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奕,陽略西,閔 煬,周德闖,丁 超
(1.武漢理工大學 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026;3.安徽建筑大學 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碳黑是常見的碳氫燃料不完全燃燒產(chǎn)物[1],是煙氣的主要成分,通常以分形團聚形態(tài)存在。碳黑顆粒的排放危害人體健康,同時影響大氣層的輻射傳輸,導致極端惡劣天氣[2]。碳黑會顯著地降低能見度[3],大大增加火災發(fā)生后逃生的危險性,還會增強火焰輻射傳熱過程[4],從而影響火焰?zhèn)鞑ァR虼?,深入研究碳黑生成與氧化模型,對火災發(fā)展過程預測十分必要。
目前的碳黑生成模型主要有3種,詳細化學反應模型、半經(jīng)驗模型以及全經(jīng)驗模型[5]。DELICHATSIOS[6]根據(jù)擴散火焰的碳黑生成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燃料發(fā)煙能力與煙點高度成反比,并首次提出了基于煙點高度的半經(jīng)驗碳黑生成模型。BEJI等[7]對該模型進行了修正,增加溫度指數(shù)項,并確定了相關模型參數(shù)的取值;YAO等[8]使用條件矩模型將層流碳黑生成模型與湍流流動相耦合,計算湍流火焰碳黑的生成,但其使用的k-ε湍流模型多適用于雷諾數(shù)較大的情況,而火災中更多使用大渦模擬模型(LES)模擬湍流流動;LAUTENBERGER等[9]基于層流小火焰燃燒模型提出了湍流碳黑生成模型;CHEN等[10]假定碳黑的化學方程式與燃料相同,基于渦耗散模型(EDC)對層流碳黑生成速率進行湍流修正,并提出湍流碳黑氧化速率的渦耗散速率公式,并未使用碳黑表面氧化速率公式;伍瑞祥等使用湍流交互作用(TRI)和灰色氣體加權(WSGGM)模型預測碳黑的生成與溫度分布,但其使用的Moss-Brooks碳黑模型針對性不強,對三維燃燒室中火焰的碳黑生成與分布預測不夠精確。
筆者利用概率密度函數(shù)對基于煙點高度的碳黑生成模型進行修正,提出湍流火焰碳黑生成的半經(jīng)驗模型對庚烷和甲苯油池火的碳黑生成與分布進行預測。
1.1.1 碳黑生成速率
基于煙點高度的層流碳黑生成速率為:
ξso≤ξ≤ξc
(1)
式中:Af為指前因子,值與燃料的煙點高度成反比;YFu,0為進口初始燃料分數(shù);γ為溫度指數(shù),取值2.25;活化溫度Ta取值2 000 K;ξc和ξso分別表示碳黑生成的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ξc的取值如式(2)所示。ξso的取值與碳氫燃料的關鍵比率(C/O)c有關,對于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xHy的碳氫燃料,取值如式(3)所示:
ξc=ψcξst
(2)
(3)
式中:ψc為與燃料無關的常數(shù),取值2.5;(C/O)c取值0.6。
1.1.2 碳黑氧化速率
碳黑氧化機制通常被認為與表面積相關[11],LEE等[12]提出的碳黑氧化表面速率如式(4)所示。假設碳黑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Ys,則單位體積內(nèi)的碳黑氧化速率如式(5)所示。
(4)
(5)
式中:AO和Ea,o分別為碳黑表面氧化速率的指前因子和氧化速率的活化能,AO=120,Ea,o=163 540 J/mol;[O2]為氧氣摩爾濃度;As為單位質(zhì)量碳黑的總表面積,取值160 m2/g。
CHEN等[10]使用渦耗散概念(EDC)模型計算湍流燃燒下的庚烷與甲苯的碳黑生成情況,采用PaSR模型?;牧髋c化學反應的相互作用,選用基于煙點高度的碳黑生成模型,假定碳黑顆粒與燃料的成分相同,當溫度高于1 300 K時,碳黑氧化在火焰表面發(fā)生,預測值與實驗值吻合良好。筆者使用概率密度函數(shù)(PDF)對層流碳黑模型進行湍流修正,選用模型實驗值作為對比來驗證模型的準確性,詳細修正步驟如下:
假定物質(zhì)ɑ的條件質(zhì)量分數(shù)是混合分數(shù)的函數(shù),不受熱增加和熱損失的影響:
(6)
引入標度焓ΦH來表征碳黑生成過程中的熱增益和熱損失:
H(ξ)∈[Hmin(ξ),Hmax(ξ)],φH(ξ)∈[-1,1]
(7)
式中:-1代表最大熱損失,1代表最大熱增益,假定焓波動與焓值無關,即熱增益/損失對湍流焓波動沒有顯著影響。因此,條件溫度可作為混合物分數(shù)和平均標度焓的函數(shù)進行計算:
(8)
湍流的碳黑生成和氧化速率可采用相同的方式計算,碳黑的條件生成速率可表示為:
(9)
使用條件密度和條件溫度代替層流碳黑生成速率中的密度和溫度,則湍流平均碳黑生成速率可利用概率密度函數(shù)求解,即:
(10)
式中:P(η)為與平均混合分數(shù)以及混合分數(shù)方差有關的函數(shù),一般采用β函數(shù)形式:
(11)
其中:
(12)
(13)
綜上,已知某燃料在區(qū)域內(nèi)的混合分數(shù),混合分數(shù)脈動均方值以及標度焓,即可計算出平均碳黑生成速率以及平均表面氧化速率。
為驗證湍流碳黑生成模型的正確性,分別對115 kW的庚烷油池火和125 kW的甲苯油池火進行模擬,油池直徑為0.3 m,庚烷和甲苯的燃燒速率分別為2.56 g/s和3.05 g/s[10]。已知庚烷和甲苯的煙點高度分別為0.147 m和0.008 m,當量混合分數(shù)分別為0.062 1和0.069 3,由式(2)和式(3)可得庚烷和甲苯相應的碳黑生成起始位置ξc分別為0.15和0.17,終止位置ξso分別為0.111和0.103,可知碳黑生成的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相差不大。
為排除邊界夾帶對流場的負面影響,模型的計算域設置為直徑2 m、高度4 m的圓柱體,因為當可燃液體達到沸點時,其表面的溫度被認為是穩(wěn)定的[13],燃料入口的溫度設置為對應的沸點溫度,庚烷和甲苯的沸點分別為372 K和384 K??諝馊肟诓捎脡毫θ肟跅l件,頂部出口采用壓力出口條件,計算與邊界條件的設置如圖1所示。計算網(wǎng)格采用非均勻網(wǎng)格,在燃燒器周圍網(wǎng)格較密,網(wǎng)格尺寸為0.01 m,網(wǎng)格分辨率在徑向和垂直方向逐漸降低。
圖1 計算區(qū)域和邊界條件示意
αs+g=αs+αg
(14)
αs=Ck,rfvT
(15)
(16)
式中:Ck,r取值1 225.0;ρs為碳黑顆粒密度,取值1 800.0 kg/m3。
庚烷火焰燃燒器上方不同高度的溫度分布如圖2所示,與實驗值以及現(xiàn)有模型進行對比,可知:①在H/D=0.9處,靠近中心線處,預測值與模擬值吻合良好,遠離中心線約0.06 m處,模型對溫度的預測偏高約500 K;②在H/D=1.5處,預測的溫度出現(xiàn)先低后高的趨勢,在距離中心線約0.02 m處,預測值比實驗值低約200 K,距離中心線0.05 m后,預測值略高于實驗值,隨著軸向距離的增加,差異逐漸增大,最大差異約為500 K;③在H/D=2.2處,預測值與模擬值吻合情況良好,在距離中心線0.02 m處,預測值略低于實驗值,差異約為200 K;④在H/D=3.4處,遠離火焰中心線0.09 m處溫度略微高于實驗值,但總體預測值與模擬值基本一致。
圖2 庚烷火焰不同高度溫度分布
燃燒器出口上方4個不同高度下庚烷的平均碳黑體積分數(shù)如圖3所示,對比實驗值[14]以及文獻[10]的預測結(jié)果可知模擬值與實驗值吻合良好,具有相同的數(shù)量級,峰值與總體趨勢一致,在靠近燃燒器底端時的碳黑生成速率較大,隨著高度增加,碳黑濃度逐漸降低。具體來看:①預測結(jié)果在靠近中心線區(qū)域吻合較好,在火焰下半?yún)^(qū)域,H/D=0.9時,模型預測良好,優(yōu)于文獻[10]的計算模型;②隨著火焰高度的增加,上半部分預測值略低于實驗值,在H/D=1.5與H/D=2.2處,在遠離中心線約0.1 m處,預測值與實驗值差異達到最大,約為0.6 ppm;③在H/D=3.4處,湍流碳黑生成速率比實驗值低,原因可能選用的氧化模型是基于表面化學反應速率,該模型中單位質(zhì)量碳黑表面AS被假定為常數(shù),導致氧化速率偏大。
圖3 庚烷的預測值與實驗值在不同高度的分布比
甲苯火焰燃燒過程中甲苯火焰不同高度的溫度分布如圖4所示,對比文獻[10]的模型以及實驗值可知,在火焰底部,對溫度預測略微偏高,隨著高度增加,差異逐漸減少,預測值與實驗值逐漸一致。具體來看:①在H=0.24 m處,在距離火焰中心線0.05 m前,預測值與模擬值非常吻合,在遠離中心線處,吻合程度有所下降;②在H=0.69 m,預測值與實驗值的趨勢較為一致,但預測值比實驗值低180 K左右,隨著高度增加,總體預測精度逐漸升高,且優(yōu)于文獻[10]的模型;③在H/D=3.3處,預測值與模擬值的最大差在290 K左右;④在H/D=4.3處,預測溫度略高于實驗溫度。
圖4 甲苯火焰不同高度溫度分布
燃燒器上方4個不同高度甲苯的平均碳黑體積分數(shù)如圖5所示,可知計算值與模擬值吻合的較好,預測出的結(jié)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的總體趨勢以及峰值都保持良好一致。具體來看:①在H/D=0.8與2.3處,對碳黑濃度進行了較好的預測,模型的預測值優(yōu)于文獻[10]的結(jié)果;②在H/D=3.3與H/D=4.3處,靠近中心線處碳黑預測略低于文獻[10]與實驗值,可能是模型的氧化區(qū)間取值范圍偏大,造成了氧化的預測偏大。
圖5 甲苯的預測值與實驗值在不同高度的分布比較
運用概率密度函數(shù)對基于煙點高度的層流碳黑生成模型進行了湍流修正,使用大渦模擬模型和非預混燃燒模型,對庚烷與甲苯油池火的溫度以及碳黑生成與分布進行了預測,結(jié)果表明:
(1)煙點高度表征碳氫燃料的發(fā)煙能力,與概率密度函數(shù)相結(jié)合可計算湍流擴散火焰的碳黑生成速率,模擬結(jié)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基本吻合,表明該湍流碳黑生成模型基本合理。
(2)該模型對甲苯火焰碳黑生成以及溫度分布的預測情況良好,對庚烷火焰底部碳黑體積分數(shù)預測值較準確,但隨著高度的增加,預測值略低于實驗值,可能的原因是碳黑氧化模型中的單位質(zhì)量碳黑表面積被假設為常數(shù),尚需進一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