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作物紀(jì)事

2022-10-13 05:39許成國
文學(xué)港 2022年11期
關(guān)鍵詞:番薯稻草南瓜

□許成國

雜 糧

前刺笆弄的作物,我以前提得最多的是水稻、番薯,其實還有不少,譬如大麥、小麥,玉米、高粱,黃豆、油菜花,還有南瓜、向日葵等。

還是先說說玉米和高粱吧。記憶里,我的前刺笆弄是不種玉米和高粱的,或極少種,尤其是高粱,大多種在農(nóng)家的自留地里,說不上畝產(chǎn),只作為輔助的谷物。相較而言,玉米又多于高粱。玉米收獲時節(jié),正值夏日,驕陽似火,玉米直立地上,青中帶黃;若遇干旱,更是一身枯黃,整個憔悴樣。而我家自留地上的玉米,卻似乎是另一番景象,青的青,黃的黃,玉米棒子裹得嚴(yán)實,穗須赭紅,顆粒汁滿,尤其是“糯米飯六谷”,烤熟后果香飄飄,咬一口爽中帶甜,嚼勁十足。我料想這有著品種的原因,更是因為父親的精心伺弄。

高粱我家很少種,其形象頎長,張著獨腳,系著兩三片裙葉,極像先生筆下那個“細(xì)腳伶仃的圓規(guī)”楊二嫂;結(jié)出的穗子則又大又粗,棕赤色,紡錘樣的,顆粒又圓又實,頗引人喜歡。還有一種高粱,我叫不上名,其莖稈是甜的,像甘蔗一樣可生吃。這種甜高粱極少有,我只在邦恩家看到,吃過,就在他家后門的自留地里,但也只有那么兩三壟,也不知他家是從何方得到這稀有品種。我至今還弄不明白的是,高粱在大衢的方言中叫“露稷”,不知這叫法因何而來?!奥娥ⅰ蔽易钕矚g的吃法不是燒飯,而是做露稷年糕,細(xì)嫩柔軟綿實,口感極好。最愛的是曬干后“爆米花”,又實、又香、又軟,口感要比玉米“爆米花”、年糕“爆米胖”還要好,別有一番滋味。

黃豆、油菜花我們第五小隊是種的,但種植的面積要比大麥還要少。我印象深的是油菜花,因為那花期,因為那花色,因為那金黃色的美麗與廣闊。種植的地方有三大處,一處是在老屋對面的山地上,一處是在我們第五生產(chǎn)隊曬場的東邊,那里是第六生產(chǎn)隊的土地,還有一處是在前刺笆弄與后刺笆弄的交界處,就是三弄窯洞小學(xué)的后面。

油菜花的美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美,那黃澄澄的色、鋪展在視野中的爛漫、氤氳在花海中的蓬勃,實在是春天田野上最純美、最心動的眼眸,是天上落到人間最迷人的詩意。那種景象在“以糧為綱”的年代里非常稀有,非常特別,是一種難得一見的迷人景致。它是榨油用的,非直接糧食。我曾突發(fā)奇想,生產(chǎn)隊里為什么不多種一點油菜呢,花又好看,營養(yǎng)又多。

再來說說大麥、小麥。在前刺笆弄,大麥和小麥種植面積不多,小麥更少,主要原因是產(chǎn)量低,收成少,農(nóng)民要吃不飽。大麥種在山坡崗地里,極少種在水田里;水田里種大麥,我記憶里只看到過一兩年。也許是品性、種植以及收獲季節(jié)的原因,大麥、小麥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青青的麥苗、尖尖的麥芒,是成長的蔥郁、成熟的金黃,還有炎日氣浪滾滾的背景。

那年春后,大麥正是芽萌葉青的時候,母親站在屋前路邊,與鄉(xiāng)鄰聊話,說是報紙上登著,有人竟不認(rèn)得大麥,把大麥當(dāng)作韭菜,這種人啊忘了本,是寄生蟲,叫“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大嬸說,有個孩子讀了大學(xué),竟然不認(rèn)娘了。他娘去看他,那孩子竟然說他娘是鄰居阿姨,因為他娘衣著破舊,人老臉瘦,太窮了。他娘去的時候還帶著一雙鞋子,是她自己一針一線納出來的。大嬸還感嘆說,這樣的孩子生帶出,有啥用啊。母親說,書讀出也沒什么用,還不如回家勞動。

那一刻,老屋前面的山坡地里,時間正是大早,陽光開始朗照,而麥苗上還沾著露霜。我聽了母親和大嬸的話,想起電影 《決裂》來,電影里有個情節(jié),一位大學(xué)教授給他的學(xué)生講“馬尾巴的功能”,而那個地方?jīng)]有馬,只有牛。影片批判這些知識分子“臭老九”脫離生產(chǎn)勞動實際,走資產(chǎn)階級教育路線;他應(yīng)該講牛尾巴的功能,與當(dāng)?shù)氐纳a(chǎn)勞動相結(jié)合。影片中還有一個鏡頭也讓我印象深刻:一個貧下中農(nóng)舉起一個鐵匠的手,大聲喊道:“這,就是(上大學(xué))資格!”那個鐵匠,手上長滿了老繭子,只上過一年小學(xué)。

當(dāng)時我已聽說過“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這詞兒,知道那是一個貶義詞,是批判孔老二的,說當(dāng)今社會正在產(chǎn)生新生的資產(chǎn)階級,而無產(chǎn)階級要培養(yǎng)的不是這樣的接班人。只是我一直沒搞清楚“五谷”具體是指哪“五谷”,直到讀大學(xué)后才知道“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麥、菽,但 至 今 也 沒 親 眼 見 到 “稷”“菽”的樣子,心中不無汗顏的感覺。

麥?zhǔn)找院?,拾麥穗是必做的“功課”。常常是在放晚學(xué)后,夕陽在金黃中多了散淡,田地里早已不見麥子,裸著泥土本色的光。雜草散散落落的,在微風(fēng)中搖著青青的梢頭。麥秸堆在那里,三三兩兩的,小山包似起伏著。我們從地的這頭走到那頭,雙眼逡巡著著,將掉落的麥穗撿拾起來,一穗是開心,兩穗更是喜悅。那時候講“顆粒歸倉”,拾麥穗也好,拾稻穗、 “擦番薯菽”也好,都是要珍惜糧食,不要浪費。

南瓜、向日葵則純粹是自留地的作物了。南瓜似乎更野一些,山坡的角角落落,雜草路邊,挖個坑,松塊土,施上肥,南瓜似乎就會活,就能長,就會開花結(jié)果。大大小小,青青黃黃,圓嘟嘟的、長不溜秋的、掛蒲樣的、磨盤樣的,表皮或光滑或粗糙,全疙瘩在南瓜葉下,在草叢中間。南瓜最好吃的是磨盤樣的那種,表皮金黃、粗糙,而且越粗糙越好吃。吃南瓜時,我總是去挑結(jié)蒂處的那塊,香噴噴,嫩嘰嘰,實打?qū)?,味道最好;也自然會想起“紅米飯、南瓜湯,餐餐吃得精打光”這句話來,那是課本中的一句話,說的是井岡山時期朱德總司令與紅軍戰(zhàn)士同甘苦的故事。但我性子里是不喜歡吃南瓜的,口感淡,沒嚼勁,盡管母親有時做的也有花樣,譬如南瓜米粥、紅燒南瓜、咸菜炒南瓜。

向日葵則令人向往。它的形象令人深刻,高個,修長,挺拔;花盤方圓,金色,陽光。在我家自留地里,它的背景是竹棚架上的梅豆,是叢叢的玉米,是青郁的番薯藤,盛開在綠色、綠意中,綻放著笑靨。常常從地里看到向日葵,我都會回望一下,回想那圓圓的花盤和金燦燦的花,想起《閃閃的紅星》來,想起電影中那個潘冬子的臉,想起書本上毛主席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圖片,圖片中的花邊上綴著朵朵向日葵。老師說,向日葵之所以叫“向日葵”,是因為它有一個特性:每天向著太陽開放;我們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心中熱愛毛主席。

我家很少種向日葵,因為它本身產(chǎn)量低,又不能直接填飽肚子,只是象征性地種幾棵,過年時炒一盆,閑手時用。秋收時,將向日葵花盤割下,先曬上時日,等干了些,再將籽一粒粒扒拉下來,再曬,即成“香瓜子”收藏起來,以待過年。在我,對香瓜子是少有感覺的,粒頭小,吃起來費時、麻煩,主要的原因是少有閑暇,心靜不下來,平日里也就不喜此物,盡管有人說了向日葵的種種功效,譬如能治療抑郁癥、神經(jīng)衰弱、失眠癥及各種心因性疾病,還能增強人的記憶力,等等。

番 薯

大地賜予前刺笆弄松軟、肥沃的土地,冬長大麥、油菜,春播番薯、大豆、花生。除了水稻,番薯是前刺笆弄最重要的作物,是日常的主糧之一。自然,它連著村民的饑飽,也連著我的生長與身體。

種番薯的第一步是育苗。賴姓阿伯家前面有塊地,不到一畝,就是我們第五小隊番薯育苗的地方。年關(guān)過后,春寒還在,番薯育苗就開始準(zhǔn)備。平出幾壟地來,平整得如同婚床,將薯種一根根斜鋪在土中,薯根在下,薯頭朝上。每壟都用一層塑料薄膜覆蓋,防凍。陽光暖熱的時候,將薄膜掀開,讓薯苗吸收光熱。月余,即可剪苗下種。

番薯大多種在崗墩的坡地里,能下種的地幾乎都種上了。植前須下一番整地起壟的工夫,地壟略高,土松泥厚,以利薯苗扎根生發(fā)。我親眼看到母親插下薯苗的情景,彎下腰去,將薯苗埋進土里,再澆上水。許是栽種有法,許是一種造化,幾天過后,葉瓣舒卷,薯苗見青,在日照風(fēng)和中,在朝露細(xì)雨中,枝藤開始蔓延,藤葉慢慢闊大。過些時日,鄉(xiāng)親們便耙地起藤,把番薯地的每個角落都打點一遍。那個時候已是初夏,暑熱浸漫,山地日頭烘烘。母親和她的鄉(xiāng)鄰姐妹、嫂姑一樣,頭裹毛巾,手持鋤頭,一日到晚弓背在地上。李紳有詩說“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是的,就是這種情景。

霜降起后,霜氣清早,風(fēng)寒暮日,薯藤在地上日見枯瘦,薯葉在壟上漸現(xiàn)枯黃, “挖番薯”也就開始了。男人起鋤,婦女理根,掰下番薯,裝入籮筐,或挑或抬,運到小隊曬場上。次日便開始“刨番干”,男人們將番薯倒到曬場邊的那只石柜里沖洗一番,分到婦女們身邊的竹筐里;婦女們坐在自帶的竹椅上,將木刨抵在胸腹前,左手扶住番薯刨,右手攥住番薯使勁兒推,將番薯刨成絲。薯絲細(xì)白,晾曬到竹籬子上。若是天晴氣燥,薯絲三兩天后即干入倉;若是天氣軟,番干就會發(fā)霉發(fā)黑。

“刨番干”時常遇 “打曝”, “打曝”的好處是天寒氣燥,西北風(fēng)一峭,番干干得快,成品又干又白,賣相好,但寒冷徹骨,刨番薯時手易凍裂,整個冬日里,母親的手像是番薯受了痧氣一般,皸裂中泛出老繭,隱隱滲出血。若是冬天來得早,刨番干時河水都結(jié)冰了。

那當(dāng)兒,我們的活兒是“擦番薯菽”。番薯是藤蔓植物,若是松土理蔓時沒到位,藤蔓會旁逸斜出,在地壟之外深入土中生長。常常是在放晚學(xué)后,我們就會拿上釘耙或是鋤頭,到剛掏完番薯的地里,將地壟再過梳一遍,把遺漏的番薯撿拾起來。

正是深秋初冬時節(jié),番薯地里泥土堅實,若在離地壟遠(yuǎn)些的地上見到一根旁逸的藤葉根須,循著挖下去,就可能會有番薯撲棱棱地冒出頭來。將番薯起了身,哇,有斤把重,如同剛從子宮中出來的嬰孩,紅通通、紅潤潤的,還沾著泥土,那一份驚喜勁兒立時溢滿身心,連夕陽也笑彎了眉。那是一種巧遇,更多的是憑觀察的眼光。

番薯可以生吃,將番薯洗一洗,咬上一口,那滋味啊又脆又甜!但于我來說,這樣的情況少有,因為肚子的原因。醫(yī)生說,不要生吃番薯,吃了要生蛔蟲的。

番薯起收,田野一片空蕩,大地一片蒼老,枯草荒野在寒風(fēng)中瑟縮,唯有橫在地間的番薯藤黑布條似的,等待農(nóng)夫的拾掇。它們曬干后將被村民們放到倉庫里去,給隊里的黃牛當(dāng)飼料,以挨過春荒。那一刻,冬天已經(jīng)來臨,整個島嶼開始進入天寒地凍模式,等待冰霜,等待雪天。

番薯能進行多種加工。 “刨番干”是最常見的,將番薯洗凈,刨絲,在竹篩子上曬干。有做 “番薯干”的,將番薯切塊,蒸熟,曬干,現(xiàn)在都很少做了。今年回家,想不到母親又做了番薯干,說是要帶給早早吃。年紀(jì)大了,人都喜歡念記過去的老物件了。

再有就是“磨散粉”、做粉絲了。每到那時,父親、母親總是要忙碌一段時間的,尤其是“包產(chǎn)到戶”后。這是一件精細(xì)活,須把番薯洗凈,挑到隊里,軋成薯泥?;氐郊?,母親在一水缸上放上一張竹籬子,竹籬子上覆了紗布,將薯泥倒在紗布上,舀水過濾,反反復(fù)復(fù),篩出薯渣,沉淀成薯粉,晾干,貯在缸甏里。

“散粉”主要用來做粉絲。做粉絲時,母親先在薯粉上加水?dāng)嚢瑁璩墒頋{,然后倒在一個多孔的漏斗里,薯漿綹成粉絲落在沸水鍋里,煮透,撈起,在竹籬子上晾干,即可收起。也有幾年,家里的粉絲不是綹成絲煮透的,而是先在鍋上蒸成粉皮,再刨成絲的。這是父親的做法。他將山粉攪拌成粉漿,攤在蒸籠里,約二三公分厚,蒸煮,煮透后自然風(fēng)涼,再用刨片削成粉絲,晾干,即成。

經(jīng)過加工,番薯已不是番薯,而成各種食品,連同形狀,連同味道,都脫了胎換了骨,一如大米臼成了年糕,釀成了米酒,成為人們享受生活、保存日子的一種方式。

母親也曾把自己做的粉絲拿到島斗岙去賣,換回幾角、幾元,補貼家用。有一年,母親說,家里的粉絲顏色太深,沒有別人家的粉絲好看,價格低了。但在我心里,母親做的粉絲非常好吃,粉嫩潤滑爽口,因為那散粉比一般人家要白,要細(xì)膩。

水 稻

前刺笆弄種兩季稻,早稻和晚稻。這是村里最主要的作物,于我,為最美的糧食,而與之相關(guān)的春播、 “雙搶”和秋收,成為前刺笆弄最主要的農(nóng)事,也是村子里最忙碌、最緊張、最鬧猛的時節(jié)。

早稻的生長期要100天左右,驚蟄前后開始播種。先是育秧苗,苗地就在我們第五小隊與第六小隊田地的接壤處,面積半畝左右;苗田位置一直沒動,就在那里,變化的只是面積的大小。春寒還濃的時候,父親就赤著雙腳,下到冰冷的田里,趕著牛耕,耙地,整田,施肥,將秧田平整得天方地圓,比當(dāng)年給自己準(zhǔn)備婚床還要細(xì)心。然后撒下谷種,蓋上薄膜。三天五日,秧苗開始抽芽,芽如豆瓣,點如星火。遇上天暖開陽,掀開薄膜,苗芽迎風(fēng)而長。月余之間,稻谷萌芽,發(fā)葉,抽青,漸長,至三四寸,則可拔秧插苗了。

那已是五月上旬了。前刺笆弄春風(fēng)渺渺,春雨泱泱,田間地頭春水漫漫,春色波蕩,雀鳥鶯歌,燕子曼妙;天空則碧藍如玉,倒映在河面上,而觀音山也以巍峨蒼翠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我視野的前方——大地給前刺笆弄鋪展了一幅美麗的煙雨春耕圖。鄉(xiāng)親們卷褲挽袖,彎腰間苗,弓背插秧,在田野上抒寫了一卷關(guān)于季節(jié)、關(guān)于生活的綠色希望。那一刻,鵓鴣早起,奏響 “布谷,布谷”的清亮;春燕呢喃,黑白相間的身影在稻田上畫出一道道優(yōu)美的弧度;小麻雀也嘰嘰喳喳的,一陣子飛到無人的田地里,一陣子又棲息到電線桿上,聒噪著,趕集似的,讓人不由想起“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詩句來。

接下來的日子,稻禾分蘗,拔節(jié),孕穗,抽穗,開花,灌漿,結(jié)果,一齊向上,呈現(xiàn)出植物最為美麗、動人的生長。那個時光,天空湛藍,陽光朗照,稻根呼吸清水,禾葉向著天空;那個時光,鄉(xiāng)親們拔稗草,滅蟲害,稻禾顯得純潔而結(jié)實;那一時光,禾苗靜靜,淺水清清,稻田里或有鯽魚、泥鰍出沒,田螺閑步,黃鱔曼妙,直到盛夏來臨,稻穗金黃如珠,沉甸如玉。

時近八月,便是三伏,早稻開始收割,而晚稻須在立秋前插秧完成,一般是七天左右,叫做“雙搶”。那個當(dāng)口,也正是臺風(fēng)最常降臨的時候。于是那幾天里,村子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撲在田地里,星河未落起身早,薄暮籠煙歸去遲,與日月?lián)寱r間,與天地?fù)屖斋@,將早稻搶收上來,將晚稻搶種下去。于是,這短短的七天左右時間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 “雙搶”,那情景一如漁民 “洋生汛”里抲“叫魚” (岱衢洋大黃魚的俗稱)。

“雙搶”過后,村子沉靜下來,田地一片空曠,山野也寂寥起來,原本金黃的田野只留下點點青禾,日頭仍炙烤著,將滾滾熱浪潑灑下來,村民頭戴一頂涼帽,頂著烈日,放水護田,撒肥除稗,小心伺弄晚稻的成長。就在這樣的耕作和呵護中,前刺笆弄的田野從嫩綠到翠綠,到碧綠到黃綠,再到金黃,日子也漸漸抵達收獲的時光,一年兩熟,畝產(chǎn)豐收,足了口糧。這是自然之手、歲月節(jié)律對勤勞和汗水的至美饋贈。

晚稻收割后,稻草就晾曬在田里,成堆成垛地橫陳著。麻雀從這堆稻草飛到那堆稻草,啄食散落的谷粒,因著寒冬的到來,它們準(zhǔn)備著過冬的食糧。等稻草曬干,枯黃松軟,稻草就被挑到倉庫間后的空地里,疊放成垛,稻草頭尖朝里,根頭向外,中心略高,呈圓錐形,形如圓圓的谷倉,風(fēng)打不散,雨打不進,保存一二年不會爛掉。也有就在田間將稻草燒掉的,稻灰當(dāng)作耕地的肥料。

晚稻草的一大用途是給牛用,它是隊里老牛過冬的棉被,也是過冬的糧食。老牛冬日里吃的,除了番薯藤,就是這稻草了。把稻草切成寸長,每天放一簸箕,就在牛棚的角落里。整一季冬日,牛就咀嚼這草料,度過一個個料峭的夜。

這稻草還能編東西。草繩是最常見的,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還有。常是從地頭回來,父親拿來一捆稻草,坐到凳子上,屁股壓住一綹稻草,開始搓草繩,草繩一般大拇指粗細(xì),用來扎籬笆、捆稻草柴禾薯藤,挺實用的。還有編草鞋。落日后,父親拿出一只木筢,那木筢上嵌有五個耙齒,裝在長凳一頭。他先用木榔頭把稻草敲扁捶軟,再把草葉捋干凈,系在木筢上。然后騎坐在長凳上,以麻繩為經(jīng),稻草為緯,先編鞋頭,再編鞋身,接著編鞋跟,編著編著,一只形如腳板、色澤枯黃的草鞋就編好了,最后用麻繩串起鞋扣。記憶中,父親不止一次編過草鞋,都是給自己穿的。草鞋適合暖和的日子穿,若是挑擔(dān)負(fù)重,那草鞋不經(jīng)磨。

那個時候,床鋪多為木板,床墊多為舊棉被,或為舊棉絮,而這樣能用上的沒幾家;傳說中還有一種“彈簧床”,是用鋼絲彈簧做的,那只是想象了。最多的床墊其實就是這稻草。挑幾捆干燥的稻草,將稻草在墻上撣幾下,捋去一些敗葉,這稻草就成床墊了,上面再鋪上“滑子” (方言,草席)或者棉被。那一刻,開心著,躺在上面,能聽到稻草發(fā)出的窸窸窣窣的聲響;瞇上眼,能嗅到稻草特有的香氣,那上面有陽光的味道,金色的;還有土地的氣息,一股淡淡的草香。時間一長,母親會將床墊稻草重新拿出來攤曬。陽光在天,溫暖在地,一整天下來,這稻草也再次香噴噴,暖洋洋,那是前刺笆弄的味道,是故鄉(xiāng)的味道,這味道熏染著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度過了整個的少年時光。

猜你喜歡
番薯稻草南瓜
母親的涼拌番薯葉
有趣的稻草藝術(shù)
南瓜燈
一根稻草的經(jīng)歷
趕 集
眠床底下的番薯(節(jié)選)
一根稻草的經(jīng)歷
烤番薯
發(fā)芽的番薯
酉阳| 革吉县| 石首市| 修武县| 东源县| 肥东县| 巴马| 百色市| 修水县| 本溪| 犍为县| 乌兰察布市| 亚东县| 会昌县| 周口市| 嘉义市| 卢氏县| 湖南省| 永定县| 兴文县| 陇川县| 察隅县| 汤阴县| 瑞安市| 墨江| 云龙县| 三亚市| 光山县| 宜丰县| 崇信县| 万州区| 赣榆县| 雅江县| 东乡| 庆安县| 九江县| 奎屯市| 伊金霍洛旗| 景德镇市| 邹城市|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