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冠青
“我們不夠了解消費者,所以我們?yōu)槟切┳龅酶玫闹袊偁幧碳覀兞粝铝丝臻g?!鼻岸螘r間,將提前3年“下課”的阿迪達斯CEO羅思德在接受采訪時這樣直陳。難掩落寞的話語背后,是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大潰敗”。
近些年,遭遇滑鐵盧的外國知名品牌似乎不止阿迪達斯。耐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連續(xù)兩個季度下跌,ZARA母公司旗下3個品牌全線告別中國市場,GAP多地關店……一些曾經(jīng)備受追捧的國外品牌如今風光不再。而另一邊,越來越多讓人眼前一亮的國產品牌開始崛起。變化,是如何發(fā)生的?
客觀來講,很多國外大牌和新晉國貨品牌處于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它們對于品牌打造和運營的關鍵點也不同。對國外大牌來說,長久積累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打開中國市場的天然優(yōu)勢,再加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缺乏核心技術,許多中國廠家只進行產品的代加工,品牌意識淡薄,從而形成了國外大牌的絕對優(yōu)勢,很多消費者也會因此形成追捧洋品牌的思維定式。然而,商家如果對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缺乏敏銳嗅覺,“坐吃老本”,那么總有一天會成為“時代的眼淚”。
很多國外大牌進入中國市場后,都存在一味照搬原有產品的情況,以為憑借自身知名度就能“躺贏”。更惡劣的是,一些品牌還被曝存在中外質保服務“雙標”、涉嫌種族歧視、不尊重中國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等傲慢行徑。這些荒誕的做派,不僅是不尊重市場的表現(xiàn),更是傷害了國人的民族情感。最近幾年,人們自覺抵制辱華品牌,正是在表達對此類行為的不滿。
作為消費主力軍,現(xiàn)在的年輕人成長于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更具文化自信,對國外大牌也經(jīng)歷了從熟悉到祛魅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再盲目推崇外國文化、外國審美。對不尊重中國的洋品牌“一票否決”,也成為很多人的消費共識。在選擇產品時,很多人傾向于從價格、質量、文化附加值等層面進行客觀考量。
與此同時,很多新晉國貨品牌也的確有著可圈可點的表現(xiàn)。就我國服飾產業(yè)而言,目前已經(jīng)形成從設計、生產到加工制作的完整產業(yè)鏈,很多廠家完成了從代工廠到打造自有品牌的轉型升級。我們熟悉的安踏、特步等晉江系鞋企品牌,就是從最初的外向出口加工轉向開拓國內市場的。
一方面,它們實現(xiàn)了從跟隨模仿到自主創(chuàng)新的轉變,在技術投入上足夠用心。以今年上半年首次收入體量超過耐克中國的安踏集團為例,近年來該品牌累計申請專利2600多項,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擁有60多所科研機構及200多名科研人員。另一方面,一些優(yōu)秀國產品牌通過對網(wǎng)絡營銷的嫻熟應用,對消費分層、潮流變化的敏銳嗅覺,形成了自身的護城河。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很多國產品牌都在自身賽道中推出了定位精準、符合中國人審美偏好的產品。國潮元素的創(chuàng)意性融入,也吸引了大批年輕人購買。而那些國外快時尚品牌之所以會在中國落幕退場,與其對市場的變化缺乏敏銳度和創(chuàng)新力不無關系。
當然,并不是所有國外知名品牌在中國的表現(xiàn)都乏善可陳。說到底,品牌是需要用心打造、精心維護的。只有尊重消費者,正視市場變化,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