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強
(河北省污染物排放權(quán)交易服務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51)
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易通過生物鏈在生物體內(nèi)富集,威脅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因此,開發(fā)高效的重金屬污染廢水處理技術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熱點。植物-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技術可以大幅提高重金屬的吸收效率及再利用率,進而提高重金屬污染廢水的處理效果。
李桂榮等[1]針對我國農(nóng)田土壤中普遍存在重金屬污染等問題,研究了茄子稈生物炭聯(lián)合黑麥草對土壤中鎘-芘復合污染的處理效果及對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的影響,發(fā)現(xiàn)茄子稈生物炭聯(lián)合黑麥草對土壤中鎘、芘的去除率最高分別可達20.59%和70.58%,能夠顯著減少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盧晉晶等[2]綜述了植物-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鎘污染土壤的研究進展,分析了植物、微生物對重金屬的作用機制,并統(tǒng)計了具有修復功能的植物-微生物群落的種類。王黎蕓等[3]通過Hungate厭氧滾管法從酸性重金屬廢水中篩選出一株嗜酸性的硫單質(zhì)還原菌NAU-16,研究了該菌株對污泥生物瀝浸酸液中重金屬的去除效果。作者選用水生鳶尾、篩選耐重金屬菌株,采用植物-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重金屬污染廢水,考察溫度、重金屬初始濃度、pH值對重金屬鎘、鎳、汞去除率的影響。
重金屬污染廢水:取城市某工業(yè)生產(chǎn)基地排放的廢水1 000 mL裝入洗凈的錐形瓶中,帶回實驗室密封,編號。
FA2004型電子分析天平,南京昕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BI150-L型生化培養(yǎng)箱、DZF-6020型干燥箱,上海舍巖儀器有限公司;TS-80C型大容量微生物搖床,上海天呈實驗儀器制造有限公司;JC-YG-200型雙道原子熒光分光分度計(三光三通道),青島聚創(chuàng)環(huán)保集團有限公司;KJ-XB14型電阻爐,洛陽科炬爐業(yè)有限公司。
基礎培養(yǎng)基:有機物培養(yǎng)膏2 g、蛋白質(zhì)培養(yǎng)液0.1 L、氯化鈉100 g、瓊脂10 g,pH值為6.8~7.0。
液體培養(yǎng)基:有機物培養(yǎng)膏2 g、蛋白質(zhì)培養(yǎng)液0.1 L、氯化鈉100 g,pH值為7.0~7.2。
篩選培養(yǎng)基:蛋白質(zhì)培養(yǎng)液0.1 L、有機物培養(yǎng)膏2 g、氯化鈉100 g、瓊脂10 g、重金屬污染廢水,pH值為7.0~7.5。
葡萄糖蛋白培養(yǎng)基:蛋白質(zhì)培養(yǎng)液0.56 L、氯化鈉至少50 g、葡萄糖10 g,pH值為6.8~7.2。
其中基礎培養(yǎng)基用于保存耐重金屬菌株;液體培養(yǎng)基用于生化培養(yǎng)箱中的倒置培養(yǎng)[4-5];篩選培養(yǎng)基用于篩選耐重金屬菌株;葡萄糖蛋白培養(yǎng)基用于大量繁殖耐重金屬菌株。
比色管試劑(pH值約為10)的配制:將NH4Cl溶液加入到150 mL氨水中,置于冷凍箱中密封保存;稱取5 g嗎啉吡啶乙腈溶于水中,并稀釋至150 mL[6-7],置于冷凍箱中密封保存;稱取一定質(zhì)量鐵氰化鉀溶于水中,攪拌均勻,配制一定濃度的鐵氰化鉀溶液,置于冷凍箱中密封保存。
重金屬樣品溶液的配制:精密量取一定量的重金屬污染廢水,置于1 0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配制濃度分別為5 mg·L-1、10 mg·L-1、15 mg·L-1、20 mg·L-1、25 mg·L-1的重金屬樣品溶液。即配即用。
重金屬標準曲線的繪制:分別吸取5 mg·L-1、10 mg·L-1、15 mg·L-1、20 mg·L-1、25 mg·L-1的重金屬樣品溶液各5 mL,置于10 mm比色管中作為試樣管;吸取0.5 mL標準使用液置于10 mm比色管中,加水至5 mL,作為標準管;在試樣管中按照1∶1的比例加入比色管試劑,在標準管中按照10∶1的比例加入比色管試劑,搖勻,測定510 nm處吸光度。以重金屬濃度(c)為橫坐標、吸光度(A)為縱坐標繪制重金屬標準曲線(圖1),擬合得到標準曲線方程為:A=Kc(K為摩爾吸收系數(shù),為0.692 L·mg-1)。表明,重金屬濃度與吸光度線性關系良好。
圖1 重金屬濃度與吸光度的關系曲線Fig.1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and absorbance
采用比色法[8]測定重金屬濃度。按1.3方法測定植物-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前后廢水的吸光度,依據(jù)標準曲線方程計算重金屬濃度,按下式計算廢水中重金屬去除率:
式中:c0為廢水中重金屬的初始濃度;c1為植物-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后廢水中重金屬的濃度[9]。
廢水預處理:采用明礬過濾的方法去除重金屬污染廢水中的不可溶性雜質(zhì);然后通過活性炭去除廢水的色素和異味;將玻璃珠加入廢水中,振蕩搖勻,使廢水中的微生物分布均勻且處于游離狀態(tài)。
菌株篩選:將處理后的廢水、無菌水以體積比1∶10混合,置于試管中,作為篩選菌株的富集母液[10-11]。向液體培養(yǎng)基中滴加5 mL富集母液,涂抹均勻,置于生化培養(yǎng)箱中50 ℃恒溫培養(yǎng);24 h后,取5 mL菌液,均勻涂抹于第二個液體培養(yǎng)基中,置于生化培養(yǎng)箱中繼續(xù)培養(yǎng);同上步驟,培養(yǎng)至第五代,將菌液稀釋成不同梯度濃度,均勻涂抹于篩選培養(yǎng)基中,置于生化培養(yǎng)基中恒溫培養(yǎng);將菌落劃線分離,最后得到不同的單菌落;將單菌落分別接種于基礎培養(yǎng)基中,置于30~35 ℃生化培養(yǎng)箱中,于280 r·min-1培養(yǎng)一定時間;測定培養(yǎng)液的吸光度,計算重金屬去除率;最終篩選出高效耐重金屬菌株,置于-80 ℃冷凍箱中保存。
植物預處理:將水生鳶尾殺青并烘干,用NaOH溶液處理后,再次烘干,備用。
植物-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體系的構(gòu)建:取處理后的水生鳶尾與篩選的耐重金屬菌株,配制植物-微生物水溶液。
將篩選出的高效耐重金屬菌株解凍活化,按接種量10%接種至葡萄糖蛋白培養(yǎng)基中,置于大容量微生物搖床中,每隔4 h取樣,1 500 r·min-1下離心,取上清測定吸光度,計算重金屬去除率??疾?4 h內(nèi)溫度(20 ℃、25 ℃、30 ℃、35 ℃)、重金屬初始濃度(100 mg·L-1、200 mg·L-1、300 mg·L-1、400 mg·L-1)[12-13]、pH值(5.0、6.0、7.0、8.0、9.0)對重金屬去除率的影響[14-15]。
注:pH值7.0、重金屬初始濃度300 mg·L-1
由圖2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重金屬去除率整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當溫度為20 ℃時,鎘、鎳、汞24 h去除率分別為45%、42%、38%;當溫度升至25 ℃時,鎘、鎳、汞去除率均最高,分別為61%、52%、64%;繼續(xù)升高溫度,鎘、鎳、汞去除率逐漸降低,30 ℃時分別降至55%、46%、47%;35 ℃時分別降至42%、37%、28%。故選擇最佳溫度為25 ℃。
注:溫度25 ℃、pH值7.0
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重金屬初始濃度的增加,重金屬去除率整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其中重金屬鎘初始濃度對鎘去除效果的影響較小。當重金屬初始濃度為100 mg·L-1時,鎘、鎳、汞24 h去除率分別為36%、42%、32%;當重金屬初始濃度增至300 mg·L-1時,鎘、鎳、汞去除率分別升至39%、56%、42%;繼續(xù)增加重金屬初始濃度至400 mg·L-1時,鎘、鎳、汞去除率分別降至34%、35%、29%。說明,廢水中重金屬初始濃度在300 mg·L-1時,處理效果最好。
由圖4可以看出,隨著pH值的增大,重金屬去除率整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當pH值為5.0時,鎘、鎳、汞24 h去除率分別為39%、35%、33%;當pH值增至7.0時,鎘、鎳、汞去除率分別升至68%、58%、77%;繼續(xù)增大pH值,鎘、鎳、汞去除率逐漸降低,pH值為8.0時,鎘、鎳、汞去除率分別降至49%、40%、49%;pH值為9.0時,鎘、鎳、汞去除率分別降至29%、29%、26%。故選擇最佳pH值為7.0。
注:溫度25 ℃、重金屬初始濃度300 mg·L-1
在溫度為25 ℃、pH值為7.0的最佳條件下,對重金屬初始濃度為300 mg·L-1的重金屬污染廢水進行植物-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廢水中鎘、鎳、汞去除率分別達到68%、58%、77%,處理效果較好。在今后的研究中,還可探究植物-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對其它重金屬的處理效果,綜合評價植物-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重金屬污染廢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