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安
秦嶺和巴山像兩個摔跤手互不相讓,月河前去勸架,以河為界,北屬秦嶺山地,南沿巴山余脈。漢江不偏不倚,從中蜿蜒穿過,山更加秀美,水更加豐潤,大地更加富饒。因為地處漢江之濱,這塊土地便得名漢濱,僅聽這名字,就知道是個美麗的地方。
我曾先后多次到過漢濱,記得第一次去時還是30多年前,乘的是綠皮火車,坐了一晚上。那時,(安康市)漢濱區(qū)剛剛設立。兇悍的漢江,如一只猛獸般猙獰,讓人望而生畏。房子都建在半山上,從下往上看,臨江的房子更像是掛在山上,不知哪一會兒就會掉下來,或是被洪水卷走。人如螞蟻般聚集在城區(qū)內(nèi),出行大多是步行或騎自行車。因為路窄坡陡,即使騎自行車也是走一半推一半,還好上班或辦事的地方離家都不是太遠。一條老街,幾條巷子,不多的政府機構。雖然后來還去過幾次漢濱,但都是路過而已,心中有的依舊是30多年前的景象。
安康漢江瀛湖一角
今年春天,受朋友之邀,我再去漢濱。曾經(jīng)的綠皮火車已經(jīng)換成了動車。交通的便捷,讓秦嶺已不是屏障;車程的縮短,讓秦嶺南北也沒了距離。一出車站,便看到了花潮涌動。那金燦燦的油菜花,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如一幅幅錦緞鑲嵌在青山綠水間??諝馇逍拢鐒傁催^一樣,讓人神清氣爽。
站在高處,放眼望去,一江開闊,兩岸青山,4座大橋銜接漢江兩岸,橋上車水馬龍,橋下是波濤洶涌的漢江。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從江岸一直綿延到山上,不管是平地而起,還是依山而建,都巍峨聳立。就在那高樓林立中,是喧囂的市井聲與一城的煙火日子。城市框架的拉大,讓漢江兩岸融為一體,曾經(jīng)令人憂心的漢江也變成了城中河,如一只小貓般溫柔地蜷縮在固若金湯的堤防中。雖然那江水依然壯闊、洶涌,卻似綠色錦緞般好看。江岸邊滿是游人,有唱歌跳舞的,有攜子帶孫的,有情侶拍照的,有慢步閑逛的……那祥和的氣氛和悠閑的狀態(tài),正如這座城市的節(jié)奏一樣,舒緩、平和。
在朋友的帶領下,我們順江而上去流水鎮(zhèn)。車在半山腰,水在腳底下。山路彎彎,水路長長。車過安康水庫,那江面便漫延開來,這就是西北五省最大的淡水湖——瀛湖。瀛湖的水碧綠、壯闊。作為南水北調(diào)中線的重要水源地,瀛湖是漢濱人將防洪保安、水能開發(fā)與水源保護、生態(tài)旅游完美結合在一起的重要佐證。
安康水庫
我們下車上船,隨著汽笛聲響,水花飛濺,青山速退,蕩起一湖的漣漪。兩岸的山逶迤蜿蜒,湖中的水浩瀚無垠,若不是草木為界,我簡直區(qū)分不出哪是水哪是山了。水路開闊,茫無際涯。我好奇地問朋友:“怎么湖面上不見網(wǎng)箱養(yǎng)魚了?”朋友說,為了保護漢江水質(zhì),2018年,政府將湖里的3.1萬口網(wǎng)箱全部拆除,瀛湖又恢復了昔日的面貌。
大約行駛了一個多小時,只見一座座飛檐翹角、青磚黛瓦的馬頭墻如海市蜃樓般浮現(xiàn)在江岸。朋友提示,流水鎮(zhèn)到了。雖然流水鎮(zhèn)是安康四大古鎮(zhèn)之一,曾經(jīng)是漢江黃金水道的重要碼頭,可是目前的位置卻是一座移民新鎮(zhèn),曾經(jīng)的老鎮(zhèn)因為修建安康水電站已經(jīng)淹沒在湖水中了。
三面環(huán)水,一面依山,讓整個流水鎮(zhèn)如同一只臨水欲飛的雄鷹般矯健。船靠岸,拾階而上,是一條近千米的仿古街。青石鋪就的路面,古樸的石磚墻,紅色的木制格子門窗,噴有彩繪的墻頭,馬頭龍身的雕塑,都給古鎮(zhèn)平添了一份久遠的味道。雖然地處偏僻,但風景秀麗,所以慕名而來的游客一直不斷,他們或去拜訪聞名川陜的祖師殿、仙姑娘娘廟,或去憑吊清朝將軍墳、青天墓,抑或哪里都不去,就在鎮(zhèn)上漫步、喝茶、看景。退漁收網(wǎng)的村民在鎮(zhèn)上開起了飯館、民宿、茶館、土特產(chǎn)店,或者是開起了游船,當起了導游,建起了茶園。勤勞的人兒,總能給自己找出一條生計。
跟著朋友來到村子最高處的一戶農(nóng)家樂,坐在院壩前,瀛湖的風光盡收眼底,遠處金螺島、翠屏山若隱若現(xiàn),近處的觀光游船成群結隊。戶主給我們端來茶水,說是自家屋后茶山上新采摘的清明茶。那茶葉在水中如裊裊炊煙般慢慢舒展,又似鶯歌燕舞般輕輕蠕動,漸漸地那水便綠了開來。抿一小口,滿嘴清香,我不知是因為水甜,還是因為茶香,但是我知道,這里的茶葉聞名是因為水好。
站在院壩前,放眼望去,那是一個如詩如畫的漢濱,那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漢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