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xiāng)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李 嫻
音樂美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它對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特殊的意義。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它正逐步呈現(xiàn)出一種多元化的文化傾向,并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音樂是一門具有感情色彩的藝術,它的審美教育必須符合這種特征。人的思想活動有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基本過程。由于學生的年齡、心理、情感和認識水平的不同,他們接受音樂和感受音樂的能力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教師是課堂的指導者,要把多元文化導入課堂,必須重視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知,并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思想。在進行文化交流時,要使學生能完全理解、接受。首先,教師要對教材中的各種文化要素、地域文化、各種音樂形式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充分發(fā)掘音樂的內(nèi)涵,有效地轉(zhuǎn)變其教學方式,促進課堂教學走向多元文化的教學。其次,教師要加強對音樂文化的學習,要主動學習各種地域、各種風格的音樂文化。
音樂美育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不同的學校開展的美育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社會實踐和音樂美育有著深厚的內(nèi)在關系,美是人的基本能力的客觀性的產(chǎn)物。在社會實踐中,人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智慧、能力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這就是人的基本能力。這就意味著,人們通過自己的勞動生產(chǎn),獲得了美的經(jīng)驗和享受。電視是社會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具優(yōu)勢的一種,因為它具有最廣泛的受眾群體,電視節(jié)目能實時播放音樂會現(xiàn)場,讓人們盡情享受;可以舉行音樂講座,傳播音樂知識;可以舉行一場讓全國觀眾都能欣賞到高水準的音樂比賽;音樂技術課可以透過音響屏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但是,這種強有力的現(xiàn)代技術媒體工具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當可以有效地推動音樂的美學教育。反之,若使用不當,則會造成不良的教學效果,對音樂的審美教育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音樂既是一種藝術形式,又是一種教育手段。在進行音樂教育時,必須切實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音樂教師不能只傳授音樂的知識和技巧,還要有效地滲透多元文化。重視音樂與文化的結(jié)合,使學生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認識和理解音樂,激發(fā)他們的音樂思維,拓寬他們的學習范圍。音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們進行音樂實踐,讓他們串唱,讓他們唱出不同文化背景和音樂風格的歌曲,讓他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不同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好的音樂作品,往往代表著作家對現(xiàn)實的觀察和思考,充滿了對國家、對師長、對父母、對自己的感恩,音樂欣賞課程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段业淖鎳愤@首一曲婉轉(zhuǎn),合唱部分大氣磅礴,加深了獨唱的一些情感。通過這首歌,學生們能體會到人們在歷史的大背景下,對祖國的深情贊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和堅定地捍衛(wèi)國家的決心。通過對各種主題作品的鑒賞,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從而提升他們的思想品德素質(zhì)。
音樂欣賞課程有助拓寬學生思維,透過對世界各國音樂的欣賞,可以幫助學生建構一種嶄新的文化研究視野,以多角度來審視這個世界。在聽音樂的過程中,人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音樂意象。每個人的基因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是不一樣的。音樂鑒賞不僅可以增強人的聽覺能力,還可以促進人的運動控制能力、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大腦的潛能開發(fā)和應用。
在目前的音樂教育中,要使多元文化得到有效的滲透,必須樹立多元的文化觀念,樹立音樂無國界的觀念,音樂教師要從一個更高的層次去審視音樂,從不同的文化背景出發(fā),深刻地感受到音樂的無限魅力。
學校開展音樂美育的途徑包括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氣氛等,教學內(nèi)容包括音樂知識、音樂欣賞、歌唱訓練、視唱練耳等。課堂教學是一種系統(tǒng)化的教育,可以讓學生逐步了解基本的音樂知識,同時也可以欣賞到古代和現(xiàn)代的古典音樂。但是,課堂教學是一種群體式的教學,它只能根據(jù)大多數(shù)人的能力來傳授知識和技巧,而對于那些擁有特殊能力的學生,則要通過家庭和社會的教育來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才能。
課外活動是學校美育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而豐富的課外音樂活動則是寓教于樂的最佳方式。如果課外活動安排得當,就會對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吸引力。例如,舉辦音樂興趣小組、樂隊、合唱團,讓學生自由參與,充分發(fā)揮和發(fā)展音樂興趣和天賦,提升音樂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性。組織學生進行合唱比賽、卡拉OK等,以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興趣。組織學生進行特別音樂欣賞,或聘請專業(yè)音樂團隊為學生演奏,這些都能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校園氣氛包含了校園音樂的廣播、音樂與其他活動的融合,例如,課間操、藝術作品的背景音樂、升旗典禮、各種慶典活動的音樂、校歌、團歌等,這些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學生,讓他們熱愛學校、熱愛生活。
這些教師應充分利用課程資源,使多種文化得以滲透,這些豐富的資源,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學習領域,既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又能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教師的悉心教導下,學生也可以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來開發(fā)教學資源,比如,利用網(wǎng)絡平臺、圖書館、文化館、音樂廳等,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探索,將豐富的文化融入音樂教學中。
高校音樂美育實踐性教學中的情緒體驗音樂是最能表達、最能激發(fā)學生情緒的藝術。在音樂鑒賞中,情緒經(jīng)驗占有重要位置。情緒經(jīng)驗是人類的一種心理行為,它通過尋找、感知、分析、理解生命中的意義,實現(xiàn)人與人的交流,實現(xiàn)人與人的超越。在音樂鑒賞中,它的情感體驗是感受音樂作品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意蘊,同時也是表演者、作曲家和音樂家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共鳴。情緒經(jīng)驗的心路歷程,主要是指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所經(jīng)歷的心理活動。它通常要經(jīng)歷由聲學認知到聯(lián)想、想象再到對認知的理解。大學生的情緒經(jīng)驗,在成長過程中呈現(xiàn)出一種逐步發(fā)展和改變的趨勢。隨著大學生知識的不斷積累和拓展,對社會觀念和價值觀念的理解,大學生的思考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在學習聲樂基本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對聲樂的理解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高校音樂藝術實踐教學中的情感體驗性形式。任何音樂作品都會表達某種情緒,而表現(xiàn)性又是音樂作品的靈魂所在。沒有了情緒的表達,音樂就變成了一堆沒有生命的、感性的物質(zhì)。在理解音樂的感性表達時,我們往往會感到迷茫:一方面,我們在欣賞音樂時,必須承認它能給我們帶來情感體驗;另一方面,有的人認為音響是物質(zhì)的對象,怎么會有情緒呢?作曲家把人類的普遍感情和自然的運動法則融入聲樂創(chuàng)作的思想中,并將其與自然的動作和思想聯(lián)系起來,用來表現(xiàn)人的情緒,使人毫不懷疑地接受了它的意義。同時運用聯(lián)想和經(jīng)驗的方法與作品進行共鳴,從而實現(xiàn)音樂形式和情感的同構。在音樂作品中,接受音樂的人對音樂的感受是其審美活動的根本。在音樂鑒賞中,沒有情感的介入,就無法形成一種美學關系。
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重要形式,音樂藝術不僅記載了人類的發(fā)展歷程,也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音樂教育同時進行綜合評估和最終評估,把教學重點放在激發(fā)學生自主思維的能力上,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估。強調(diào)培養(yǎng)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注重學習、實踐、美學等方面的綜合素質(zhì)。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音樂心理能力在培養(yǎng)人的總體心理能力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