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艷 李宇煒
(1. 北京師范大學實驗中學豐臺學校,北京 100069;2.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北京 100052)
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追求科學探究的形式,而忽視了證據(jù)、解釋等科學探究的要素。教師對實驗過程很熟悉,往往在操作過程中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直奔主題,片面強調物理理論的驗證和實驗技巧的嫻熟。但對于學生而言這些實驗是未知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去思考、質疑,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質疑,關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利用科學論證方法,讓學生充分體會探究和思維碰撞的過程,以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生。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往往都是學生錯誤高發(fā)的問題,針對課堂生成問題,我們應合理運用教學策略,將實驗現(xiàn)象形象化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幫助學生真正釋疑解惑,從而達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科學論證是科學探究中一項重要的活動,是由一人或多人利用事實證據(jù)、理論知識以及邏輯推理,對觀點和主張進行證實的實踐活動。有學者認為:科學論證不僅關注科學解釋和科學推理的過程,重要的是提升了參與者的批判反思意識,進而提高了審辨式思維能力??茖W論證在探究式學習中,不僅協(xié)助學習者獲得知識,還會使他們相信為什么這一解釋優(yōu)于其他解釋。因此在討論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時,運用科學論證方法來解釋自己的觀點,不僅有益于學生高階思維的生成,而且能促進學生形成物理觀念、提升科學思維能力。筆者根據(jù)“超重和失重”教學中生成的問題,適時改變教學策略,以學生自主實驗探究和科學論證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超重和失重”涉及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是“運動和力的關系”一章的最后一節(jié),本節(jié)課既能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動力學知識,又能增強物理與日常生活、宇宙開發(fā)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演示實驗較多,學生對其中的液體柱自由下落實驗最感興趣,如圖1所示,利用上端帶攝像頭的塑料管,下端用橡膠膜封閉,在管中注入水,在高處釋放,用手接住后靜止,通過攝像頭實時展示水膜在此過程中的變化情況。
圖1
在現(xiàn)場實驗操作時,學生實時觀看攝像頭拍攝的視頻,往往對水膜的最后狀態(tài)更感興趣,視覺震撼效果比較強。教師以此為契機,通過對水膜受力的分析引發(fā)出對生活中蹦極時身體感受的解釋。既能從實驗中看出水膜形變量很大,又從理論上再次印證了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的受力特點。在第二遍慢放水膜下落過程時,可以明顯看到水膜在下落期間的變化情況,細心的學生敏銳地發(fā)現(xiàn)圖2中有兩張圖片中的水膜幾乎是水平的,他們提出了疑問:為什么在自由下落的過程中,水膜似乎不受力了呢?為什么會不受力呢?物體在下落過程中都是不受力的嗎?
圖2
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筆者及時改變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科學論證,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在論證中運用了英國學者圖爾敏提出的科學論證模型(圖3),它由6個要素組成:(1) 主張:個人提出觀點、結論;(2) 資料:現(xiàn)象、事實、記載、實驗數(shù)據(jù);(3) 理由:說明資料如何支撐主張;(4) 支援:理由的補充;(5) 反駁:主張不能成立的情況;(6) 限定:限定主張的條件。
圖3
針對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時受力問題,將學生分成小組,分別研究固體、液體的情況,為學生提供了傳感器和相關實驗器材。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主張來進行實驗設計,支持自己的主張,經過全班同學的評價,同組同學互相給與支援和補充,最終得出結論。
2.2.1 固體組
(1) 主張
在自由下落時固體間沒有力的作用。所做的驗證實驗為:在兩本書之間夾一張紙,在靜止時很難抽出紙,在書自由下落時可輕松將紙抽出(圖4)。
圖4
(2) 資料(現(xiàn)象)
兩書自由下落時,它們間夾的紙被輕松抽出。
(3) 分析(理由)
因為自由下落時固體間沒有壓力的作用,所以紙很容易被抽出來。
(4) 質疑
大家對固體組的實驗提出了質疑:容易抽出不能說明兩書間沒有力的作用,有可能是下落過程中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書對紙的作用力變小。
(5) 同組補充實驗
利用數(shù)字化實驗系統(tǒng)(DIS)驗證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固體間沒有彈力的作用,將力傳感器的一端用細繩固定在鐵架臺上,在其掛鉤上懸掛重物,剪短上端細繩,力傳感器與重物一同做自由落體運動,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下落過程中,力傳感器讀數(shù)為零(圖5)。
圖5
(6) 補充分析
當物體自由下落時, 加速度大小為g,方向為豎直向下,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有:F-mg=-mg,F(xiàn)=0,重物對力傳感器沒有拉力的作用。
固體組學生的科學論證過程如表1所示。
表1
2.2.2 液體組
(1) 主張
液體在自由下落時,不產生液體壓強。
(2) 資料
在瓶子中裝滿水,在側壁扎孔,水會從小孔流出來(圖6),從高處釋放瓶子,在下落過程中水沒有從小孔流出來(圖7)。
圖6
圖7
(3) 分析
水沒有從小孔流出,說明小孔處的水沒有受到周圍水給它的壓力。
(4) 質疑
依據(jù)是什么?
(5) 同組補充
液體組學生的科學論證過程如表2所示。
表2
科學論證是科學思維的要素之一,在科學探究中學生生成新的問題時可以運用科學論證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與他人的交流,為自己的觀點提出辯護,并驗證、完善自己的觀點。在“超重和失重”一課中,針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間是否有力的作用”,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留下充足的時間交給學生去實驗探究,利用科學論證來解決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充分發(fā)揮科學論證的“證據(jù)、解釋、質疑、反駁”等功能,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核心問題。在本節(jié)課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尋找證據(jù)的主觀能動性,在尋找證據(jù)的同時,加深了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同時在互動中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生。針對固體、液體在完全失重狀態(tài)下的受力情況展開大膽的猜想,學生運用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轉變錯誤的前概念,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強化對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認知,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他們的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使他們感受了科學探究的魅力。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科學論證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經歷類似科學家獲得資料、提出主張,進行質疑和補充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科學概念,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