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亦辛、伊麗絲?鄧
香港《南華早報》8月14日文章,原題:隨著滴滴步履蹣跚,中國科技巨頭竟相推出打車服務長期由滴滴占主導的中國網約車市場上出現新競爭者,包括美團、華為和騰訊微信在內,中國多家大型科技公司都已對該領域大舉投資,以期站穩(wěn)腳跟。
激烈的競爭也為中國各地乘客帶來大幅折扣。在金融中心上海,一段去年在滴滴上需要花費40元的車程,如今在該平臺和美團上僅需25元左右。本月,美團為上海居民發(fā)放一次性優(yōu)惠券,免除20元以內的車費。該公司還免除司機在交通高峰期間的傭金,這將幫助后者平均多賺30%。
市場研究企業(yè)艾媒咨詢首席執(zhí)行官張毅表示,過去一年,中國的網約車市場發(fā)生巨大變化?!按蟠笮⌒〉男峦婕已杆俪霈F,其中一些進入小眾市場范疇,例如為企業(yè)提供高端服務或私人司機月艮務等?!?/p>
其他公司則提供聚合平臺,將多家網約車服務提供商的服務聚集在一起;該模式使這些公司無需承擔維護車隊或司機的成冰就能進入該市場,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高德地圖等。上月,華為宣布推出網約車聚合平臺“Petal出行”。今年3月,騰訊通過讓曹操出行、T3出行和其他運營商進入微信小程序擴大其網約車月艮務。
中國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共有277家網約車平臺獲得經營許可,高于去年同期的236家。研究企業(yè)易觀分析的高級分析師姜珊梅(音)表示,盡管滴滴仍是市場領軍者,但由科技巨頭運營的平臺正在迅速發(fā)展?!按笮突ヂ摼W企業(yè)的進入確實將影響現有(市場)結構,尤其是通過搶占其他聚合平臺的市場份額。”但她表示,即便如此,該行業(yè)也不太可能重拾以前的“燒錢”戰(zhàn)略,“未來的競爭將更側重于用戶服務”。
一些網約車司機表示,他們對任何平臺都沒有特別的忠誠度,只根據財務因素來權衡他們的選擇。一名來自上海的丁姓司機說,他是4年前加入美團打車的,當時這項服務剛剛在上海推出。兩年后,他轉到了上汽集團的“享道出行”,因為那里的傭金“低得多”。
另一位姓楊的上海本地司機最近開啟網約車生涯,他說他已經在美團和滴滴上都注冊了,以吸引更多的客戶?!袄硐肭闆r下,你當然希望只為一個平臺工作。”楊說,“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訂單,你只能同寸在兩個平臺上工作?!薄ㄗ髡喏囊嘈?、伊麗絲?鄧[音],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