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如果只能看一部張愛玲的小說,應(yīng)該選哪一本呢?我的答案是《金鎖記》。
1943年,張愛玲發(fā)表這部作品時,傅雷先生就寫了一篇文學(xué)評論,說《金鎖記》是張女士截至目前最完美之作,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fēng)味?!督疰i記》是一個非常蒼涼且瘋狂的故事。
女主人公曹七巧的開局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張愛玲有一篇散文,寫過如何給這本書的主人公起名字,她說每一個數(shù)字都脫不了自身獨特的韻味,比如3和7是“俊俏”的,2就顯得“老實”。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張愛玲心里七巧的定位,是一個俊俏麻利的小姑娘。
七巧家里開著麻油店,十八九歲的她是一條街上的風(fēng)景,被叫做“麻油西施”。本來七巧可以在這條街上嫁一個普通人家,卻在哥哥的安排下,嫁入了原本摸不到邊兒的豪門。姜家選中她,不是因為她美麗能干,而是姜家二少爺很“特殊”。
這個少爺年紀(jì)輕輕,就患有軟骨病,常年躺在昏暗的紫楠大床上。大戶人家自私地打算,找個人伺候兒子,而且要心甘情愿地服侍他,于是選中了小門小戶的曹七巧。
為了讓七巧死心塌地地照顧二少爺,姜家直接給了她正房的名分,但沒有人善待她,這也是曹七巧一生痛苦的開始。
她常年要面對一個有名無實的丈夫,還要經(jīng)受豪門里面妯娌的歧視、丫鬟的排擠。慢慢地,七巧少女時代的光彩就一點也找不見了。她也不是沒想過找段情感寄托,可縱是風(fēng)花雪月慣了的三少爺季澤,也怕她“沾上了就甩不掉”,拒絕了她。
沒有愛的人生,她能爭取什么?曹七巧的答案是:錢!
有了錢,就可以讓哥嫂低三下四地討好她;有了錢,那些丫鬟們即便看不上她,依然得叫她一聲二奶奶……金錢帶給她的歡愉,讓她著了魔上了癮。
丈夫死后,老太太也過世了,分家后七巧當(dāng)上了一家之主,帶著自己的一兒一女一起生活??善咔傻娜松鷱奈匆虼送V瓜聣?,季澤上門向她告白時,殘存的理智提醒她季澤只是為錢,為了保全財產(chǎn),她選擇和季澤撕破臉皮。
她不再渴望愛情,任何一個靠近她的人都被她本能地視為敵人,至此,金錢的枷鎖牢牢捆住了她。
可這不是最可怕的,她的前半生是一位可憐的受害者,后半生則變成了一個加害者。
也許是因為曹七巧從未快樂過,所以每次在女兒接近幸福的時候她都會“作妖”,裹小腳、不讓讀書、棒打鴛鴦……對兒子長安,曹七巧也有著近乎變態(tài)的控制欲和占有欲。
曹七巧就這樣一步步地毀掉了孩子的人生。
即便到今天,我們依稀還是可以看到無數(shù)個“曹七巧”。無論在原生家庭還是嫁人后,她們都沒有被認(rèn)真地愛過,在人際交往、精神世界中也沒什么收獲,只有滿腹的不甘心,全部化成了對別人的算計和對這個世界的怨氣。
可恨之處在于,她們往往會提刀向更弱者。因為只能控制自己的孩子,就把意志凌駕于孩子身上,然后捆綁、摧殘孩子的一生,最后還認(rèn)為這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摹_@樣的人一生之中抓不住任何東西,生活本有一萬種可能,她們選了最“有毒”的那一種活法兒。內(nèi)心有黑洞的人,如果沒有光來照亮,黑洞就永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