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滔, 方 彪, 王 民, 周 樂
(1.重慶市智翔鋪道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重慶 400067; 2.重慶市橋面鋪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 401336)
甌江北口大橋是溫州市連通南北的重要通道,是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寧波至東莞國家高速公路)的重點節(jié)點工程,對緩解甬臺溫高速公路交通壓力、改善行車條件,以及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加快浙江省東南沿海港口建設和海洋經濟發(fā)展等具有重大意義[1-2]。
甌江北口大橋工程全長7 913 m,其中跨甌江主橋2 090 m,采用主跨2×800 m的3塔4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如圖1(a)所示。大橋鋼橋面板參與主桁共同受力,其中頂板厚16 mm,U形加勁肋厚8 mm、上口寬30 mm、下口寬188 mm、高280 mm、標準間距600 mm,標準10 m節(jié)間順橋向間隔(3.33+3.34+3.33)m設一道倒T形橫梁[1-3]。上層橋公路等級為高速公路,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為100 km/h,設計荷載為公路-I級;下層橋公路等級為一級公路,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80 km/h,設計荷載為公路-I級,如圖1(b)所示。
單位:m
根據甌江北口大橋上層橋的橋梁結構特點、區(qū)域外部環(huán)境、運營階段交通環(huán)境、施工工期安排等,提出鋼橋面鋪裝使用性能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鋼橋面鋪裝使用特點及性能要求
甌江北口大橋上層橋鋼橋面鋪裝初步設計厚度為6.5 cm,綜合考慮UHPC組合結構厚度高,溫拌環(huán)氧及冷拌樹脂類鋪裝(ERS、ERE、ECO)費用高、施工難度大等因素,難以滿足該項目使用特點及性能要求。結合我國鋼橋面鋪裝典型結構及應用現狀[4-16],為提升組合結構的協調變形能力,降低行車荷載作用下層間剪應力及磨耗層表面彎拉應變,保障橋面鋪裝的使用耐久性,初步推薦了3.5 cm GA10+3.5 cm高彈改性瀝青SMA10、3.0 cm熱拌EA10+3.0 cm熱拌EA10、3.0 cm熱拌EA10+3.5 cm高彈改性瀝青SMA10三種鋪裝方案。從技術性能、施工條件、應用情況、經濟成本等方面進行分析,各方案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如表2所示。
表2 各鋪裝方案綜合性能對比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雙層熱拌EA方案成本高、后期養(yǎng)護難度大,熱拌EA+SMA方案存在類似風險,與GA+SMA方案相比優(yōu)勢不明顯。綜合甌江北口大橋上層橋使用條件及耐久性質量目標,選擇了目前應用規(guī)模大、技術成熟,且質量可靠度高的鋼橋面鋪裝結構,即3.5 cm GA10+3.5 cm高彈改性瀝青SMA10鋪裝方案。
對正交異性鋼橋面板剛度驗算時,采用鋼橋面板頂面最不利荷載位置處的最小曲率半徑R、縱向加勁肋間相對撓度Δ兩項指標進行評價,其計算公式如下[17]:
(1)
Δ=KΔΔ0
(2)
式中:KR為布載差異曲率半徑修正系數,按公式(3)計算:
(3)
式中:b為縱向加勁肋板間距,取300 mm;d為驗算荷載單輪橫向接地寬度,取200 mm;Δ0為兩端固結梁在均布荷載作用下跨中產生的撓度理論值,mm,按公式(4)計算:
(4)
式中:p為驗算荷載的接地壓力值,標準驗算荷載取0.81 MPa;Ei為鋼橋面頂板或鋪裝材料的彈性模量,i=1、i=2、i=3依次對應鋼橋面頂板、保護層、磨耗層的彈性模量,分別取2.1×105MPa、500 MPa、350 MPa;hi為鋼橋面頂板或鋪裝結構層的厚度,i=1、i=2、i=3依次對應鋼橋面頂板、保護層、磨耗層的厚度,分別為16 mm、35 mm、35 mm;kt為理論計算的荷載折減系數,取0.5;Kμ為動載系數,取1.3;KΔ為撓度布載差異修正系數,按公式(5)計算:
(5)
針對3.5 cm GA10+3.5 cm高彈改性瀝青SMA10鋪裝方案,采用上述公式對正交異性鋼橋面板剛度進行驗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行車道鋼橋面鋪裝方案剛度驗算結果
從表3驗算結果可以看出,縱向加勁肋間相對撓度Δ遠小于0.4 mm,最小曲率半徑R均遠大于20 m,表明3.5 cm GA10+3.5 cm高彈改性瀝青SMA10鋪裝方案滿足行車荷載作用下的基面剛度要求。
對3.5 cm GA10+3.5 cm高彈改性瀝青SMA10鋪裝方案組合結構性能進行驗證,其中動穩(wěn)定度和五點彎曲疲勞試件按照鋪裝實際層次和厚度成型,拉拔黏結強度和剪切強度試件包括鋼板、防腐層、防水黏結層和保護層。各項性能指標測試及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行車道鋼橋面鋪裝方案組合結構性能驗證結果
表3驗算結果和表4驗證結果表明,推薦的3.5 cm GA10+3.5 cm高彈改性瀝青SMA10鋪裝方案滿足甌江北口大橋上層橋鋼橋面鋪裝使用要求。結合行業(yè)規(guī)范及以往工程經驗[9,11-13,17],對鋪裝方案進行優(yōu)化設計,具體鋪裝結構參數如圖2(a)所示。
(a) 行車道
中央分隔帶無行車功能,只考慮密水性和耐久性;同時,為了避免中央分隔帶積水,確定中央分隔帶鋪裝厚度比行車道鋪裝厚度高0.2 cm,即采用MMA防水體系+7.2 cm GA10鋪裝方案,具體鋪裝結構參數如圖2(b)所示。
甌江北口大橋鋼橋面板橫坡為2%、縱坡≤2.5%,橋面鋪裝采用等厚攤鋪工藝,路表水通過橫坡和縱坡流向踢腳擋板槽口,并通過檢修道外側截流槽排出。
為了便于層間水排出,橋面鋪裝邊緣與踢腳擋板接觸的部位設置15 mm~25 mm寬的預留縫,在接縫底部防水層上表面鋪設Φ10~Φ12螺旋排水管(在踢腳擋板槽口底部打孔,螺旋排水管穿過所打孔,將水排至檢修道,通過截流槽排出),再填充粒徑3 mm~5 mm碎石,高度45 mm±5 mm,最后將填縫料填充在碎石上部并與瀝青路面頂面平齊,如圖3所示。
(a) 路緣側防排水構造
待SMA施工完成后,在中央分隔帶護欄附近的SMA表面涂刷20 cm寬的改性乳化瀝青,避免后期服役過程中雨水下滲導致層間脫層破壞。
甌江北口大橋鋼橋長2 090 m,GA與SMA均難以單幅一次性鋪筑完成。GA存在橫向和縱向施工縫,為使鋪裝層之間形成良好的結合及防水,在澆注式瀝青混合料的縱、橫向施工縫側面粘貼瀝青貼縫條。SMA采用雙機聯鋪工藝,單幅分2次鋪筑,橫向施工縫設置在中塔中心線位置,橫向施工縫涂刷改
性乳化瀝青,用量為0.30 kg/m2~0.70 kg/m2;待SMA施工完成后,在中塔中心線及左右各5 m處進行人工切縫(縫寬4 mm~6 mm、深35 mm),如圖4所示,然后填充填縫料并與路面齊平,避免后期服役過程中施工縫開裂及雨水下滲。
單位:mm
為保障及提升甌江北口大橋上層橋鋼橋面鋪裝施工質量,在行業(yè)標準要求的基礎上[17],通過性能優(yōu)化研究,對部分材料的關鍵控制指標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為提升GA的低溫性能和高溫穩(wěn)定性,結合料采用聚合物改性瀝青,且軟化點不低于90 ℃。
2) 為保障組合結構的低溫抗裂性能及疲勞耐久性能,聚合改性瀝青和高彈改性瀝青加工時,采用SK或殼牌或埃索或其他品牌進口基質瀝青,且基質瀝青10 ℃延度不低于30 cm。
3) 為保障礦粉與瀝青結合料的黏附性,礦粉的親水系數小于0.8%,0.075 mm篩孔通過率為85%~95%,使波動幅度變化控制在10%以內,以保證GA性能的穩(wěn)定。
4) 為減少混合料拌和生產過程中出現溢料,粗集料采用玄武巖或輝綠巖,且S12(5 mm~10 mm)規(guī)格集料的4.75 mm篩孔通過率為0%~10%。
5) 為保障粗集料顆粒的規(guī)整性及潔凈,保障混合料質量,GA、SMA用粗集料的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分別不高于15%、12%,水洗法<0.075 mm顆粒含量分別不高于1.0%、0.8%。
6) 為保障磨耗層高溫穩(wěn)定性的同時,兼具良好的疲勞抗開裂性能,高彈改性瀝青SMA10的70 ℃動穩(wěn)定度不低于3 000次/mm、-10 ℃極限破壞應變不低于3.0×10-3。
本文結合甌江北口大橋主橋上層橋使用要求,對鋼橋面鋪裝進行了優(yōu)化,主要結論如下:
1) 進行鋼橋面鋪裝設計前,應結合橋梁結構特點、區(qū)域外部環(huán)境、運營階段交通環(huán)境、施工工期安排等,針對鋼橋面鋪裝使用特點及性能要求,提出該橋鋼橋面鋪裝優(yōu)化設計方案,并通過方案論證確定鋼橋面鋪裝方案;同時,應對正交異性鋼橋面鋪裝體系剛度進行驗算,對組合結構性能進行驗證。
2) 為保障混合料的低溫抗裂性能及疲勞耐久性能,改性瀝青用基質瀝青10 ℃延度宜不低于30 cm;為保證GA性能的穩(wěn)定,礦粉0.075 mm篩孔通過率宜為85%~95%;為減少混合料拌和生產過程中出現溢料的情況,5 mm~10 mm規(guī)格集料的4.75 mm篩孔通過率宜為0%~10%。
3) 當大跨徑鋼橋單幅SMA在1 d內無法完成鋪筑時,宜在鋼橋面應力集中部位設置橫向施工縫;待SMA施工完成后,在橫向施工縫處進行人工切縫,并填充填縫料,以免后期服役過程中施工縫開裂及雨水下滲。
4) 為避免雨水通過邊緣構造物四周滲入鋪裝層內部引發(fā)脫層病害,鋼橋面中央分隔帶宜采用澆注式瀝青混合料、瀝青砂膠等;同時,為避免中央分隔帶積水,中央分隔帶鋪裝厚度宜比行車道鋪裝厚度高0.2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