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勁松,李家寶,徐 聰,許欽華
(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 技術中心,山東 青島 266031)
螺栓連接是軌道車輛零部件之間4種常用連接方式(螺栓連接、焊接、鉚接和粘膠連接)[1]之一,螺栓連接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產品的可靠性,一旦遭到破壞,輕則設備發(fā)生故障,重則會造成安全事故。
德國對螺栓連接的研究和應用一直處于領先地位,1986年德國制定了螺栓連接的設計規(guī)范VDI 2230:1986《高強度螺栓連接的系統計算-單個圓柱螺栓連接》,該規(guī)范已運用超過30年,其有效性已被多年的實際應用所證明,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在軌道車輛緊固件設計標準中,DIN 25201-2:2006[2]中明確建議按照VDI 2230 Part 1:2003《高強度螺栓連接的系統計算-單個圓柱螺栓連接》進行螺栓連接計算。
本文以某地鐵車輛用踏面制動單元的安裝螺栓為研究對象,利用有限元仿真方法,結合VDI 2230 Part 1:2015標準[3],對安裝螺栓的設計和評估方法進行研究,為軌道車輛用螺栓連接的正向設計提供依據。
VDI 2230 Part 1:2015以一個簡單的彈簧模型來描述單螺栓連接結構力和變形關系,螺栓和夾緊部件分別被看作受拉或受壓的彈簧,螺栓和夾緊部件的柔度分別為δS、δP,如圖1所示。
螺栓在擰緊時被拉長,產生裝配預緊力FM,同時夾緊部件被壓縮,在結合面產生夾緊力FK。當螺栓連接結構在軸向工作載荷FA的作用下分別作用于螺栓和夾緊部件,其中作用于螺栓部分的載荷稱為螺栓軸向附加載荷FSA,剩余部分的載荷FPA使夾緊部件松弛[4]。螺栓連接中力和位移的變化可用圖2來描述(為便于理解,此處未考慮由嵌入、溫度等因素引起的預緊力損失)。
圖3 基于VDI 2230 Part 1:2015的螺栓連接計算流程圖[5-6]
圖1 螺栓連接彈簧模型
fSM.裝配載荷下螺栓的伸長量;fPM.裝配載荷下夾緊部件的壓縮量;n.載荷引入系數;fSA.外載荷下螺栓的伸長量;fPA.外載荷下夾緊部件的壓縮量;FKR.夾緊部件結合面的剩余夾緊載荷。
VDI 2230 Part 1:2015對于螺栓連接的計算,考慮了夾緊部件的幾何形狀、表面狀態(tài)、材料、螺栓的強度等級、外部載荷及擰緊工藝等。整個計算流程主要包括確定輸入條件、載荷計算、連接性能計算3部分,共14個步驟,計算流程見圖3。
根據螺栓載荷的大小、載荷類型、擰緊工藝以及夾緊部件的結構尺寸,按照VDI 2230 Part 1:2015表A7規(guī)定的原則和步驟,選取螺栓的規(guī)格。
首先,參照VDI 2230 Part 1:2015表A5,確定螺栓連接結構的摩擦因數等級,然后根據VDI 2230 Part 1:2015表A8,結合實際的擰緊工藝,確定擰緊系數αA。
為保證在工作載荷下夾緊部件之間不發(fā)生滑移,所需的最小夾緊載荷FKerf為:
(1)
式中:FQ max——螺栓連接結構的最大橫向工作載荷;
qF——傳遞橫向工作載荷結合面的數量;
μT min——結合面的最小摩擦因數;
MY max——繞螺栓軸向的最大扭矩;
qM——傳遞扭矩結合面的數量;
ra——等效摩擦半徑。
載荷系數φn的計算公式為:
(2)
由于夾緊部件結合面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在螺栓擰緊后夾緊部件表面會相互嵌入,從而引起預緊力的損失,損失的預緊力FZ為:
(3)
式中:fz——由粗糙度引起的嵌入量,包括螺紋間、螺栓頭或螺母端面及夾緊部件結合面的嵌入量(根據VDI 2230 Part 1:2015表5及夾緊部件結合面的表面粗糙度進行計算)。
考慮預緊力的損失及工作載荷,所需的最小裝配預緊力FM min為:
FM min=FKerf+(1-φn)FA max+FZ
(4)
式中:FA max——螺栓的最大軸向工作載荷。
考慮到擰緊工藝的分散性,最大裝配預緊力FM max為:
FM max=αA·FM min
(5)
根據所選擇螺栓的規(guī)格,所允許的最大裝配預緊力FMzul為:
(6)
υ——螺栓的利用系數;
RP0.2 min——螺栓的屈服強度;
μG min——螺紋最小摩擦因數;
P——螺距。
在工作狀態(tài)下,螺栓的最大載荷FS max為:
FS max=FMzul+φn·FA max
(7)
螺栓的最大拉伸應力σZ max:
σZ max=FS max/As
(8)
螺栓的最大剪切應力τmax:
τmax=MG/WP
(9)
(10)
(11)
式中:MG——螺栓繞軸向的扭矩:
WP——抗彎界面系數。
螺栓的合成應力σred,B為:
(12)
式中:kτ——剪應力衰減系數,取0.5。
為防止螺栓發(fā)生屈服,要滿足:
(13)
式中:SF——工作應力安全系數。
螺栓的交變應力幅值σa為:
(14)
式中:FSA max——螺栓承受的最大軸向附加載荷;
FSA min——螺栓承受的最小軸向附加載荷。
螺栓的交變應力安全系數SD要滿足:
(15)
式中:σASV——螺栓在疲勞循環(huán)N≥2×106次下的疲勞極限。
對于熱處理前滾絲的螺栓:
σASV=0.85(150/d+45)
(16)
式中:d——螺栓公稱直徑。
為避免由于螺栓和夾緊部件接觸面的壓力導致接觸面被壓潰,要滿足螺栓在裝配和工作時,接觸面產生的壓力SP小于許用接觸壓力,即:
(17)
其中:
pM=FMzul/AP min
(18)
pB=(FMzul-FZ+φn·FA max)/AP min
(19)
式中:pG——許用接觸壓力;
pM——裝配時接觸面的壓力;
pB——工作時接觸面的壓力:
AP min——螺栓頭或螺母端面與夾緊部件的最小接觸面積。
為防止螺栓連接出現配合螺紋的脫扣失效,螺栓螺紋和內螺紋要有足夠的旋合長度。
首先計算內外螺紋的強度比RS:
(20)
式中:D1——內螺紋小徑;
D2——內螺紋中徑;
RmM——內螺紋抗拉強度;
RmS——螺栓抗拉強度。
(1) 當RS<1時,內螺紋有脫扣風險,所需旋合長度mges為:
(21)
式中:C1,C3——修正系數;
Rm max——螺栓的最大抗拉強度;
τBM min——螺母的最小剪切強度;
dt min——螺栓公稱直徑的公差下限值;
D2t max——內螺紋中徑的公差上限值。
對于內螺紋臨界的情況,也可參考VDI 2230 Part 1:2015中的圖36,根據內螺紋材料剪切強度選取有效旋合長度的指導值。
(2) 當RS>1時,螺栓螺紋有脫扣風險,所需旋合長度為:
(22)
式中:τBS min——螺栓的最小剪切強度;
D1t max——內螺紋小徑的公差上限值;
d2t min——螺栓中徑的公差下限值。
在外載荷下,夾緊部件結合面的最小剩余夾緊載荷FKR min為:
(23)
為滿足夾緊部件結合面在外載荷作用下不發(fā)生滑移,需滿足:
(24)
為避免過載時,螺栓發(fā)生剪切破壞,需滿足:
(25)
式中:SA——抗剪切安全系數;
τB——螺栓許用剪切強度;
τQ max——螺栓的最大剪切應力;
如果選取螺栓的各項安全系數滿足上述要求,就可以確定螺栓的擰緊扭矩MA:
(26)
式中:DKm——螺栓頭或螺母端面等效摩擦直徑;
μK min——螺栓頭或螺母端面最小摩擦因數。
VDI 2230 Part 2:2014標準中關于螺栓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分為4種[8](圖4):
(1) Ⅰ級模型(圖4(a)),將夾緊部件有效結合面區(qū)域連起來(通過RBE2單元或節(jié)點重合),不考慮螺栓本身和結合面處的應力。
(2) Ⅱ級模型(圖4(b)),用一維梁單元(BEAM)模擬螺栓,可以提取螺栓的載荷,按上述步驟對螺栓連接結構進行校核;可以考慮夾緊部件結合面的接觸,但由于連接的局部剛度問題一般不考慮夾緊部件螺栓孔周圍的應力[9]。
(3) Ⅲ級模型(圖4(c)),將螺栓用等效的實體模擬,沒有螺紋建模,可根據試驗或VDI 2230 Part 1:2015的規(guī)定調整螺栓的剛度與真實螺栓的剛度一致,可以模擬夾緊部件結合面的接觸狀態(tài)、螺栓頭或螺母端面的接觸狀態(tài)。
(4) Ⅳ級模型(圖4(d)),為詳細建模的螺栓,包括螺紋和所有接觸面的接觸條件,這種方法可精確計算螺栓的各個細節(jié)[10]。
圖4 螺栓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本文以某地鐵車輛踏面制動單元的安裝螺栓為研究對象,結合VDI 2230 Part 1:2015標準,利用有限元法對安裝螺栓進行設計選型和計算評估。
該安裝螺栓連接部位的踏面制動單元材料為球墨鑄鐵(QT500-7),與其連接的轉向架部位的材料為碳鋼(Q345),具體結構見圖5。螺栓采用Ⅱ級模型進行建模,有限元模型見圖6。
圖5 踏面制動單元結構示意圖
計算踏面制動單元在緊急制動工況下的螺栓載荷,計算工況見表1,提取的螺栓載荷見表2。
表1 緊急制動工況
表2 緊急制動工況下的螺栓載荷
4.3.1 確定輸入條件
根據表2螺栓載荷的大小、載荷類型、擰緊工藝以及夾緊部件的結構尺寸,選取螺栓的規(guī)格為M20×260(12.9級),螺栓的擰緊系數αA取1.6,具體尺寸見表3。
4.3.2 載荷計算
確定螺栓的最小夾緊載荷、預緊力損失及所需裝配預緊力,同時根據所選螺栓的允許裝配預緊力校核螺栓的尺寸,螺栓所需載荷計算結果見表4。
表3 M20×260(12.9級)螺栓的尺寸參數[11-12] mm
表4 螺栓所需載荷計算結果
4.3.3 連接性能計算
按標準規(guī)定的方法計算螺栓的各項安全系數,見表5。由表5可見,除3#螺栓的抗滑移安全系數不滿足標準要求外,其余各項安全系數均滿足標準要求。由于該踏面制動單元安裝螺栓部位結構尺寸的限制,無法增加螺栓直徑,因此通過優(yōu)化螺栓連接部位的結構設計來提高3#螺栓部位的抗滑移性能,將螺栓連接部位設計成圓形凹凸結構,配合間隙為0.1 mm,而螺栓與螺栓孔的間隙為1 mm,因此,可有效地防止螺栓發(fā)生滑移和剪切破壞,具體結構見圖7。
表5 螺栓各項安全系數計算統計結果
圖7 3#螺栓連接部位結構
4.3.4 確定螺栓的擰緊扭矩
由于安裝螺栓的各項安全系數滿足標準和設計要求,因此,在μG min=μK min=0.1時,確定螺栓的擰緊扭矩為595 N·m。
本文介紹了螺栓連接的基本原理及VDI 2230 Part 1:2015標準關于螺栓連接的計算流程。以某地鐵車輛用踏面制動單元安裝螺栓為研究對象,依據VDI 2230 Part 1:2015標準,借助有限元仿真法開展螺栓連接的設計和評估方法研究,得出下述結論。
(1) 與傳統機械設計方法相比,VDI 2230 Part 1:2015標準考慮了由嵌入(夾緊部件結合面和螺栓表面粗糙度)和溫度變化引起的預緊力損失、螺栓的擰緊工藝引起的預緊力分散以及外載荷的作用位置,并給出計算螺栓和夾緊部件柔度的經驗公式,更適用于工程運用。
(2) VDI 2230 Part 1:2015標準的設計和計算方法可總結為:首選提取螺栓的工作載荷,然后根據工作載荷初選螺栓規(guī)格,依據螺栓連接的方式確定裝配預緊力,在最大裝配預緊力和工作載荷下計算螺栓的各項安全系數,保證螺栓在裝配和工作中不發(fā)生屈服、疲勞、壓潰、滑移及剪切破壞。
(3) VDI 2230 Part 1:2015標準適應于高強度螺栓(碳鋼8.8級或不銹鋼性能等級70以上),同時對于夾緊部件結合面的尺寸也有嚴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