫:“淡染斜陽濃染樹,斜陽又在遠山西。”其十七題寫《白牡丹圖》石畫:“好景最宜春雪后,淺紅深碧總堪夸?!鳖伾摹吧顪\”就是濃淡。其五題寫《春湖花嶼》石畫:“春水迷天淡欲無,春山過雨綠模糊。”其二十一題寫《夕陽花塢》石畫:“晴雪渡頭吹柳絮,夕陽花外淡春山?!逼淙活}寫《窗納遙青》石畫:“曉窗開對碧嶕峣,爽氣凌晨濕翠翹。應是昨宵新雨過,一痕眉綠為誰描。”“碧嶕峣”指峻峭的碧峰,應是濃色;“一痕眉綠”則是比喻遠山,應是淡色。其十九題寫《紫煙》石畫:“日暮漁樵人不見,遙山一抹紫煙橫”,“遙山一抹”指淡墨,“紫煙橫”則指濃墨。顧太清描寫出石畫景色的濃淡,就表現(xiàn)出畫境的層次感。
國畫的透視,特別是散點透視,畫山水要分遠、近、高、低,要有層深,要能表現(xiàn)出“尺幅千里”的遠景。在水墨畫中,近景濃而遠景淡,顧太清題寫大理石畫,既寫其顏色的濃淡,又特別注意石畫景色的遠近高低。如她的《借讀石畫詩三十二首同夫子作》其四題寫《秋江漁隱》石畫:“風恬浪靜清無限,遠是斜陽近是山?!逼淦哳}寫《碧雞金馬》石畫:“遠近峰頭蒸紫氣,碧雞金馬插高空?!彼摹独m(xù)讀石畫詩十八首同夫子作》其十七題寫《翠峰疏雨》石畫:“遠山如畫黛眉修。”其十四題寫《鳥倦飛而知還》石畫:“遠村尚有幾斜暉?!泵鑼懗鼍吧倪h近,畫境就有縱深感。
顧太清是貴族婦女,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詩的題材較為狹窄,較少涉及當時的社會政治生活,大多是自己與丈夫、兒女、閨友生活的反映,多為紀游、詠物、賞花、題畫、聽琴等內(nèi)容。由于顧太清善畫,寫有大量題畫詩,又由于奕繪是宗室貴族,能夠收藏或觀賞到古代名家的繪畫,因而顧太清詩集中有不少題寫古代名畫的詩作。其《天游閣集》卷一中題寫前朝畫作的詩依次有《題沈石田〈秋林曳杖〉》《題文衡山〈秋湖遠眺〉》《題李晞古〈秋涉圖〉》《題〈宣和竹雞〉》《五月廿二日夫子購得錢舜舉〈荷花〉一軸有諸家題句分和》《題唐寅畫〈麻姑像〉》《題趙伯駒畫〈古木寒鴉〉二首》《題倪云林〈清閟閣圖〉》等。這些畫的作者多是名家:沈石田即沈周,字啟南,號石田,與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是吳門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文衡山即文征明,號衡山居士,與沈周共創(chuàng)吳門畫派”;李晞古即李唐,字晞古,宋徽宗時入畫院,為“南宋四大家”之一;宣和是宋徽宗趙佶的年號,宋徽宗號宣和主人,書畫家;錢舜舉即錢選,字舜舉,宋末元初著名畫家;唐寅即唐伯虎,明代著名書畫家;趙伯駒,字千里,南宋畫家;倪云林即倪瓚,字泰宇,號云林子,與黃公望、王蒙、吳鎮(zhèn)合稱“元四家”。此外,《天游閣集》卷一中還有不少題寫本朝畫家的詩,如題寫清初著名畫家王翚的《王翚畫赤壁》,題寫清初著名女畫家陳書(號南樓老人)的《題陳南樓老人畫扇》,題寫康熙、雍正年間著名女畫家蔣季錫的《題蔣季錫〈燕子桃花〉》等;還有題寫道士黃云谷給丈夫奕繪和自己所畫道裝像的《題黃云谷道士畫夫子黃冠小照》《自題道裝像》。這些多為山水、禽鳥、人物等的水墨畫,屬于“人工畫”。
顧太清題寫“天然畫”的大理石畫詩,出現(xiàn)在其《天游閣集》卷二中,從題寫“人工畫”到題寫大理石畫,無疑擴大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大理石畫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融自然美與藝術美為一體,與“人工畫”單純的藝術美還是不同的,只是人們在鑒賞品評大理石畫時更多地借鑒了中國畫的鑒賞品評標準罷了。
品題大理石畫時,以古人詩句表現(xiàn)大理石畫的畫境,或自己題詩描繪大理石畫的畫境,是阮元的首創(chuàng)。阮元《石畫記》卷一云:“《湘煙春曉圖》,橫幅,高約一尺,橫不足二尺?!街路剑菬煼窃?,于模糊中有皺紋。柳子厚詩云:‘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朔嵝ぶ??!盵5]199卷一還云:“《青山白雨》,方幅,……山巒數(shù)重,皆有煙云、白氣;又斜注白紋,勢如驟雨。杜工部詩曰:‘青山萬里靜散地,白雨一洗空垂蘿?!源祟}之??~渺營丘水墨仙,青山白雨疊云煙。分明又見宣和畫,雨腳曾題僧巨然。”[5]230阮元不僅用杜甫詩句概括石畫《青山白雨》的畫境,而且還自己題寫四句詩描繪其畫境,并認為這幅大理石畫好似宋徽宗趙佶和畫僧巨然的水墨畫。阮元不但為大理石畫題詩,有時還將題詩寫或刻于大理石畫上或其背面,并鐫上印章?!妒嬘洝肪硪唬骸啊稙踉萍t日》,方幅,……中橫綠色山,山上云氣層疊垂蕩。山下坡陀有紅黃色,如日光照山;又有似樓側(cè)山墻者,恰在坡左,乃摹刻蘇帖‘天際烏云含雨重,樓前紅日照山明’句于石右。其左角,刻‘揚州阮氏夢詩書畫石’篆印。石背亦有烏云、紅日之意,而不及正面,惟云際有四白痕,宛然如人指,因悟此痕亦與帖合,復用蘇帖蔡詩韻題二絕:不學元和元祐腳,何人指爪太分明?嵩陽詩意蒼山畫,斂手姜芽得此情;蘇書得似古釵股,誰為金釵畫指尖?若不誤逢寒具手,竟將一抹向云添?!盵5]212這幅《烏云紅日》大理石畫上,摹刻有蘇軾書帖中的兩句詩,題寫有阮元的兩首絕句,還鐫刻有阮元的印??梢娙钤b賞大理石畫,不但要題詩,而且要將題詩書寫或鐫刻于石畫之上,還要鐫印,開創(chuàng)了融“詩書畫印”于一體鑒賞大理石畫的高妙境界。
顧太清沿襲了阮元對大理石畫的鑒賞、品題方法,同樣也給大理石畫題詩,而且把所題詩歌書寫在石畫上或者石畫背面。顧太清從阮元“相府”“分來”大理石畫,置于書案反復觀看、品玩,用她的詩句來說就是“案頭飽看江山景”,然后再品題寫詩。顧太清品題大理石畫的《借讀石畫詩三十二首同夫子作》《續(xù)讀石畫詩十八首同夫子作》都明確說明是她與丈夫奕繪一同創(chuàng)作的,而奕繪在阮元的兒子阮福家借來大理石畫觀賞后,在詩中明確寫到“還君石畫題其背”,可見他們兩人是把品題大理石畫的詩書寫在這些石畫的背面的。按照阮元對大理石畫的題詩,顧太清、奕繪兩人也應該有把題詩書寫于石畫畫面一角的,只是根據(jù)阮元開創(chuàng)的融“詩書畫印”于一體的鑒賞石畫方式,沒有見到有顧太清、奕繪在大理石畫上鐫印的記載。
由于顧太清和丈夫奕繪的宗室身份,加上顧太清的閨中詩友很多,其詩集《天游閣集》傳播、閱讀廣泛,其題寫大理石畫的詩歌也就廣為傳布,因而也就推動了云南大理石畫在京城的傳播。
顧太清交往的閨中詩友不少,而且經(jīng)常和她們一起游覽、作詩,如其《十五雪后同珊枝、素安、云林、云姜、紉蘭、佩吉天寧寺看西山積雪即席次云林韻》,詩題中提到的詩友就有6人,而且都有即席作詩。顧太清與錢塘(今浙江杭州)女詩人沈善寶(字湘佩),不僅交情深厚,而且還有詩作交流。顧太清讀過沈善寶的詩集,寫有《題錢塘女史沈湘佩〈鴻雪樓詩集〉二首》詩云:“輕帆雙槳御風來,示我蕓編快展開?!鄙蛏茖毜摹睹略娫挕酚涊d有她讀過顧太清的詩集以及她在京城和顧太清結(jié)社吟詩之事:“滿洲西林太清(春),宗室奕太素貝勒繼室,將軍載釗、載初之母,著有《天游閣詩稿》。才氣橫溢,揮筆立成,待人誠信,無驕矜習氣。吾入都,晤于云林處,蒙其刮目傾心,遂訂交焉?!短煊伍w集》中詩作,全以神行,絕不拘拘繩墨?!汉デ铮嗯c太清、屏山、云林、伯芳結(jié)‘秋紅吟社’,初集“牽?;ā?,用《鵲橋仙》調(diào)?!盵10]755-757顧太清的這些閨中詩友,在閱讀其詩集時讀到她題寫大理石畫的詩,也就間接了解了云南大理石畫。
顧太清的詩集在京城傳播廣泛,時人多有記載。女詩人惲珠(1771—1833)《國朝閨秀正始集》卷二十云:“顧太清,字子春,漢軍人,多羅貝勒奕繪側(cè)室,著有《子春集》。”[11]755清代滿族學者震鈞(1857—1920)的《天咫偶聞》卷五云:“八旗人才,國初最盛,乾嘉而后已少遜矣。余思輯刻八旗人著述,曾記書目一紙,閨秀著作內(nèi)有顧太清《子春集》。”[12]757隨著顧太清詩集的傳布,讀到其詩集的文人,也就通過她品題大理石畫的詩歌,了解了云南大理石畫。顧太清也通過詩歌品題促進了云南大理石畫的傳播,推動了清代文人賞石風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