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頻
一首詩也是一幅美麗的畫,詩情畫意相映成趣?;蛟S在畫里有蒙蒙細雨,有清幽月光下的小村莊,有快樂的陽光在窗臺上爬著、在花兒上笑著、在溪上流著、在我們的眼里亮著。詩中有畫,是內心恒久的喜悅,如被春雨吻醒的花朵,如三月里酸甜的枇杷,逗引我們去嗅一嗅、嘗一嘗呢!
一起來體會詩人蘇忠先生的詩《三月枇杷》吧!
三月枇杷
文/蘇忠
太陽每天騎著高頭大馬巡視
雨露均沾卻頭也不回
天空底下有群小孩子
藏在綠葉里收集醞釀陽光
金黃的臉蛋和得意的剪刀手
一串串笑聲秋千般蕩遠群山
三月了,人們剝開一嘗
咦,陽光是甜的
我們在讀《三月枇杷》時,能讀出詩歌的情感彈跳、思維飛躍與瞬間捕捉的感覺。我們試著想象詩歌的第一節(jié)和第三節(jié),詩人想表達什么呢?詩人實際是想要表達一種自己內在的感覺。在這首小詩中,太陽不是詩,但“太陽每天騎著高頭大馬巡視”卻是詩;枇杷不是詩,但“金黃的臉蛋和得意的剪刀手”卻是像孩童一樣的詩,更能體現(xiàn)詩人有一顆赤子之心。當太陽和枇杷有些交集時,一幅可愛又活潑的畫面瞬間躍入讀者眼簾,似乎也能聽到光線的律動聲,乃至詩人內心最真實的呼喚。
當我們已在心中構思好一幅畫時,可以通過文字讓它有顏色、有形狀、有暢快的線條……詩也就初步成形了。因此,詩并不神秘,它只是我們想描繪出來的最逼真的畫。它可不是無緣無故來的,它是我們從生活中、大自然里尋來的。從理論上講,詩就是外部世界的東西進入我們的內心世界后,經(jīng)過內心世界的體驗和釀造才產生的。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詩的眼睛就是我們心靈的眼睛。我們有五種感覺,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可真正學會寫詩后可不一樣了,詩人除了五覺之外,又多了一覺,那就是心覺,這個心覺有一個特殊的功能,能把我們帶到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詩的世界。
最后,我們再說詩歌的質感。從詩歌語言中跳出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緊緊抓住讀者的心,讓大家得到更深層次的啟迪。有質感的詩就像打一口井,先打一個泉眼,能噴出巨大的水柱才算打井成功,這樣才有爆發(fā)力。泉眼就是引爆點,以點帶面,震撼又有影響力,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詩來。
作為初學者,我們寫詩還是先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吧!這樣運用自如的寫作方式,就是我手寫我心,即“我的方式”。堅持用“我的方式”創(chuàng)作詩歌才能做到物我相融。當別人讀到這樣的詩歌時,第一反應就是這是某某的作品,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基本上成功了一半。當然剩下的另一半,需要我們繼續(xù)日積月累,期盼靈感的光顧了。
讓我們帶著喜悅的微笑,一起模仿詩人蘇忠先生的《三月枇杷》寫一首詩歌吧!
【仿寫】
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每天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空底下有_______________
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孩子的詩】
三月桃花水
文/陳澤煒(11 歲)
看哪——
綿綿細雨洗著花瓣
有的桃花羞紅了臉
有的桃花跑走了
融進三月的春水
化作詩的一部分
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寫的詩嗎?投到這個郵箱:zhsn61@126.com 吧,主題請標注“詩心”,你的詩作就有機會和讀者見面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