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琪瑞
早年,地凈場光,冬小麥種下地,莊戶人家日子清閑下來?!靶⊙┑?,冬始俏”,麥苗兒青青,小雪飄飄的時候,鄉(xiāng)人開始操持一些農(nóng)家吃食了,比如腌雪菜,灌香腸,熏臘肉,做豆腐。
最尋常的,家家戶戶要泡豆豆,磨豆?jié){,做豆腐。記得有首童謠清亮亮地唱道:“吱拐拐、磨豆彩,做豆腐、請奶奶,奶奶沒在家,請你姊妹仨。姊妹仨沒褲子,摸嘍摸嘍小肚子……”一老一小坐在板凳上,兩手相牽,一來一回做拐磨磨豆腐狀,嘴里咿咿呀呀唱著這首童謠,那畫面親切又溫馨,常在我的記憶里浮現(xiàn)。
做豆腐工序復雜。頭天晚上先要把新產(chǎn)的大豆泡漲,第二天上磨磨成豆?jié){,人口少的人家一般用青石小拐磨。磨豆?jié){活兒輕巧,一個人吱吱扭扭不長時間,就磨出來一大盆黃白色的漿水。豆?jié){要放在吊包里按壓,擠出豆汁,濾掉豆渣,一般要反復吊壓兩三遍,留下來白白亮亮的豆汁兒。之后就要煮豆汁,點豆腐,這是個技巧活兒,馬虎不得。燒火時不能太急,還要看緊鍋,一不留神就會冒了。最難把握的是點豆腐,鹵水調(diào)得濃了,點得多了,豆腐粗硬發(fā)柴不說,品相也不好,吃了還有種苦澀味兒。
母親是把做豆腐的好手,她打小就會點豆腐。俗話說:“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倍怪_鍋之后,經(jīng)了母親生花的妙手一點化,凝結(jié)而成的豆花兒一團團白亮亮的,在黃瑩瑩的漿水里輕漾著,像雪團像碎銀,看著都讓人眼饞。母親點出的豆花兒不老不嫩,清甜滑爽,她笑著對我們說:“老話說‘石磨推豆花,老婆婆吃了笑哈哈,先端一碗給后院你奶奶嘗嘗,你們也趁熱吃一碗吧?!蔽医o奶奶送去一碗回來,我們兄妹每人盛上一小碗,佐以母親調(diào)制的辣椒、醬豆、芫荽,熱熱乎乎吃下肚,渾身暖洋洋的。
母親把大團大團的豆花兒舀出來,盛在豆腐包里裹起來,放在案板上,鋪蓋一個用高粱秸編織的篦子,上面壓上一塊青石板,時辰不長,圓圓方方的一桌豆腐就出來了,白生生、晶亮亮的,好看極了!
豆腐是家常食品,不僅白嫩亮眼,口感滑軟貼切,還營養(yǎng)豐富,被譽為“植物肉”,而且藥食兼?zhèn)?。藥籍上說它味甘、性寒、無毒,入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寬中益氣、調(diào)和脾胃、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所以不論達官顯貴、尋常百姓,都愛吃它,煎炸烹炒變換著花樣品食,魯菜、川菜、淮揚菜、湘菜、徽菜、粵菜,甚而滿漢全席,都少不了它,什么麻婆豆腐、組庵豆腐、什錦豆腐、黃金豆腐、文思豆腐、霉豆腐、臭豆腐,可謂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
我平素喜食家常豆腐,四季不離,春天的小蔥拌豆腐、香椿芽拌豆腐,夏日的辣椒炒豆腐、小魚燉豆腐,秋季的瓜菜燒豆腐、白菜燉豆腐。尤喜冬日里吃豆腐,生上一只紅火火的爐子,爐子上架一口黑黝黝的鐵鍋,旺旺地煮上一鍋豆腐,咕嘟嘟、咕嘟嘟燉將起來,可以隨吃隨添,紅艷艷的辣椒、水靈靈的菠菜、綠油油的芫荽……
外面興許大雪紛飛,滴水成冰,寒氣逼人;屋內(nèi)熱氣騰騰,溫馨備至,一家人圍爐品豆腐,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甭朴瞥?,慢悠悠品,這才是家的氛圍、家的味道啊!
編輯/張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