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鈞
伏 恭
常山太守重教育
標簽
興教先驅
題記
伏恭重教育,功績建常山。
書院開新宇,領得風氣先。
伏恭(前5—84),字叔齊,東漢瑯琊東武(今山東省諸城市)人。東漢經(jīng)學家。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七年(41)任常山郡(郡址在今河北省元氏縣故城村)太守,自此,任其職十九年。
伏恭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伏黯,字稚文,從小修學《齊詩》,做訓解注疏,著述成《章句》,做《齊詩》解說九篇,官至光祿勛。其兄伏湛,官至司徒。伏恭年輕時繼承和傳播其父伏黯所建學問,有賢德和文華之名。東漢光武帝建武四年(28),授劇縣令。
伏恭任縣令職十三年,積極施政,以廉潔奉公著稱,把當?shù)刂卫淼镁袟l,威望很高。建武十七年(41),伏恭轄區(qū)的青州郡因其功績卓越,經(jīng)學成就卓著,被推薦參加殿試,其不負眾望,經(jīng)太??荚?,經(jīng)學取得第一名,拜為博士。東漢光武帝劉秀甚為賞識,任伏恭為常山郡太守。
兩漢統(tǒng)治者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后,十分重視教育,東漢光武帝劉秀督促郡、侯國、縣衙等各級官員開創(chuàng)各級學校,對民眾開展教育、教化,并以此進行科舉,選拔官吏。伏恭根據(jù)當時漢朝律典以及伏家世族影響,且由于身為博士,頗據(jù)較高經(jīng)學學識,于是在常山郡開始“敦修學校,教授不輟”。他到常山郡任職后,第一件事就是拜訪當?shù)孛癖婎I袖“郡三老”——李躬,向李躬請教郡治之法,李躬以禮相待,積極獻言。當伏恭看到李躬不僅學識淵博,侃侃而談,對郡所事務頭頭是道,特別是看到他開辦學館,教化民眾,積極傳播儒家文化,更是敬佩之至。于是伏恭回到郡守府,立即謀劃教育教化之事。重新修葺房屋,整理學校環(huán)境。又鼓勵和支持李躬在封龍山繼續(xù)結廬講學。
伏恭結合自身為官與教授的經(jīng)歷,對其父所作的九篇《解說》進行刪修,并深入注疏,做注解二十萬言,在常山郡興教化,傳授《齊詩》,影響深遠。其舉措使得伏氏之學在北方得以進一步發(fā)展,促進了儒學西漸,也給常山郡帶來了樸實歸真的文風。
伏恭做常山郡太守十九年后,永平二年(59),遷任太仆,永平四年拜為宰相,任司空,官位顯赫。建初二年(77),伏恭被尊為“國三老”,時83 歲。又7 年后去世,享年90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