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院子和老陳家的院子中間隔了一小截籬笆,平常兩家借點(diǎn)東西都是從籬笆縫里遞來遞去。
一天,阿健盯住老陳家榆樹說,要是把他家的麻雀趕到我們家樹上多好。阿健就擠過籬笆縫,往老陳家樹上扔土塊兒,朝樹上喊叫。
怎么才能讓鳥在我們家樹上也筑窩呢?阿健說。
等你們都長大了,麻雀看見院子里沒小孩了,就會來我們家樹上筑巢。二伯說。
我想現(xiàn)在就讓麻雀來我們家樹上筑巢。阿健說。
那我們想個辦法吧,先在樹上給鳥做個窩,到時候我會讓那棵樹上的鳥搬過來住。二伯說。
二伯帶著張歡、阿健、洋洋和方圓,在院子里做鳥巢。
二伯從小庫房里找出鋸子、斧頭和釘錘,用木板釘了一個方盒子,找了一些柔軟的干草放進(jìn)做好的鳥巢。
然后,二伯讓方圓爬上樹,用鐵絲把鳥巢綁在最高的樹杈上。二伯做木盒的時候,中間隔出了盛放食物的隔檔,在里面裝了些小米。
鳥巢安置后,第二天就有鳥在樹上叫了,鳥發(fā)現(xiàn)巢里的食物,再叫其他鳥過來吃。
過了兩天,樹上沒鳥叫了。二伯說,可能食物吃完了。他讓方圓上去又放了一些小米。鳥又在樹上叫了,可是,鳥把小米吃完又飛了,沒有把我們的木盒當(dāng)窩的意思。
這咋辦呢?阿健說。
不急,再想辦法。二伯說。
二伯讓方圓爬到老陳家榆樹上,把窩里的鳥蛋放到我們家樹上的鳥巢里。
二伯說,我們把鳥蛋移過來,鳥就會跟著過來。
可是,鳥沒有搬家過來,只是在我們家樹上叫了一陣,又回到老陳家樹上。二伯只好讓方圓把鳥蛋放回老陳家榆樹上的舊窩里。
二伯的辦法失敗了。
怎么辦?阿健、張歡都著急了。再等等。二伯說。
不久以后,老陳家樹上的鳥巢孵出了小鳥,在樹下都能聽到小鳥的叫聲。
二伯又讓方圓爬到老陳家樹上,把小鳥全拿下來。方圓上樹的時候,鳥一陣亂叫。
方圓把小鳥裝在衣兜里拿下來,5只精光的小鳥,張著嫩黃的小嘴直叫。張歡、阿健都圍上去摸小鳥。二伯讓方圓趕快把小鳥放到我們家樹上的窩里,又放了好多小米進(jìn)去。然后,我們回到院子。
鳥看到自己窩里沒有了小鳥,扯著嗓子叫,小鳥也在我們家樹上的窩里叫。大鳥聽到了,就飛過來,看見自己的小寶寶全搬了家,家里還有好多食物,鳥沒辦法把小鳥搬回舊巢,只好把我們給它筑的巢當(dāng)家了。
那以后老陳家樹上就沒鳥了,都落在我們家樹上。
老陳不知道我們干的事,我們干這些時,都是在他出去的時候。那一次他到街上買了個東西,回來樹上的鳥就搬家了,全搬到了我們家樹上。老陳望著自己家樹上空空的鳥巢,又看看我們家樹上的方木盒子,老陳想不通,不知道樹上發(fā)生了什么。
老陳家的兩個女兒都出嫁到外地,只剩下老陳和媳婦,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有樹上的鳥叫聲,現(xiàn)在連鳥叫聲也沒有了。
張歡說,她經(jīng)常看見老陳朝我們家樹上望,還在他們家樹下撒小米,招鳥過去。鳥飛過去把小米吃了,又回到我們家樹上。
二伯聽了,覺得對不住老陳。
又過了一兩個月,小鳥會飛了。
阿健說,他看見兩只大鳥又回到老陳家樹上的舊窩里了。我們家樹上的窩留給長大的小鳥住了。
二伯聽了說,鳥做得很對呢。
現(xiàn)在,老陳家和我們家樹上,都有鳥叫了。
點(diǎn)燈人說:鳥究竟是無情,還是有情?說它無情吧,的確如此,要不怎么幫著筑好了巢,裝好了食物,盛情地邀請,還是選擇離開呢?若換作是人,憑空給個好房子,房子里還不缺好吃的,有人求著住過去,人會不答應(yīng)?
劉亮程被譽(yù)為“鄉(xiāng)村哲學(xué)家”,他的文章沒浪費(fèi)一個漢字,處處流淌著哲思。鳥站得高,看得遠(yuǎn)。它明明白白地意識到,新主有美意,舊主有恩情,稚兒要養(yǎng)育,此事須兩全。故事的最終,皆大歡喜。鳥終究是有情的,情中有義,不因利散。這些鳥皆有精神,它們不會因人的執(zhí)念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準(zhǔn)則,它們堅(jiān)守的是自己的初心,它們用鳥的方式跟人溝通。由此看來,鳥比人的境界更高遠(yuǎn)。
人為什么希望引得麻雀來筑巢,就圖叫個熱鬧,還是希望多些生命氣象?麻雀為什么會選擇在沒小孩兒的院子里筑巢,為的湊個熱鬧,還是給人更多體恤?人喂養(yǎng)鳥,鳥陪伴人,鳥的婉轉(zhuǎn)啼叫喚醒了人的靈魂,趕走了心的寂寞。原來人不是單個兒的存在,而是與天空、星辰、陽光、雨露、風(fēng)、花朵和各種動物相組合,共同構(gòu)建心靈家園。
文學(xué)即人學(xué)。劉亮程的文字就有這樣的大生命觀,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感知生命和世界的全部意義,給自然一個深情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