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姣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全媒體不斷發(fā)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fā)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021年4月14日,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孟冬赴江西省大余縣調研考察對口支援工作及基層廣播電視設施情況,實地考察了縣融媒體中心“中央廚房”、制播平臺以及縣廣電網絡公司應急廣播系統(tǒng)和智慧廣電項目,深入了解媒體建設和運行情況,對大余縣媒體融合發(fā)展、應急廣播和智慧廣電應用平臺建設成效等方面表示充分肯定。
大余縣融媒體中心于2018年10月開始運行,2020年11月為縣委縣政府直屬的正科級公益一類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現已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和《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近年來,大余縣融媒體中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講話精神,順應媒體融合發(fā)展新趨勢、新挑戰(zhàn)和人民群眾對縣級融媒體建設的新需求、新期盼,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守穩(wěn)把牢縣級融媒體中心輿論主陣地,加大宣傳思想文化傳播力度,加快媒體平臺、傳播方式融合創(chuàng)新,推動新聞宣傳與政務服務、民生應用等跨界融合,在媒體融合發(fā)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學習強國平臺加速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按照“移動優(yōu)先”發(fā)展策略,依托“鎢都云”APP中央廚房平臺,一方面整合大余廣播電視臺、鎢都云APP、“大余宣傳”政務微信公眾號、“大余發(fā)布”政務微博以及抖音號、快手號、頭條號、企鵝號等媒體資源,統(tǒng)一打造融媒體綜合平臺“鎢都云”客戶端中央廚房,做到統(tǒng)一調度、統(tǒng)一“發(fā)聲”,實現新聞權威發(fā)布、即時更新。另一方面建立“大余微信發(fā)布廳”“大余微博發(fā)布廳”,把各單位、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的微信、微博平臺納入其中,及時跟進和收集信息發(fā)布情況,同時通過媒體矩陣延伸信息傳播觸角,讓信息收集和發(fā)布更及時更有效。同時,依托全省融媒體矩陣,主動參與省、市媒體融合宣傳報道,擴大宣傳影響力。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積極參與江西省融媒體中心組織策劃的“這就是江西”H5系列報道,推出“這就是江西——大余篇”H5視音頻產品,閱讀量達15萬多。依托省融媒體中心提供的新華智云的技術賦能,用好用活人工智能主播、直播拆條、語音識別等20多款新聞智能機器人,快速生產了100多條有本地特色和影響力的短視頻產品并在全網推送,為宣傳大余、助力抗疫發(fā)揮了新聞媒體的獨特作用。其中,原創(chuàng)抖音作品《不要看到天氣好,就忍不住出門!》點擊量1799萬+,點贊35.5萬。2020年3月23日,大余縣六名援助湖北隨州的醫(yī)護人員隨隊回贛,縣融媒體中心提前策劃,收集整理了六名醫(yī)護人員援隨期間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圖文信息,精心制作了一組宣傳海報和稿件。當天中午12點,在援隨人員登機離隨的第一時間,就在微信、客戶端、抖音等平臺發(fā)出了“戰(zhàn)疫凱旋!今天,大余六名援隨醫(yī)務人員隨隊回贛!”的融媒體產品,受到了廣大網民的熱切關注和回應,點擊量達10萬,網民留言近千條。同時,精心策劃創(chuàng)作了《大余方言版防控知識順口溜》《大余有我!群防群控,我們堅守在一線》《我是黨員,我先行!》等一系列短視頻、H5等爆燃新媒體作品,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干部群眾紛紛轉發(fā)點贊,有效引導了網上輿論,弘揚了正能量。
以“內容統(tǒng)一、功能區(qū)分”為原則,設置“總編室+采編部+新媒體部+技術部”的“一室三部”構架,整合“聲屏報網、線上線下”資源,打通廣播、電視、手機報、網站及微信、微博、客戶端、抖音號、頭條號、視頻號等新媒體資源,整合優(yōu)化“采編播審發(fā)”力量,形成“統(tǒng)一組織策劃,統(tǒng)一派工采集,分類編輯,分平臺推送”的新聞采編流程,加速形成了“電視+廣播+網站+手機報+新媒體”的傳播新格局,達到了“相互補充,互為完善,疊加傳播,層層影響”的傳播共振效應。
2020年9月12—13日,2020年江西省森林旅游節(jié)在大余召開,大余縣融媒體中心及時推出晚會視頻直播、圖文信息、短視頻等多種視聽產品并分別在電視、手機報、網站及微信、微博、客戶端、抖音號、頭條號等平臺發(fā)布,實現省、市、縣三級網絡直播聯動,在全網掀起了森林旅游節(jié)傳播熱潮,從而打響了大余縣森林旅游品牌。僅9月12日晚上,網絡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達38萬人(次)。2021年6月28日成功完成了大余縣慶祝建黨100周年群眾歌詠晚會網絡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達25萬+,后臺留言近千條,進一步激發(fā)了大余群眾愛黨愛國的熱情,凝聚團結奮進的力量。
大余縣融媒體中心還圍繞中央的重點方針政策、黨史學習教育、縣域中心工作、鄉(xiāng)村振興等主題,不斷加大微視頻、微電影、H5、海報等作品的制作播放力度,讓黨和政府的聲音占領輿論新高地。2020年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大余縣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在拿到獎牌的第一時間,“大余宣傳”微信號、“鎢都云”客戶端推出《31萬大余人民圓夢!今天,大余在北京捧回了全國文明城市獎牌!》,迅速把這一振奮人心、令人自豪的信息傳遞給大余市民。不到半小時閱讀量就達到3.2萬次,網民留言三百多條,凝聚起了全民創(chuàng)建美好家園的磅礴力量。
在宣傳推薦大余美食美景中,大余縣融媒體中心在抖音、快手、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推出了《大美大余度假天堂》《蓼子花海引客來》《大余年貨的味道》《艾米果嚼出春天的味道》《南安歷史文化園呼之欲出》等300多條短視頻,通過這種鮮活的傳播方式講好大余故事,傳播正能量,廣受市民好評。其中,為積極配合大余正在打造的燙皮小鎮(zhèn)建設,推出了《舌尖上的鄉(xiāng)愁——大余燙皮》《大庾燙皮蠻好食》《小燙皮大產業(yè)》等圖文視頻,《舌尖上的鄉(xiāng)愁——大余燙皮》這個視頻也在學習強國總平臺刊發(fā)了,閱讀量已達27.7萬次?!洞竺来笥喽燃偬焯谩芬曨l播放量達30萬次,點贊量近萬次?!掇ぷ踊êR蛠怼吩诟髅襟w平臺播發(fā)后,視頻拍攝點很快成了網紅打卡地?!吨x謝你,大余人!》《大余最美教師》等精美海報在“鎢都云”客戶端開機位置、微信媒體平臺及縣內公共場所的各大屏投放,創(chuàng)新了融媒體的傳播方式。
縣級媒體最接近基層群眾。按照分眾化傳播趨勢,大余縣融媒體中心把地理社區(qū)與網絡社區(qū)結合在一起,突出本土化和地域性,對于構筑生態(tài)良好的網絡輿論場具有重要作用。大余縣不斷推動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學習強國平臺融合發(fā)展,加大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的宣傳報道力度,積極向學習強國平臺、省市廣播電視臺、黨報黨刊和中央媒體網站投稿。
2020年1月15日,大余縣內良鄉(xiāng)文明實踐中心舉辦第二屆黃酒文化旅游節(jié),大余縣融媒體中心進行網格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達11萬人(次),同時利用新華智云的賦能,對直播進行拆條,同步制作了多條小視頻,在微信和鎢都云客戶端推送,引起廣大網民的強烈反響,實現了文明實踐活動更快速、更高效的傳播,滿足了不同受眾的需求。
2021年初,與大余縣建桂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拍攝制作了短視頻《江西大余:春節(jié)返鄉(xiāng)話防疫客家方言齊吆喝》,用通俗易懂的家鄉(xiāng)話傳播疫情防控知識,稿件被中宣部學習強國總平臺選用,閱讀量達14萬+。2021年春節(jié),受疫情影響,許多外出務工人員選擇就地過年,無法與家人團聚。青龍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此舉辦“留守學生自立自強新春寄語”活動,讓同學們錄下對爸爸媽媽想說的話,制作成新春寄語短視頻從網上發(fā)給父母,并與父母視頻連線,實現“云”團圓。大余縣融媒體中心把“云”團圓活動制作成一批短視頻,被中宣部學習強國總平臺選用,并入選2021年度首批“全國縣級融媒體雙月賽”優(yōu)秀作品。
2021年以來,大余縣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利用本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學黨史的同時,熱火朝天地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10月1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新聞聯播》播出“特色黨課讓黨史學習教育覆蓋流動黨員”,選用了大余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江西大余利用假日期間流動黨員集中返鄉(xiāng)的契機,組織黨員到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紀念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5月12日《新聞直播間》播出“江西大余藍功:收藏15萬份報紙講述黨史故事”;6月15日《新聞與報紙摘要》播出“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入到實際工作中汲取精神力量”,多角度展示了大余黨員干部群眾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入到實際工作中,汲取精神力量,踐行初心使命。2021年4月,大余縣城市社區(qū)黨工委從解決群眾急事難事煩心事入手,在各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四點半課堂”,大余縣融媒體中心派出采編力量,采制了“江西大余:社區(qū)‘四點半課堂’讓孩子開心家長放心”的短視頻,在學習強國總平臺刊發(fā)。這一系列的稿件較好地宣傳了本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新時代治國理政新舉措,整合縣級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等資源,將媒體服務、民生服務和政務服務整合在一起,讓人民群眾共享互聯網發(fā)展成果。大余縣融媒體中心還積極探索“新聞+政務”“新聞+便民服務”等形式,合力推進集新聞宣傳、政務服務、民生應用、廣告發(fā)布“四位一體”建設,不斷提升媒體服務大局、服務經濟、服務民生的能力和水平,相繼開設了“問政大余”“庾嶺黨建”“鄉(xiāng)村振興”“實踐中心”等十多個欄目,市民可以通過鎢都云APP、“大余宣傳”微信公眾號等進行投訴、咨詢,提供建議。其中,“問政大余”板塊與大余縣政府門戶網站的“網絡問政”以及“12345市民熱線”相聯通,能夠及時回復、反饋和處理群眾的相關訴求,自2020年6月開通以來,截至目前已累計受理群眾問政投訴230件,辦結226件,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同時大力發(fā)揮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對超期未回復或回復敷衍的情況,派出記者實地調查,并要求相關單位負責人當場承諾。大余縣城東公路開挖兩個多月來一直沒有進行施工,嚴重影響居民的出行安全和生產生活,接到問政投訴后相關部門也遲遲未答復,群眾對此意見很大。大余縣融媒體中心派出記者以追蹤報道的方式對此事進行曝光,邀請相關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連續(xù)在電視、網站、微信、客戶端、抖音號等媒體平臺表態(tài)承諾,很快推動道路施工,按時按質完工。目前,鎢都云APP也已經接通“贛服通”平臺,開辟了繳費、查詢、電子證照辦理等服務,擴大了融媒體平臺的實用功能,實現了跨界融合。
作為連接群眾、服務人民的基層媒體,縣級融媒體中心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信息需求,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近年來,大余縣融媒體中心有多篇新聞作品獲評江西新聞獎及省、市廣播電視獎,其中新聞作品《大龍村振興的美麗實踐》獲評第25屆江西新聞獎一等獎,《世界鎢都再起航》獲評第26屆江西新聞獎二等獎,《八旬老人尋親七十五年圓夢》《獨守深山當“雞倌”艱辛創(chuàng)業(yè)無悔青春》《疾控老兵蔣金波:誓言無聲不說再見》等作品獲江西新聞獎三等獎。
下一步,大余縣融媒體中心將與縣大數據中心合作,進一步開通交通出行、醫(yī)療掛號、繳費服務、產權交易等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項目,通過“指尖上的政務服務中心”,真正打造一個讓老百姓“看得見、用得好、用得上”的移動融媒體,打造地方黨政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