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清芳, 賈雪晴, 姜自紅
(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滁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 “Chuju”)是安徽省四大著名道地藥材,主要產(chǎn)于安徽滁州,具有多種藥用療效,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并入選第一批全國名特優(yōu)新農(nóng)產(chǎn)品名錄[1]。2013年,滁菊正式成為安徽滁州的市花[2]。近年來,滁菊仍以藥用為主,雖然金心玉瓣,開花美麗,但在滁州園林綠化上很少應用,沒有真正發(fā)揮出市花應該具備的綠化、生態(tài)及社會等各種價值。
滁菊在藥用、茶用生產(chǎn)栽培中,植株高大,株型疏散。但這樣的株型容易倒伏,影響觀賞價值,且不利于盆栽種植及應用。因此,為了讓滁菊走進園林景觀綠化中,首要任務就是矮化植株,讓其株型緊湊飽滿,開花繁茂。該研究通過推遲滁菊的扦插定植期、增加摘心次數(shù)、使用植物生長抑制劑等多種方法,培育適應園林綠化環(huán)境的觀賞型矮化滁菊,為滁菊在滁州及華東地區(qū)園林綠化上的廣泛應用、豐富景觀的多樣性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支持。
試驗所用材料來自安徽省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校內(nèi)實訓基地的滁菊,試驗也安排在該實訓基地中進行。學校位于安徽滁州西南,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年平均氣溫15.2℃,絕對最低溫-23.8℃,絕對最高溫40.2℃,年平均降水量1050[3]。
1.2.1 調(diào)整扦插及定植時間
茶用及藥用滁菊種植,常于每年的公歷2月底至3月初進行扦插,一個月后定植到大田。滁菊屬于典型的短日照植物[4],自然花期相對穩(wěn)定。因此,推遲滁菊的扦插和定植時間,理論上可以縮短滁菊的營養(yǎng)生長時間,從而減少其生長量,使得滁菊在花期變矮。
1.2.2 多次摘心調(diào)節(jié)
摘心可以抑制植物的頂端優(yōu)勢,促進植物分枝而使株型飽滿[6]。試驗對2021年3月15日扦插、4月10日定植的滁菊苗增加摘心的次數(shù),分別采取每小枝基部留4節(jié)、留3節(jié)、留2節(jié)摘心的處理,進行日常養(yǎng)護管理。對照處理仍為CK1。詳見表1。
表1 調(diào)整滁菊扦插及定植時間和摘心處理調(diào)節(jié)株型的試驗設計
1.2.3 施用植物生長延緩劑
植物生長延緩劑能夠抑制莖段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伸長,減慢植株生長速度,從而使植物體表現(xiàn)出生理性矮化[7-8]。試驗選擇了3種植物生長延緩劑,分別是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氯丁唑,paclobutrazol,PP333)、20%矮壯素水劑(氯化氯代膽堿,chlorocho-line chloride,CCC)、92%比久可溶性粉劑(丁酰肼,daminozide,B9)。試驗對2021年3月15日扦插、4月10日定植的滁菊苗于6月1日、7月15日先后進行2次摘心。從8月1日起,每隔15天用上述藥劑進行葉面噴施至葉面滴水,共噴施4次,各試劑濃度見表2。同時,用清水處理做對照。
表2 植物生長延緩劑處理調(diào)節(jié)滁菊株型的試驗設計
1.2.4 試驗重復設計及觀測指標
以上所有處理均做3次重復,每次重復10株滁菊[9]。所有處理均在生長期間定期觀測記錄生長狀態(tài),在10月后觀測記錄花期及開花情況,并在開花盛期植株高度不再變化后,測量處理植株和對照植株的株高、冠幅、節(jié)間長度、主莖粗度、花枝數(shù)量、花徑等指標。具體測量及計算方法如下。株高:植株開花時莖基部至花序最高點的高度[10];冠幅:植株盛花期,冠幅不再變化后,水平方向測量最大橫向直徑;節(jié)間長度:生長良好的部位,相鄰兩節(jié)之間的距離;主莖粗度:選取主莖離地面高5cm處進行測量[11];花枝數(shù)量:帶有花序的枝條數(shù)量;花徑:花序盛開時沿花序水平面測量最大橫向直徑[10]。
試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及繪圖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6,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 SPSS 22.0 軟件[12]。
通過推遲滁菊的扦插時間和定植時間,滁菊的株高明顯矮化,冠幅緊湊,節(jié)間長度縮短,主莖粗度變細,花枝數(shù)量和花徑變化不大,詳見表2-1。其中,A1,A2和A3處理的株高分別是對照的80.9%,72.2%,66.5%,均與對照存在顯著差異(P<0.05),A3處理的矮化效果最明顯,并且各處理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3個處理的冠幅均較對照小,和對照有顯著差異,A1和A3處理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3個處理的節(jié)間長度變短,和對照有顯著性差異,但不同處理之間無差異;3個處理的主莖粗度變細,和對照有顯著性差異,其中A3處理的主莖最細;3個處理對花枝數(shù)量影響不大,只有A3處理引起了花枝的減少,和對照有顯著差異;3個處理對花序直徑基本無影響,均和對照無顯著性差異。
表3 推遲滁菊扦插及定植時間引起的形態(tài)指標變化
通過多次摘心,滁菊的株高明顯矮化,節(jié)間長度縮短,花枝數(shù)量有所增加,花徑變化不大,冠幅和主莖粗度沒有變化,詳見表2-1。其中,B1,B2和B3處理的株高分別是對照的76.5%,72.9%,70.4%,均與對照存在顯著差異(P<0.05),B1和B3之間也有顯著性差異;3個處理的節(jié)間長度變短,B2,B3與對照存在顯著差異,B1和B3之間也有顯著差異;B2處理的花枝數(shù)量增加,且和對照有顯著性差異,其他無顯著性差異;B3處理引起花徑縮小,和對照有顯著性差異;3個處理的冠幅、主莖粗度均和對照無顯著差異。
表4 滁菊多次摘心引起的形態(tài)指標變化
通過施用多效唑、比久、矮狀素等植物生長延緩劑,滁菊的株高和冠幅明顯得到了控制,節(jié)間長度顯著縮短,主莖粗度不變或者變細,花枝數(shù)量有增有減,部分花徑減小,詳見表2-3。
具體看來,所有處理的株高均得到了控制,與對照有顯著差異,其中矮化程度排前5位的是E3,D3,C3,E2,D2處理,處理后株高分別是對照株高的42.0%,47.2%,47.8%,51.6%,56.4%。所有處理的冠幅均和對照有顯著性差異,其中縮小程度排前5位的是C3,E3,D3,C2,D2處理,處理后冠幅分別是對照冠幅的54.6%,56.5%,60.6%,66.7%,68.4%。所有處理的節(jié)間長度均縮短,和對照有顯著性差異,其中縮短程度排前5位的是E3,E2,D3,C3,D2,分別比對照縮短了42.1%,35.4%,35.4%,33.9%,29.2%。D2處理的主莖粗度和對照無顯著性差異,其他處理均較對照細,且和對照有顯著性差異。
C3,D1處理的花枝數(shù)量和對照無顯著性差異;E1,C1,C2處理的花枝數(shù)量比對照多,和對照有顯著性差異,但相互之間無顯著性差異;D2處理的花枝數(shù)量最多,和對照及其他所有處理均有顯著性差異;D3,E2,E3處理的花枝數(shù)量減少,且和對照有顯著性差異。D1,D2,C1處理的花徑均和對照無顯著性差異;其他處理的花徑較對照花徑小,均有顯著性差異,其中花徑最小的處理為C3和E3。
表5 滁菊施用植物生長延緩劑引起的形態(tài)指標變化
矮化型滁菊的觀賞價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植株高度越小,矮化效果越好;冠幅越大,植株越飽滿;節(jié)間長度越短,矮化也越明顯;主莖越粗,植株越壯;花枝數(shù)量越多,開花景觀越好;滁菊本身就是小菊型,花徑大一些,花序更完整漂亮。因此,給15個處理的6個指標分別按照觀賞價值換算成百分比,并進行排序比較,詳見圖2-1。其中,植株高度以矮化程度表示,節(jié)間長度以節(jié)間縮短程度表示。
綜合比較3種植物生長延緩劑不同濃度處理滁菊后的6項指標,發(fā)現(xiàn)D2處理有2項指標位于第一,1項指標位于第二,剩下3項指標均在中等偏前;C2處理有1項指標位于第二,1項指標位于第三,其余4項指標位于中等水平;E1和D3處理有2項指標位于前列,4項指標位于中等偏后水平;E2和E3處理,植物矮化過度,且開花數(shù)量很少,花徑也很小,矮化觀賞價值不高。
推遲滁菊扦插及定植時間能降低滁菊的高度,縮小其冠幅,達到矮化栽培的效果。推遲時間越長,矮化效果越好,但花枝數(shù)量也隨之減少。該方法操作簡單、方便、成本低,花枝數(shù)量稍有減少,不會增加過多的工作量,但矮化程度沒有施用植物生長延緩劑大。
在滁菊生長期摘心4,5,6次,均可降低植株高度,且不縮小冠幅,開花數(shù)量不變或有所增多,花徑?jīng)]有明顯變化。因此,該方法不僅具有矮化滁菊的效果,還能使株型豐滿,花枝數(shù)量稍有增多,觀賞價值提高,但缺點是需時長、耗費人工多、成本較高。滁菊作為滁州市市花,可以用該方法處理,取得較好的觀賞價值,用于綠化的重點部位,但該方法不適合大量推廣應用。
施用多效唑、比久、矮狀素等均可使滁菊植株明顯變矮。隨著藥劑濃度升高,植株高度降低,冠幅變小,節(jié)間變短,矮化效果也更顯著。3個濃度的多效唑可使滁菊花枝數(shù)量增加或不變,低濃度的比久和矮狀素可促進花枝數(shù)量增加,濃度高時反而使花枝數(shù)量減少。綜合比較不同種類植物生長延緩劑不同濃度的處理效果,比久1500mg/L處理的效果最好,多效唑400mg/L處理的效果其次,矮狀素 200mg/L和比久4500mg/L處理也可以用,其他處理不推薦。另外,該研究用多效唑、比久、矮狀素等植物生長延緩劑在滁菊上進行施用,僅做了葉面噴施的試驗,根施是否有用及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