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們大家好!從本期開始,由我主持“說字解詞”專欄。我將在今后的每一期向讀者朋友們奉上一篇“說字解詞”的小文。小文或分析字形,或解釋詞義,或談及字詞關(guān)系,偏重于利用出土文獻中的新語料補正傳世典籍中的舊語料。隨著地下出土資料“井噴式”面世,我們迎來了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的最佳發(fā)展時期。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為我們帶來了大量的新語料,對古漢語研究和大型辭書編纂極有裨益,值得重視。小文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力爭做到言之有物,摒棄虛言。在此懇請讀者朋友們多多批評指正,讓我們共同努力,把這個專欄辦好。謝謝大家。
埱
《說文·土部》:“埱,氣出土也。一曰始也。從土叔聲。”《說文》對“埱”字的訓釋有兩個義項,一個是“氣出土”,一個是“始”?!墩f文·人部》:“俶,善也。從人叔聲?!对姟吩唬骸罱K有俶?!辉皇家??!薄稜栄拧め屧b》:“初、哉、首、基、肈、祖、元、胎、俶、落、權(quán)輿,始也?!薄队衿ね敛俊罚骸皥牵家??;蜃鱾m?!币颉皥恰焙汀皞m”皆或訓為“始”,所以前人認為“埱”與“俶”相通或音義皆同。其實“埱”和“俶”相通只在“始”這一義項上,“埱”字“氣出土”的義項是“俶”字不具備的,因此不能說“埱”與“俶”音義皆同。
“氣出土”是什么意思呢?從字面上看,“氣”從“土”出,此“氣”自然就是“土氣”。“土氣”又稱“地氣”,《漢語大詞典》釋“土氣”為:“地氣,指從泥土中蒸發(fā)上升的氣體?!睂τ凇皻獬鐾痢?,《漢語大字典》釋為“土氣升出地面”,《漢語大詞典》釋為“氣從地上蒸發(fā)”?!稘h語大字典》的釋義既點到了“土氣”這一關(guān)鍵,又以“出”字說明了地氣“從泥土中蒸發(fā)上升”的過程,而《漢語大詞典》既沒有點明“土氣”,又只說“氣從地上蒸發(fā)”,沒有明確提到地氣從下到上的蒸發(fā)過程,所以比較而言,《漢語大字典》的釋義勝于《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字典》“埱”字下列有兩個義項,一為“土氣升出地面”,一為“開始”?!伴_始”義乃借“俶”字為之?!稘h語大詞典》“埱”字下列有兩個義項,一為“氣從地上蒸發(fā)”,一為“用于人名”?!坝糜谌嗣绷x項的書證為“《明史·憲王季堄傳》有朱季埱”。按,古人名“埱”者記載中有多人,如唐代睿宗朝和玄宗朝任丞相的張說的幼子張埱就是其中之一。張埱曾任給事中和宜春郡司馬,有韋述撰、徐浩書丹的《張埱墓志》存世,名氣不比“朱季埱”小,但時代更早,似乎比“朱季埱”更適合列為書證。
出土的戰(zhàn)國和秦代竹簡中有如下關(guān)于“埱”字的新語料(一些通用字直接釋出):
1. 后如撤屋,殺黃蛇與白兔,(埱)地斬?(?),后之疾其瘳。夏后乃從小臣之言,撤屋,殺二黃蛇與一白兔;乃(埱)地,有二?(?)屯(筍),乃斬之。(《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楚簡(叁)》“赤鵠之集湯之屋”簡13—14)
3. 穴下齊小堂,上高二尺三寸,下廣二尺五寸,上如豬竇狀。其所以埱者類旁(方)鑿,跡廣一寸大半寸。(《睡虎地秦墓竹簡》簡76—77)
4. 行到邦門閫,禹步三,勉壹步,呼:“皋!敢告曰:某行無咎,先為禹除道?!奔次瀹嫷?,掓其畫中央土返而懷之。(《睡虎地秦墓竹簡》簡111背/56反—簡112背/55反)
5. 猩知人盜埱冢,分贓,得。(《岳麓書院藏秦簡(叁)》簡045)文中“埱”字皆用為“挖掘”義。1的“埱地”就是“挖地”,2的“盜埱”就是“盜挖”, 4的“掓”字應(yīng)為“埱”字異體,寫成從“手”乃強調(diào)動作,5的“埱冢”在《岳麓書院藏秦簡(叁)》中共出現(xiàn)六次,“埱冢”就是“挖墓”。埱字用為“挖”的這一用法以往不載于大型辭書,典籍中也不見具體用例,可以補充“埱”字的義項和書證。有學者據(jù)此推測《說文》的“氣出土也”應(yīng)該為“穵(挖)出土也”之誤,但是“氣”與“穵”形體差別不小,“挖”的用法又出現(xiàn)偏晚,因此這一推測成立的可能性不大?!稘h語大字典》“埱”字下引章太炎《新方言·釋言》說:“今語謂通氣為埱氣,穿出為埱出,發(fā)越為埱發(fā),通以透字為之?!边@是將“埱”字比附于方言中的“透”。雖然“透”的“穿過、通過”義與“氣出土”和“挖掘”有一定的意義關(guān)聯(lián),但是從詞義上看卻并不是一個詞,所以章太炎的這一說法不可信。由此,建議《漢語大字典》“埱”字下的這一釋義應(yīng)該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