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武
春分這天,據(jù)說可以立蛋不倒,因為這天,太陽直射在黃經(jīng)零度的地方,也就是地球的赤道上。從此,白晝漸長,夜?jié)u短。古代人以春分日為春祭日,皇帝在日壇祭太陽神,祈求一年陽光普照,五谷豐登。民間則祭祖先,在宗祠里,或者祭掃先人墳?zāi)?。春分時,草漸葳蕤,各種蒿,白蒿、筒蒿、蔞蒿都長得齊踝深,鮮嫩水靈。南方大地,做蒿馃的習(xí)俗一直沿襲至今。采嫩蒿芽,水焯過,搗成汁,潷濾清液,和入米面團(tuán)中。另一種鼠曲草,又名佛牙草,毛茸茸的莖葉,開著黃花,采了,如上法,連草一起和入米團(tuán)中,做成皮,或者單就一蒿馃,也叫青團(tuán),翠綠色,泛著油光。青團(tuán)入籠屜蒸熟,清香滿頤。那味道讓蒿的濃烈延伸成為春分的記憶。鄰居之間互相贈送青團(tuán)。鼠曲草制的春餅,兩頭尖,像荷包似的,里頭以嫩竹筍丁、香菇丁、肉末和蝦米釀就,山里人稱“春包子”。
嶺南春早,立春就是春了,春分后,天氣漸炎熱似夏。南方多地仍然是晴雨不定的天氣,春分送春牛圖,名為“送春牛”。過去有年畫,木版年畫,娃娃抱魚、荷花魚、牧童騎牛,春分這天,版畫師們早早備齊了各種紅綠藍(lán)黃的顏料,往木版上刷,然后將宣紙貼上去,轉(zhuǎn)瞬間,一張春年畫就出來了。神荼和郁壘,像剪紙的造型,娃娃也是吉祥喜氣,粉撲撲的臉蛋上,明眸善睞,唇紅齒白。送春牛圖的人就順便將這些年畫也一并送上門。貼在門上、灶前、廚間。春天過半的著急,讓主人心里惶然不安,就等著有好天氣要下地耕種。
春分日,立蛋于桌,竟然不倒。大概季節(jié)處于陰陽平衡的狀態(tài),雞蛋屬知陰含陽之物,以有情故有知。春分日,田間的浮萍漸漸多了起來,溪水里的藻荇滋生,綠意漂蕩,仿佛水里的精靈也知道春天過半了。桃樹下,漸漸不覺日之暉,綠葉成蔭子滿枝,這是個不無遺憾的故事:唐朝的崔護(hù)因為結(jié)識一個鄉(xiāng)下女孩,約定秋闈后來禮聘,卻因為種種原因逾期不至,第三年才來此尋找女孩,不料人家已經(jīng)嫁人生小孩子了,崔護(hù)因有此感嘆。春分多了些春別的感傷。但倘若當(dāng)年小崔按約定來迎娶此女,我們就沒了一首讓人惋嘆的好詩了。
清明,是更讓人傷感的時節(jié),不僅是雨多之故,寒氣未去,濕氣已來。大地上草木葳蕤,一派清明氣象。清明者,以草木蕃盛而值雨多濡,四望皆青綠,大地一派潔凈而寧馨的樣子。清明時節(jié),生氣旺盛而陰氣漸衰,故草木皆郁秀蔥蘢。斗柄指東偏南方。民間以清明為祭祀先人的時節(jié),各家各戶皆掃墓墊土,齊春祭之盛,不論人在何方,皆回鄉(xiāng)祭祖。以清明時值春末,陽夏將至,天氣漸漸炎熱,天氣多變,且斗柄建乙,東方屬木,南方屬火,為木將榮盛,氣將炎明。死者之墳,屬陰氣匯聚之地,此時將漸步入陽夏,草木秀郁之際,恰是人最傷春之時。春之逝,如人之年華易去,而老之不遠(yuǎn)。因此,春祭頗入人心。古代有上巳節(jié)和寒食節(jié)。上巳節(jié)又名“祓禊”,眾從宴飲沐浴于水邊以祓禍殃,禊求福事,有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游踏青等活動。民間或稱“三月三”。宋代的寒食、清明放假七天。北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一記載:“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五引宋呂原明《歲時雜記》說:“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jié),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間以一百四日禁火,謂之‘私寒食’,又謂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掃祭先塋,經(jīng)月不絕,俗有‘寒食一月節(jié)’之諺?!睋?jù)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jié),“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吨芏Y》說:“仲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薄肚迕魃虾訄D》里展示了北宋時清明節(jié)開封的繁榮氣象,有賣馉饳的食肆,有放紙鳶的稚童,有引車賣漿的小販,有社戲臺,有蹴鞠比賽,有販牛,販雞鴨、豕羊者,有驢販子,河上有舟楫載貨以出入,眾皆忙碌無一閑者。圖中情形雖未必就是清明節(jié)景象,但仍然清晰反映出宋代民間的勃勃生機(jī)。
清明節(jié),蘆葦始花。蘆葦花穗分春夏秋三色,春色青,夏色赤,秋色白。此時花穗雖未值盛時,青而約束,緩緩舒展開,到立夏時,花已過,滿河燦然,陽光底下,如同隔世的一抹顏色。于是,有采蘆葦花立于墳頭的傳統(tǒng),似乎以此為幡帳。香樟樹剛剛謝完花,結(jié)出滿樹郁離的細(xì)籽,仿佛葡萄之色,渥然丹者為星星。原先村莊有個做冥物的老人,做的冥物惟妙惟肖,有汽車、別墅、電器、衛(wèi)浴和警衛(wèi)、丫鬟、老媽子等,各各生動不已。后來有人求做三陪小姐和性感女郎等,被他嚴(yán)詞拒絕,且大罵來者不肖無禮,有辱先人。后來,老人自己走了,就讓人預(yù)先將棺材備好,他睡進(jìn)去,悄無聲息地走了。棺材邊擺著許多人物,有人知道這些人,都是他曾經(jīng)的親人和故交。始作俑者,其無后乎?他坦然面對死亡,并且念念不忘這些一生中的至愛親朋。他手里拿著一部做得逼真的蘋果手機(jī),最新款,還有二維碼等,頗為滑稽。村莊里的人來送他上山,將他做的所有的冥物全焚了,靈堂外的空地上,青煙騰空而起,仿佛寫著什么深奧的草書。
谷雨時,鄉(xiāng)下的稻秧多半已經(jīng)插下田去了。耬耙、犁鏵、耒耜,使田疇平整如鏡,稻秧插下去,像種下去一行行詩和文字。北方的谷雨,麥子黃梢了,拔節(jié)的聲音依稀可聞。麥穗沉沉地彎下去,如今的矮麥不會彎穗,依舊沉重,風(fēng)拂過去,沙沙地響。那種豐收的喜悅已經(jīng)寫在了大地的臉上。過去,我們村也種冬小麥,大約清明過后即收割,比北方早一個多月時間。麥茬比較高,收割完不能馬上犁田,要拔去殘根,或者舉火燔之,但埋在土里的麥茬依舊鋒利扎腳。于是,先翻土,將麥茬揀出去,堆在一起,那麥茬送給人家做引火物,頗有焰心,火燒得勻,不像麥稈那樣火呼地旺過,迅速就熄滅了。耬耙過后,就是滑平板,牛拉著一塊木板,人站其上,飛快地走,田里的泥面就平整了,可以下秧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是天時給予播種最佳的時機(jī),錯過了,就有違農(nóng)時。老人在世的時候說:谷雨不谷,后年吃土。這“后年”,是下半年的意思。雨其盛,在谷雨時,大概就是所謂黃梅雨了。此時,青梅轉(zhuǎn)黃,櫻桃也半青半紅中,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季節(jié)到了晚春時,江南一片濕答答的。巷陌里,盡是綠苔蘚和茂盛的野草。苔蘚在屋瓦間,那屋檐瞬間就活了,天光白銀般亮晃,映著幽暗的巷陌,滑濕的石板徑上,滴瀝著春雨的余韻。此時,多半人家關(guān)門閉戶,窗扉里透出些煙氣。主人在進(jìn)行腌臘味的復(fù)烤,這濕天,陳年臘肉和腌肉要發(fā)霉,雨氣從天井進(jìn)來,屋里潮濕,生起火來,一是為驅(qū)濕氣,二是為去霉味,順便給臘肉和腌肉烤上一陣,刷去霉?jié)n,重新烤過一道,再放上一層薄鹽。老人和孩子在家,壯年去了田里,貓和狗看著噴香的臘肉,直流哈喇子,目光執(zhí)著而認(rèn)真,老人有時心一軟,切下一段臘肉,就扔給它們了。
山上的桐花開了,白色一片,清香隨風(fēng)而來。山下的田壩里,插秧的人如鶉般伏著,緩緩移動。天光映在水田上,人如在天上插著云朵。有個詩人寫得頗為恰切:
他們站在水中,天也在水中,云也在水中,他們手里拿著秧,插下去,秧也在水中了,秧也在水中的云上,他們的動作之間,云扯下來了,云在手上,順便帶起一片水淋淋的天來。
子規(guī)就是杜鵑,杜鵑有鷹鵑、兩聲杜鵑、三聲杜鵑、四聲杜鵑和八聲杜鵑。它們樣子都差不多,難辨認(rèn)出子丑寅卯來,只能據(jù)其聲而辨。鷹鵑聲音最洪亮,一只鷹鵑能夠叫亮三里的天,鄉(xiāng)下人稱陽雀子,叫聲是“貴貴陽——貴貴陽——”;四聲杜鵑俗稱布谷鳥:“谷谷布——谷”。陽雀子徹夜盡晝地啼叫,夜里特別刺耳,擾人睡眠,不受人待見。還有俗稱鬼王使者的噪鵑,叫聲瘆人:“熬哦——熬哦”。人可不就是在世間熬著嗎?沒完沒了的苦難。母噪鵑叫聲稍好些,也如鬼類嘵嚷,竟夜不歇。沒辦法,谷雨時,就是杜鵑的天下,走到哪里,都逃不掉它們的叫聲。
“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绷⑾臅r,橘樹的花基本落盡了,一地的黃碎花瓣,深綠色的橘果上還帶著些許花的殘蕊。夏氣始動,天氣一天天燠熱起來,大約南方的梅雨天剛剛過去,江浙的梅雨天還在繼續(xù)。鄉(xiāng)下的稻田已經(jīng)長成一片了,經(jīng)過薅草、復(fù)肥和摘稗,稻秧像施了魔法般瘋長。田溝里,有蝌蚪和浮萍,水清而淺,偶爾跳進(jìn)一只蛙來,濕漉漉的,砸起一片水花,稻田里還有許多昆蟲,像水蜣螂和水蠆,時刻會將蝌蚪吃掉,是以蛙出現(xiàn),警告那些居心叵測的昆蟲。
夏者,大也。至夏,則瓜果生長迅速,直至成熟。立者,建始也。王瓜的藤蔓一天能夠長出幾米長。地里的朝顏也是,葛藤開始了瘋狂的圈地運(yùn)動,將成片的荒地納入彀中。商陸始結(jié)籽,土地黃搖著紫紅的銅鈴花,毛茸茸的,瓜棚上各種昆蟲集會開始,有鞘翅目的金龜子,有銅綠金龜子、玻璃弧麗金龜、鰓金龜、象甲、虎甲。瓜蔓上最常見的是橘紅小鞘翅象甲,不僅吃瓜葉,啃嫩瓜骨朵,還傳播花葉病毒。小時候經(jīng)常逮這種蟲子,一碰,發(fā)出一聲輕微的“吱”,拉一泡黃黃的尿液,有時候會燎起一個大水皰來。還有一種半鞘翅象甲,會噴出蒸汽般的毒液,對付想吃它的鳥類,一不留神,砰的一聲,一團(tuán)臭氣噴出,滾燙滾燙。那種象甲身上,有黃黑相間的警告顏色。
立夏日,梔子花開。山梔子葉小,在坡地上開成一片。鷓鴣在山上鳴叫,聲音嘶啞而持續(xù)?!靶胁坏靡哺绺纭?,這是一種文藝范的鳥兒,叫聲都這么可人。
槐花開了,山里的蓬藟紅熟了?;被ㄩ_一嘟嚕老大一串,剪回來,聞著槐花香,或者攤了槐花餅。蓬蘽采了,洗干凈,可以鮮吃,或者腌釀成酒,也可以院子里攤開曬干,夏天燒水治痱子。立夏腌黃豆瓣醬,制霉豆腐,腌酸豆角,挖夏筍做筍干……家里的活計成倍地增加了,田野暫時交還給天地了。黃豆瓣醬是當(dāng)務(wù)之急,黃豆此時若不處理,要生蟲長芽壞掉了,黃豆泡后蒸熟,加入曲餅和鹽,在陰涼處發(fā)酵三五天,到長出灰綠色的霉來,再翻過一遍,洗去霉粉,在大太陽底下曬成干粒,再裝入甕里,一層豆一層鹽,再次深度發(fā)酵。放在太陽底下曬一個月,醬香始出,翻缸后,在太陽底下曬醬至豆瓣融化成渣,一缸稠而香的黃豆醬就算是制成了。霉豆腐有類似的過程,不過最后還是豆腐,綿而不酸,氣醇而不齁。豆角在立夏前后大量上市,吃也來不及,只好曬起來,像做泡菜一樣,泡成酸豆角,再晾干。夏天的竹林,筍長得很多很快,要挖去一些過密的筍蔸,這些筍因為帶苦味,鮮吃不宜,只好做成筍干。另一樣農(nóng)活就是間伐竹林,砍去過密的竹子,讓出空間給新生的幼竹。山里的一種竹蟬始鳴,黃纓而白首,如玉般美麗,名玉蜩,叫聲細(xì)弱動聽。但季節(jié)一過,它就啞了,有人說是吃了露水的就變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