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外媒報道一位現(xiàn)年66歲的白血病患者在接受了干細胞移植后艾滋病得到長期緩解,或已經(jīng)實現(xiàn)“治愈”,成為全球第四位被宣布“治愈”的艾滋病患者,這是繼“柏林病人”“倫敦病人”“紐約病人”之后,第四位通過干細胞移植治愈艾滋病的病例,也是目前年齡最大的患者,由于該患者不想透露其個人信息,醫(yī)學界也將他稱為“希望之城”。
1988年,“希望之城”患者被診斷出艾滋病。為了控制病情,30多年來,他一直在接受抗病毒治療。2018年,患者又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ˋML),這是一種血液和骨髓癌癥。
為了治療白血病,他準備接受干細胞移植。為此,醫(yī)生先對他進行了較低強度的化療,又用來自攜帶罕見基因突變的供體的細胞進行了造血干細胞移植。這種稱為“純合CCR5 delta 32”的突變,可以通過改變病毒常用來侵入人體白細胞的入口,使其攜帶者對HIV產(chǎn)生抗藥性。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一種改良療法,對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老年人的身體來說,更容易接受,還能降低移植相關并發(fā)癥的可能性。這也是治愈“柏林病人”的方法。
2021年3月,醫(yī)生們停止了這位“希望之城”患者的抗病毒治療。在2022年7月29日舉行的第24屆國際艾滋病大會(AIDS 2022)之前,治療團隊表示,他體內(nèi)已經(jīng)一年多未出現(xiàn)HIV復制的跡象??梢哉f,這一病例為患有艾滋病和血癌的老年患者提供了獲得治療的可能性。這一案例為HIV攜帶者和更廣泛的科學界提供了“持續(xù)的希望和鼓舞”。
外媒報道
柏林病人Timothy Brown(右)和他的醫(yī)生Gero H?tter(左)
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全球HIV病毒感染者約4000萬,150萬為2021年一年新增人數(shù),新增人群中10%以上是15歲以下的兒童。我國現(xiàn)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84萬人,其中,發(fā)展為艾滋病病人約8萬例,感染數(shù)量亞洲第二,全球第十四。
上面的數(shù)字重新解讀一下就是,全球每天約有4000人感染HIV病毒。目前,人類面對這個疾病采取的治療方案為“終生服藥”。如果“希望之城”最后確認被治愈,那么骨髓移植這種方法也累計治愈了4例艾滋病人。然而,醫(yī)學界卻始終并不能將這種方法推廣。
首先,上述四位病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因為感染艾滋病以外的疾病而接受骨髓移植,也就是說,骨髓移植針對的并非艾滋病。
其次,骨髓移植本身具有很大的風險。試驗對象很容易因為癌癥和感染等等原因最終無法幸存,在服用藥物可以抑制HIV病毒、維持感染者正常生活的如今,冒險去做骨髓移植并不符合病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因此試驗對象只能是那些與“柏林病人”“倫敦病人”“希望之城”患者一樣感染HIV同時罹患終末期血液系統(tǒng)癌癥的病人。
最后,由于CCR5天然突變在人群中極為罕見,對于上面提到的試驗對象來說,找到配型合適的CCR5突變骨髓捐贈是非常困難的事,這也大大限制了此種試驗性療法的應用。關于這點,我們還得繼續(xù)科普一些內(nèi)容。
治療艾滋病的研究舉步維艱,而突破出現(xiàn)在研究者發(fā)現(xiàn)HIV感染細胞不僅需要CD4,還需要細胞表面另外一個分子作為輔助,多數(shù)時候是CCR5,少數(shù)時候是CXCR4或者其他分子,也就是說HIV想要侵入免疫系統(tǒng),必須同時結(jié)合免疫細胞表面的CD4和CCR5。
沒有CD4分子的免疫系統(tǒng)并不存在,但CCR5并不是人體必需,有一些攜帶CCR5突變的人(免疫細胞表面沒有CCR5分子)依然能正常生活。
實際上,攜帶兩條CCR5突變基因的純合子對于(R5型HIV引發(fā)的)艾滋病是先天免疫的,但是僅有1%的北歐血統(tǒng)的人是CCR5突變基因純合子。另外有歐洲血統(tǒng)的人大約有10%攜帶一條CCR5突變基因(雜合子),這些人不能完全對R5型HIV免疫,只是相對來說不易感。
這時候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不能對造血干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從而獲得CCR5突變呢?雖然現(xiàn)如今基因編輯技術已經(jīng)相當成熟,也出現(xiàn)在一些血液系統(tǒng)癌癥的治療方案例如CAR-T中,但事實上,由于造血干細胞在體外幾乎無法培養(yǎng)和增殖,很容易就失去干細胞特性而分化成其他類型的細胞,失去了移植的價值。因此對于造血干細胞的基因編輯仍然非常困難,用基因編輯來制造CCR5突變以治療艾滋病目前難以實現(xiàn)。
自從1981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通報全球首宗艾滋病毒感染案例起,已有將近4000萬人死于這種疾病。
雖然,與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的飛沫、接觸甚至氣溶膠傳播途徑相比,只能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的HIV看上去并不像可以興風作浪的樣子。
但現(xiàn)狀卻是,醫(yī)學界與這個狡猾的病毒纏斗將近40年,堪堪打了個平手:現(xiàn)有醫(yī)療手段只能用藥物將HIV感染者體內(nèi)的病毒抑制在較低水平,維持攜帶者不發(fā)病和無傳染性的狀態(tài)。
目前,全球仍有近4000萬HIV攜帶者,即便在藥物干預下他們與常人的預期壽命無異,但目前還沒有方法完全清除患者體內(nèi)的HIV病毒,即獲得醫(yī)學意義上的治愈仍然遙不可期。
艾滋病為什么難以治療?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HIV是如何攻擊人體的。任何病毒想要進入細胞從事破壞活動,都必須有能夠與細胞表面分子結(jié)合的相應蛋白質(zhì)。形象地說,就是拿著能打開細胞表面“鎖”的“鑰匙”,才能進入細胞。
這也就解釋了當人體被不同病毒感染時癥狀不同,比如感冒病毒容易感染呼吸道上皮細胞,多引起呼吸道癥狀,而狂犬病毒攻擊神經(jīng)細胞會引起腦部損傷等等。
HIV感染人體細胞是通過一個叫做CD4的糖蛋白分子。CD4分子大多出現(xiàn)在輔助性T(Th)細胞表面,而Th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通過分泌細胞因子等等方式促進殺傷性T細胞和B細胞的激活,指導免疫系統(tǒng)清除病原體。
HIV感染人體之初,免疫系統(tǒng)也是可以進行抵抗的。
然而HIV的陰險之處就在于,被它感染的Th細胞會被殺傷性T細胞清除掉,反過來削弱了免疫反應,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使得免疫系統(tǒng)不僅不能將HIV清除出去,同時也無力抵御其他病原體的侵襲,最終感染者的免疫系統(tǒng)會被完全破壞,而艾滋病患者也多死于其他感染帶來的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