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金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無小事。學生在學校中、在教室里的每一件事情,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以直觀性的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來的。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和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班主任如果不能探尋這些現(xiàn)象直抵其本質,就意味著始終無法真正把握問題的本質,導致教育時所花費的精力白白浪費。每位學生在這些事件和活動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都代表了他們內心的需求,只有被真正地了解、悅納和滿足,才能感受到被關注、被認可、被尊重,才能朝著內心所期待的正能量方向努力。這是一種意識的點醒和關注,讓學生能夠在班主任的正確引導下,逐漸自我覺醒,并確立主體意識,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對學生的教育,既需要硬性的規(guī)章制度,也需要以愛的名義,積極創(chuàng)造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渠道,讓學生在心靈對話中感受到真正的平等、關懷和友愛,為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助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學生獲取資源的方式和渠道更加趨向于立體化、多面化,這對學生心靈的沖擊、精神的洗禮,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小學生都是涉世未深的少年兒童,對周圍的世界缺乏足夠的認知,在觀察事物和判斷事情時,是按照天性和本能進行思考和應對的,受環(huán)境和外在事物的影響很大。這些外在的環(huán)境和事物也是他們逐漸認知世界、建立精神體系的參考物和先決條件。具體而言,進入學校,尤其是剛剛組成的班集體,對小學生來說是陌生的環(huán)境,對班集體中的同學和教師都缺乏相應的了解,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從熟悉的家庭環(huán)境走向相對陌生封閉的校園環(huán)境,因此這一階段他們往往會以防御的心態(tài)與他人相處。此時,如果班主任無法在學生的內心世界構建起足夠的安全感,在溝通交流中無法帶給他們舒適感,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觸摸與感知將會越發(fā)敏銳。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經(jīng)歷,他們甚至會逐漸喪失與教師、同學相處的基本信任。這就需要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切實站在學生的視角,多替學生考慮,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地做到尊重學生,以正德厚學為底蘊與學生耐心地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真正打開他們的心扉[1]。因此,關注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應成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不能等出了問題,再被動地迎上去,針對班級中的現(xiàn)象,面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狀態(tài),班主任應主動出擊。
在課間,筆者正準備到教室上課,無意間在教室走廊上看見了小珍,看她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好像有什么心事。于是,筆者牽起她的小手,詢問她具體情況,原來她正在為一次數(shù)學小練習成績不佳而悶悶不樂呢!看得出,小珍很在乎這次小練習,她很懊惱。面對其他同學的圍觀,她并不愿意與筆者進一步敞開心扉,只是簡單說了緣由。筆者認為這樣的了解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藝術化的干預。但考慮到小珍是一個內向、靦腆的孩子,同時為了充分照顧和尊重她這種心跡不愿意為外人所知的情緒,筆者把小珍帶到辦公室,對她進行了單獨疏導。由于上課鈴響了,交流被迫停止,筆者鼓勵小珍,如果還有什么想法,可以下課到辦公室來找筆者,也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式用文字與筆者交流。第二天,筆者果真收到了小珍寫來的一封信。在信中,她表達了對筆者的感謝,同時也說心里舒服多了,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在上述案例中,筆者之所以取得了預期的溝通效果,主要在于筆者并沒有將這位同學的遭遇和內心感受公布于眾,而是選擇了親和的方式,在整個過程中給予該同學充分的尊重和理解,針對該同學內斂、不愿在眾人面前表露心跡的性格特點,巧妙地主動切換交流場所,真正地將該同學視為一個獨立的主體,既愿意傾聽她的內心世界,也主動保護她內心稍顯軟弱和稚嫩的“隱私”情緒。這樣,一方面這位同學會感受到被充分尊重,另一方面也帶給這位同學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以她才愿意敞開心扉與筆者進行情感的交流,說出自身的感受,出現(xiàn)后來用寫信的方式與筆者主動進行溝通的情況。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真正能發(fā)揮作用的交流和談心,并不需要多少所謂高超的技巧,只需要一個合適的、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一個有耐心且懂得學生的聆聽者和陪伴者。班主任應在尊重、及時響應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敞開心扉,使其獨立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進一步促使學生自主自愿地積極對話,將班集體作為自己最溫馨的港灣。
班主任對學生思想的影響和引領應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學生在生活和成長中遇到任何的困難,第一時間都希望能夠得到班主任的點撥和幫助,但由于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很多班主任無法在第一時間給予學生幫助與建議。畢竟班主任是一個人面對整個班級的學生,在日常的工作中,和學生見面的時間是有限的,往往無法兼顧所有的學生,因此部分學生如果遇到了難題或者有交流的需求,自然也就無法與班主任進行反饋,從而無法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和交流??茖W和信息技術的提升及科技能力的發(fā)展,為班主任隨時關注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支持。
2020年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學校也全面封閉。學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到學校學習。在教育部的倡導和呼吁下,“停課不停學”成為學生接受教育教學的重要方式,借助網(wǎng)絡信息平臺展開的“停課不停學”,都是以學科教學為主,而班級管理、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和道德品質的提升,其實都處在完全停滯的狀態(tài)中。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可以借助多種網(wǎng)絡云形式,如釘釘、QQ 等多樣化的信息平臺告知學生,可以借助云上的方式與班主任展開溝通交流。由于并不需要與班主任見面,云上平臺一時間成為學生與班主任進行深度溝通的重要通道。
小安就在疫情期間給筆者發(fā)來了短信。疫情肆虐之時,小安長時間只能待在家中,原本身心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小安的父母卻常因一些瑣事吵架。此時的小安內心充滿了孤獨、悲涼與不安。面對這樣的短信,班主任雖然無法直接與小安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但可以用文字的方式,先與小安進行簡單溝通,幫助她疏導情緒,同時降低她對周圍環(huán)境的恐懼感和不安感,然后再與小安的父母取得聯(lián)系,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并告知他們孩子正處于生命成長的重要階段,作為父母,這種不成熟的做法已經(jīng)對小安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并且對他們之間的矛盾進行勸說。在筆者的勸說與幫助下,小安的父母意識到各自的行為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懊悔不已,紛紛檢討自己,改正錯誤行為,并且將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家庭和孩子身上。在這期間,筆者和小安繼續(xù)通過云上的方式進行交流,有效安撫了小安內心的焦慮與不安,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在這一案例中,身處特殊時期,長時間悶在家中,小安的內心世界本身就已經(jīng)瀕臨崩潰,但筆者并未放松對她的關注,而是借助多維化信息平臺,與她進行對話交流,促使她找到情感的宣泄口,在筆者的幫助下、家長的配合下逐漸消除不安的情緒。多維化信息平臺為班主任和每個學生之間打開了一扇能夠隨時溝通的窗戶,很多在平時課堂上、見面中不能直接說或者來不及講的話語、信息,都能夠通過這個窗戶進行委婉的陳述和表達,讓溝通變得更加暢通。多維化信息平臺一方面能夠突破環(huán)境、時間、地點的限制,讓學生充分把握溝通的主動權和機會,隨時隨地向班主任傾訴或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班主任照顧到更多的學生,而不再局促地只能利用課堂或者自習時間跟學生進行交流,能夠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盡可能全面準確地了解全體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困境,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伙伴。
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對學生成長的點撥與引導,決不能建立在機械要求和生硬灌輸?shù)膶用?。從教育的本質角度來看,班主任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班主任只有真正探尋到學生內在的認知情感和心理真實狀態(tài),才能讓學生更好地以開放的姿態(tài)悅納班主任的教育信息,從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對話。為此,班主任需要扭轉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常用的訓斥和告誡等教育方式,遵循學生的內在認知規(guī)律,積極改變學生的認知狀態(tài),選擇學生認知思維易于接受的形式[2]。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從以獨立的姿態(tài)呱呱墜地時,他們就應該是獨立思考者。班主任應該摒棄自身的偏見和傲慢,真正關注學生的需求,也盡可能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班主任的視角和關注點,形成一種平等的對話和交流,讓學生逐漸意識到自我的存在,而不是一種附庸、討好型或者無意識跟隨的精神狀態(tài),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進行自我認知和成長。其中,“心靈小劇場”就是筆者在班隊課中所創(chuàng)設的一個傳統(tǒng)項目,旨在借助鮮活的情景,還原學生在常態(tài)化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遭遇,讓更多的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從同學的視野和角度去思考,從中悟得道理,逐漸形成自悟的價值觀體系和對錯判斷標準,以便身心都能夠獲得健康發(fā)展。
在一次音樂課中,一位學生因為教師對他的要求稍顯嚴格了一些,就發(fā)起脾氣,甚至還頂撞教師,跑到了教室外面,發(fā)誓再也不上音樂課。在得知這一消息后,筆者及時與音樂教師進行了溝通,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該生內心的想法,尤其是其中的瑣碎細節(jié),形成與學生溝通的基礎。通過與學生的多維溝通,他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主動向音樂教師道歉。事情過后,筆者就組織相關的學生針對這一案例,進行了排練,以情景再現(xiàn)與情景表演的方式,將這一過程及學生內心轉變的心路歷程,以直觀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并組織其他觀看的學生進行相應的交流與研討。比如,在這個情景劇中,小主人公的做法是否妥當?他的問題出在哪里?他后來的道歉是否真誠?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樣處理?在整個過程中,無論參與角色表演的學生,還是觀看和聆聽的學生,都會形成最直接、最有效的感知。
通過形象直觀地再現(xiàn)、平等和諧地研討,學生不僅將自己看成一個觀眾,更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參與者。這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感受能力和觀察能力,有助于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他們懂得換位思考,真正從不同角度切入生活,思考不同位置、不同事件、不同人物之間的特點、情緒變化,逐步引導他們建立善良、寬容、正義的價值觀體系。而且,在彼此研討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相互交流,更形成了豐富的體驗認知。而這種角色體驗的方法,也自然成為學生進行心語交流的重要平臺。
綜上所述,真正的教育其本質就是師生之間關系的融通,是用一個人的思想來點燃另一個人的思想,讓學生能夠“修得正果”或者“悟到真經(jīng)”。但要達到這種效果,班主任就不能只是單純的交流和簡單的關注,而是要從學習、心理、生活,甚至是對學生群體的精神世界、思維層次進行充分了解、尊重和引導等多個角度共同發(fā)力,實現(xiàn)最終的目的。班主任是與學生溝通最全面的人,只有保障與學生和諧、融洽的關系,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學會自尊自愛、懂得尊重、學會交往,并在滿足內心需求的前提下,培養(yǎng)言行意識和道德情操,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所需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