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紅杰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課堂、進頭腦,要在整體把握《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其深刻內涵、創(chuàng)新觀點和核心要義,自覺將《決議》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以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二課“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例,教師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備課。
1.備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是備課的靈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備課;《決議》把“堅持人民至上”概括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是本課的理論依據。教學依據是《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黨的領導”相關內容進大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備課時,教師要自覺貫徹《決議》精神,落實《決議》內容,增強學生對堅持黨的領導的政治認同,強化使命擔當。
2.備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方面,不僅要從單元整體角度分析,還要精準分析課時內容,更要將《決議》內容融入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題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核心與關鍵。本課教學內容講述黨的性質、宗旨、執(zhí)政理念,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視角回答黨的先進性。只有真正懂得黨的先進性、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才能真正理解中國共產黨“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從而堅定跟黨走的理想信念。要把黨在四個歷史時期團結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的“四個偉大成就”有機地融入教學內容?!稕Q議》中多處強調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如“十個明確”中的第三個明確“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備教學內容時要加以落實。
3.備學情
學生都有一定的生活基礎,為深入了解高中學生的已知點、困惑點和發(fā)展點,教師可以通過問卷或訪談,調查學生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解,根據調查結果作出學情分析。
4.備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高中階段重在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引導學生衷心擁護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認同。因此,本課的目標設定為:增強對黨的情感認同;理解黨為什么要以人民為中心。
教學重點、難點也是學生的困惑點和發(fā)展點,要依據課標和學情確定重難點以及突破路徑。結合《決議》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探究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感悟黨的性質和初心使命。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經典論述、現(xiàn)行黨章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的相關內容,從理論上探究并懂得中國共產黨為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引導學生從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思考和探究,從而突破重難點。
5.備教學過程
高中階段重在開展常識性學習,重在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教師在備教學過程時,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置學科任務,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培育核心素養(yǎng)。
具體到本課,以“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為議題設置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為“述百年歷程,悟初心使命”,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為“讀經典,理解人民至上”。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典型情境引導學生探究百年歷程,從歷史邏輯的維度感受、感悟黨是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具體內容分四個時期展開。
一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中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圖片為情境,探究以李大釗、陳獨秀等為代表的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們?yōu)槭裁匆h。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創(chuàng)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二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印章和“一五”期間第一批國產解放牌載重汽車出廠的圖片,結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究“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引導學生認識到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三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展示小崗村18枚紅手印、現(xiàn)代化深圳、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百姓家庭三大件變化等的圖片,讓學生結合自己家庭生活的變化,說說改革開放帶來了哪些突出變化,引導學生認識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播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視頻,讓學生探究中國共產黨消除絕對貧困的成功密碼,從而得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也是根本使命。
最后,在探究百年奮斗的四個時期基礎上,讓學生概括不同時期黨發(fā)揮的偉大作用有什么共同點,讓學生深化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體會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強對黨的政治認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從理論邏輯的維度認識黨為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只有將對黨的情感認同上升為對本質的理性認識,理解黨的性質宗旨,才能堅定跟黨走的信心。為此,可以開展讀經典的活動,讓學生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人民群眾的論述”、中共一大黨綱“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內容”、現(xiàn)行黨章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等經典論述,引導學生懂得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立場。增強理論闡釋的徹底性和說服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溫度、更有力度。
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堅持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統(tǒng)一,讓學生增強對黨性的認識,理解黨的性質、宗旨、執(zhí)政理念,真信真懂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跟黨走。最后,為了鞏固和提升學生對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領悟,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議題,設計兩道課后拓展作業(yè)。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