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每次進超市買牛奶、餅干及糖果之類的食品,我總習慣先查看保質期,能在保質期以前輕松吃完的,我會毫不猶豫地購買;如果臨近保質期需要趕著吃的,我一般會放棄。應當承認,多數(shù)食品的生產日期是易于查找的,但也有一些商家像是故意要逗弄顧客似的,生產日期字跡模糊,位置偏僻,像是在與顧客捉迷藏。
近日,看到一則有關食品標簽難辨“真容”的新聞報道,內容是,一款商品寫著生產日期見瓶蓋,可瓶蓋頂部的一行激光噴碼卻因顏色過淺且與包裝背景圖反差小而難以辨別,只有在光線充足同時反復調整角度時才能查看清楚。
有的商品生產日期標注位置寬泛,尋找起來很費功夫,而且越是消費者比較在意的信息,在商品包裝上找起來似乎越費勁。食品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消費者選購商品時的重要參考,可一些標簽字號十分袖珍,想要看清,年輕人得湊到眼前,老年人則必須借助放大鏡。
不合格的食品標簽在市場上橫沖直撞,原因是多樣的。有的廠家可能覺得食品的生產日期、配料表不過是為了滿足質監(jiān)部門的檢查要求,完全是一種形式,并不那么重要。既然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形式,為什么要花費那么多時間和精力?還有些商家則主觀上就存有忽悠之念,要不,他們也不會屢屢在此類事情上犯錯。這些人的“小九九”是:相關部門來檢查,我所有的商品信息都印上了,至于字號印得不大,位置不夠醒目,可以解釋為工作出現(xiàn)了疏忽;心里想的卻是消費者最好別去關注這些信息,以便讓臨期甚至過期商品早點賣出去,自己可以多賺點錢。至于消費者吃了之后健不健康、會不會中毒,那不是他們所重點考慮的。
合格的標簽標識是對產品包裝的外在要求,產品的內在質量問題則更為關鍵。生活中確有不良商家無視食品安全,致使商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央視3·15晚會曝光了某菜業(yè)公司銷售的“土坑酸菜”,其生產過程存在極大安全隱患,該企業(yè)已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更可怕的是這家公司居然跟多家方便面的大品牌企業(yè)有合作關系,細思極恐。再將時間推前一點,我們一定還可以記起有不法商家生產月餅時使用過期餡料等舊事。如此生產出來的食品,其質量可想而知。
人世間除了利益,還有良知;利益可數(shù),良知無價。良知深藏于內心,表面上似乎除了自己可以感受到,別人誰也看不見。可一旦良知開了小差,人的行為很容易跌落至損人利己、投機取巧等違法亂紀的歪道上去。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良知上造“蟻穴”,最初傷害的是別人,最終損害的一定是自己的“大壩”。
選自《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