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可·奧勒留時期財政危機的原因

2022-11-22 02:20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羅馬帝國瘟疫帝國

張 蕊

(哈爾濱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羅馬帝國“黃金時代”始于涅爾瓦,終于馬可·奧勒留(公元96—161年),吉本稱其為“人類最幸福、繁榮的時期”[1]。在此期間,帝國版圖空前擴大,各種惠民政策接連推出,無數(shù)冠冕建筑層出不窮。凡此種種,無不體現(xiàn)這一時期赫赫之武功、煌煌之文治。如果說在前四任“賢帝”統(tǒng)治下,羅馬帝國邊境無事、政局穩(wěn)定,那么“五賢帝”最后一帝馬可·奧勒留統(tǒng)治下的帝國卻四境多事、內亂不止。由此造成的后果之一是空前嚴重的帝國財政危機。①根據經濟學家詹姆斯·奧康納的權威定義,國家財政危機就是政府支出超過收入的趨勢。見James O’Connor, The Fiscal Crisis of the State,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the Author,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2.p.2. 結合相關史實,可以肯定:在馬可·奧勒留統(tǒng)治時期,財政危機確實存在。關于這一點,國內外已有學者關注。有學者認為此次財政危機主要由瘟疫引起。見楊共樂:《羅馬史綱要》,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第222頁。還有學者提到財政危機的影響。見[俄]科瓦略夫著,王以鑄譯:《古代羅馬史》,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1年版,第171頁。危機主要表現(xiàn)為:財政收入因戰(zhàn)爭、瘟疫明顯減少,而支出卻只增不減,財政長期處于收不抵支、入不敷出狀態(tài)。由于危機長期未得到根本性解決,羅馬帝國“黃金時代”作古。此次財政危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作為軍事、政治、社會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一定的歷時性。

一、對外戰(zhàn)爭頻發(fā)

帕提亞戰(zhàn)爭與馬科曼尼戰(zhàn)爭貫穿馬可·奧勒留統(tǒng)治始末。奧勒留即位伊始,蠻族侵略浪潮便再次掀起。在西部,卡蒂人(Chatti)屢犯邊境;在東部,帕提亞戰(zhàn)爭再度爆發(fā)。羅馬雖在戰(zhàn)爭中取勝,但付出的代價是:軍隊在底格里斯河地區(qū)感染瘟疫,“許多士兵因饑荒和疾病而喪生”[2]5,大量防御工事因人員不足遭到削弱,以馬科曼尼人為首的大批蠻族乘虛南下。馬科曼尼戰(zhàn)爭使羅馬軍費支出急劇增加,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馬科曼尼戰(zhàn)爭持續(xù)時間長(166—180年)。據狄奧記載:“幾乎他(奧勒留)的一生都在與伊斯特爾(Ister)地區(qū)的雅茲蓋斯人(Iazyges)和馬科曼尼人(Marcomani)作斗爭,他們一個接一個……”[2]11第二,入侵者來勢洶洶、規(guī)模龐大。主要包括雅茲蓋斯人、夸德人(Quadi)、薩爾瑪提亞人(Sarmatians)以及馬科曼尼人等。這些蠻族常常相互勾連、結對聯(lián)盟,共同對付羅馬。因此,蒙森認為,更確切地說,馬科曼尼戰(zhàn)爭是羅馬帝國與多瑙河沿岸眾多蠻族進行的一場混戰(zhàn)[3]271。為抵御外敵,奧勒留不得不新增兩個軍團,命名為“伊塔利卡第二軍團”和“伊塔利卡第三軍團”,分別駐扎諾里庫姆(Noricum)與雷蒂亞(Raetia),并在勞里亞庫姆(Lauriacum)建立了新的邊境軍營和大量要塞[4]544。第三,帝國剛歷經帕提亞戰(zhàn)爭,此時兵革未息、疫病盛行,正值虛弱不堪之際。元氣還尚未恢復,馬科曼尼戰(zhàn)爭又接踵而至。由于敵軍人數(shù)眾多,而羅馬士兵數(shù)量卻因前期戰(zhàn)爭、瘟疫銳減。因此,補充大量新兵成為當務之急。一般來說,羅馬帝國每年只需招募7 500—10 000名新兵充實軍團,而由于這時兵員損失嚴重,新兵招募數(shù)量至少增至5萬人[5]306。

此時,軍費支出成為帝國財政的主要負擔。首先,要維持如此龐大的戰(zhàn)時軍隊,糧食供應必須加以保證。據西方學者估計,當時軍團、輔軍和艦隊士兵總數(shù)約為48萬人。每個士兵平均每天大約需要880克小麥加上620克補充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和堅果等),一天總消耗423噸小麥和298噸補充食物,每年則消耗15.439 5萬噸小麥和10.877萬噸補充食物[5]325。而實際消耗量只會比以上數(shù)字更高,因為作為士兵必需品的各種肉類、酒水、油都未被計算在內。受帕提亞戰(zhàn)爭和瘟疫影響,大量青壯年勞動力被抽調入伍,勞動力異常短缺,農業(yè)產出量也隨之減少。為保證戰(zhàn)爭期間的糧食儲備,不得不從行省購買大量糧食,這無疑加大了政府開支。其次,成倍增長的新兵數(shù)量意味著軍餉供給總額也成比例上漲。從多米提安開始,軍團士兵的軍餉為每年300第納里(denarii),②古羅馬貨幣單位。金幣為奧瑞烏斯(Aureus),銀幣為第納里烏斯(Denarius),銅幣為塞斯退斯(Sestertius)。在帝國時期,三者換算關系一般為:1奧瑞烏斯=25第納里烏斯=100塞斯退斯。百人隊長的軍餉可能為每年3 375第納里,其他軍官的軍餉則在1萬至2.5萬第納里之間[6]。最后,戰(zhàn)時物資運輸成本從來都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而且必定會隨著戰(zhàn)爭的持續(xù)而不斷擴大。羅斯托夫采夫認為,就算是羅馬重型大車,其裝載量也至多相當于現(xiàn)代西歐大車平均裝載量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見,有多少勞動力被浪費掉,運輸是何等緩慢,以及繁重的運輸需要多大數(shù)量的牲畜和趕車人[7]542—543。馱畜不僅裝載量小、運輸緩慢,而且本身也消耗大量糧食。有學者曾對此進行過粗略計算:11萬只馬和6萬只騾子每年就要消耗244 550噸大麥和401 500噸干草或綠色飼料[5]325,更何況軍隊還常用驢、牛等作為馱畜。

除基本軍費開支外,另一項支出也應當受到關注。面對眾多蠻族,奧勒留并沒有迫使所有蠻族部落臣服[8],而是在各蠻族間縱橫捭闔,企圖用金錢使其分化瓦解。給予錢財成為馬庫斯對待蠻族請愿者的策略之一[9]44。狄奧記載,阿斯汀吉人(Astingi)由于得到了金錢和土地,承諾不再采取敵對行動;還有一些蠻族部落因得到金錢,倒戈羅馬[2]13-17?!百V賂”“收買”雖有利于逐個擊破、分而治之,卻以財力消耗為代價。

如果說帝國在這一朝出色地經受住了軍事考驗,那么帝國財政卻不然[7]528。戰(zhàn)爭僅進行了幾年,27億塞斯退斯的國庫盈余就被消耗殆盡。為籌集戰(zhàn)爭費用,奧勒留在圖拉真廣場公開拍賣皇室器物和飾品,甚至還包括其妻子的絲綢長袍和哈德良留下的私藏珠寶[10]175。帝國財政捉襟見肘的窘迫可見一斑。

二、國內局勢緊張

如果說大規(guī)模對外戰(zhàn)爭是導致財政危機的直接原因,那么羅馬帝國內部的緊張局勢則無疑加速了財政危機的爆發(fā)。

1.農民起義與總督叛亂

172年,正值馬科曼尼戰(zhàn)爭進入膠著狀態(tài),埃及布科里(Bucoli)發(fā)生騷亂。在領導者伊西多爾(Isidorus)帶領下,起義軍屢屢獲勝。不斷擴大的隊伍向亞歷山大里亞港口挺進,對帝國造成極大威脅。此次農民起義無疑是轉嫁財政負擔的結果,但反過來也對帝國財政走向崩潰邊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75年,阿維狄烏斯·卡西烏斯(Avidius Cassius)在東部行省發(fā)動叛亂。由于軍事才能出眾,卡西烏斯被委以重任??ㄎ鳛跛箵肀园?,以敘利亞、埃及行省為中心,迅速占據整個陶魯斯以南地區(qū)。此時,其麾下軍團數(shù)可能有7個之多[11],與奧勒留帶領的西部士兵有分庭抗禮之勢?;实郾黄确艞壖磳⑷俚鸟R科曼尼戰(zhàn)爭,準備轉向內戰(zhàn)。

布科里起義和阿維狄烏斯·卡西烏斯叛亂雖未給帝國帶來致命性打擊,但只要考慮到埃及作為羅馬“糧倉”的地位、卡西烏斯之于羅馬軍隊的重要性,并將其置于羅馬帝國當時“內外交困”的大背景之下,就不難發(fā)現(xiàn),兩場內亂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樣不容小覷。

2.福利支出攀升

馬可·奧勒留統(tǒng)治下的龐大財政需求不僅表現(xiàn)在急需大量軍費以維持東西兩線作戰(zhàn)、鎮(zhèn)壓內部叛亂,還表現(xiàn)在國內“福利剛性”導致的龐大福利支出居高不下。

由于士兵在羅馬帝國扮演著“中流砥柱”的角色,因此,皇帝在特定場合賞賜士兵已成為一項心照不宣的“潛規(guī)則”,并且賞金數(shù)額也呈現(xiàn)出只增不減的趨勢。間或有皇帝試圖打破慣例,拒絕給予士兵賞金都會遭到惡意報復,如伽爾巴皇帝就因未對近衛(wèi)軍“慷慨解囊“而慘遭拋棄[12]。有鑒于此,奧勒留即位伊始就給予每位近衛(wèi)軍2萬塞斯退斯[4]539。據蒙森記載,在馬可·奧勒留統(tǒng)治期間,每一位近衛(wèi)軍都得到了8 000第納里[3]203。

同為奴隸主階級的羅馬平民也深受各任皇帝眷顧。這群被豢養(yǎng)的既得利益階層人數(shù)眾多,很容易形成一種合力去對抗任何試圖損害其利益的政治嘗試。因此,“面包加競技場”政策為歷代統(tǒng)治者沿用。免費糧食供應、錢幣賞賜和各類公共娛樂活動屢見不鮮。僅在一場宴會中,奧勒留就賞賜每人800塞斯退斯[2]55。數(shù)據顯示,奧勒留共對平民賞賜7次,平均每年賞賜支出2 500萬塞斯退斯[9]249。除對平民的貨幣性福利大加眷注外,奧勒留還尤其關注兒童福利,繼承、發(fā)展了自涅爾瓦開始實行的“貧兒補助金”制度(alimenta)。為進一步完善救濟制度,奧勒留建立了一個專門針對貧窮女孩的救助組織,取名為“福斯蒂尼婭內(Faustinianae)”,以此紀念妻子福斯蒂娜[10]118。另外,為了慶祝女兒露西拉(Lucilla)與維魯斯(Verus)的婚姻,奧勒留增加領糧人數(shù),并規(guī)定:在糧食供應中,男孩和女孩都應占據一定份額[10]151。值得特別關注的是,178年,奧勒留免除了45年內虧欠皇帝私人金庫或國庫的所有債務[2]55。財政本就吃緊,皇帝這一讓財政收入大量流失的做法致使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福利與救濟對帝國財政的影響毋庸置疑。二者的關系在于,福利、救濟支出愈多,國家財政就愈是可能出現(xiàn)赤字。

據估計,奧勒留對平民、士兵的賞金總額高達5 000萬塞斯退斯[9]41。有理由認為,皇帝視域下的惠民措施,實際上是謀求平民、士兵政治認同的手段。然而,溪壑可盈,是不可饜。在“福利剛性”作用下,士兵、平民對賞賜的需求不但不會因為財政狀況惡化而降低,反而不斷膨脹,這使帝國福利開支呈現(xiàn)出“騎虎難下”的尷尬局面。和現(xiàn)代福利國家制度一樣,奧勒留無休止、高數(shù)額的賞賜活動,使帝國財政投入不斷擴大,為政府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3.貨幣貶值

面對帝國財政收入降低,但戰(zhàn)爭、福利支出卻保持明顯剛性,并以較快速度上漲的局面,奧勒留似乎從貨幣供給量入手,以期迅速改善帝國財政狀況。羅馬貨幣面世之初,足值貨幣進入流通領域。這種貨幣本身具有十足的價值,含金、銀量與貨幣面值基本相等。但隨著時間推移,在鑄幣金屬量一定的情況下,當?shù)蹏斦_支擴大時,統(tǒng)治者一般會減少貨幣中的貴金屬含量并摻雜廉價金屬以增加貨幣發(fā)行量,其結果就是貨幣貶值。開啟羅馬帝國貨幣貶值進程的始作俑者當屬尼祿。一般來說,羅馬奧瑞烏斯(aureus)金幣面世以來,每一磅黃金可鑄造40個金幣,而尼祿規(guī)定“每磅黃金鑄造45個金幣”[13]。自安敦尼王朝開始,貨幣含銀量更是“一路下滑”,具體情況見下頁表1[14]。

逐漸地,貨幣以面額流通,而非實際含金、銀量價值,即貨幣可以不足值。奧勒留統(tǒng)治期間,貨幣銀含量降至68%,表現(xiàn)為貨幣純度下降、成色劣化、貨幣重量減輕。

馬可·奧勒留雖不是貶值貨幣“第一人”,卻也是羅馬帝國后期貨幣體系全面崩潰的一大“幫兇”。誠然,貶值貨幣能在短時期內彌補帝國財政虧空,但其對帝國經濟造成的嚴重影響亦不能忽視。首先,通貨膨脹帶來了一系列消極后果。主要表現(xiàn)為:商品價格上漲,貨幣實際購買力下降。由于史料數(shù)據有限,奧勒留時期的物價指數(shù)無從憑藉,只能對帝國中后期物價漲幅進行總體考察。以1羅馬斗(modius)小麥為例,圖拉真時期,1羅馬斗小麥價格約為4塞斯退斯。到了301年,價格漲至1羅馬斗小麥100第納里,價格上漲約100倍。①根據學者對韋利亞(Veleia)銘文的解讀,圖拉真給予男孩每月16塞斯退斯的津貼可以在羅馬購買4羅馬斗小麥,即1羅馬斗4塞斯退斯。見Ashley, Alice.M,The ‘Alimenta’ of Nerva and his Successors, 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Vol. 36 (1921), p.14. 到了301年,1羅馬斗小麥價格為100第納里。見A.H.M.Jones, The Later Roman Empire 284—602:A Social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Survey, Basil Blackwell, 1964:27。為防止社會混亂,統(tǒng)治者往往會將更多的貶值貨幣投入流通,這不僅造成了貨幣貶值的惡性循環(huán),還加重了國家財政危機。其次,根據格雷欣“劣幣逐良幣”定律,足值貨幣退出流通,劣幣充斥市場,帝國財政信用隨之下降,財政的調節(jié)功能也相應失效。最后,危害體現(xiàn)在皇帝帶頭造假所產生的負面“榜樣”作用。每每帝國發(fā)生財政問題,皇帝都以次充好,這一做法繼而為后代皇帝仿效,結果便是貨幣貶值的“常態(tài)化”。

三、“安敦尼瘟疫”

由于自然災害頻發(fā)、城市衛(wèi)生欠佳,瘟疫在羅馬的爆發(fā)具有季節(jié)性特點。“安敦尼瘟疫”作為羅馬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瘟疫,爆發(fā)于165年。瘟疫先在東部各省肆虐,后被返程軍團帶到帝國西部,瞬間席卷整個帝國。由于歐亞大陸物種演化各異,這種由近東地區(qū)傳入的病毒使未產生抗體的羅馬人毫無免疫能力,大量死亡,②“安敦尼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猶未可知。有學者認為帝國死亡率為7%—10%。見R.J.Littman, M.L.Littman, Galen and the Antonine Plagu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 Vol.94 (1973), p.252。也有學者認為死亡率高達30%。見The Roman Empire and the Plague, Charles River Editors, 2020:35?!俺扇旱氖w被小推車和四輪馬車移走”[10]167。此次瘟疫不僅涉及地區(qū)廣、持續(xù)時間長,而且具有周期性的特點。據卡西烏斯·狄奧記載,瘟疫于189年再次爆發(fā),每天死亡人數(shù)多達2 000人[2]101。4世紀史學家尤特羅庇烏斯(Eutropius)認為,羅馬帝國大部分居民和士兵都死于此瘟疫[15]。由于古代醫(yī)療技術有限,當代名醫(yī)蓋倫并未有任何有效治療方法流傳,僅有零星癥狀描述:患者全身結痂,外觀呈黑色,并時常伴有腹瀉、嘔吐、發(fā)燒、潰瘍等癥狀[16]。瘟疫帶來的毀滅性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

1.在社會經濟方面

不僅大量人口因感染瘟疫而死亡,還有大批人口逃跑、失蹤,致使勞動力嚴重缺乏。況且此時正值戰(zhàn)爭征兵之際,勞動力更顯匱乏,農業(yè)發(fā)展陷入停滯,帝國稅收流失嚴重。據卡西烏斯·狄奧記載,168年,當士兵在獲得戰(zhàn)爭大捷后要求皇帝增加軍餉時,奧勒留回答道:“任何超出你們應得報酬之外的錢財都將從你們父母和親屬的血汗中榨取”[2]13。針對這一做法,羅斯托夫采夫認為,即使奧勒留深知拒絕這些士兵可能危及皇帝的地位,但考慮到整個帝國納稅人的窘迫狀況,他不得不作出這樣一種回應[7]528。除文獻資料外,西方學者還對埃及行省紙莎草銘文進行了釋讀。在幾個作為研究對象的村莊中,男性納稅人口登記數(shù)量下降率在瘟疫爆發(fā)期間均大于或等于70%。在達馬斯圖(Damastu)地區(qū),甚至高達93%。具體情況見表2[17]:

表2 埃及三角洲村莊的男性納稅人登記情況

盡管表2數(shù)據有限,但仍可將其視為安敦尼瘟疫期間帝國境況縮影,從中窺見整個羅馬帝國納稅人數(shù)銳減程度。

2.在社會生活方面

瘟疫對人們的精神沖擊絕不亞于生理折磨。貴族同平民一樣,成為瘟疫的攻擊者,羅馬帝國此時尸橫遍野、餓殍遍地,就連皇帝本人也罹染瘟疫而死。奧勒留在《沉思錄》中的說辭或許提供了最為真實的寫照:“一個人在埋葬了別人之后死了,另一個人又埋葬了他,所有這些都是發(fā)生在一段不長的時間里”[18]。另外,瘟疫對城市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壞。體現(xiàn)在行政管理人員減少,填補市政管理職位也變得困難[19]。瘟疫善后處理任務同樣艱巨。面對大量死亡人口,奧勒留使用公共開支為下層民眾、貴族舉辦葬禮,并為一些杰出人物豎立雕像。為了安撫平民,奧勒留嘗試舉行各種國教儀式拯救國家,并對整個城市進行清洗[4]542。為了應對瘟疫帶來的饑荒問題,相應的賑災措施、經濟重建工作也需要在帝國財政扶持下完成。由于死亡率不斷上升,埋葬難度不僅增加,財政負擔也無疑加重。

“安敦尼瘟疫”對羅馬帝國人口、經濟的毀滅性影響,正好印證了“在很大程度上,帝國的歷史軌跡被自然力量從外部改變了方向”[20]的觀點。此后,帝國財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處于此次瘟疫的陰影之下。盡管統(tǒng)治者采取各種辦法改善財政狀況,但效果不盡如人意。

四、結語

柏拉圖曾說:“除非哲學家成為皇帝……否則,對國家甚至對全人類都將是禍害無窮,永無寧日”[21]。身兼“哲學家“和“羅馬皇帝“雙重身份的奧勒留,成為西方歷史上唯一一位符合柏拉圖理想的君主。按照柏拉圖的觀點,奧勒留統(tǒng)治時期應物阜民豐、安定和諧。然而,事實卻是:這是一個內憂外患、災難頻發(fā)的時代。在外部,帕提亞人和馬科曼尼諸蠻族競相涌入,戰(zhàn)亂頻仍;在內部,叛亂不止,疫疾流行,死亡枕藉。由此引發(fā)的財政問題已使帝國倍感壓力。而平民、士兵對福利的預期仍保持明顯剛性、皇帝貶值貨幣的做法則使帝國財政陷入一種更加無法扭轉的頹勢。面對財政赤字,奧勒留既沒有“開源”,也無法“節(jié)流”,巨大的收支鴻溝難以彌合,最終對整個羅馬帝國造成了多米諾骨牌式嚴重后果。盡管奧勒留本人恪盡職守、奔波不止,力圖挽狂瀾于既倒,但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最終還是成為了過眼煙云。

猜你喜歡
羅馬帝國瘟疫帝國
恐龍帝國(6)
恐龍帝國(5)
恐龍帝國(4)
拉丁語在東羅馬帝國消退緣于實際使用需求的減少
羅馬帝國時期埃及地方審判管轄淺析
繪畫中的瘟疫 下
繪畫中的瘟疫(上)
Bian Que
瘟疫算個啥
時空大轉盤·羅馬帝國
永仁县| 琼中| 图片| 修武县| 富宁县| 慈利县| 门源| 宁都县| 富锦市| 康保县| 中牟县| 福州市| 江源县| 武夷山市| 望谟县| 阜平县| 察雅县| 扶沟县| 奈曼旗| 湟源县| 合川市| 红原县| 洞头县| 大港区| 龙川县| 辽源市| 大兴区| 蒙自县| 本溪市| 康定县| 桃园市| 成安县| 容城县| 扎赉特旗| 宁国市| 西峡县| 雷州市| 临湘市| 长宁区| 通榆县|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