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少龍
(山西王家?guī)X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忻州 036600)
晉能控股煤業(yè)集團王家?guī)X煤礦18104綜放工作面采用“一進一回單切眼”布置方式,沿4#煤層底板回采,煤層平均厚度6.15 m,采高3.5 m,平均放煤高度2.65 m,共布置174臺支架支護工作面,兩順槽采取超前支架配合單體液壓支柱支護頂板。4#煤層老頂為中粗砂巖、粗粒砂巖,厚度一般為2.5~9.75 m,比較堅硬;直接頂為砂質(zhì)泥巖、泥巖,厚度一般為3.1~6.8 m,較松軟;偽頂為炭質(zhì)泥巖、泥巖和煤線,厚度一般為0.5~1.0 m,容易脫落。為保證18104綜放工作面末采工作安全順利完成,對其回撤空間形成工藝進行設計研究,并分析討論其應用實踐效果。
隨著采煤工作面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目前被廣泛使用的綜采(放)工作面回撤空間形成工藝有無預掘回撤通道、預掘單一回撤通道、預掘雙回撤通道[1-2],三種回撤工藝巷道的布置如圖1所示。無預掘回撤通道技術(shù)即在末采階段,無需在停采線前方預掘?qū)iT的通道,而是當工作面回采至停采線前方預定位置后,液壓支架停止移動,然后通過采煤機和輸送機繼續(xù)前移,在液壓支架前方形成可以進行設備調(diào)向回撤的空間。預掘單一回撤通道技術(shù)是提前在停采線處施工一條與工作面平行的巷道,當工作面回采至停采線附近后,與該巷道貫通形成回撤空間;預掘雙回撤通道則是在停采線附近施工兩條相互聯(lián)通的巷道,一條為主回撤通道,另一條為輔回撤通道,主回撤通道與工作面貫通后提供支架的調(diào)向空間,輔回撤通道通過聯(lián)絡巷將設備運出。以上三種回撤工藝技術(shù)的主要優(yōu)缺點如表1所示。根據(jù)三種回撤技術(shù)的特點,設計王家?guī)X煤礦18104工作面采用預掘單回撤通道工藝。
圖1 回撤通道主要布置方式
表1 回撤工藝優(yōu)缺點對比
預掘回撤通道的位置確定應綜合考慮大巷煤柱保護寬度(停采線位置)、老頂斷裂位置等因素[3-4]。18104工作面北側(cè)為一盤區(qū)輔運大巷,為保障對應巷段大巷不受到采動的影響,設計大巷保護煤柱寬度不得小于60 m。為使回撤通道上方老頂巖梁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需將回撤通道設置于距老頂斷裂處0.4~0.6 L(老頂斷裂步距)處。根據(jù)18104工作面老頂周期來壓規(guī)律,最終將其設計在距18104回風順槽開口55 m處(距膠帶順槽開口處58 m),大巷保護煤柱寬度為76 m,通道設計寬度5.4 m,凈高3.8 m,混凝土鋪底厚度300 mm,長度300 m,頂錨網(wǎng)(索)+梯子梁支護,回采幫采用玻璃鋼錨桿支護,煤柱幫采用圓鋼錨桿+預應力錨索+梯子梁支護,其詳細支護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預掘回撤通道支護斷面
(1)工作面調(diào)直:在工作面推進至距離回撤通道南幫機頭剩余20 m,機尾剩余33 m時開始進行調(diào)直工作面,調(diào)整頂?shù)装?,通過機尾加刀在機頭、機尾距離掛網(wǎng)線剩余1 m時工作面調(diào)直,機頭、機尾開始同步推進。
(2)工作面鋪柔性網(wǎng):工作面推進至設計停采線16.5m時(距回撤通道南幫11.5 m時)開始進行鋪柔性網(wǎng),使用可折疊柔性網(wǎng)片規(guī)格為長×寬=317 m×14 m。在每兩支架架間打一根掛網(wǎng)錨桿,規(guī)格為?18 mm×1 800 mm,每根錨桿配一支K2360和Z2360樹脂錨固劑,每根錨桿安設一個馬蹄環(huán)。工作面使用5臺鉆機每隔35架同時打掛網(wǎng)錨桿,另外備用5臺鉆機。在兩順槽距副幫(煤柱幫)1 000 mm位置頂板各打3根錨索(與掛網(wǎng)錨桿一直線),錨索間距350 mm,錨索規(guī)格為?17.8 mm×5 000 mm,先將機尾側(cè)錨索用鎖具托盤壓緊固定,鋼絲繩端頭用4個專用鋼絲繩卡壓緊,繩卡間距200 mm。將吊網(wǎng)鋼絲繩(?18.5 mm×3 200 mm)通過馬蹄環(huán)從機尾穿至機頭,膠帶順槽側(cè)一端通過錨索托盤后繞過安裝在副幫上的導向滑輪,鋼絲繩端頭固定在采煤機上緩慢拉動使其繃緊后,緊固鎖具托盤壓緊鋼絲繩,松開采煤機上的鋼絲繩,用4個專用鋼絲繩卡固定好鋼絲繩端頭,繩卡間距200 mm。
(3)工作面與回撤通道貫通:為保證貫通后工作面與回撤通道頂?shù)装邈暯禹槻?,提前在回撤通道南幫向煤壁施工信號孔,兩順槽向?0 m范圍每隔10 m一個鉆孔,其余段20 m一個鉆孔;鉆孔方位角180°,鉆孔傾角+1°,鉆孔直徑?50 mm,鉆孔距底板1.5 m,距頂板2.5 m。鉆孔深度:5#、10#、15#鉆孔深30 m,其余鉆孔深15 m,鉆孔施工完在孔內(nèi)插入白色PVC管,工作面揭露鉆孔后及時測量鉆孔與頂、底板高度,為調(diào)整工作面貫通后與通道頂、底板無臺階提供依據(jù)[5-6],如圖3所示。
(4)加強末采期間頂板支護:①提前補強18104膠帶順槽、回風順槽各50 m范圍(以停采線為分界線,向北30 m、向南20 m)及2#橫貫(回撤通道),頂板采用“錨索+W鋼帶”補強,錨索為?28.6 mm×7 300 mm(保證錨固端錨固在穩(wěn)定巖層內(nèi)1.8 m以上),間排距2 400 mm×2 000 mm。18104膠帶順槽、回風順槽停采線前30 m,后20 m范圍副幫采用“錨索+鋼帶”支護錨索為?21.8 mm×5 300 mm,間排距1 600 mm×2 000 mm,起錨高度1 500 mm。②距離回撤通道南幫50 m前,在回采通道內(nèi)放置101臺垛架加強支護頂板。
圖3 煤壁信號空布置
由于18104綜放工作面提前施工好回撤通道,于2021年10月21日早班開始打掛網(wǎng)錨桿到2021年10月25日早班結(jié)束回撤通道支護歷時4天,比該礦已往最快的18102工作面11天完成末采提前了7天,末采階段回撤空間形成效率顯著提高。
18104工作面末采施工速度創(chuàng)造了王家?guī)X煤礦綜采工作面末采施工工期最短的記錄,分析、總結(jié)施工組織經(jīng)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提前施工回撤通道減少了以往停止移架后的單體頂溜、回撤通道頂幫錨索、錨桿支護工作,工作面只需與回撤通道貫通即可,為末采施工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二是為保證末采期間頂板完整,進入末采前提前加強頂板管控,保證工作面支架初撐力達標,兩順槽頂幫提前進行補強支護,回撤通道內(nèi)進行注漿、使用垛架進行支護,采取等壓措施合理避開周期來壓期,進入末采期間全工作面沒有出現(xiàn)漏頂或者頂板破碎地段,為工作面快速施工打下良好基礎。三是為保證工作面貫通回撤通道后與回撤通道頂?shù)装迤骄忂^渡,提前在回撤通道向工作面施工信號孔,為工作面頂?shù)装逭{(diào)整提供了重要參考,保證了順利貫通。四是加強機電設備檢修質(zhì)量,機電設備運轉(zhuǎn)狀態(tài)良好,末采施工期間設備無故障,保障了末采割煤的快速推進。五是現(xiàn)場施工組織效率較高,末采期間掛網(wǎng)、割煤、支護等關(guān)鍵工序施工迅速,銜接順利,工具材料提前準備充足到位,提高了施工效率。
通過對工作面回撤空間形成工藝對比分析,明確了目前常用綜放工作面回撤技術(shù)的優(yōu)缺點,確定18104工作面最適宜的回撤工藝為預掘單回撤通道,結(jié)合工作面具體地質(zhì)條件及開采條件,設計末采階段工作面調(diào)直、掛網(wǎng)、與回撤通道貫通、補強支護等具體措施,根據(jù)現(xiàn)場應用情況表明,采用預掘單回撤通道技術(shù)使回撤空間形成時間縮短約一周,末采期間整個工作面未出現(xiàn)漏頂或者頂板破碎現(xiàn)象,圍巖穩(wěn)定性良好,為工作面高效快速回撤提供了保障,該技術(shù)可在王家?guī)X煤礦后續(xù)綜放工作面末采階段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