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凌
(哈爾濱師范大學 西語學院,哈爾濱 150025)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敏銳洞察國內外局勢的深刻變化,統籌發(fā)展和安全,以統攬全局的戰(zhàn)略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其作為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并以立法的形式予以明確。
文化安全是社會制度、國家政權得以維護的根基,其在國家安全總體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今世界,國家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的競爭,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競爭,文化通過廣泛滲透于上述各種力量之中,成為影響其他方面競爭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家文化安全工作,他運用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和底線思維考量國家文化安全的戰(zhàn)略價值,并圍繞為什么以及怎么樣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等問題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擘畫了新時代國家文化安全工作的總體藍圖,為推進國家文化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從實質上看,國家文化安全通常指的是維護國家文化利益免受危險或威脅的狀態(tài)。從內涵來看,國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文化主權、意識形態(tài)、文化認同、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安全,且隨形勢任務的變化而動態(tài)發(fā)展。維護和塑造國家文化安全態(tài)勢,一方面體現為繁榮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雙輪驅動”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則體現為充分發(fā)揮文化在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捍衛(wèi)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展現國家形象、提升國際話語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推進建設文化強國、夯實“文化競爭”的安全防線。當今的大國,是以綜合國力作為崛起的標志的,文化領域作為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已經成為國際政治斗爭和意識形態(tài)較量的主戰(zhàn)場,而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一直是西方反華勢力分化的重點。近年來,西方反華勢力更是以“文化冷戰(zhàn)”思維,并借助各類信息傳播渠道持續(xù)加大對我國的文化滲透、文化殖民攻勢。在此背景下,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已經成為我國國家文化安全研究的戰(zhàn)略性新課題[1]。
文化安全是最深層次的國家安全,關乎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以及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實現。只有全面把握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深層邏輯,更加準確把握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整體布局中的戰(zhàn)略地位,才能將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戰(zhàn)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1.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在要求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一個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具有嚴密邏輯結構的國家安全“體系”,這個“體系”共同作用于國家安全風險防范的實踐。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從屬于非傳統安全領域,其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精神引領,影響著其他安全保障效能。習近平指出:“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盵2]4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整體布局中的定位,深刻揭示了總體安全各要素之間的關聯,即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
維護政治安全必須以文化安全為保障,以意識形態(tài)安全為重點,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堅決抵制“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等傾向,堅決捍衛(wèi)國家政治安全,維護社會穩(wěn)定。
維護經濟安全必須以維護文化安全為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又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一方面,經濟安全為文化安全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即文化安全須在經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另一方面,文化安全則為經濟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即只有堅持正確的文化方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fā)展才能永不變質[3]36。
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有效運轉的重要紐帶。文化安全與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tài)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要素構建起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共同保障人民安全的實現。作為國家、民族的靈魂,文化“是一種能夠凝聚和整合民族和國家一切資源的根本力量,這種力量的任何形式的喪失,都將危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生存安全”[4]。因此,文化對國家的生存和發(fā)展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一旦文化安全領域出現問題,其他領域無一例外都會受到巨大影響??偠灾瑳]有文化安全,其他領域的安全保障根基也必然會被削弱。
2.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是發(fā)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現代化的歷史進程表明,各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既要遵循現代化的一般性規(guī)律,又要尊重和延續(xù)本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所以不同的文化也形成了不同的現代化模式。例如,以古希臘—羅馬文化和希伯來文化為根基的西方文明鑄就了西方現代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人類文明一切優(yōu)秀成果共同滋養(yǎng)和孕育了中國式現代化。因此,現代化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其有著鮮明的內在精神和強烈的價值訴求。中國式現代化創(chuàng)造的“新道路”“新形態(tài)”內含主動的精神力量,具有與其他現代化相區(qū)分的獨特精神標識。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式現代化是具有思想內涵、時代內涵和文明內涵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fā)展的現代化,是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現代化。質言之,沒有基本底色的精神譜系,沒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沒有共同的價值認同,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環(huán)境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的今天,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抵御外來文化入侵的能力是一個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因此,只有穩(wěn)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才能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思想基礎,融貫社會主義、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化三個核心要素,蘊含自由、民主、發(fā)展、公平、正義、和諧等全人類共同價值,體現出先進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特質。習近平強調:“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5]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從根本上說就是維護國家和民族精神、理想信念、主流價值體系不受外來侵犯。今天,文化安全對于中國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凸顯。第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領、文化的滋養(yǎng)、價值觀的培育。新時代,我們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推動形成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guī)范。第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否保持其優(yōu)秀傳統文化不被外族文化侵襲或同化,既關系到能否建立理性的文化自覺,也關系到如何衡量國家、民族文化安全的標準問題[6]。中國式現代化,從根本上說,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代化,是站在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上的現代化[7]。因此,中國式現代化在發(fā)展過程中,必須具備消除、化解潛在文化風險,抗擊外來文化沖擊的能力。
3.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維護文化安全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前提和必然要求,其有助于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引導力、凝聚力、影響力和防御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不是簡單的消極防御,而是要突出強調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因此,維護國家文化安全除了應對外部各種敵對勢力對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還必須不斷加強文化強國建設。防范和化解國家文化領域的內在和外在安全風險,就要在頂層設計上精心擘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發(fā)展藍圖,不斷增強本國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和感召力。第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守護好國家的文化安全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掌握文化工作領導權、主動權,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fā)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第二,要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道路選擇、制度優(yōu)勢、安全發(fā)展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和引領。習近平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文化自信,就不會有國家文化安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zhàn)略也就無從談起。建設文化強國要求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占據維護文化安全的制高點,要求我們持續(xù)強化具有普遍感召力的價值觀念。世界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大國崛起一定是文化的崛起,一個民族的振興一定始于文化的復興,只有文化上的崛起和復興,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一言以蔽之,只有建設文化強國才有文化安全。
4.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是增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基石
“文明交流互鑒”對于文化建設意義重大,精準地道出了世界文明發(fā)展的邏輯鏈,文化傳統從來都不是逝去的歷史、抑或百世不易的遺存[8]。文化越開放,越要提高文化安全意識,筑牢文化發(fā)展的安全屏障。當今世界既是一個多元開放的世界,又是一個不同文化之間相互激蕩、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世界。習近平指出:“今天,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對于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9]。文化因交流而繁榮,文明因互鑒而興盛,故推進文化開放和維護文化安全是辯證統一的。
文化安全通常具有兩個向度:對外表現為國家的防御力,對內表現為國家的統治力。第一,要在交流互鑒中構筑起文化安全的堅實盾牌。從“文明沖突論”到“非暴力政權更迭理論”,從“顏色革命”到“普世價值”,讓我們看到了西方文化的霸權邏輯對不同價值觀的國家進行的攻擊和責難。尤其是進入數字時代后,資本主義國家為實現資本增殖而推行文化殖民策略,開始借助數字技術重塑并輸出其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迫使發(fā)展中國家不僅接受成為其經濟附庸的事實,更要接受來自西方國家的“精神馴化”[10]。如何警惕和抵制西方非意識形態(tài)化錯誤思潮的侵襲,不僅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世界性課題。當下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在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增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過程中,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筑牢文化安全的底線。第二,要在文化開放發(fā)展中強基固本,保護好本土文化,實現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激活文化深層次的優(yōu)質基因,不斷發(fā)展壯大文化內生動力。同時,還要把合理借鑒人類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有機結合起來,共同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總之,只有正確處理好文化開放與文化安全之間的辯證關系,構筑起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文化防線,才能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意識形態(tài)、價值體系、輿論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立足于不同的維度,著力構建文化安全格局,搭建起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的體系架構,正確把握國家文化安全道路的發(fā)展方向,是堅持走高質量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重要途徑。
1.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
從本質上說,文化安全的關鍵是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意識形態(tài)安全攸關國家文化安全,這是意識形態(tài)鮮明的階級立場和政治立場所決定的。作為“國之大者”,意識形態(tài)建設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其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fā)展而言,是一個重大的問題[11]。因此,維護和鞏固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中的統攝地位,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
習近平強調:“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工作?!币庾R形態(tài)工作關系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等重大政治方向問題。意識形態(tài)作為觀念的上層建筑,無疑會反映一定階級的利益訴求和價值觀念[12]。馬克思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憋@然,只有抓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執(zhí)政黨才能避免人亡政息的歷史悲劇?;赝麣v史,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慘痛歷史教訓,更加凸顯了加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性。從這個意義上看,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的斗爭,沒有絲毫妥協、退讓的余地,“必須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顛覆性錯誤”[13]。
當前,黨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工作面臨的環(huán)境更加復雜,境外敵對勢力加大滲透力度和西化力度,妄圖制造“顏色革命”,特別是借助網絡空間對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發(fā)起了更為猛烈的輿論攻勢,丑化黨和國家形象,歪曲黨史、新中國史、軍史,甚至離間黨與人民的魚水關系等,這也使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臨嚴峻挑戰(zhàn),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問題。沒有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就不會有文化安全,更沒有國家安全。掌握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即是捍衛(wèi)國家文化主權和人民政權。
2.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不僅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一項重大任務,而且是促進我國國際話語權建構和影響力提升的一項重大舉措。習近平指出,我們必須加強話語體系建設,發(fā)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3]346。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建設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不是自說自話、自娛自樂,而是能夠在復雜的國際輿論斗爭中增強話語權、掌握主動權。
國際話語權總是與國家的地位同頻共振、相向而行的,提升國際話語權,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須有時代擔當。在提升國家話語權方面,我們要站穩(wěn)中國立場,準確把握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加以概括。我們要深刻把握時代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現實問題,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給予一一回答。一方面,我們所提出的觀念、理論、方法必須具有嚴密性、系統性,符合歷史和時代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另一方面,我們所建構的理論體系,必須有助于解決當代世界的重大現實問題。如果所建構的理論邏輯不自洽抑或不能回答時代之問、解決實踐之需,則無益于我們搶占國際輿論制高點[14]。從這個意義上說,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也是增強國際話語權、保障我國文化安全的重要前提。質言之,確保文化安全,哲學社會科學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3.建立健全文化安全法治保障體系
在現代法治環(huán)境下,推進文化安全法治體系建設,加強文化安全領域的法治保障,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根本之策。加強文化安全領域的法治保障,實質是通過發(fā)揮法的價值引導和制度規(guī)范作用,將維護文化安全進一步規(guī)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提升文化安全維護的效度[15]。有力的文化安全法治保障體系即是構建以文化安全法律規(guī)范為基礎,以規(guī)范國家文化安全管理權、營造良好的文化安全秩序為核心,以維護國家文化利益與公民文化權利為目標的治理過程與治理狀態(tài)。當今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以及文化安全問題的復雜性決定了我國在推進文化安全法治建設過程中,要發(fā)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統籌制定基本法與單行法,從而實現文化安全法治的“全方位”建設。
從功能上看,文化安全基本法主要規(guī)定文化安全維護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根本任務、保障措施、法律責任,其處于文化安全領域法律規(guī)范的核心地位。當前,我國的《國家安全法》是文化安全立法及文化安全領域制度建設的根本遵循和邏輯起點,承擔著文化安全基本法的角色和使命,但由于《國家安全法》是國家安全領域的整體性設計,其規(guī)定的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一般性原則和制度,對文化安全維護尚不夠完善。因此,應通過《國家安全法》的修改,進一步對文化安全的原則和制度加以明確,進而增強《國家安全法》對文化安全法制建設的指引性。
在健全文化安全基本法的同時,我國還應針對重點領域的文化安全問題,以文化安全單行法的形式加以回應。唯有基本法與單行法建設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文化建設與發(fā)展的安全環(huán)境才能得以營造。為此,我國應盡快出臺《文化安全法》,進一步完善文化安全保障體系。第一,理順中央與地方的層級關系、部門與部門的權力界限關系,以提高文化安全法的層級關聯性和分工協調性。第二,建立健全國家文化安全危機應急體系,組建能夠獨立自主、合理調配文化安全管理資源的常設性綜合管理機構;建立事關文化安全的預警、監(jiān)測與處理機制;構建能夠迅速響應和到達文化安全第一線的應急隊伍力量體系[16]。第三,吸收借鑒法國的“文化例外”原則,在保護歷史文物遺產、捍衛(wèi)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純潔性和固有地位、防止民族文化邊緣化、限制外來文化產品充斥本國市場等問題上予以立法,并成立專門的政府機構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國家文化事業(yè)發(fā)展[17]。
此外,還應結合網絡技術、數字化技術的發(fā)展特點推進網絡安全建設。從目前來看,我國《網絡安全法》在應對文化安全威脅上還以健全、保障和規(guī)范網絡秩序為重點。第一,應確立以維護網絡空間文化主權為核心的網絡文化安全治理基本原則,引領我國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以及構建全球網絡空間共同體。第二,應健全網絡文化安全治理的主體機制,明確政府、社會組織、網絡企業(yè)等各方的權責,并形成各方主體間相互監(jiān)督、相互協作的機制。第三,應健全網絡文化內容治理機制,構建透明化、科學化的網絡文化內容治理規(guī)則。第四,應完善與網絡文化傳播相關的制度,促進網絡文化治理的社會化,實現以政府監(jiān)管為主導,以社會組織、網絡文化企業(yè)及其他多元力量為主體的協同治理格局。
4.持續(xù)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
維護國家文化安全需要推陳出新,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即實現“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文化具有歷史繼承性,文化的創(chuàng)造不能脫離歷史一脈相承的連貫性,文化的繁榮發(fā)展更是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只有在繼承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進行精煉,融傳統精華與時代特征于一體,始終保持先進性,使更多的人逐漸認同民族文化,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習近平強調:“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fā)展起來,而且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盵2]127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資源寶庫,是新時代維護文化安全的磅礴力量。恩格斯曾指出:“每一個時代的哲學作為分工的一個特定的領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驅傳給它而它便由此出發(fā)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為前提。”延續(xù)數千年且從未間斷的中華文明,賡續(xù)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習近平指出:“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fā)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盵18]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現代性轉換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凝煉出許多具有人類共同價值的思想觀念,這是我們確保文化安全的底氣所在,也是在國際文化競爭中中國的優(yōu)勢所在[19]。習近平進一步指出:“要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之中,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用以指導實踐、推動發(fā)展?!盵20]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契合點、實現兩者的融通是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只有厘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關系,堅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推陳出新,揚棄地予以繼承”的方針,才能從深層次提高抵御外來文化入侵的能力。
總而言之,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持續(xù)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是我國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基礎。
5.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是文化安全領域防患未然、應對挑戰(zhàn)的關鍵之策。習近平指出:“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眱r值觀是文化最本質的、最具有決定性的要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因此,能否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wěn)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在價值觀念上的最大公約數,要把其貫穿于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即要把國家、社會、公民層面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體現到法律政策體系、國民教育、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的全過程之中。
第一,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既是“統籌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建設、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治國方略的集中體現和深化發(fā)展。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依規(guī)治黨實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執(zhí)法司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公民守法。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我們還應將其要求貫徹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之中。
第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一個民族擁有什么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國民教育是關鍵。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guī)劃,覆蓋到國民教育全過程,貫穿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融入教育教學、校風學風、師德師風建設,并形成長效的教育機制,“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才能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培育出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另外,還要形成大中小學相互銜接的德育課程體系,用生動的形式、感人的事跡、深入淺出的講解,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使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化產品的創(chuàng)作和生產全過程。當代中國文化產品最深層的精神內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不僅具有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同時也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和生動載體。“文化產品的創(chuàng)作是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的結果”,要利用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潛移默化地增進人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為人民奮力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注入強大的正能量。要通過打造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文化精品,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此外,還要加快構建現代文化產業(yè)體系,積極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著力培育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搶占數字化、網絡化競爭制高點[21]。概言之,價值觀安全,國家文化才能安全,只有筑牢文化安全的價值觀防線,才能有效抵御國外各種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蝕。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蔽幕I域始終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維護文化安全是一項關系全局、利在長遠的戰(zhàn)略工程,只有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權,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才能持續(xù)推進文化安全法治保障體系建設,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只有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國家文化安全才能擁有更為堅實的保障,護航我們向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穩(wěn)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