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漢炎 張夕林
(1南通市通州區(qū)平潮鎮(zhèn)農(nóng)業(yè)服務中心,江蘇南通 226306;2南通市通州區(qū)植保站,江蘇南通 226300)
螟蟲是水稻生產(chǎn)上的主要害蟲,也是影響水稻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重要蟲害[1]。近年來,農(nóng)業(yè)栽培模式與種植結構均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江蘇地區(qū)的水稻產(chǎn)區(qū)出現(xiàn)了大量的大螟和二化螟[2]。因為其蟲源地十分復雜、發(fā)生代次較多,同時發(fā)生期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螟蟲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抗藥性,而目前高效防治藥劑卻比較有限,所以本地區(qū)的水稻螟蟲災害日趨嚴重。目前,水稻螟蟲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本地沿江粳稻區(qū)十分值得關注的一種害蟲,它和稻縱卷葉螟均會對水稻產(chǎn)生危害,顯著地影響了水稻的產(chǎn)量、質(zhì)量和生長安全性等。因此,應采用環(huán)保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新型藥劑防治螟蟲,促進水稻種植業(yè)健康高效發(fā)展[3-4]。為了篩選出對水稻大螟和二化螟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筆者于2015年至2016年8月,先后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的若干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了一系列新型藥劑防治水稻大螟和二化螟的田間藥效研究工作,獲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本試驗所用的藥劑共有7個,分別為拜耳公司生產(chǎn)的10%阿維·氟酰胺懸浮劑、富美實公司生產(chǎn)的20%氯氟氰蟲酰胺懸浮劑、江蘇豐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20%阿維·二嗪磷乳油、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上虞市銀邦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沈陽科創(chuàng)化學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以及杜邦公司生產(chǎn)的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供試水稻品種為南粳9108。
1.2.1 三代大螟防治試驗。試驗設8個處理,分別為施用 10%阿維·氟酰胺懸浮劑 450 mL/hm2(A1)、20%氯氟氰蟲酰胺懸浮劑 150 mL/hm2(B1)、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 600 mL/hm2(C1)、20%阿維·二嗪磷乳油2 250 mL/hm2(D1)、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 450 mL/hm2(E1)、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 450 mL/hm2(F1)、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 mL/hm2(G1)和不用藥作對照(CK1)。施藥時,正處于大螟卵孵高峰期。施藥當天(2015年8月22日)未降雨,在施藥后的3 d內(nèi)無明顯的降雨現(xiàn)象。
1.2.2 二代二化螟防治試驗。2016年開展二代二化螟防治試驗,分不同藥劑防治試驗、不同用藥量防治試驗和不同用藥次數(shù)防治試驗等3個試驗進行。
(1)不同藥劑防治試驗。試驗設8個處理,分別為施 10%阿維·氟酰胺懸浮劑 450 mL/hm2(A2)、20%氯氟氰蟲酰胺懸浮劑 150 mL/hm2(B2)、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 600 mL/hm2(C2)、20%阿維·二嗪磷乳油2 250mL/hm2(D2)、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 450 mL/hm2(E2)、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 450 mL/hm2(F2)、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 mL/hm2(G2)和不用藥作對照(CK2)。
(2)不同用藥量防治試驗。試驗共設6個處理,分別為施 20%阿維·二嗪磷乳油 2 250 mL/hm2(T1)、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 mL/hm2(T2)以及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 300 mL/hm2(T3)、450 mL/hm2(T4)、600 mL/hm2(T5)和不用藥作對照(CK3)。
(3)不同用藥次數(shù)防治試驗。試驗共設置3個處理,分別為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2016年8月22日)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 mL/hm2噴施1次(H1);二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施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次,隔8 d再施1次,共施藥2次,每次用量為 150 mL/hm2(H2);不用藥作對照(CK4)。 用藥后第4天出現(xiàn)降雨,共持續(xù)了5 d,累計降雨量約90 mm。施藥時,水稻破口抽穗率達到5%。
上述處理都進行了4次重復,采取隨機方式進行排列,小區(qū)面積為33.3 m2,用水量為900 kg/hm2,采用手動噴霧的方法來進行施藥。在用藥過程中,添加吡蚜酮450 g/hm2、苯甲丙環(huán)唑450 g/hm2以及井烯三環(huán)唑2.4 kg/hm2,同時進行稻飛虱、紋枯病以及穗頸瘟等病蟲害的防治[5]。之后,在同年的8月30日采用井烯三環(huán)唑2.4 kg/hm2開展穗頸瘟的二次防治。
在藥后45 d螟蟲危害基本穩(wěn)定時,展開全面的調(diào)查研究。采用平行跳躍法分別在各小區(qū)取2個點進行調(diào)查,每點調(diào)查100穴,共計200穴。調(diào)查時,記錄殘蟲量、蟲傷株數(shù)以及白穗數(shù)等指標,并計算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如下:
殺蟲(蟲傷株、白穗)防效(%)=[對照區(qū)殘蟲量(蟲傷株數(shù)、白穗數(shù))-處理區(qū)殘蟲量(蟲傷株數(shù)、白穗數(shù))]/對照區(qū)殘蟲量(蟲傷株數(shù)、白穗數(shù))×100
2.1.1 白穗防效。未施藥對照(CK1)存在較為顯著的大螟危害,水稻白穗數(shù)達17.50穗/百穴。由表1可知:處理E1和處理G1防效均較佳,平均白穗數(shù)分別為1.00、1.25穗/百穴,白穗防效分別為 94.29%、92.86%;處理C1防效次之,白穗數(shù)為2.50穗/百穴,白穗防效為85.71%;處理A1和處理F1防效相當,白穗數(shù)均為3.0穗/百穴,白穗防效均為82.86%;處理D1和處理B1防效較差,白穗數(shù)分別為4.75、4.25穗/百穴,白穗防效分別為72.86%、75.71%,白穗防效較處理E1和處理G1低17.15~21.43個百分點,差異極顯著。
2.1.2 蟲傷株防效。未施藥對照(CK1)水稻大螟蟲傷株數(shù)達到25.50株/百穴,危害嚴重。由表1可知:處理E1和處理G1防治效果均較佳,平均蟲傷株數(shù)均為0.50株/百穴,蟲傷株防效為98.04%;處理F1平均蟲傷株數(shù)為2.00株/百穴,蟲傷株防效為92.16%;處理C1平均蟲傷株數(shù)為2.50株/百穴,蟲傷株防效為90.20%;處理A1、處理B1和處理D1防治效果較差,蟲傷株數(shù)分別為 3.50、4.75、6.00株/百穴,蟲傷株防效分別為86.27%、81.37%和76.47%。說明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和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對水稻大螟防治效果較好,可明顯降低大螟蟲傷株數(shù),株防效均在90%以上。與白穗防效相比,供試的7個藥劑在大螟蟲傷株的防治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2.1.3 殺蟲效果。由表1可知:處理G1和處理E1殘蟲量均為0.25頭/百穴,殺蟲防效均達98.98%;處理F1和處理C1殘蟲量均為1.50頭/百穴,殺蟲防效達到93.88%;處理A1殘蟲量為2.25頭/百穴,殺蟲防效為90.82%;處理D1殘蟲量為3.75頭/百穴,殺蟲防效為84.69%;處理B1殘蟲量為4.50頭/百穴,殺蟲防效為81.63%。說明在殺滅水稻大螟方面,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和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具有較好的效果,20%氯氟氰蟲酰胺懸浮劑、20%阿維·二嗪磷乳油的防治效果較差。
表1 不同處理對水稻大螟的防效
2.2.1 白穗防效。藥后45 d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未施藥對照(CK2)白穗數(shù)124.00穗/百穴,危害較嚴重。由表2可知:處理A2、G2防治效果較好,白穗數(shù)分別為11.25、14.00穗/百穴,白穗防效分別為90.93%、88.71%;處理C2防效次之,白穗數(shù)為23.50穗/百穴,白穗防效81.05%;處理D2防效最差,白穗數(shù)達58.00穗/百穴,白穗防效為53.23%。
2.2.2 蟲傷株防效。由表2可知,不同藥劑處理對二化螟的蟲傷株防效在47.21%~70.00%之間,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說明各藥劑在防治二代二化螟方面均沒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如果二化螟危害比較嚴重,應提高藥劑用量或采取二次用藥的方法防治。
表2 不同處理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效
2.2.3 殺蟲防效。由表2可知:藥后45 d,未施藥對照(CK2)水稻二化螟殘蟲量達1 415頭/百穴,蟲量較大;處理F2、A2防治效果較好,殘蟲量分別為223.00、231.50頭/百穴,殺蟲防效分別為84.24%、83.64%;處理 C2、G2、B2、D2防治效果一般,殺蟲防效為 73.67%~79.54%;處理E2防效最差,殘蟲量為444.50頭/百穴,殺蟲防效僅為68.59%。說明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10%阿維·氟酰胺懸浮劑在殺滅二代二化螟方面效果較好,生產(chǎn)上可以推薦應用;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0%氯氟氰蟲酰胺懸浮劑、20%阿維·二嗪磷乳油可以作為備用藥劑交替使用。
2.3.1 白穗防效。藥后45 d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未施藥對照區(qū)(CK3)水稻白穗數(shù)為 124.00穗/百穴;處理T2白穗數(shù)為14.00穗/百穴,白穗防效為88.71%;處理T3、T4、T5(分別為噴施 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 300、450、600mL/hm2)白穗數(shù)分別為 44.33、38.43、33.62 穗/百穴,白穗防效分別為64.25%、69.01%和72.89%;處理T1防治效果較差,白穗數(shù)為58.00穗/百穴,白穗防效為53.23%。由此可知,在本試驗中,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的防治效果隨用藥量的增加而提高。經(jīng)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用藥量為600 mL/hm2時,白穗防效較用藥量為300 mL/hm2時提高8.64個百分點,差異顯著;較用藥量為450 mL/hm2時提高3.88個百分點,差異不顯著。因此,如果二化螟危害比較嚴重,為了對其二代進行全面防治,建議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 mL/hm2防治,或者用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600 mL/hm2防治。
2.3.2 蟲傷株防效。藥后45 d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各處理對水稻二化螟的蟲傷株防治效果均一般。其中:處理T1的蟲傷株數(shù)為310.0株/百穴,蟲傷株防效為64.37%;處理T2蟲傷株數(shù)為360.5株/百穴,蟲傷株防效為58.56%;處理 T3、T4、T5蟲傷株數(shù)分別為 503.3、435.0、315.5株/百穴,蟲傷株防效分別為42.15%、50.00%和63.74%,3個處理間蟲傷株防效差異顯著。分析發(fā)現(xiàn),在2016年,南通市通州區(qū)二代二化螟發(fā)生程度中等偏重,某些地區(qū)甚至出現(xiàn)了很高的發(fā)生量,轉株危害蟲傷株十分普遍,因而各處理對二化螟蟲傷株的防效偏低。
2.3.3 殺蟲防效。藥后45 d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未施藥對照區(qū)(CK3)水稻殘蟲量達 1 415.0 頭/百穴,蟲量較大;處理T1殘蟲量為372.5頭/百穴,殺蟲防效為73.67%;處理T2殘蟲量為360.5頭/百穴,殺蟲防效為74.52%;處理 T3、T4、T5殘蟲量分別為 510.0、367.5、225.5 頭/百穴,殺蟲防效分別為63.96%、74.03%和84.06%。由此可知,如果存在著嚴重的二代二化螟危害時,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防治用藥量應達到600 mL/hm2,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4.1 白穗防效。藥后45 d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處理H1白穗防效為79.82%~94.44%,處理H2白穗防效達94.23%~97.37%。說明采用2次用藥的方式,白穗防效更好。
2.4.2 蟲傷株防效。藥后45 d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處理H1蟲傷株防效為55.56%~76.09%,處理H2蟲傷株防效為97.83%~100.00%。說明采用2次用藥的方式,蟲傷株防效顯著提升。
2.4.3 殺蟲防效。藥后45 d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處理H1殺蟲防效為58.75%~95.71%,處理H2殺蟲防效為98.75%~100.00%。說明采用2次用藥的方式,殺蟲防效顯著提高。
試驗結果表明,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和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在防治水稻大螟和二化螟方面效果顯著,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10%阿維·氟酰胺懸浮劑和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等3種藥劑的防治效果也比較理想。利用上述藥劑防治水稻大螟,在最佳適期用藥1次防效即可達到90%左右;如果是防治二代二化螟,防效也可達到70%~80%,應用價值很高。因此,防治水稻大螟、二化螟推薦應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 mL/hm2、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450 mL/hm2、10%阿維·氟酰胺懸浮劑 450 mL/hm2、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600 mL/hm2、10%四氯蟲酰胺懸浮劑450~600 mL/hm2。防治三代大螟與二代二化螟,應在其卵孵高峰期用藥;施藥時,需要確保有充足的用水量,建議采用細噴霧或者彌霧等方式施藥,確保噴藥均勻[6]。如果二化螟發(fā)生較嚴重,應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用藥量,也可以采用二次用藥的方式施藥,即第一次用藥后隔7~8 d再次用藥,從而提高整體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