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梁山街道第三初級中學 于文琪
初中語文教育是義務教育中最重要的、最困難的學科之一。教師要借助互動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做到知識、能力、情感的全面提升,也為更多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給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思路,就當前的教育形勢來看,學生主體性更受重視,教育工作者都在尋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便讓學生能在課堂中有更多的收獲,實現學科知識和學生能力的雙重提高。因此,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大化,互動教學法應運而生,通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良好互動,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通過教師對學生積極引導,也讓學生不僅能接受書本知識的學習,更能讓學生獲取更多維度的知識,從人生哲理、思想情感方面獲得更多的人文主義文化熏陶,以此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對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也有了很多自己的心得,初中生更加需要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高效。語文學科知識是學生在學習階段中需要重點學習的一個科目,但是學習這個學科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將書本中的內容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刻印在腦海中,而是以書本知識為依托,讓學生能獲得多樣化的學習體驗,而這一方面的學習活動就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實現,所以初中語文采用互動教學法是有著重要意義的,能讓學生和教師之間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那么教師就能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中提供適當的幫助,讓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對中國人來說語文是母語,如何提高母語的學習效率是教育者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語文課改以后課程的內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變大了,在初中教育中當前的語文教育與學習存在許多問題。傳統(tǒng)教育模式只依賴于課堂初中生對教師講解內容的灌輸然后記憶,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不佳,參與程度不高。教師之所以要以新課程標準來指導初中語文教學,就是因為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有許多不適應學生能力提升的因素,對學生興趣的發(fā)展造成了影響,也降低了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每面對一屆新的學生,就要依據學生學習的基礎知識和他們的學習習慣,轉變教學的方法,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新課程改革以后,學生是具有主動學習能力的受教育者,所以教師必須要時刻更新教育理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學習。
在傳統(tǒng)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根粉筆寫天下,一塊兒黑板畫春秋,這是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的主要表現,學生在課堂上作為一個被動接受學習的教育者,他們的主動性不能得到發(fā)揮,而且傳統(tǒng)教學的過程中,信息化輔助教學很少被應用,這就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僅用一種或兩種教學方法,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能保證教育的民主性。
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長期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或者是不能將所學來的模式進行更新,與學生的學情相適應,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感到語文課堂十分枯燥,久而久之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語文學科的知識是比較靈活的,能讓學生將其很好地運用在生活中,而且語文知識的范圍比較寬泛,當教師立足于教材內容向外延伸時就能有很多溝通的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需要積極挖掘教材內容,從中找出更多可以和學生深入探討、交流的內容,從而讓學生的知識視野變得更加廣闊,讓學生在思想層面上獲取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可以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那么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那么為了保證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溝通氛圍,就要在溝通過程中體現出一定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的課堂表現更加積極。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主要是圍繞著新聞報道展開的,學生需要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了解新聞的基本格式、語言特點、講述方式和寫作方式等,雖然學生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看過很多新聞報道,但是對新聞的知識點卻了解較少,為了讓學生能將這些知識掌握扎實,教師就可以選擇當下學生比較關注的社會新聞展開討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良好溝通互動,就能讓學生對新聞這一體裁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將新聞相關知識點滲透進去,同時也可以針對當下社會中的熱點事件展開討論,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格。當教師正式進入教材內容的教學活動時,學生的思維和課堂氛圍依然保持活躍的狀態(tài),那么教師的教學效果就會得到保障。通過第一課的《消息二則》,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也能引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對我國解放軍英勇頑強的精神更加敬佩。
為了實現全面發(fā)展的目標,不僅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更需要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其中學生的想象力就非常重要,這一能力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通過一些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能根據課堂內容引發(fā)更多的思考,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呈現出刨根問底的狀態(tài),那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這一單元的內容就是通過一些極具想象力的故事展開的,以童話、詩歌、寓言故事、古文等不同的文體展開,讓學生能通過不同的文學體裁滿足自己的想象力,這也是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經過這一單元的學習需要讓學生利用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寫作,那么教師就可以通過互動式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在學習本單元第19課《皇帝的新裝》時,學生對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已經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是為了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師就可以在班級內組織學生開展故事續(xù)寫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豐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之后這個王國會發(fā)生怎樣的事情、皇帝會怎樣處置那兩個工匠等,為了凸顯互動式教學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補充,從而讓學生的續(xù)寫內容更加精彩。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多被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讓課堂的氛圍更加活躍,也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重,對初中生來說,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中,影響互動教學有效性的就是課堂的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導致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來代替?zhèn)鹘y(tǒng)教學方的板書,就能讓課堂時間得到充分利用,節(jié)省了教師寫板書的時間,讓課堂的形式變得更加豐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觀察學生的反應,以此來觀察學生的理解程度,那么多媒體教學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這一效果。另外,教師在課堂中通過播放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資料,就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更加直觀的感受,那么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就會提升上來,學生也就能愿意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回應教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以保證。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的《桃花源記》時,文章以漁人的視角將整個桃花源中的情境還原出來了,為了讓學生能對桃花源這一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更加強烈,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文本分析的過程中跟隨著漁人的目光,將漁人的行走路線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還原出來,那么學生就能對文章中的內容有更加深入的體會,教師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更深層次的問題引導,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回應。在課程回顧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就可以選取一段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將桃花源的面貌還原出來,通過這樣視聽結合的方式就能讓學生沉醉在教材內容中,讓學生感受到這篇古文中蘊藏的意境美。
為了在初中教育中學習好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學生首先必須學會理解文章中包含的思想和感受,從文章寫作時代背景、作者的境遇等,這樣才能合理地理解作者的意圖。而且,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可以應用于現實生活中,例如,在交流、寫作等方面,以發(fā)展思想、情感和想象力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在準備課堂課程內容時,必須要有一定的操作性,在高階思維發(fā)展下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文章。這樣的過程強化了學生對文章的印象與情感,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其內容。例如,在閱讀文章時,語問教師在上課前可以將文章分為某一段文字的描述、文章的情感描述、文章內容復述以及文章的幾個方面的評論。例如,《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是毛澤東號召全黨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共產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實際上的要借助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展現白求恩的人物品格來教育黨內的有些同志,借助對比來突出白求恩精神的可貴,語文教師還可以詢問學生如何思考和如何寫文章,從而加強他們對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應該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時效性,借助對學習方式的改變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實施互動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要充分意識到互動教學實際上是對學生課堂所學內容的發(fā)展,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聽說讀寫能力的有效舉措。因此,在開展互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借助自主學習來掌握當前應該所要具備的一些分析能力,通過對課堂所形成能力的遷移,來解決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借助自主學習來解決問題進而內化能力外顯方法,同時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應該通過與同伴的探究來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又為學生良好社交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幫助。借助互動教學對學生能力進行拓展可謂是一舉多得,這讓每一名學生都喜歡上閱讀,讓學生的能力在互動教學中得到落實和提升。
雙減政策實施以后課堂教學的任務安排應該在符合學生作業(yè)完成量的基礎上,這樣才能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為學生能力的發(fā)展留有更多的空間。適量的任務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是保障學生能完成課后任務量的一個終極保障。學生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拓展,閱讀是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多元化能力。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完成效果而非盲目的追求數量的多少。作為教師在安排互動教學時應該遵循任務適量性原則,這樣才能不損害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能感受到教師所安排的任務是在他們觸手可及的范圍之內所能完成的,這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幫助,然后通過逐漸提高難度最終為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語境體會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
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同的人對于問題的認知和分析方式各不相同,教師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分析理解能力。學生由于生活的環(huán)境與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其學習效果也不盡相同,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由于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的內化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安排任務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當前學習的情況,借助對學情的把握來安排不同的任務,讓學生能在消化吸收當前所學內容的同時來提升個人的能力。因材施教并非對學生區(qū)別看待,而是要讓學生能在當前學習基礎之上努力學習,就能達到下一個學習目標的要求。這實際上是尊重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一種表現,也是教師專業(yè)技能提升的一個保障方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初中教師要為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做好服務,初中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進行教學改革。避免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填鴨式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造成大磨滅。讓初中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促進能力的發(fā)展,以能力的提升,促進知識的學習,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民主和諧,師生共同成長的氛圍下,一起學習并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語文知識的實用性比較強,這一學科能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或者是為人處世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這一學科對學生發(fā)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就更加應該注重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方法,利用互動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能在課堂中保持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那么學生就會向教師尋求生活和學習的幫助,從而在教師的指引下獲得不同維度的提升,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讓教師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