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
我認為,死亡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只有正視死亡,才能擁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活出生命的意義。
我第一次和學生聊起死亡話題是在清明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祭祖思親、緬懷先人。我問學生:“你們知道逝去的人去哪里了嗎?”他們說:“去世的人就像睡美人,永遠睡著了?!薄八麄兛赡苋ヌ焯昧税?。”“他們在那個世界用紙錢,所以我們在清明節(jié)要給他們燒點紙錢?!薄?/p>
三年級的孩子還很天真,對死亡沒有概念,但我必須糾正他們的錯誤想法。于是,我嚴肅地說:“人生是一場單程旅行。出生意味著旅程的開始,而死亡就是旅程的結束,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對于每個人來說,這趟旅程不可逆轉,也無法重來?!焙⒆觽兊谋砬橛行┠兀贫嵌?。
以上內(nèi)容是我們班“農(nóng)歷課程”的一部分。農(nóng)歷課程是以農(nóng)歷為線索,讓兒童“以天地為師,以自然為友”的大綜合課程。我將死亡教育滲透其中:清明節(jié),我們共讀《湯姆的外公去世了》《爺爺有沒有穿西裝》等繪本,跟隨主人公慢慢理解死亡;端午節(jié),我向學生講述屈原的故事,引導他們理解生命的價值;中元節(jié),我們一起看《尋夢環(huán)游記》,思念親人……我還帶著孩子們種花種菜、養(yǎng)金魚。我們曾用9個星期的時間觀察一株櫻桃樹從抽芽到結果的過程,學生由此感受到生命的奇妙。
死亡教育不是一次講述、一場活動就能達到教育目的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伴隨著農(nóng)歷課程的開展,學生更加理解生命最終走向死亡的自然規(guī)律,更加尊重生命。
引導兒童學會防范風險、掌握安全常識是死亡教育中的必修課。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風險的環(huán)境中,水、電、煤氣、車輛……都存在安全隱患。直面風險的辦法便是提高安全意識,掌握交通、食品、旅游、用電、消防等方面的安全常識,提前制訂危險應對方案,使兒童在遭遇意外事故時能夠自救。
我和學生一起討論生活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一些突發(fā)事件的解決方法,并將這些方法以圖文的形式定格在班級“生存寶典”上。例如,“工具篇”中提到,傳遞剪刀時,應用手捏住剪刀的尖部,將圓潤的手柄對著他人,避免在傳遞過程中誤傷他人。在“方法篇”中,有“晨跑時鞋帶松了怎么辦?前面隊伍突然停下來怎么辦?”“在教室遭遇突發(fā)事件,逃生路線是怎樣的?”等妙招。
真正的安全教育不是將孩子置于一個絕對安全的環(huán)境,而是教孩子學會如何面對危險。
教師要在死亡教育中強調生命的價值,如何引導中小學生活出生命的意義呢?我在班級里做了兩方面的嘗試。
尋找興趣,挖掘自身潛能。我鼓勵每個孩子發(fā)展興趣愛好,并為他們提供鍛煉和展示的機會。我把喜歡繪畫的同學推介給美術老師,為他們辦畫展;我向學生開放實驗室,讓熱愛科學的同學有更多做實驗的機會;我推薦熱愛踢足球的同學加入學校足球隊,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快樂。
豐富體驗,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我們班有豐富多彩的班本課程:以“天”為跨度的“半小時課程”,家長會輪流提前半小時下班,陪伴學生烘焙、打籃球、踢足球等;以“月”為跨度的“貓步走天下”課程等,家長帶著學生走出學校、走近自然、走進社會等。我想用這些課程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將每一天過得充實且有意義。
生命或長或短,我們最終都會離開這個世界。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加珍惜生命,挖掘自身潛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完善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