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麗霞 彭志華 唐純志(.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深圳醫(yī)院 廣東 深圳 58034;.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醫(yī)學院 廣州 50006)
顏面部過敏性皮炎是由諸多因素導致的皮膚炎癥反應,表現(xiàn)為顏面部皮膚潮紅、輕度腫脹、丘疹、瘙癢、燒灼感、干燥脫屑,甚至出現(xiàn)水皰、糜爛、滲出等。容易反復發(fā)作遷延成慢性,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影響。近年來,全球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針灸是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由于具有較少的不良反應和較強的個體化治療方案被人們廣泛接受。臨床中對于顏面部過敏性皮炎進行針灸治療的相關研究較少,故本文從顏面部過敏性皮炎的病因病機、從脾胃論治過敏性皮炎的理論依據(jù)等方面進行探討,發(fā)揮中醫(yī)針灸治病優(yōu)勢,以期為顏面部過敏性皮炎的治療提供更為廣闊的思路。
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屬于“漆瘡”“濕瘡”“粉花瘡”“赤面風”等范疇?!吨T病源候論》曰:“漆有毒,人有稟性畏漆,但見漆便中其毒,喜面癢,……,面為起腫,繞眼微赤,諸所癢處,以手搔之。”“內熱外虛,為風濕所乘,則生瘡。脾主肌肉,內熱則脾氣溫,脾氣溫則肌肉生熱也;濕熱相搏,故頭面身體皆生瘡”。認為本病多因稟賦不耐,皮膚腠理不密,接觸某些物質,毒邪侵入肌膚,內蘊生濕化熱,邪熱與氣血相搏而發(fā)病。也有學者認為此病發(fā)病機理為氣機郁滯,血行不暢,致內毒外邪集聚顏面部而發(fā)?。?]。
《靈樞》言“從外知內”“有諸內者,必形諸外”,皮膚病雖發(fā)于外,但病之源根于內。李東垣強調“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故從脾胃論治皮膚病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素問·五臟生成論篇》曰:“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逼つw是人體與外界的天然屏障,覆蓋于人體的體表,又是衛(wèi)氣循行的部位,具有調節(jié)寒熱、防御外邪的功能?!夺t(yī)旨緒余》言 :“衛(wèi)氣者,為言護衛(wèi)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薄靶l(wèi)氣者,熱氣也。凡肌肉之所以溫,水谷之所以能化者,衛(wèi)氣之功用也。虛則病寒,實則病熱?!薄靶l(wèi)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衛(wèi)氣由肺氣所宣發(fā)而輸布于人體,如《素問·經(jīng)脈別論篇》曰:“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而肺氣的充足與否又賴于脾胃所化生氣血充養(yǎng),即“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太平圣惠方》記載:“脾胃者,水谷之精,化為氣血,氣血充盛,營衛(wèi)流通,滋養(yǎng)身形,榮以肌肉也。”《內經(jīng)》云:“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逼⑽附∵\,輸布水谷精微,化生充沛的營衛(wèi)氣血通行全身,在內濡養(yǎng)五臟六腑,在外滋養(yǎng)四肢百骸、筋肉皮毛。另一方面,脾升胃降,為氣機升降之樞紐,《醫(yī)學求是》云:“土位于中……水火之上下交濟者,升則賴脾氣之左旋,降則賴胃氣之右旋也。故中氣旺,則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輪旋。”氣血津液在脾升胃降的作用下而上騰下達,正常輸布。
2.2.1 脾胃健運則氣血足、腠理密、水濕去《脾胃論》云:“胃者衛(wèi)之源,脾乃營之本”,衛(wèi)氣經(jīng)脾胃滋養(yǎng),行于皮膚分肉,營氣生于脾,由氣血精微化生,運行于脈道之內,營衛(wèi)之氣協(xié)同發(fā)揮皮膚的免疫功能[2]?!捌⑽笟馓摚瑒t下流于腎……其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此皆脾胃之氣不足所致也”,皮膚依賴脾胃之氣保障其抵御外邪的作用,若皮膚腠理不密,則各種外邪易侵入肌膚。
《周慎齋醫(yī)學全書》云:“脾胃者,氣血之原也?!薄叭艘匝獮橹?,胃乃生血之源”?!秲冉?jīng)》曰:“谷入氣滿皮膚潤澤,是謂液”“津液各走氣道……充皮膚,為其津”,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化生不足,肌膚失于氣血津液的滋養(yǎng),則容易出現(xiàn)皮膚干燥、脫屑。
脾為太陰濕土,喜燥而惡濕。章虛谷云:“三焦升降之氣,由脾鼓運,中焦和則上下氣順,脾氣弱則濕自內生?!逼⑦\失常,水濕內停,泛溢肌腠,發(fā)為瘡痍[3]?!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疲骸爸T濕腫滿,皆屬于脾?!睗裥盀椴?,往往與風、寒、熱邪相互為患,形成虛實夾雜、寒熱錯雜之證,使病情膠著、纏綿難愈。
2.2.2 脾胃調和則清濁分、五臟安《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云:“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毖獨馍献㈩^面即是借助“脾主升清”功能得以實現(xiàn)的。另外,頭面與脾胃存在直接隸屬或經(jīng)絡相連關系。脾開竅于口,陽明之經(jīng)絡上于額面。頭面為諸陽之會,濕熱瘀毒膠結易傷及太陰陽明,襲于陽位,而發(fā)為顏面部紅斑、瘙癢、腫脹。
脾胃居中焦,承上啟下,灌溉四旁?!端貑枴ご探摗吩疲骸案紊谧?,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腎治于里,脾為之使,胃為之市?!逼⑽笧槲有龢屑~,五臟氣機升降、內外出入無不依脾胃升降氣機轉樞協(xié)調來完成?!捌⑽冈獨庀铝?,使谷氣不得升浮……下流于腎,陰火得以乘其土位?!标幓鹕蠜_,熏灼肌膚,皮膚干燥、瘙癢;或脾胃失調、清濁不分、四象失宜、五臟不安,痰濕火郁相繼而生膠結阻于肌膚,而生丘疹、糜爛[4-5]。
脾胃具有化生氣血、運化水濕、升清降濁的功能,筆者認為脾虛、濕盛、腠理不密為過敏性皮炎發(fā)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素問》言“脾藏營,營舍意”“思傷脾”;《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言:“意外致思則脾勞”,均說明了七情過極,損傷脾胃。《難經(jīng)·四十九難》曰:“飲食勞倦則傷脾”。
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緊張,工作生活壓力大,人們普遍多思焦慮,勞倦過度;加之飲食不節(jié)、嗜食生冷,如奶茶、海鮮、啤酒等寒涼之物,傷及脾胃而不自知。另嶺南氣候濕熱,濕易困阻脾胃,熱易傷津耗氣,日久傷及脾胃,而致脾胃虛弱,氣機運轉失常。
《脾胃論》中論述以脾胃學說為指導的針灸治療方法,認為“胃虛則五臟六腑、十二經(jīng)脈、十五絡脈、四肢皆不得營運之氣,而百病生焉”“三元真氣衰憊,皆由脾胃先虛而氣不上行所致”,主張通過平補平瀉的導氣手法,以引導機體營衛(wèi)氣血歸于平衡[6]。
楊繼洲亦認為“脾胃乃一身之根蒂,五行之成基,萬物之父母, 安可不由其至健至順哉?茍不至健至順,則沉疴之咎必致矣”,其在《針灸大成》中使用足三里的頻率最高,體現(xiàn)了楊繼洲重視后天脾胃的思想。實驗研究表明[7],電針“足三里”可以通過抑制局部炎癥區(qū)IL-33的分泌減輕過敏性皮炎的炎癥反應。
腹針是一個以神闕為核心的經(jīng)絡調控系統(tǒng),其大多數(shù)穴位位于腹部[8]。腹針的主穴中脘是胃的募穴,乃是脾經(jīng)經(jīng)氣歸結之處,又是腹針理論中神龜頭所伏之處,人體頭面五官的對應點就在中脘穴附近[9]。腹針正是通過對腹部的經(jīng)絡穴位施針來達到調理脾胃功能,打通腹部任脈經(jīng)絡,使氣血運行通暢無阻,加快新陳代謝,并使行于脈道之內的營氣與行于肌表分肉的衛(wèi)氣表里呼應,加強免疫功能[10]。
病案:患者王某,女,24歲。2019年7月2日初診。顏面部紅疹、瘙癢5月余,無明顯誘因加重1周。西醫(yī)診斷為“過敏性皮炎”,予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癥狀可緩解,但稍有不慎即發(fā),頗感困擾,為求中醫(yī)治療來診。就診時癥見:顏面部皮膚潮紅,發(fā)緊感,眼瞼、兩頰及耳前皮膚紅疹,瘙癢,有脫屑、滲液,伴有口干、心煩,平素畏寒怕冷,大便溏,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數(shù)。平素熬夜,疏于鍛煉,體質較差。IgE抗體高。中醫(yī)診斷為漆瘡,辨證為寒熱錯雜、熱毒濕蘊。
治療方法:予腹針(引氣歸元、腹四關、大橫)配合足三里、陰陵泉、曲池,1周2次,同時囑患者忌食寒涼生冷辛辣之品,避免熬夜。治療2次后面部丘疹、瘙癢消退,皮膚潮紅、腫脹減輕。1個月后面部癥狀基本消退,皮膚紅潤。隨訪6個月未見復發(fā),飲食如常,復查IgE抗體正常。
隨著社會與氣候環(huán)境、生活節(jié)奏、飲食習慣的改變,現(xiàn)代疾病已不能用單一的致病因素闡釋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顏面部過敏性皮炎的發(fā)病原因錯綜復雜,有時很難準確的找出病因。
筆者臨床以針灸治療顏面過敏性皮炎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因局限于皮膚局部病變,治療不拘泥于祛風止癢、清熱利濕、涼血活血,而應究其源而治其本,重視健運脾胃,從調理脾胃升降、補益脾胃元氣的方面入手,選取與脾胃相關的腧穴加以施治,以扶正祛邪、調和陰陽、順暢氣血方能取得長期和鞏固的療效。另外,注重對脾胃功能的保護,食飲有節(jié),謹和五味,勞逸結合,起居有常,使形神調和,精神內守,則邪不可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