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緒兵
在我看來,教師開展死亡教育時,需要引導學生實現從認識死亡到敬畏生命再到超越死亡三個層面的突破。
對學生進行死亡教育,教師需要慎重,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對死亡的認知基礎,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我會尋找合適的契機,借助一些有關死亡的抽象話題,如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讓學生抽離于具體的死亡事件討論死亡現象,讓學生逐步形成一些關于死亡的理性認知。
了解死亡,需要從認識最基礎的死亡現象開始。學生對死亡的認識,大多是從身邊的死亡現象開始的,比如植物枯死、寵物死亡、親人過世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這些死亡現象,讓他們對死亡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再通過看視頻或者講故事等方式,讓他們進一步知道一些有關死亡的常識。比如,死亡是指一切生命特征喪失且永久性不可逆轉終止;人的死亡一般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及腦死亡為判斷標準;當人的心臟停止跳動時,大腦還會繼續(xù)運作一段時間,這意味著人類的大腦會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這個事實,等等。
教師還可以對死亡現象進行細分。比如,人的死亡可以分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正常死亡指由內在的健康原因導致的死亡,例如病死或老死。非正常死亡指由外部作用導致的死亡,如被火燒死、溺水或交通事故、自殺、他殺等。不管是哪種情況,教師都要強調一點:死亡就意味著生命的消逝,沒有所謂的“后世”。
讓學生坦然接受自己也會死亡這個事實并不容易。一方面,他們一直受到相對較好的保護,所處環(huán)境較為安全;另一方面,他們的身體素質好、精力旺盛,會認為“死亡會離我很遠”。
而事實是,死亡離我們很近。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全球青少年健康加快行動》中顯示,每天有3000多名青少年因大多可以預防的原因死亡,每年死亡總數達120萬人。道路交通傷害、溺水等意外事故在青少年死因中居于前列,這反映青少年的安全意識薄弱。
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敬畏生命,提高安全意識??梢越探o學生一些關于生命的常識,比如,人缺少氧氣、食物、水會死亡,人觸電會死亡,失血過多會死亡,等等。告訴學生,生命很脆弱,我們要時刻照顧好自己和他人。當然,教師還應該教學生一些常見的急救措施,比如心肺復蘇術、火場逃生方法,等等。
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活動,比如,引導學生排查生活中存在的危險因素,設計校園安全提示語,等等。
死亡教育除了引導學生認識死亡之外,還需要上升到哲學層面,讓學生接受自己終將死亡的事實之后,仍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讓自己的人生煥發(fā)光彩。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解決一些理念方面的問題。比如,理解“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理解“向死而生”的概念等。
教師可以借助“人生是一趟單向旅程”的比喻,引導學生理解“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大部分人從出生開始,都要經歷從兒童到少年、青壯年、老年,再到死亡的過程,就像一趟單向的旅程。死亡只是人生的最后一站,是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因為人最終要死亡,就無視死亡之前的所有過程,無視人生的一路風景。除了死亡,人生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比如,成就自己的事業(yè)、組建自己的家庭、追求自己的幸福等。
“向死而生”是個哲學概念。死亡的客觀存在告訴我們每個生命都是有限的。在死亡來臨之前,生命的每一步都在走向死亡。既然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哲學家就提出了“向死而生”的概念,倡導每個人珍惜生命,努力提高生命的質量、增加生命的厚度和寬度,讓生命在有限的時間內呈現出無限的可能。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更精彩、更有意義。比如,可以讓學生給退休后的自己寫信,指導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等。
認識和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并積極地生活,是死亡教育的目的。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在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泵鎸λ劳?,我們也應該勇敢一些,那就是在認清死亡之后仍然樂觀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