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微
一
安仁米塑是湖北省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米塑也稱粉塑,是把蒸熟的米粉,通過揉、捏、刻,做成花、鳥等動植物或者人物的一種民間工藝;是安仁人民用來祭祀或者慶祝節(jié)日的一件傳統(tǒng)手工藝品,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價值;是安仁人本土記憶的象征。安仁米塑也是在安仁文化土壤中孕育出來的一種物質(zhì)民俗。
當?shù)赜性谠?jié)這天制作米塑的習慣。元宵節(jié)這一天,家家戶戶會捏米塑,人稱“啄雞婆糕”。元宵米塑的制作流程包括磨粉、揉捏造型、上色、蒸制成型、燒雞婆紙五個環(huán)節(jié)。采用粳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再捏制成形態(tài)不同的各種小動物,以十二生肖為主。在正月十三、十四日,家家戶戶就會用準備好的粉坯捏制成豬、羊、牛、馬、雞、鴨等不同的造型,用染料適當在眼睛、翅膀上點綴顏色,用于上色的顏料由中草藥制作而成,顏色主要是紅、黃、藍三種。
二
據(jù)1996年出版的《安仁縣志》記載,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俗稱“正月半”,是日,家家吃元宵,用米粉“啄雞婆”(將米粉特殊加工后,塑成各式各樣的禽獸)供“三寶老爺”,以祈六畜興旺??梢姲踩拭癖娨悦姿転榧榔罚圆┤∩耢`的歡心,祈禱來年保佑五谷豐登、人畜安康。正月十五這一天,把制作好的米塑放置鍋里蒸制。整個流程是嚴肅的,家人通常在制作米塑前叮囑孩子,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也不能制作不吉利的動物。米塑蒸好后,家中的長者端著米塑來到村落的福主廟進行祭祀。在安仁縣各個村落都有福主廟。
村里福主廟供奉的是祖先神,然后回到家里前廳的神龕前祭拜家里祖先和三寶老爺。祭拜需要洗凈雙手,三鞠躬,焚香,燒紙錢祈愿下一年六畜興旺、五谷豐登。舊時,安仁建房格局基本上是一個模式,大多坐北朝南,屋矮,房間空間不大,規(guī)格是中間為堂屋,用來做飯?zhí)煤涂蛷d,堂屋的后墻上設有神龕用來供奉祖先神位。
三
除了祭祀,安仁米塑在后期的發(fā)展中,成了當?shù)孛袼咨畹囊徊糠?。?jù)《安仁米塑》記載,舊時在安仁,男女雙方經(jīng)媒人介紹相互認可后,男方需做米塑以及煙、酒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將男方帶來的禮品分給親戚、鄰居,俗稱“過禮”。女方家里默認女婿了,才會制作米塑進行回禮,米塑也因此具有兩種不同的功能。第一次由男方家流向女方家的米塑是希望能達成婚姻關系,之后男女雙方將轉(zhuǎn)換各自的身份,完成從未婚到有對象的首次轉(zhuǎn)換;第二次由女方家流動到男方家的米塑是對女婿身份的確認?;槎Y前夕,男方父母邀請鄰居過來做米塑并蒂蓮,這是婚姻美好的象征,女兒嫁過去后,父母不能去探望已經(jīng)出嫁的姑娘,等女兒懷孕后,媽媽會帶米塑和糍粑過去,謂之“看胎”,這種糍粑是圓形的上面有個紅點,用于看胎的米塑一般會做成麒麟。
孩子滿月的米塑,要做成圓圓的,上面有紅點。圓圓的象征幸福圓滿,紅點是四季吉祥的象征。小孩子做滿月酒,也要做米塑敬神,祈求諸神保佑,長命百歲。
改革開放以后,當?shù)亟?jīng)濟得到快速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習慣也有了很大改變,原初用于祭祀的米塑,在新時代背景下,凸顯其新的變化。米塑祭祀遭到了邊緣化。另外,餅干、蛋糕等食品的出現(xiàn),花錢就可以買到禮品,傳統(tǒng)的禮節(jié)佳品米塑漸漸淡出了人們的需求。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