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艷
2022年五月的一天,山西的退休干部王毅平女士給筆者打來電話詢問能否演唱一首歌曲,獻給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jié)。所說的就是這首王洛賓的作品《大豆謠》。在只有曲譜的情況下,筆者同王女士委托山西的音樂人王輝老師做了伴奏配樂,然后在??诘娜缭埔魳饭ぷ魇椅暮T评蠋煄椭逻M行了歌曲錄制,經(jīng)過山西上美音樂工作室時楊老師的后期制作,終于趕在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當天和聽眾見面。
《大豆謠》這首歌是由有著“西部歌王”美譽的王洛賓先生于1943年在蘭州沙溝監(jiān)獄作詞作曲的。
在我演唱前獲知了這首歌的來歷:這首童謠是王洛賓寫給他當時在蘭州沙溝監(jiān)獄的獄友麗麗小朋友的,那年小麗麗只有三歲,也就是現(xiàn)已83歲高齡的羅力立老人,被稱為“活著的小蘿卜頭”。(沙溝監(jiān)獄為當時國民黨關(guān)押政治犯的秘密監(jiān)獄。1940年,時任中共甘肅工委副書記的羅云鵬和妻子樊桂英、8個月的女兒羅力立被國民黨逮捕入獄。羅云鵬在獄中犧牲后,1946年,羅力立與母親被營救出獄。)
一天,在獄中放風的時候,小麗麗拉著母親的手想要找平時教她唱兒歌、跳新疆舞的大胡子王洛賓叔叔。在人群中找到后,小麗麗稚氣地問:“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是什么?”在片刻后“神秘”而又“驕傲”地從口袋里掏出一粒大豆(蠶豆)遞給她最喜歡的王洛賓叔叔,認真地說“W,它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站在旁邊的母親看著眼前天真的小麗麗,又想起入獄后即被殺害的丈夫,忍不住背過頭悄悄擦眼淚。王洛賓面對頭大身小的小獄友,從她那干瘦的小手中接過這枚大豆,隨后回到囚室用卷起的空牙膏皮在小小的紙煙盒上為小麗麗譜寫了這首《大豆謠》。
王毅平女士是羅力立多年的好朋友,現(xiàn)已年近古稀,多年從事共青團工作的她一直希望這首歌能讓更多的小朋友們聽到,所以才找到筆者以完成心愿。
蠶豆桿,低又低
結(jié)出的大豆鐵身體
牢房的麗麗夸大豆
世界上吃的數(shù)第一
小麗麗,笑咪咪
媽媽轉(zhuǎn)身淚如雨
街頭上叫賣糖板栗
牢房中大豆也稀奇
小麗麗,有志氣
媽媽的哭聲莫忘記
長大沖出鐵大門
全世界大豆屬于你
歌詞的開頭兩句以物喻人,低矮的蠶豆桿能抗風吹日曬,結(jié)出顆粒飽滿堅硬的大豆,寫物的同時隱喻小麗麗在獄中營養(yǎng)不良,外形頭大身小,但內(nèi)心剛強如鐵又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段后兩句和第二段的前兩句寫實,描寫了獄中剛剛發(fā)生的那充滿稚氣又催人淚下的畫面:麗麗夸耀大豆,媽媽轉(zhuǎn)身抹淚。能感覺到王洛賓當時心頭也在絞痛,前不久剛發(fā)生家庭變故又遭遇國民黨的政治迫害,滿身的音樂才華卻沒有了人身自由,眼前的小麗麗是那么天真爛漫,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可是她才只有三歲……他噙著眼淚,帶著“感激”的笑容收下了小麗麗的“最高”饋贈——這顆蠶豆可能是小麗麗心中最寶貴的東西,她舍不得自己吃、舍不得媽媽吃……歌詞寫實,避免空洞,由小見大,又并未陶醉于自我,是作者多年創(chuàng)作的積淀后借著深刻的感悟反復吟誦后創(chuàng)作出來的。沒有太多說教,讓人感到親切。
第二段后兩句是對以上畫面發(fā)出的感嘆,通過對比的手法,揭示獄中物質(zhì)生活的匱乏以及對麗麗出生不久就喪失自由的同情。
第三段是作者對小麗麗的期望和祝福,希望她要有志氣地活著、長大,將來擁抱光明,迎接美好的新世界。
故事發(fā)生的空間很小,但歌詞卻寫出了廣闊的胸懷和深遠的意境。韻腳根據(jù)“麗麗”的發(fā)音采用“衣七韻轍”押韻:“麗”、“低”、“體”、“一”、“瞇”、“栗子”、“奇”、“氣”、“憶”、“你”,這屬于以漢語普通話標準建立起來的十三韻中的“細微級”。韻母都是一音到底,無韻尾,口型始終不變,截氣收聲,是個高位,前元音。
幾個動詞,例如“夸”、“轉(zhuǎn)身”、“沖”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把人的感情也描述得準確到位。不由讓人感嘆作者文字功底的扎實、詞匯樸素、邏輯構(gòu)思縝密、觀察細致、用心良苦。幾處動情點都讓人聽之后怦然心動、淚如雨下。
整首歌詞根據(jù)詞語的含義分別由六、七、八字自然地組成各句。雖然沒有像格律詩那樣嚴格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guī)則,但歌詞配合著旋律和感情起伏帶來的輕重變化,體現(xiàn)出和諧的音律美和有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美。好的作品就是像這樣通俗易懂,流暢好記,立意高、落筆輕,“潤物細無聲”,在觀察、捕捉、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視角上,以情出發(fā),運用高超的藝術(shù)手段來表達主題思想,可謂是“絢爛之極復歸平淡”。樸實無華的歌詞直達人心,將小麗麗的天真可愛,媽媽的凄苦無奈和作者對小朋友的期許配合著舒緩情深的旋律娓娓道來、像涓涓細流溫暖地流淌。
《大豆謠》的旋律與歌詞的韻律產(chǎn)生了“共振”、“共鳴”,詞語的聲調(diào)、音韻和語勢與旋律的音程、節(jié)奏等都高度匹配。
通過對旋律的分析,讓我們真正理解和把握了作品的藝術(shù)真諦和作者所運用的技術(shù)手段與匠心所在,進而從中獲得了教益和啟示。
總體來看,歌曲旋律為D大調(diào),采用節(jié)奏為“強-弱-弱”的3/4拍,全曲共65小節(jié)。其音域不寬,旋律只局限在一個八度之內(nèi),對演唱者技術(shù)要求不高。
從曲式來看,歌曲為三段體結(jié)構(gòu),前21小節(jié)是歌曲的第一部分,以“3(mi)2(ruai)1(dou)”三個音為基礎(chǔ)音,四分音符為主組成旋律,基本上采用一字一音的方法來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歌曲的第二部分自第22小節(jié)開始,形成21小節(jié)的一個完整樂段,將第一樂段進行了反復。
從樂句關(guān)系來看: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鋪陳、重復、發(fā)展的創(chuàng)作手法寫成。第二樂段開頭結(jié)尾的旋律和第一段是完全一樣的,第三段又發(fā)展變化,給人以非常統(tǒng)一又對比鮮明的感受。
整首作品旋律優(yōu)美、流暢連貫,節(jié)奏鮮明生動,雖短小簡單,但讓人感到親切,有很強的可唱性、可聽性。
拿到曲譜以后,我輕聲的哼唱了一遍,又在鍵盤上核對了一遍,之后到了錄音棚用時不長就結(jié)束了錄制,其間數(shù)度滴落眼淚打在曲譜上,當走出錄音棚的時候成了一只花貓:眼睛還紅著,臉上的妝也花了。
我過去唱過一些歌曲,有老師和聽眾感覺音質(zhì)干凈清亮、比較“集中”,唱這首歌很適合。歌曲制作出來后有數(shù)以萬計的聽眾點擊量,各界的反響很好,收獲了不少贊譽。
這次對《大豆謠》的演繹我主要側(cè)重了“以情帶聲”,注重情感的注入和傳達,力圖引起聽眾的心理共鳴。
演唱時帶著對作品內(nèi)涵的理解,進入了旋律所營造的意境,堆積了飽滿的情感,此刻,可能心在輕輕地顫抖、眼在滴淚,而聲音又處于在技術(shù)上受控制的狀態(tài)。
這也是一個二度創(chuàng)作的過程,在個別詞語的強弱上、換氣口的選擇上、泛音的運用上都作了反復推敲。沒有刻板的“念”歌譜,力求透過曲譜還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融入自己的閱歷、性情、技術(shù)特點所產(chǎn)生的個性。這首作品在之前有童聲、合唱的版本,我希望通過我的演繹。給聽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在聲音上我運用了以假聲為主的“混合聲”,追求吐字清晰、音色明亮、真假聲轉(zhuǎn)換上不留明顯痕跡。在情感表達上,既有小麗麗的天真可愛“笑瞇瞇”,又有媽媽的“轉(zhuǎn)身淚如雨”,注重分寸的掌握、過渡的自然,使聽眾不感到做作,避免“沒有深度或太過外在”。在演唱風格和韻味上,結(jié)合多年對民族聲樂的學習和消化以及近年對海南當?shù)鼐哂忻褡逍浴⒌赜蛐愿枨牧私?、研究,自然的根?jù)作品的特點進行了處理,有一定自己的演唱風格和特色。
好的歌曲可以塑造人、引導人向善。正如荀子在《樂論》中提出的:“…樂者,…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易…?!惫畔ED哲學家柏拉圖也認為:“對于身體用教育,對于心靈用音樂。”
2021年蘭州全市1600多所學校的46萬名中小學生的“秋季開學第一課”在《大豆謠》的深情吟唱中開課。青少年們從中深刻地體會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羅力立在獄中覺得一顆大豆都很稀奇,現(xiàn)今更應(yīng)該懷著感恩的心,珍惜美好生活。當?shù)亟逃ぷ髡咭脖硎就ㄟ^對《大豆謠》的學習宣傳活動,更好地激勵了新時代孩子們學習紅色文化,繼承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賡續(xù)先輩精神血脈,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
現(xiàn)今的社會環(huán)境,知識面空前寬泛、傳媒形式空前多樣、科學技術(shù)空前發(fā)達、文化藝術(shù)空前多元、物質(zhì)生活又空前豐富,想要用一首歌曲打動聽眾絕非易事。
王洛賓先生與他的作品在人們心中總是有著太多的傳奇,似乎讓人感覺到他的作品描繪所在是那遙遠的地方,他的生活所在是那遙遠的地方。這首《大豆謠》也許會讓人們看到王洛賓的另一面?zhèn)扔?,他正拉著小麗麗的手,從遠處走來,看著現(xiàn)在的人們傳唱這首童謠。
感謝羅力立老師的《大豆謠》一書,感謝王毅平老師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大豆謠》,感謝世間無處不在的愛,感恩我所在的這個偉大而不平凡的時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