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瓊
下了高鐵,上了有軌電車,前往丘北游客服務(wù)中心。
這是我的第一次普者黑之旅。
電車上人不多,也還沒到發(fā)車時間,我找位子坐下。車廂寬闊明亮,非常舒適,我拿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發(fā)群,發(fā)朋友圈。
據(jù)我所知,云南絕大多數(shù)旅游景區(qū)都還沒有有軌電車——而且是如此寬敞漂亮的有軌電車。
幾位穿著花哨的女士上了車,在我身邊坐下。
有軌電車慢慢啟動,逐漸加快了速度。透過寬大明亮的車窗玻璃,遙望窗外緩緩移動的藍天白云,和一閃而過的連綿青山,我突然想,我應(yīng)該寫一首詩,一首不使用溢美之詞,但意境氛圍場景都很美的詩。
我拿出手機,閉著眼睛開始構(gòu)思
幾位女士特別興奮,操著江浙口音,嘰嘰喳喳。
我一個字還沒寫出來,身邊一位女士突然撞了我一下,問我,“大姐!我們這車往哪開?”
“游客中心!”我應(yīng)道。
“得要多長時間?”女士繼續(xù)問。
“頂多二十分鐘吧!”我知道的,都是丘北的朋友告訴我的。
“為什么不直接開到景區(qū)去,那樣不就方便多了?”
我笑笑,解釋說,“普者黑景點特別多,住半個月也玩不過來,到了游客中心,你要到哪里可以自己選。乘公交車去,最遠的景點也就半個小時?!?/p>
“那么方便?。 ?/p>
不知什么時候,旁邊的女士都閉了嘴,專心地聽我說。
車到了一個中途站,緩緩?fù)O聛恚囬T打開,只有一個當?shù)厝讼铝塑嚒?/p>
“嗯!老師!這地方為什么叫‘普者黑’?名字怪怪的?!绷硗庖粋€女士突然問我。
我心想,你問對人了。
我告訴她:“這是彝語地名。意思是‘石巖下的湖水里魚蝦多’,譯得更準確一點,應(yīng)該是‘石巖下有個湖,湖里魚蝦很多的地方’”。
女士“哦”了一聲,似懂非懂,看神情有點不相信我的解釋。
我出發(fā)前做足了功課,知道這是彝族地名,用漢字注音,的確會讓不明就里的人覺得莫名其妙。
老彝文中,“者”意思是“山巖下、石頭山下”;“黑”發(fā)“喝”音,意思是“河、湖、水塘”;“普”泛指水中可以食用的生物,大多數(shù)人把它譯為 “魚蝦”,其實彝語的本意還包括蓮藕棱角之類。彝語賓語前置,“魚蝦”前移到“山巖”“湖水”前。與漢語說“寫字”,彝語說“字寫”;漢語說“吃飯”,彝語說“飯吃”一樣。
我無奈地笑笑。我能對一個毫無民族文化常識的女士如此解釋嗎?
舍得是丘北縣另一個不錯的景點,在山上。
普者黑玩水,舍得觀山,異樣之美,相得益彰。
舍得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鄉(xiāng)鎮(zhèn)?!吧岬谩笔且驼Z?!吧帷币鉃椤吧狡隆?,“得”意為“洼地、洼塘”,全意為“山坡上的洼地”。
在丘北縣的旅游景點介紹中,有舍得草場。
其實,舍得之美,是一種大美,一種壯美。它的美不僅是草場,它綿延而又凸起的山勢、山坡上規(guī)模巨大的水漂礫石、原始森林、草場上大片盛開的鮮花,都很美。
舍得濃郁的民風(fēng)民俗,也值得我們細細地去探訪。
頭晚下了一場雨,本來炎熱的天氣,第二天就涼下來了。早上十點多鐘提前吃了午飯,丘北的朋友就開車帶我出發(fā)了。
舍得的山與云南其他地方陡峭的山大不相同,舍得的山緩緩向上,連綿起伏,偶爾間又凸起一座小山峰。舍得最高的羊雄山,僅只二千五百米的海拔。
藍天白云下,山風(fēng)習(xí)習(xí),青翠的山崗草深樹密花兒紅。
舍得的草場有十多萬畝,是云南最大的天然草場。它就像一塊翠綠的毛毯,隨意鋪蓋在舍得大地上,草株搖曳,草場波動?;蛘哒f這就是一幅天作的油畫,筆觸硬朗,油彩厚重,色彩艷麗,大氣磅礴。
草場間、山坡上,蹲伏著無以記數(shù)的水漂礫石,黝黑黝黑的,棱角分明,黑得發(fā)亮。大的像一匹匹黑牦牛,小的像一只只黑山羊,漫山遍野撒歡。
過了羊雄山,往前走幾公里,轉(zhuǎn)過一道彎,一座山峰凸起,土黃色的山崖寬厚結(jié)實,像一個巨人肌肉發(fā)達的胸脯。山崖下面的坡地不陡,緩緩的,芳草連綿,齊膝深,漫過公路,向遠處、向四方延伸。
這片草地上,水漂礫石特別多,密密麻麻,一個挨著一個,一片連著一片,像漫山奔突,急赴歸途的一大群羊,更像一群鐵甲鎖身,沖鋒陷陣的士兵。
山坡上、草場間,種有大片的萬壽菊,與草場連在一起。正是開花的季節(jié),大朵大朵金紅色的萬壽菊點綴在大片的翠綠間。勤勞的彝族人民,在水漂礫石的縫隙間也種上了萬壽菊。翠綠的草場,黝黑的石陣,墨綠的萬壽菊枝葉,金紅色的花,含水帶露——那是怎樣的一種美——美得醉人。
云貴高原從大海中隆起,能量超大的海嘯和地殼運動使海底堅硬的石頭漂浮在水面上,互相擠壓、碰撞、摩擦,最后落在隆起的山崗上,暴露在地面。這就是水漂礫石——水漂礫石天然雕琢,色澤圓潤,刀鋒痕跡明顯,本身就是大自然雕琢的藝術(shù)品。
舍得的水漂礫石體積相對較小,但數(shù)量多,面積大,滿山遍野都是,極像一片黑色的小石林。
白泥塘村,一座新建的農(nóng)房尚未竣工,這是一幢彝族風(fēng)格的建筑,正房一個大通間,尚存穴居的遺風(fēng),房子的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使用石材——響石。然而房子的中間部分,門窗都是木結(jié)構(gòu),使用的都是樹皮未脫的天然木材,很像烏蒙山區(qū)彝族的垛木房。
農(nóng)房的主人是一個中年漢子,他被石頭砸傷腳,因此停工。在房子的樣式上,主人是花了一些心思的,就地取材,省錢,又兼顧了彝族民居的風(fēng)格。
房子分上下兩層,從外面看,整座房屋大方古樸實用。
房子前邊有個場院,長滿雜草,左邊是一間廚房,門敞開著,幾個婦女在廚房門口撿菜洗菜,幾個男人在廚房里忙活。大鍋里剛燜好的紫洋芋熱氣騰騰,火塘里燒著的洋芋香噴噴,殺好的雞掛在墻上濾水……一股烤肉的油香味隨風(fēng)飄了過來。
彝族同胞非常好客,一位老人招呼我坐,遞了幾個熱乎乎的燜洋芋給我。
紫皮紫心的洋芋,跟李子一般大,是絕對無污染的綠色食品。
廚房門口吵吵嚷嚷,嘻嘻哈哈,我出門一看,洗菜的婦女在分發(fā)黃瓜。黃瓜是本地產(chǎn)的,頭大把小,形狀不太好看。
我也得了一個。
我本來不習(xí)慣吃生黃瓜,可到了鄉(xiāng)下,就隨俗吧!沒想到一口咬下去,水汪汪的,清香、甘甜。
這間房子的古樸,體現(xiàn)在木材包裹的樹皮上,門頭上有兩塊樹皮脫落,露出黃生生的木頭,很不協(xié)調(diào)。房主人告訴我,這種樹皮包裹的木材一被雨淋,樹皮就會脫落,他正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一陣清脆的叮咚聲從山坡下傳來,一片相對平坦的草地上,一群盛裝的彝族人在跳舞,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孩,大家圍成一圈,手拉著手,邊唱邊跳。
一個男子彈著月琴,在前面領(lǐng)舞。
月琴是自制的,聲音小,唱的聲音也很小,調(diào)子聽上去卻熟悉,與烏蒙山的彝族調(diào)子如出一轍。
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俗活動,叫作“打歌”“打歌場”“打跳”“跳跌腳”。各地叫法不一,但形式基本相同。這是彝族娛樂、交流感情的一種傳統(tǒng)方式,也是男女青年尋找伴侶的場所,他們載歌載舞,以歌敘事,以歌傳情。
按彝族的規(guī)矩,打歌都是在晚上,月亮出來以后,而且必須要有酒,還要點燃篝火。彝族人自己打歌,大碗酒在手上傳來傳去,歌唱得歡快,舞跳得奔放,高潮時,還有人往火堆上撒松香粉,或者蕎麥粉。
朋友說,這里的彝族是僰人后裔。這應(yīng)該無法考證了。史料記載,僰人是夏朝遺民,商滅夏,僰人成為商朝的戰(zhàn)俘,僰人驍勇善戰(zhàn),周武王伐紂時立下赫赫戰(zhàn)功,其首領(lǐng)被封為僰侯,在今四川宜賓建立僰侯國。明朝末年,由于戰(zhàn)亂和殘酷鎮(zhèn)壓,僰人紛紛隱居深山,或遷往他鄉(xiāng),隱姓埋名,逐漸與其他民族融合,消失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
從服飾上判斷,這支彝族是黑彝——彝族中的貴族。黑彝族婦女服飾十分講究,很早前穿火草服,后著自制的麻布衣裳,手袖、胸襟、衣邊都有復(fù)雜的手工刺繡,八角花、牡丹花、海棠花,頭上都纏黑布盤頭,富裕的土司、頭人家的婦女,還佩戴銀飾、玉器。
最早進入文山的彝族,是烏蒙山區(qū)落雪山上,“六祖分支”后的“武、乍”二部的一部分,距今已經(jīng)近兩千年?,F(xiàn)在正在表演的這些彝族婦女、孩子,包括廚房里的老人,撿菜洗菜的婦女,他們的穿著,與現(xiàn)在落雪山上的彝族完全一樣。
明末還有二十多萬烏蒙山彝族隨漢軍進入文山,鎮(zhèn)壓叛亂,這些彝族后來都沒回去,估計已經(jīng)漢化。
羊雄山主峰從草地上凸起,整座山巒森林茂密。這應(yīng)該是一片密枝林,附近一定還有一股山泉水,一個大寨子。而且,我相信,這里每一個森林茂密的山頭,附近都會有個龍?zhí)叮蛘咭还缮饺?,一個寨子。
按照古老的傳統(tǒng),每年春播前夕,彝族人都會在密枝林里的老龍樹(由村子里最有威望的老畢摩選定的一棵大樹,在彝族人的觀念中,老龍樹是龍神棲息的地方,是龍神的象征)祭龍神,稱為“密枝節(jié)”。
“密枝節(jié)”是彝族節(jié)慶中僅次于火把節(jié)的儀式。神秘、程序復(fù)雜,諸多禁忌,要殺豬宰牛宰羊宰雞犒勞龍神,跳舞取悅龍神,全村男人要陪龍神喝酒吃飯,女人不參加。
彝族人認為,他們心目中的龍神、山神、祖先都在密枝林里有一棵屬于自己的樹,讓自己的靈魂在這棵樹上棲息。他們過世后,靈魂也會離開肉體,來到密枝林,棲息在一棵屬于自己的樹上。
所以,密枝林是不允許隨意砍伐破壞的。
正是這種崇尚自然的、樸素的原始宗教禁忌,使這些寶貴的原始森林存活至今。
羊雄山是丘北縣海拔最高的山峰,從羊雄山頂向東望,普者黑田園風(fēng)光盡收眼底。山下,南盤江蜿蜒流過,向西,與彌勒、滬西縣隔江相望。附近還有一個很不錯的擺龍湖景區(qū),距丘北縣城二十八公里,距普者黑景區(qū)十五公里。
山下的草地上,有一些游人,當?shù)匾M了一些簡單的娛樂項目,供大人小孩玩樂。
一些中年婦女,幾個老年男人牽著馬,在招攬游客。
我們一起的幾個朋友興致勃勃地騎上馬,由主人牽著,土司一樣昂著頭,向紅土裸露的山梁走去。
幾位女士躲在大樹后換了服裝,站在自己中意的馬面前,美滋滋地不停地拍照。
有的拍完照,騎上馬,也往山中去了。
一位身體健壯、穿件紅色外套的婦女牽著兩匹馬,向我和另一位朋友走來,向我們推銷。她的一匹棗紅馬,體形毛色特別漂亮。我倆都婉拒了。
婦女卻仍然笑瞇瞇地望著我們。
我發(fā)現(xiàn),牽馬的婦女老人,竟然都會用手機結(jié)賬。
沒有晚霞,蒼茫的暮色顯得有些沉重,原始森林變成了一團浸染的濃綠,遠處的山峰也漸漸有些模糊。勤勞的彝族婦女,還有那幾位老人,在暮靄中牽著馬,往山中走去。
我們的晚飯,是在一片茂密的森林空地上吃的。烤雞、烤羊、羊雜湯、南瓜湯、花豆湯、水豆花、油燜洋芋、煳辣子……米飯、苞谷飯、蕎麥飯,所有飲食,包括飲食習(xí)慣,跟烏蒙山彝族一脈相承。
普者黑景區(qū)是典型的溶巖地貌,高原湖群(或者說是濕地),核心景區(qū)內(nèi)有十六個湖泊,兩萬余畝水面, 二十公里的水上旅游航線。平均水深三米,最深處達三十米。
普者黑河屬珠江水系,流入清水江,匯入南盤江,最終匯入珠江,奔向大海。
游普者黑,玩水觀荷之外,登孤峰鉆溶洞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普者黑四十五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區(qū)內(nèi),有三百多座孤峰。峰峰有溶洞,洞洞有清流。水中萬畝野蓮,有紅蓮、白蓮、小灑錦、大灑錦。小灑錦屬國內(nèi)外的珍稀品種。每年七至九月份,是荷葉繁茂,蓮花盛開的季節(jié),滿湖翠綠,襯托著紅色、白色的荷花,把整個湖面裝點得如詩如畫,仙境一般。
煙雨乘船,是中國傳統(tǒng)理念中極致的境界。
那天,我們正是在霏霏細雨中乘船,游覽普者黑景區(qū)的。
從天鵝湖船埠登上大船,駛進煙雨蒙蒙的湖面,透過細細密密的雨絲看去,廣闊的湖面上,一枝枝白荷挺立,荷葉上晶瑩剔透的水珠大大小小,隨搖曳的荷葉滾來滾去,靜靜地滾落在湖水中。
湖水還算清澈,大船過處,看得見水下的水草輕輕擺動。同船的朋友紛紛拿出手機相機不停地拍照。
我坐在船尾的雨棚下面,靜靜地望著湖巷兩邊的荷花、蒲草、淺水中的樹木、水中凸起的山巒、山巒上濃密的林木……煙雨中的遠方,一座座山峰連綿起伏,霧靄在山間慢慢飄移,感覺湖水、山峰、遠天完全連在了一起,融在了一起,成了鏡框中一幅大寫意的水墨畫……
雨棚上有水珠落下來,滴在臉上、手上,涼涼的。后面跟上來的兩艘船上,有游客朝著我們大呼小叫,把我們當作風(fēng)景,收納進他們的取景框。
大船一直在湖巷中行駛,兩邊大面積的野荷,一邊白荷,一邊紅荷,還有一大片筆立的蒲草,舉著長長的紅毛燭。
開船的女子唱起歌來。
不知是女子的歌聲,還是大船經(jīng)過,驚擾了水面上幾只戲水的秧雞,它們快速游進荷塘。其中一只回頭看了一眼,一點不顯得驚慌。
細細密密的雨簾中,一只紅嘴白鷺站在荷葉上,站成了一座優(yōu)雅、高貴的雕塑。
湖岸邊一棵枯樹上,也站著幾只凌空望天的白鷺,身邊一位女士小聲驚呼,所有挎著相機、拿著手機的人一起站起來,鏡頭對準了白鷺。
白鷺受了驚擾,一下飛走了。
船上惋惜聲一片。
我也帶了相機,但我始終沒拿出來,用心靈記錄下來的內(nèi)容,比相機手機記錄的要真切。
船駛出了湖巷,進入仙人湖,水面一下寬闊起來,水色也有了些許變化。
仙人湖岸邊是仙人洞村,湖水輕輕地拍打著村邊堤岸,不規(guī)則地展開,向南流去。
仙人湖南北長約兩公里,面積近一平方公里。北邊與普者黑湖相接,南邊湖水匯入清水江。湖岸曲折迂回,湖兩邊孤峰林立,有獅子山等幾座山峰矗立水中。
獅子山像一只下半身伏臥在水中的雄獅,迷蒙地注視著前方,天長日久,茂密的灌木林遮蔽了它的面目。如果是晴天,環(huán)繞山峰的湖中倒影,影影綽綽,隨水波晃動。
雨小了一點,但風(fēng)比原先大,大船駛過仙人洞湖。
仙人洞湖因仙人洞而得名。
仙人洞位于仙人洞村,近一公里長的溶洞像一座地下宮殿,洞內(nèi)鐘乳石琳瑯滿目,姿態(tài)各異,濕潤的壁上,頂上懸掛著晶瑩的水珠。洞的尾部為一個一百多米長的水洞,洞內(nèi)涼陰陰地,仿佛安裝了中央空調(diào)。洞頂上大滴的水珠不停往下滴,似鋼琴的叮咚聲不絕于耳。
仙人洞的水洞可以乘小船進去,洞內(nèi)的水與仙人洞湖相連。
據(jù)說普者黑景區(qū)有大溶洞八十多個,向游客開放的有仙人洞、火把洞、月亮洞、觀音洞。
火把洞位于普者黑大龍山北面,洞深近一公里,與月亮洞相通。洞中有大大小小的廳堂,最大面積約六百平方米。還有數(shù)個清澈見底的龍?zhí)?,最大的面積有七十平方米,平均水深五米左右。洞內(nèi)石筍如林,呈黃、白兩色,里面值得觀賞的景點多達三十余個。
月亮洞與火把洞相連處,呈扇面展開,主洞長五百米左右,其中一段可行小船。洞底平坦,碳酸鈣沉積,水色悠藍。洞內(nèi)鐘乳石有幔有柱,進洞二百米處,形成一個直徑約十米的圓形天然大廳,洞頂有一個圓形蓋板,像月亮掛在上方。
觀音洞原來叫牛角石洞,位于普者黑青龍山南部,洞中有寬敞的大廳,大廳四周分別有九個不同長度的溶洞,與月亮洞、火把洞相連。洞內(nèi)有兩千余件形態(tài)各異的觀音雕像,是目前東南亞最大的觀音洞。
普者黑湖中還有一座島狀孤峰,被稱為珍珠島。珍珠島又名火神山,海拔近一千五百米,峰頂高出水面約三十米。島上灌木雜林,四季常青。島的東側(cè)及東南側(cè)不到二百米的水面上,還各有兩座類似的孤島,成為珍珠島的陪峰。
普者黑湖中另外一座島叫月亮島,位于普者黑村大龍山北側(cè),與大龍山隔水相望。月亮島四面環(huán)水,四周有壩埂、有小路與牛眼睛山相連。島嶼高出湖面僅一米,地勢平坦,岸上蒼松翠柏覆蓋,經(jīng)常有人帶著帳篷,在島上宿營。
普者黑湖位于普者黑村西,南接仙人洞湖,北連落水洞湖,呈長條形,兩岸視線范圍內(nèi)孤峰達五十一座,北部湖面有三座孤峰,特別秀美。
青龍山位于普者黑村西,主峰海拔一千五百五十多米,高出湖面一百多米,山上灌木郁郁蔥蔥,山腳三面臨水,山體內(nèi)有火把洞、月亮洞、張咀石洞等八個溶洞。沿著石徑登上山頂觀景臺,可以飽覽普者黑秀美風(fēng)光。
普者黑還有一個蒲草塘,位于仙人洞村西南,塘中湖水與仙人洞湖相連,四周峰林、孤峰倒影如畫。
夏季,荷花滿塘,蒲草翠綠,景色十分誘人。
雨停了,薄霧散開,這時候,湖水通明透亮,還掛著水珠的荷花,經(jīng)一場細雨洗滌,顯得愈發(fā)艷麗。
荷花叢中,有人發(fā)現(xiàn)了一株雙色并蒂蓮,一聲驚呼,無數(shù)男男女女簇擁上去,無數(shù)相機手機伸了過去。
這株并蒂蓮有些奇特,一個粉紅色花蕾,一個白色花蕾,都含苞待放。
一位長裙女擠到湖邊,想以并蒂蓮為背景拍照,差點被擠下湖去,嚇得提著裙子跑了回來。
遠處大大小小、起起伏伏的山巒,矗立在藍天白云下面,綠得那么純粹,仿佛那一江清流,眾多湖水,都是山巒流淌出來的汁液。
氣溫有點升高,顯得稍許悶熱。
不斷有柳葉形狀的小船劃進湖心,船上的男男女女都穿著厚厚的救生衣。湖面上這種小船多了,就會發(fā)生水戰(zhàn)。小船上的人們,互相用塑料盆潑水。喊叫聲、歡笑聲,在湖水中激蕩。
有時,一條小船上的游客也會突然襲擊,給同船的游客潑水,同船的游客立馬分為兩個陣營,奮起反擊,直到雙方筋疲力盡,東倒西歪地笑倒在船上。
潑水,是烏蒙山彝族一種古老的習(xí)俗,丘北的彝族先民把它帶來,傳承至今,演化成一種很有感召力的娛樂形式。
古代的彝族部落不斷遷徙,他們選擇居住地,必須找到一座有密林的山,作為他們靈魂的棲息地,山腳下還必須有一個龍?zhí)?,或者一股長年不斷的山泉,作為他們的生命之水。每每找到這樣的地方,他們艱難的遷徙跋涉就宣告結(jié)束。為了慶祝,他們就會互相潑水,潑去風(fēng)塵疲勞,潑除遷徙途中的穢氣,互相表示祝福。
天長日久,“潑水”成了一種習(xí)俗。每年春節(jié)大年初二,男女青年就會集中在清泉、溪流邊互相潑水。一些遠處的青年男女也會天不亮出門,趕來潑水,表示對別人的祝福,也接受別人的祝福。
青年男女互相潑水,勉不了笑笑鬧鬧,但從來不會鬧翻臉。
有心的青年男女,也會互相潑水,表達愛慕之情。
潑過水后,他們還會聚在一起,打跳、對歌、喝酒、用餐,很晚才散去。
我知道普者黑彝族還有一種習(xí)俗,叫“抹你黑”,現(xiàn)在被冠名為“花臉節(jié)”。
時下,什么都冠以為“節(jié)”。
“節(jié)”在人類文化學(xué)中,稱為“儀式”。所謂“儀式”,即固定的形式和內(nèi)容?!傲?xí)俗”側(cè)只是一種共同習(xí)慣,形式內(nèi)容,特別內(nèi)容,可以改變。
“抹你黑”還只是一種習(xí)俗,它產(chǎn)生于部落時代的戰(zhàn)爭。那時候,部落間戰(zhàn)爭頻繁,部落成員都要參加,但戰(zhàn)爭雙方混戰(zhàn)時,敵友難辨,于是部落首領(lǐng)要求自己人用鍋煙子(也有用稀泥)把臉抹黑。戰(zhàn)爭勝利了,抹黑臉這種戰(zhàn)爭場面被復(fù)制,用于祭祀,取悅祖先神靈(儺),宣示自己的強大。
天長日久、“抹黑臉”作為一種表演形式,隨祭祀儀式被傳承下來。
到了核心景區(qū),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游人。樹下、湖邊、彎彎曲曲的長堤上……全是穿紅著綠的游人。
湖邊有一條船,幾個姑娘穿上漢服,舉著綢扇,站到船頭,擺出各種自己覺得很美的姿勢照相。姑娘們有備而來,頭飾、耳墜、手環(huán)……一樣樣換。淡藍色漢服照過,換紅色,紅色照過,換綠色、白色、黃色……遠處也有幾位女士,沿青龍山下一條小路來到湖邊,換了漢服,在湖邊樹蔭下拍照。幾位女士年齡比船上姑娘大,她們不用扇,用綢帕。
綢帕掩面,眉眼低垂,老了老了,還一副羞答答的樣子。
普者黑月亮洞拍過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拍得景色優(yōu)美,放映后很火,女士們就達成共識,普者黑風(fēng)光,搭配漢服,才是極美。
青龍山下半截泡在水中,游魚繞身,露出水面的上半截綠樹濃蔭,只聽得鳥雀喳喳。
一條石級,順山而上,達山頂觀景臺。登山的人排成長隊,一邊賞景,一邊慢慢往上走,下山的人急匆匆擦身而過,忙著往下走。有人停下來喘息,照相,身前身后堵下大排的人。
青龍山對面的湖岸上就是普者黑村。路還是原本石板鋪成的鄉(xiāng)間小路,“村”卻不是記憶中那種中國鄉(xiāng)村了。農(nóng)房改造成民宿,似仿古非仿古,雕花格扇配鋼架玻璃房,一間擠一間,一院挨一院,高的高,矮的矮,式樣各異。
聽說宿主大多是外地人,他們抱著錢來,租下房子,以最低成本改造成民宿。住一晚上,便宜的兩三百,貴的一千多。
村道邊一家民宿,外面搭個小平臺,裝了鋼架玻璃。幾個女人坐在里面,像坐在籠子里供人觀賞,卻毫無知覺,她們喝茶抽煙,看上去非常愜意。
仙人洞村與普者黑村緊挨著,這里還有一條青石街道,兩邊的房子基本上還是老房子,但都改成了商業(yè)用途。開民宿,開飯店,賣土特產(chǎn),賣湖中美食……街上幾乎全是各種口音的,閑散的外地人……一輛供游人乘坐的小馬車從我身邊慢慢走過,馬蹄踏在青石道上嗒嗒嗒的聲音,到使我聽到了一點真正屬于鄉(xiāng)村的響動。
仙人洞村與普者黑村相比,除民宿外,仙人洞村的餐飲業(yè)更火爆一些。我們吃飯的那家餐館,老板是本村一個走出去見了世面,又回家創(chuàng)業(yè)的小伙,兩百多平方米的老房子,被他經(jīng)營得風(fēng)生水起,樓上樓下坐滿了人,各種菜品小吃應(yīng)有盡有。保守點估計,一天的營業(yè)額在五萬左右。
旅游項目管理不好,對水體的污染尤為嚴重,滇池、盤龍江、洱海、瀘沽湖都有過沉痛的教訓(xùn),愿普者黑那一湖清流萬畝荷塘莫遭此噩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