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第一中學 周建華 □重慶師范大學 李麥琪
選修課程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多個主題,對增加學生知識文化儲備、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內在涵養(yǎng)等具有重要意義?;诖?,進行思考與探析,需要通過確定必修選修課程相關界限、提升素養(yǎng)以及界定教學流程、適當拓展評估方式以及流程、結合理論內容加強實踐探究,更好地提高選修課程的實施效果。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與必修課程并行的重要課程,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化涵養(yǎng)等。選修課程包括先秦諸子選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小說欣賞、外國小說欣賞、中外傳記選讀等,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拓展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
在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是在價值定位上不夠科學,往往沒有統(tǒng)一的教學表現(xiàn),有的地區(qū)將選修課程納入必修課程,有的地區(qū)自由選擇,有的地區(qū)完全依靠學生自學。高中階段教學時間緊張,在必修課程完成后,很少有時間開展選修課程的教學,學生在自學中很難明確學習的重點,因此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不少問題,導致選修課程效果不盡如人意。
根據(jù)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是輔助性的課程,但是由于教學時間有限等各類因素限制,很少涉及選修課程的教學,或因為教師教學能力、綜合素養(yǎng)參差不齊,不能很好地完成選修課程教學,無法發(fā)揮選修課程應有的作用,無法達成選修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下一步的選修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認真界定教學內容與教學流程,才能實施選修課程教學。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評估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問題,總體表現(xiàn)為不夠系統(tǒng)科學。教師往往運用單一的評估方式,僅僅只是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估,很少涉及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評估,整體比較片面。因為不夠完善的評估方式的影響,導致教師不能給予學生有效反饋,對學生后續(xù)學習與探究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教師應根據(jù)選修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根據(jù)高中生的知識文化基礎與認知情況,融合多種因此,構想更加系統(tǒng)科學的課程評估方式。
文學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語文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增加知識文化儲備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生活,結合生活經驗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學內容,寫出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作文。在高中語文的選修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聯(lián)系生活,引入生活化資源實施教學。但是在語文選修課程教學中,教師基本只是進行單一的知識課堂教學,講解理論知識,而缺少相應的實踐,如角色對話、辯論比賽、社會調查等相關的活動。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在落實過程中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漏洞,也就是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依然以考試和教學內容作為主導,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時并沒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學生只是作為學習任務的參與者融入學習,因此很容易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壓力。比如,在選擇選修課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迷茫、不知道如何自主選擇的情況,在選修課的學習過程中也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影響了選修課的教學效果。在高中語文中會分為選修和必修兩個部分,學生想要滿足高考需求只需完成必修課即可,選修課程的重要性很難體現(xiàn)在高中教學中,因此學生對選修課學習的興趣不高,教師的教學意愿也比較低,導致選修課更像是一門表面課程,很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而且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進行良好的引導,進而造成學生在選修課學習時無法集中注意力,這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新時期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教學,教師應明確選修課程在于提高學生文化涵養(yǎng)、表達溝通能力,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認識到單靠必修課程無法達成這些目標,因此要重視選修課程的教學。做好語文選修課程的教學,應確定與必修課程相關界限,可以在必修課程完成后進行,也可以將選修內容融入必修課程,認識到必修課程重點是達成課程標準,選修課程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文化涵養(yǎng),發(fā)展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基于《先秦諸子選讀》的選修課程,語文必修教材只是選擇很少的篇章,如《勸學》《大道之行也》《逍遙游》等,無法窺探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全貌。春秋戰(zhàn)國時期作為歷史上百家爭鳴、文化燦爛的特殊時代,涌現(xiàn)許許多多的學派,留下了影響深遠的著作,對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必修課程相關篇章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入對應的選修內容,以及開展先秦諸子百家誦讀的專題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感知儒家的“仁、禮、孝、悌”、道家的“無為而治”、墨家的“兼愛、非攻”,以及法家的“法、術、勢”。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形式多樣、包羅萬象,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文化涵養(yǎng)、教學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選修課程的教學,教師應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語文教師不僅要認真研讀要教授的選修內容,還要重視廣泛涉獵各類讀物,包括先秦諸子百家著作、國內外經典小說、中國古代詩詞、外國詩歌散文等,還要了解中國民族文化,提高文章寫作與修改的能力等。
比如,在教學流程方面,以先秦諸子百家著作的閱讀為例,在開展《論語》《孟子》《莊子》等選讀專題課程教學中,教師先在課前布置自主閱讀任務,為學生提供基礎閱讀材料、輔助學案等,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認真完成學案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與本專題教學相關的圖文并茂的課件、微視頻等,運用多媒體工具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景。比如,播放曾仕強、易中天等名師對這些經典名著解讀的片段,從而更好地引入相關篇目。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借助圖文資源,繼續(xù)介紹孔子、孟子、莊子等人與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教師再根據(jù)選定的篇目,進行具體內容教學,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指導小組合作探討。
教師還要重視選修課程的評估方式,改變過去只看結果的評估方式,根據(jù)高中學生語文學習基礎與認知能力,融入更多相關的因素,從選修課程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進步情況等方面,適當拓展評估方式,完善評估流程。這需要在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之外,加入其他方面的評估方式,如學生自評、同桌互評、小組共評等,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激勵學生積極進取、查缺補漏。
比如,在先秦諸子百家的專題教學中,教師不能僅看學生能背誦多少、是否能翻譯文本等,還要通過直接提問、生活運用、綜合測試等方式,綜合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對《論語》的提問可以是:從哪些名篇和名句中看出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論語》與《孟子》相比,其思想內涵有哪些一脈相承之處和不同之處?為什么說荀子的思想是對儒家思想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為何說《莊子》開創(chuàng)了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結合《墨子》中提出的“非攻”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何相似之處?教師通過提出這些有難有易的問題,可以更好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jù)學生的解答情況進行點評和講解。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的過程等情況,做好全方位的指導與點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先讓學生自評、之后互相評價、最后總評的流程,發(fā)揮評估的重要作用。
基于選修課程的高中語文教學,引入選修教材中的選讀內容,教師不僅要做好基礎理論教學,還要加強實踐探究,開展各種各樣的與語言相關的活動。通過實施互動式教學方式,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等,發(fā)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比如,根據(jù)《論語》選讀、《孟子》選讀、《荀子》選讀,通過前期的教學,學生已經在腦海中構建出儒家的主要思想觀點,明確其中既有共同點也有區(qū)別。根據(jù)這個基礎,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儒家思想的寫作、演講、辯論活動,讓學生結合已學內容,在互聯(lián)網上搜尋更多的資料,對比分析孔子、孟子、荀子主要思想觀點,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探析其中的異同點,總結主要實現(xiàn)觀點,然后再參與寫作等語言輸出的活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通過組織開展類似的實踐探究活動,引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語言輸出,可以實現(xiàn)對經典思想觀念的融合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批判繼承儒家思想,更好地發(fā)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結合過去的高中語文選修課程中讀寫融合不足的情況,新時期的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加強讀寫融合教學活動,主要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內外的文本資源基礎上,在觀看解析文獻與文化視頻的基礎上,在積極參與相關探討的基礎上,組織豐富多彩的讀寫融合教學活動。教師先根據(jù)資源文本與學生認知情況,提出一些寫作主題,然后讓學生擬寫提綱和進行寫作,最后展示與做好評價反饋。
例如,根據(jù)《莊子》選讀內容,結合其中涉及的《無端崖之辭》《鵬之徙于南冥》《東海之大樂》《尊生》《惡乎往而不可》等篇幅。在讓學生翻譯和理解其中主要內容、感悟思想內涵后,教師可以提出“探訪莊子的浪漫”寫作主題。對這個主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一篇文本進行分析也研究,也可以對比分析多篇文本,采用句式賞析加體會感悟的方法,先擬寫出提綱,之后具體參與寫作訓練。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源,輔助學生更好地寫作,并根據(jù)學生的寫作展現(xiàn),進行全方位評價,包括語言、邏輯等,指導學生修改完善。
在選修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學習主體,讓學生成為教學任務的主導者,確保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選修課程的學習,這樣才能有效體現(xiàn)選修課程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進度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利用調查問卷的方法了解學生對選修課程的看法,還要優(yōu)化選修課的教學方法,讓選修課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為主,加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綜上所述,以上結合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究新時期提高語文選修課程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策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與認知情況,通過引入豐富的選修課程教學資源,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與新型信息技術工具,構建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討,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等,提升選修課程的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