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xué)華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拍照片帶點濾鏡,粗糙的皮膚就美得光滑,暗黃的樹葉瞬間有了電影里的情調(diào),普通的建筑物也有了文藝范……濾鏡在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
有人說,生活就要濾鏡,讓我們遇見美好;也有人說,生活不需要濾鏡,還生活應(yīng)有的模樣;還有人說,有的濾鏡不妨保留,有的濾鏡必須打破。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寫作指導(dǎo)
材料由兩個語段組成,第一段講的是現(xiàn)象,即“濾鏡在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第二段講的是看法,分別提供了三種看法,一是“生活需要濾鏡”,因為它讓我們遇見美好;二是“生活不需要濾鏡”,因為生活要有真實的模樣;三是有條件的選擇,即在生活中“有的濾鏡需要保留”,“有的濾鏡必須打破”??忌趯忣}立意時,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濾鏡”以及它的象征意義,一方面,“濾鏡”可以濾去雜質(zhì),讓我們看到世界不一樣的精彩;另一方面,也要明白,如果濾鏡太多,美化太多,孰真孰假,可能難以分辨清楚。所以,我們要用辨證的觀點去看待,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分析??梢酝饽撤N說法,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可以綜合起來進行分析,闡述自己的獨特見解。
參考立意:1.生活需要濾鏡,過濾一些雜質(zhì),能夠遇見更多的美好與新奇;2.生活不需要濾鏡,濾鏡過多,容易封閉自我,迷失方向;3.將兩者相結(jié)合,適度運用濾鏡。既要運用濾鏡美化生活,又要打破濾鏡,客觀清醒地面對世界。
例文
濾鏡當(dāng)?shù)? 本性無存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xué)? 陳雨欣
濾鏡本來是對美的修飾,但不能夠失真。我們可以欣賞帶有濾鏡的美,但超乎常理之外,橫行霸道,失去事物本心的濾鏡,就難以接受了。
前段時間,不少網(wǎng)友發(fā)文吐槽小紅書上被濾鏡過度美化的景點。被照片吸引來的游客,全都大失所望,怨聲載道。部分用戶上傳的照片,通過選取特定的攝影角度和大量的后期修圖與濾鏡疊加,呈現(xiàn)出與實際不符的精美效果,這就是失真、失本心的濾鏡“照騙”。于是導(dǎo)致專程前去打卡的游客,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與照片相距甚遠:浪漫的海邊藍色小屋,只是一間破敗廢棄的舊房子;極具少女心的粉紅沙灘,只是野草叢生的亂石灘;充滿電影感的天空階梯,只是半截塑料制成的廉價道具。濾鏡中的景象與真實的廢墟形成了巨大落差,此時此刻,我們真的還能再相信濾鏡嗎?
不僅是拍照片時使用濾鏡,我們看待現(xiàn)實、看待困難時也不應(yīng)帶有濾鏡。生活中的“圖像”已足夠美好,原始未修圖片,往往更能體現(xiàn)真實之美。
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倘若我們帶著有濾鏡的眼睛去看它,我們也許會因此感到巨大落差,致期待與現(xiàn)實的落差、錯位。濾鏡本無過錯,錯在過度的濾鏡往往會誤導(dǎo)大眾。雖說濾鏡產(chǎn)生美,但同時濾鏡也會產(chǎn)生誤會,失真嚴(yán)重可就真成“照騙”了。濾鏡里的,是潛意識中的理想形象,夢幻而抽象;濾鏡后的,是最真實的自我,雖然不完美,但卻是人的本真。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在東阿任職,開始時他勵精圖治,為官清廉,但卻經(jīng)常遭受誹謗。后來他故意加收賦稅,諂媚逢迎,反而受到稱贊和褒揚。朝臣們的言語給事實蒙上濾鏡,讓人無法分辨。直到晏嬰道出真相,齊王才恍然大悟,悔聽讒言,錯待忠良。有時候,逢迎、諂媚、花言巧語皆為濾鏡,如果我們不能勇敢地撕開濾鏡這塊遮羞布,那么所有的偽善、酸腐、自私、人性之惡將大行其道。
所以,當(dāng)我們在濾鏡的謊言中迷航時,不如沉下心來,慎審細察。唯有除去濾鏡的假美,揭穿濾鏡的謊言,我們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還原生活的本真。
濾鏡當(dāng)?shù)?,本性無存。擁抱真實的生活,創(chuàng)造燦爛的人生。
評點:文章緊扣材料內(nèi)涵,開篇提出中心論點——失去事物本心的濾鏡,難以接受,接著以小紅書上被濾鏡過度美化的景點為例,闡明不能相信濾鏡的作用,強調(diào)追求“真實的自我”和“人的本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又以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為例,進一步強調(diào)不能為濾鏡所迷惑,要認清生活的本質(zhì),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結(jié)論。作者以辨證的眼光進行觀照,既擺事實,又講道理,條分縷析,層層深入,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