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萬松,李雪松,劉紹雄,華 蓉,孫達鋒,劉春麗,尚陸娥,羅孝坤**
(1.云南省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2.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1)
金耳 [Naematelia aurantialba(Bandoni&M.Zang) Millanes&Wedin],隸屬于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 銀耳目 (Tremellales) 耳包革科 (Naemateliaceae) 耳包革屬 (Naematelia Fr.)[1-4]。
金耳是一種寄生真菌,需寄生于毛韌革菌[Stereum hirsutum(Willd.)Pers.],依靠其提供營養(yǎng)才能生長[4-6]。金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糖、膳食纖維、類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和鉀、銅、磷、硒、鐵等礦質元素,是一種珍貴的食(藥)用真菌[7-8]。野生金耳產地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云南、西藏、四川、甘肅等地區(qū),但產量有限[9]。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我國實現(xiàn)了金耳的人工段木和代料栽培[10]。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金耳的市場需求量不斷擴大,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因此,我國金耳代料栽培技術開始發(fā)展,并已取得初步成功,開始在國內多個省份擴大推廣,栽培模式逐漸呈多樣化發(fā)展。同時,在行業(yè)、網絡自媒體的大力推廣宣傳下,金耳栽培受到越來越多從業(yè)者的青睞,成為了食用菌栽培品種中的潛力新星。這讓很多初入行者認為金耳栽培技術簡單,回報率較高,使得大部分人在對金耳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就想一蹴而就。
然而,由于金耳自身特殊的生理特性和制種特性,其菌種常有老化或因只生長毛韌革菌而無效化等較典型的情況發(fā)生;且金耳栽培對溫度、水分、通風的要求較為苛刻,代料栽培金耳在子實體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容易感染木霉、青霉等雜菌,導致耳基腐爛[11]。同時,金耳栽培中子實體的轉色機制尚未研究透徹,正常出菇但轉色不充分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嚴重影響了金耳的產量及商品性,也阻礙了代料栽培的大規(guī)模推廣[12]。因此,通過總結金耳栽培中常見問題,深入分析問題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以期能為廣大金耳栽培從業(yè)者提供參考。
針對金耳生物學特性的研究認為,金耳是一種寄生于毛韌革菌的寄生真菌,即由金耳菌絲和毛韌革菌菌絲組成的復合體,金耳菌絲的生長要依靠毛韌革菌分解基質為其提供營養(yǎng)[13-14]。
研究表明,利用組織分離法得到金耳和毛韌革菌的混合菌種,是實現(xiàn)金耳大規(guī)模生產的理想途徑。然而,一些菇農和生產機構由于對金耳子實體復合體結構的特殊性認識不足,急于沿用木耳類的耳木分離培養(yǎng)法大量分離、擴繁菌種,導致獲得的菌種通常為只生長毛韌革菌的無效菌種。若繼續(xù)采用這些無效菌種進行大規(guī)模栽培,將會出現(xiàn)金耳子實體無法生長或只生長毛韌革菌的情況[14-15]。正常的各級金耳菌種見圖1。
圖1 各級金耳菌種Fig.1 Naematelia aurantialba spawn of different stages
如圖1所示,正常的各級金耳菌種都是金耳和毛韌革菌的混合菌種。
1985年,劉平[16]以木屑為主料,培養(yǎng)獲得金耳三級種,再接種到段木孔穴,最終成功獲得子實體,出菇率為85%~95%。但為了保證更高的出菇率和更好的均一性,實現(xiàn)規(guī)?;踔凉S化的栽培要求,目前金耳代料栽培一般已不采用此法進行接種。
去分化,即分化細胞失去特有的結構和功能,變?yōu)榫哂形捶只毎匦缘倪^程。大多數菌種接種后都遵循“組織去分化形成菌絲,然后菌絲再分化形成子實體”的發(fā)育過程。但有研究表明,在適宜的培養(yǎng)基中,金耳子實體組織塊的生長不遵循該過程,小塊金耳子實體中的毛韌革菌和金耳菌的菌絲細胞都可以直接進行細胞分裂和生長,并再生為新的完整的大型金耳子實體[17-18]。因此,基于該原理設計的培養(yǎng)法均可提高金耳菌種和出菇棒制作的成功率。目前,云南地區(qū)金耳代料栽培主要采用接種金耳組織塊或同時接種菌料和金耳組織塊2種方法。
在實際栽培過程中,金耳對溫度、水分、通風的要求較為苛刻,若生長條件控制不當,生產的菌種常有被革菌包裹、帶黃水、自溶等情況發(fā)生,甚至是變?yōu)橹婚L毛韌革菌的無效菌種[17-18]。而這些不合格的菌種接種到栽培袋后,也會出現(xiàn)類似情況,并不適用于設施化、工廠化出菇。
劉舒暢[17]關于金耳菌種培養(yǎng)方面的研究結果和劉正南[18]的趨于一致,認為金耳菌種的適宜培養(yǎng)溫度為18℃~22℃,適宜的pH范圍為5.5~6.5。但后者還指出,金耳菌種在PDA蛋白胨斜面培養(yǎng)基上生長情況較差,具體表現(xiàn)為組織塊不飽滿,顏色呈淡黃色,組織塊周圍的菌絲易分泌黃褐色色素,即為氮源含量過高導致的革菌生長過快,形成無效菌種。有效原種的制作宜采用接種金耳組織塊或金耳組織塊帶少量菌絲的方法,而單獨采用菌絲體接種培養(yǎng)瓶(袋)獲得的菌種多為劣質的。
吳錫鵬[19]研究發(fā)現(xiàn),金耳試管母種在PDA和PDA蛋白胨培養(yǎng)基上均可生長,在22℃~26℃的適宜溫度條件下,5 d~7 d即可長滿試管。通過接種母種得到的原種置于22℃~25℃培養(yǎng),擴繁的菌種通常會出現(xiàn)2種情況:一種是培養(yǎng)35 d~45 d,金耳子實體形成,這樣的菌種可繼續(xù)用于擴繁栽培種;另一種是在初期只生長濃密的毛韌革菌菌絲,后期直接形成毛韌革菌子實體,這類菌種不能用于擴繁下一代菌種。
黃云堅[20]認為在金耳菌種培養(yǎng)階段,為適當控制毛韌革菌菌絲的生長并促進金耳子實體的形成,初期溫度宜控制在16℃~20℃,子實體形成后宜將溫度適當提高至18℃~24℃,更利于金耳子實體的生長發(fā)育。
菌種老化是菌絲體隨著菌齡的增加而出現(xiàn)的生理衰退現(xiàn)象,會導致菌絲活力減退、出菇延遲、產量降低[21-24]。菌絲的菌齡過大常會導致菌種老化甚至自溶,有研究表明在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紅托竹蓀(Dictyophora rubrovalvata) 的菌種生產過程中,若菌種的菌齡太長會出現(xiàn)菌種萌發(fā)能力下降,菌絲細胞脹大,細胞壁變形甚至完全溶解,塌陷形成老化菌皮,抗雜能力減弱等菌種老化現(xiàn)象[24-25]。
菌種老化現(xiàn)象在金耳菌種培養(yǎng)中尤為突出。有研究認為金耳母種傳代次數不宜過多,母種經5次~8次傳代后,菌絲生長活力明顯變差,且易受霉菌污染,因此保存金耳菌種時以采用第一代母種為宜[10]。金耳的菌種制作好后,需盡快使用,隨著菌齡的增大,容易感染雜菌,表面帶雜菌的子實體具有潛伏性,不易被觀察到。菌齡過大的菌種用于生產菌棒,容易發(fā)生菌棒感染雜菌的情況,見圖2。
圖2 感染霉菌的金耳出菇棒Fig.2 Naematelia aurantialba spawn infected with mould
如圖2所示,使用菌齡過大的菌種生產菌棒,容易出現(xiàn)成批菌棒感染雜菌的情況,從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正常金耳菌種見圖3,優(yōu)質菌種與劣質菌種對比見圖4。
圖3 正常菌齡的金耳原種Fig.3 The age-appropriate Naematelia aurantialba mother spawn
圖4 金耳栽培種Fig.4 Naematelia aurantialba spawn
如圖3、圖4a所示,可被用于金耳代料栽培的優(yōu)質菌種應具如下屬性:菌絲不吐黃水,金耳耳基生長分化較快,長大后的子實體充實、飽滿,潔白或乳白色,大小在5.5 cm×4.5 cm以上,菌齡一般不大于45 d;而如圖4b的劣質菌種不可投入使用[18,26]。
綜上,如何控制毛韌革菌的菌絲生長過快,避免菌絲過于旺盛而出現(xiàn)毛韌革菌包裹、吐黃水、自溶等現(xiàn)象,變?yōu)榱淤|菌種,是金耳菌種生產工藝中的關鍵點,直接影響金耳的產量和品質。針對上述情況,金耳菌種生產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一般建議采用組織分離法進行金耳菌種分離的首選方法。
2)代料栽培中,制作金耳原種、栽培種時,培養(yǎng)料適宜pH為5.5~6.5。以金耳子實體組織塊單獨接種,或與外源毛韌革菌一起接種栽培袋均可,但接種金耳組織塊時以直接置組織塊于基質表面為宜。
3)金耳原種、栽培種培養(yǎng)最好配有控溫設施,宜置于16℃~20℃的溫度下避光培養(yǎng),溫度不宜過高,否則不利于控制毛韌革菌菌絲生長或促使金耳耳基的繼續(xù)生長分化,在此基礎上還要不斷選優(yōu),培養(yǎng)良種,保證子實體飽滿、潔白,不吐黃水,菌齡合適,使有效菌種良種化。
4)為適當控制毛韌革菌生長速度,培養(yǎng)料含氮量不宜過高。
近年來,金耳代料栽培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并開始在國內多個省份擴大推廣。金耳的代料栽培場景示例見圖5。
圖5 不同栽培模式下正常轉色、展開的金耳子實體Fig.5 Fruit bodies of Naematelia aurantialba with normal color change and expansion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s
如圖5所示,金耳栽培模式逐漸呈多樣化發(fā)展,總體可分為室內栽培(包括標準廠房、培養(yǎng)間或菇房)和室外栽培(大棚栽培)。然而在實際栽培中,金耳代料栽培過程中仍存在3個方面的主要問題,即轉色不理想、污染率高、生物學效率低。
光照顯著影響金耳子實體的色澤,是金耳高品質栽培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黑暗條件下,接種后的金耳組織塊雖然能正常愈合和生長發(fā)育,但顏色保持白色,基本不轉色;而只有給予一定強度和時長的散射光或燈光(如白光、藍光)照射,金耳子實體才能正常轉色,且色澤和分化普遍較好[26-28]。在通風較差的室內或封閉的菌袋內,空氣濕度相對較穩(wěn)定,濕度差小,金耳的呼吸作用、代謝及其生物轉化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容易出現(xiàn)生理性病害。轉色及展開不正常的子實體見圖6。
圖6 轉色、展開程度較差的金耳子實體Fig.6 Fruit bodies of Naematelia aurantialba with inferior color change and expansion degree
如圖6所示,袋內的金耳子實體轉色和展開程度均較差。然而,金耳子實體接觸空氣表面積大,其展開及轉色程度與在空氣中暴露的程度呈正相關。因此,在室內或室外進行金耳代料栽培時,為使金耳轉色良好,除保持適宜的溫度(18℃~25℃)、空氣相對濕度(70%~90%)及光照強度(200 lx~1 200 lx)之外,還要經常對培養(yǎng)室進行通風換氣,才可維持金耳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加快子實體轉色和展開[28]。總之,金耳子實體的轉色與溫、光、水、氣等多個環(huán)境因子有關,為促進金耳子實體正常生長分化,以及確保金耳幼耳陸續(xù)轉為黃色或橙黃色,應綜合協(xié)調好以上各環(huán)境因子。
由于出菇階段金耳常需要較高的空氣相對濕度(70%~90%),加上金耳子實體本身對來自外界空氣和水中廣泛存在的木霉、青霉等病原菌的抗性差[28],使得金耳菌棒在出菇期容易感染病原菌而發(fā)生病害,見圖7。
圖7 發(fā)生病害的金耳子實體Fig.7 Diseased fruit bodies of Naematelia aurantialba
如圖7所示,金耳易感染木霉,因此金耳出菇期的管理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控制病原菌。需把控源頭,培養(yǎng)室、出菇房等場地使用前務必打掃干凈,用高錳酸鉀聯(lián)合甲醛熏蒸,或直接用煙霧消毒劑進行空間消毒殺菌,降低環(huán)境中雜菌基數。
2)優(yōu)化出菇管理。木霉、青霉等雜菌在悶熱且空氣濕度大的環(huán)境下會迅速地繁殖生長,且在此環(huán)境條件下,金耳子實體通常不能正常的生長分化和轉色。因此,在金耳出菇階段,除了保持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70%~90%)外,要做到每天定時通風換氣。同時一定要嚴禁高溫天氣燜棚,必要時可以加大通風量,及時散熱降溫,避免出現(xiàn)霉菌大量感染金耳耳基的情況發(fā)生,促使金耳幼耳正常生長發(fā)育。
3)有效菌種良種化。選擇耳基商品性狀好、菌齡適中的高品質金耳菌種及適宜的培養(yǎng)料配方,生產出長勢好、出菇率高、一致性好的金耳出菇棒,提高自身抗病性。
研究表明,金耳為金耳菌與毛韌革菌2個物種混合生長的產物,金耳的寄主毛韌革菌擁有豐富的木質纖維素酶系,對培養(yǎng)料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金耳菌需要毛韌革菌來幫助其分解培養(yǎng)料,完成其自身整個生活史[29]。研究表明,金耳生長發(fā)育周期內對淀粉、蛋白質等輔料的利用率高于木屑、棉籽殼、玉米芯等主料;與前期的金耳原種、栽培種制作不同的是,制作金耳出菇棒時適當提高富含淀粉、蛋白質類物質(如麩皮、豆粕、玉米粉等)的配比,可達到提高金耳產量或生物學效率的目的。但還需要綜合考慮栽培基質的粘度、pH及通氣性等理化性狀,配比太高反而不利于金耳的生長代謝,影響金耳的產量[30-31]。因此,對金耳出菇棒的培養(yǎng)基配方進行篩選時,可從以上幾個方面考慮進行培養(yǎng)基配方優(yōu)化,以提高金耳的產量。
綜上,金耳具有“嬌氣”“脆弱”的特性,在人工栽培時,時常讓從業(yè)者感到力不從心,對金耳栽培技術難點感到困惑,不知如何應對。整個栽培方面沒有相對全面、統(tǒng)一的標準,最終管理失敗,造成經濟損失。在整個金耳栽培過程中,菌種是其栽培生產過程的源頭,其品質直接影響最終金耳的產量和品質,是產生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之一,前期選擇菌齡適宜、性狀優(yōu)良的金耳菌種及適宜的代料配方,培養(yǎng)出高品質的金耳出菇棒。出菇階段,要結合金耳的生活習性、栽培場地和自然氣候,對出菇管理的技術參數不斷優(yōu)化,操作流程不斷改良,避免雜菌滋生,促使金耳子實體正常轉色和展開。
關于金耳病害防治研究方面,目前尚缺乏相關的系統(tǒng)研究,亟待深入探索?,F(xiàn)階段,金耳的病害防治策略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勺龅姆乐无k法是在栽培前對出菇場地消毒殺菌,將害蟲和病原菌的基數控制在安全系數以下。出菇階段,對出菇房中已污染的菌棒要及時挑出并廢棄處理,以隔離控制為主。出菇房的培養(yǎng)參數要盡量控制在適宜金耳生長發(fā)育的范圍內,通過提高金耳的“自身健康”來増強其抗雜能力。
綜上,通過從金耳的種性、菌種分離、接種方法、菌種生產、出菇階段的環(huán)境條件管理、病害防控等多個方面進行綜述,揭示了目前金耳栽培存在的問題,對健康發(fā)展金耳栽培產業(yè)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