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芳荔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鄭州 450015)
數字人文起源于人文計算,代表了一套新穎的跨學科方法,涉及數字技術在人文研究和調查中的應用[1]?!稊底秩宋男?.0》指出數字人文不是一個單一的領域,而是一系列探索世界的聚合實踐[2]。Klein等[3]認為,數字人文學科作為一個擴展領域已經到來。研究型圖書館和學術研究密不可分,任何數字形式的學術研究,特別是數字人文,都以某種方式與研究型圖書館的使命聯系在一起,支持學術研究是研究型圖書館的重要使命。數字人文學者和圖書館館員是天生的合作伙伴,圖書館館員經常在數字人文項目中扮演支持或協作的角色,許多圖書館館員本身就是數字人文學者[4-5]。
研究圖書館究竟應該如何支持其機構的數字學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Vinopal等[6]指出,學者們越來越希望在他們的研究中使用數字工具,并提出隨著學術研究方式的變化,研究圖書館的實踐也將進行調整,以便最有效地與學者合作,對學術研究提供參考和支持。圖書館需要在幾乎所有層面上與數字學術合作,服務數字學術的方法同時需要有可擴展性和可持續(xù)性。Lewis等[7]指出,提供“有意義的訪問”應該是資源建設的首要關注點,并建議使用交互式Web 2.0元素,包括博客、社交媒體和其他用戶生成內容,以及指向上下文信息的鏈接作為提供此類訪問的手段。Zhang等[8]提出了圖書館館員在支持數字人文工作中可能扮演的11個角色。
研究型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滿足了數字人文學者進行數字學術的基本需求。本文通過調研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網站上數字人文資源的建設現狀,了解目前研究型圖書館提供的數字人文相關的內容,并確定未來可能的方向。這項工作能夠給我國圖書館的數字人文資源建設帶來啟發(fā),以方便數字人文學者進行數字人文研究,更好地發(fā)揮圖書館和圖書館館員在數字人文研究中的作用。
本研究將范圍限定在加拿大研究圖書館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CARL)包含的29家大學圖書館成員。這29家大學圖書館具有如下特征:擁有廣泛的館藏和服務,是加拿大分布式國家研究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研究生培養(yǎng)和研究,通常在藝術、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設立了博士項目;成員圖書館每年從研究資助中獲得的年度贊助通常大于或等于該大學一般運營預算的15%;成員圖書館有明確和持續(xù)的機構承諾與支持。
數據搜集的時間范圍為2022年1—3月。對29家研究型圖書館網站進行調研,尋找以數字人文領域為特色的資源。最終選取10家CARL的學術研究型圖書館進行調查,分別是阿爾伯塔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Alberta Library)[9]、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Library)[10]、西蒙弗雷澤大學圖書館(Simon Fraser University Library)[11]、卡爾頓大學圖書館(Carleton University Library)[12]、渥太華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Ottawa Library)[13]、滑鐵盧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Waterloo Library)[14]、約克大學圖書館(York University Library)[15]、麥吉爾大學圖書館(McGill University Library)[16]、達爾豪斯大學圖書館(Dalhousie University Library)[17]、紐芬蘭紀念大學圖書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Library)[18]。
筆者詳細分析了每個圖書館的數字人文資源建設情況,最終的分析主要從7個方面進行。①閱讀材料:指向數字人文領域的書籍、期刊、博客、數據庫以及其他討論數字人文的相關出版物的鏈接。②工具:研究人員可以用來分析語料庫或數據的工具和程序,主要包含文本分析、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數據可視化等方面的工具介紹。③語料庫/數據:幫助研究人員發(fā)現、創(chuàng)建語料庫或數據的資源。④項目和實驗室:鏈接到機構內外的示例數字人文項目或數字人文實驗室。⑤協會和社區(qū):鏈接到相關專業(yè)協會、實踐社區(qū)的網站。⑥培訓:鏈接到線下培訓或會議的信息或者在線教育資源機會。⑦咨詢和幫助:數字人文學科館員的郵箱、個人社交網絡信息。
本文選取的10家研究型圖書館都提供了內容豐富的數字人文資源,包含數字人文介紹、數字人文閱讀材料、數字人文工具、語料庫、數字人文項目、數字人文協會、數字人文培訓以及相關的咨詢和幫助信息等。
數字人文簡介幫助用戶理解數字人文概念并輔助開展科學研究。調研的10家學術研究型大學圖書館中有7家給出了數字人文簡介,內容包含數字人文的概念和人文學科使用數字工具的原因。
數字人文定義一直在不斷演變,7家研究型大學圖書館給出的數字人文定義都強調了其跨學科的交叉性,將數字人文視為人文學科和計算機學科的交叉點,旨在為傳統(tǒng)人文學科的教學、研究和創(chuàng)造性工作帶來新的技術、工具和方法,并指出數字人文常用技術包括文本挖掘、社交網絡分析、數字出版、數據可視化和地理空間映射等。其中滑鐵盧大學圖書館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都采用了《圖書館與信息科學百科全書(第3版)》(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3rd ed.)的定義:數字人文既可以被理解為一個獨立的領域,也可以被理解為識別特定人文領域的數字研究和項目開發(fā)工作的一種方式;更廣泛地說,它還指任何促進人文學科研究或協助其參與者的學術活動的數字活動。
達爾豪斯大學圖書館從3個方面分析了人文學科使用數字工具的原因:①遠讀,通過數字工具進行的文本分析和主題分析,可以從大量文獻、文本和主要來源中發(fā)現趨勢、主題、流派、網絡、模式等;②可視化,使用地理空間、網絡和文本可視化能夠幫助理解原始文本中的位置和空間,了解歷史社交網絡的變化方式,并顯示文本發(fā)現的定量趨勢;③獲取數據來源,獲取數字化和原生數字資源是在人文學科中使用計算機及數字網絡重要的原因之一。
研究型圖書館推薦的數字人文閱讀材料包含數字人文領域的經典圖書、專業(yè)期刊、代表性文章,以及數字人文相關的網站、博客和社交媒體。通過閱讀這些推薦材料,能夠對數字人文領域有一個基本了解。
70%的圖書館介紹了數字人文領域的經典圖書,覆蓋了數字人文和數字學術實踐的領域概述、數字人文從業(yè)者宣言、數字人文發(fā)展歷史、數字人文類教科書、相關的編程指南等。10所大學的數字人文資源列表共列出了58種經典圖書,其中被推薦至少2次的圖書有9種;被推薦次數最多的圖書是2016年出版的A NewCompan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該書匯集了一個全球作者團隊,調查了數字人文領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為有興趣更好地理解數字人文的理論、方法和應用的任何人提供必要的知識;被推薦次數排名第二位的是2012年出版的Debates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該書匯集了數字人文領域的領軍人物的觀點,從定義數字人文參與者和確定該領域是否具有理論基礎,到將編碼作為學術和數據驅動研究的趨勢進行討論,這本著作描繪了數字人文學科的現狀并展望了其未來潛力和挑戰(zhàn)。
數字人文和數字學術工作幾乎出現在每個學科,但也有許多期刊專門致力于與“數字”聯系的理論和方法。70%的圖書館包含了對主要學術期刊的介紹,共推薦了38種學術期刊,其中被提及至少4次的期刊有6種,被提及至少2次的期刊有14種,如圖1所示。
圖1 數字人文領域主要期刊列表
40%的圖書館介紹了數字人文研究中涉及的相關標準和手冊。阿爾伯塔大學圖書館提供了數字人文數據策展標準,包含人文數據規(guī)約,規(guī)劃數字人文項目時需要考慮的版權、協議和隱私等法律政策和標準,信息在數字人文領域的表示格式等。渥太華大學圖書館介紹了文本編碼倡議,該倡議是一個共同開發(fā)和維護數字形式文本表示標準的聯盟,其主要成果是一套指導方針,規(guī)定了機器可讀文本的編碼方法,主要是在人文、社會科學和語言學領域。TEI指南已被圖書館、博物館、出版商和個人學者廣泛用于在線研究、教學和保存文本。
數字人文相關的網站、博客和社交媒體等網絡資源是閱讀材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有6家圖書館列出了網絡資源列表。其中達爾豪斯大學圖書館按照數字人文代表性博客空間、數字人文社區(qū)和協會網站、數字人文Twitter空間等進行了詳細介紹。麥吉爾大學圖書館介紹了相關的博客、網站和數字人文Zotero群組。推薦最多的網絡資源和社交媒體列表如圖2所示。
圖2 數字人文領域核心網站、博客、社交媒體列表
被推薦次數最多的Digital Humanities Now是一種實驗性的、經過編輯的出版物,重點介紹并分發(fā)非正式出版的數字人文學術資源和來自開放網絡的資源,鼓勵學者以開放的方式分享他們的研究和專業(yè)知識。Digital Humanities Now通過RSS從訂閱源聚合數百個來源的內容,用戶可以訂閱RSS提要,方便地接收精選的數字人文信息,包括招聘廣告、會議及其他新聞。Dan Choen’s Digital Humanities Blog側重于數字媒體和技術,涵蓋知識和學習的各個方面,從圖書館的性質及其不斷發(fā)展的資源,到21世紀的研究技術和軟件工具,再到不斷變化的傳播和出版領域。dh+lib是一個公共空間,圖書館館員、檔案管理員、圖書情報學研究生和各行各業(yè)的信息專家可以在這里就數字人文學科和圖書館展開對話。Digital Humanities Q&A是一個基于社區(qū)的問答板,用于回答數字人文問題,問題類別主要包含軟件工具使用建議、數據庫和數據結構、界面設計、數字人文為主題的教學和技術的結合、標記和元數據、考古和文化遺產、新媒體和游戲、標稱、項目管理等。
工具是資源中最普遍的內容類別,有9家圖書館列出了特定的工具或工具目錄。推薦最多的工具目錄是TAPoR文本分析研究門戶和DiRT數字研究工具。TAPoR是阿爾伯塔大學組織的復雜文本分析和檢索中使用的工具門戶,為數字學者和人文學者提供了從一般分析和注釋到網絡開發(fā)的各種工具,類別包括分析、注釋、協作、內容分析、創(chuàng)建、發(fā)現、傳播、收集、解釋、建模、自然語言處理、組織、編程、發(fā)布、RDF、搜索、存儲、可視化和網絡開發(fā)。DiRT匯集了用于學術用途的數字研究工具的集合,讓數字人文學者和其他從事數字研究的人很容易找到和比較各種資源,從內容管理系統(tǒng)到音樂OCR、從統(tǒng)計分析軟件包到思維導圖軟件。
在研究型圖書館提供的資源中,共提到了71個不同的工具,類別包含數據可視化工具、文本分析工具、數字地圖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工具、數字出版工具、在線展覽工具、質性分析軟件等。Voyant是最受歡迎的,作為數字人文領域流行的文本分析套件之一,它允許用戶上傳文本,查看字數、共現、關鍵詞頻次、關聯關系等,還允許用戶創(chuàng)建各種強大的可視化效果,可以分析單個文本或完整的語料庫,并有一個內置的幫助系統(tǒng)來指導對其輸出和可視化的理解。
Omeka創(chuàng)建數字收藏的平臺、Gephi可視化工具、ArcGIS地理空間和地圖軟件都被推薦了5次。Omeka是一個網絡發(fā)布平臺,主要用于創(chuàng)建數字展覽、圖書館、檔案和收藏。數字人文學者使用Omeka發(fā)布他們的數字收藏和項目。Gephi是一個開源軟件,用于大型網絡可視化分析,在數字人文中很受歡迎,是一個很好的網絡分析入門工具。ArcGIS是一個流行的地理空間分析和地圖軟件。
研究型圖書館根據數字人文空間功能不同,在計算機中安裝不同工具程序以方便用戶使用,專業(yè)館員實時提供技術幫助。如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研究共享空間擁有18個增強型PC工作站,提供現場使用、短期遠程訪問和長期遠程訪問,以支持需要增強計算的數據、GIS以及其他數字學術和研究項目需求。這些機器為從事數字學術項目的研究人員、研究生或博士后提供了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工具,大致包含地理信息系統(tǒng)(Autodesk AutoCad 2017 SP1 QGIS、ArcGIS、
ArcGIS Pro、CityEngine、Grass GIS、Google Earth Pro)、深度學習(MathWorks、MatLab、Maple)、數據分析軟件(NVivo、SPSS、SAS、R、R Studio)等。
4家圖書館提供的資源中包含語料庫或者可以處理的數據介紹。相關的語料庫和數據包含可以進行挖掘的數據庫、電子文本中心資料、用于文本和數據挖掘的開放存取數據庫、相應的文本集合、數字圖書館、檔案館館藏、博物館館藏、地圖集合以及報紙集合等。
阿爾伯塔大學圖書館和達爾豪斯大學圖書館對數字人文研究中可能用到的語料庫做了非常詳細的介紹。達爾豪斯大學圖書館推薦了收藏古代文獻的“珀爾修斯數字圖書館”,早期現代女性作品的存儲庫“女作家計劃”,源自Google圖書的美式英語、英式英語和西班牙語語料庫組成的“谷歌圖書語料庫”,數百個TEI標記文本和一個用于語言研究的英語語料庫組成的“牛津大學文本檔案館”,考古領域的空間數據和資源“圣地數字考古地圖集”,來自全球的包括網頁、縮微膠卷等數字化內容的“互聯網檔案館”。阿爾伯塔大學圖書館提供了對“早期英語在線圖書”“十八世紀在線收藏”等數據庫,“編年史:美國歷史報紙”“古騰堡計劃”等免費開放存取資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詩歌數字檔案館”“國際英語語料庫”等文本集合,“伯克利數字圖像和文本”“弗吉尼亞大學電子文本圖書館”等數字圖書館的詳細推薦和介紹。
基于用于文本和數據挖掘的開放存取數據庫和存儲庫的資源、文本集合等語料庫,研究人員可以使用專門的工具來提取數據、識別趨勢、尋找模式并更好地理解文檔內部和文檔之間的術語關系。分析通常基于詞頻、關鍵詞的上下文信息、常用短語及其他模式。
數字人文項目是指借助計算機技術或數字技術,開發(fā)出用于解決人文學科領域面臨的技術性難題的數據庫或資源平臺等。數字人文項目介紹在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中占據重要位置。筆者調查的10家研究型圖書館其中有4家提供了機構內外的示例數字人文項目、數字人文中心和數字人文實驗室的鏈接。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提供了加拿大、美國和世界范圍內知名的數字人文中心的鏈接,共列出了加拿大的數字人文中心14個,包含布魯克大學數字人文中心(Centre for Digital Humanities,Brock University)、維多利亞大學人文計算和媒體中心(Humanities Computing and Media Centre,University of Victoria)、阿卡迪亞大學人文超媒體中心(Humanities HyperMedia Centre,Acadia University)等;列出了美國的數字人文中心20個,包克利夫蘭州立大學公共歷史與數字人文中心(Center for Public History & Digital Humanities at 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數字研究和學術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Columbia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 Hyperstudio 數字人文中心(Hyperstudio Digital Humanities at MIT)、芝加哥文本實驗室(Chicago Text Lab)、斯坦福文學實驗室(Stanford Literary Lab)等。
西蒙弗雷澤大學提供了有代表性的示例數字人文項目的鏈接,示例項目主要介紹了威廉布萊克檔案(the William Blake Archive)、美國早期通信網絡地圖(Mapping the Republic of Letters)、奴隸社會數字檔案(Slave Societies Digital Archive)等?;F盧大學介紹了檔案釋放(Archives Unleashed)等數字人文示例項目,檔案釋放項目旨在使PB級的歷史互聯網內容可供學者訪問。通過網絡檔案搜索和數據分析工具,使學者、圖書館館員和檔案管理員能夠訪問、共享和調查自萬維網早期以來的歷史。達爾豪斯大學圖書館從數字館藏、數字地圖、文本和主題分析、網絡分析4個類別分別介紹了示例數字人文項目。
40%的圖書館提供了相關專業(yè)協會或實踐社區(qū)的鏈接。列出的社區(qū)主要包括CenterNet、dh+lib、Digital Humanities Now、Digital Humanities Q&A、Humanities Commons。
列出的數字人文協會鏈接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國際知名的數字人文相關協會,如計算機人文協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ers in the Humanities),歐洲數字人文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Digital Humanities),數字人文組織聯盟(Allian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Organizations),人文、藝術、科學和技術聯盟和合作組織(Humanities,Arts,Science,and Technology Alliance and Collaboratory)等;二是加拿大本國的相關協會,如加拿大數字人文學會(Canadian Society for Digital Humanities)、加拿大藝術研究計算協會(Canadian Institute for Reseach Computing in the Arts)等。
數字人文研討會和在線教育資源是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開展數字人文教學與科研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被調查的10家研究型圖書館中,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西蒙弗雷澤大學、滑鐵盧大學、約克大學、麥吉爾大學這5所大學的圖書館提供了數字人文相關線下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數據發(fā)現、數據可視化、Python或R程序設計、Excel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研究數據管理等。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西蒙弗雷澤大學、渥太華大學、滑鐵盧大學、約克大學、麥吉爾大學、達爾豪斯大學這7所大學的圖書館提供了數字人文在線培訓資源。數字人文相關的培訓和在線資源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數字人文教育和培訓
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積極開展研討會或者培訓服務,并提供內容豐富的在線教育資源。相關的培訓和資源內容可以按照研究活動類型劃分為7類:①以社交媒體分析、文本分析、定性分析為代表的分析活動;②以命令行基礎、Python編程、Javascript編程、網頁設計、可訪問性和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數字寫作、數字敘事、數字媒體創(chuàng)作為代表的創(chuàng)作活動;③數字化活動;④數字出版與展示;⑤網頁、PDF文件、圖像、地圖、音頻、視頻等媒體進行注釋;⑥項目管理;⑦存儲管理工具與技術。可以按照技術類型劃分為6類:①數據可視化平臺、信息圖表、時間線、網絡可視化和數據清理等數據可視化技術;②通用映射、故事地圖、地理編碼、地理參考等地理信息系統(tǒng)工具;③社交媒體分析技術;④文本分析技術;⑤定性分析技術;⑥網絡爬取、網絡抓取與歸檔工具。
10家圖書館全部給出了相應領域學科館員的聯系方式,包含學科館員的郵箱、電話、個人社交網絡信息、辦公地址等??栴D大學和阿爾伯塔大學的圖書館還給出了咨詢學科館員的預約流程。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每周四的12:00~14:00,舉辦名為“Pixelating:A Digital Humanities Mixer”的討論會,為校園內的數字人文學者提供了一個與同事會面、交流工具使用、集思廣益、使用數字工具探索和可視化研究成果交流的機會。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西蒙弗雷澤大學、約克大學等通過其數字學術中心以及數字人文創(chuàng)新實驗室為教師和研究生提供咨詢、指導、研究軟件開發(fā)和技術支持,協助研究人員開展數字學術研究。西蒙弗雷澤大學數字人文創(chuàng)新實驗室接受預約咨詢,通過填寫咨詢申請表,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與其數字研究、技術問題相關的咨詢會議(1~1.5小時);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規(guī)劃數字項目,并提供持續(xù)的項目支持;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小規(guī)模探索性研究的機會(每位研究人員每學期最多10小時),內容涉及為研究人員的數字研究確定最佳工具或方法、使用API、協助數據可視化、數據收集方法和標記、使用新的數字工具或發(fā)布平臺等;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研究綜合培訓(每位研究人員每學期最多10小時),培訓內容包含提供特定數字工具的指導、網絡技術培訓、小型研究項目團隊的指導、數據收集方法和標記等;還可以為講師提供課程綜合培訓(每位講師每學期最多10小時),涉及與講師合作,在課堂上共同教授數字工具或平臺,就數字作業(yè)提供意見等。
總體而言,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在線數字人文資源豐富,不僅提供了工具鏈接,還提供了有關查找語料庫、外部培訓機會、建議閱讀材料和網絡渠道的資源。工具和培訓資料是普遍的資源類別,這一結果意味著圖書館館員將數字人文學科的工具使用視為他們可以提供指導或支持的關鍵領域。
數字人文資源可以幫助和引導研究人員完成整個研究過程,從選擇語料庫和工具到成果出版和建立社交網絡。未來的研究可以側重于調查學生、教師、研究人員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戶希望從圖書館得到什么,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數字人文資源建設可以給我國圖書館帶來以下啟示。
分析結果顯示,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提供的數字人文工具具有多樣性,幾乎涵蓋數字人文研究的整個流程。對文本處理領域的文本分析工具、網絡分析工具、遠讀工具、數據清理工具,數據可視化領域的圖表和圖形工具、時間線工具、網絡可視化工具,空間人文領域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工具、通用地圖工具、故事地圖、地理編碼工具、地理參考工具,以及數字出版工具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通過線下講座和在線視頻資源的方式,結合相關案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
目前我國大學圖書館提供的專門數字人文工具和利用教程相對有限。清華大學圖書館提供了工具軟件的資源介紹,但大多是關于文獻管理、統(tǒng)計分析、科研評價和產出分析等工具的介紹,開設過“CBDB與元引數字人文系列工具的使用”“Gale Scholar與數字人文專題講座”等,但整體資源不夠系統(tǒng)。因此可以借鑒西蒙弗雷澤大學圖書館,根據數字人文研究涉及的不同領域提供相應的工具。同時也需不斷完善在線教學資源,提供相關教程,為用戶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提供更便捷的渠道。
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提供的數字人文學習資料非常豐富,內容包含數字人文領域的經典圖書、核心期刊、代表性的文章介紹,數字人文相關的網站、博客和社交媒體平臺的推薦,數字人文相關的手冊和標準的分享,代表性數字人文項目、數字人文中心和實驗室、數字人文協會等。通過閱讀領域的經典圖書、代表性文章,能夠對數字人文形成基本的了解,快速入門。通過網站和社交媒體資料的學習,能夠了解數字人文的研究前沿。
我國圖書館也進行了一些相關學習資料的介紹,如閩江學院圖書館介紹了國內外代表性的數字人文研究中心和數字人文項目,上海圖書館提供了家譜知識服務平臺、盛宣懷檔案知識庫、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及循證平臺、歷史文獻眾包平臺、數字人文開放數據平臺的鏈接。但是整體上資料不夠系統(tǒng),可以借鑒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卡爾頓大學進行多角度、多領域的數字人文學習材料的收集和建設。
調研的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中,只有40%的圖書館進行了語料庫的收集和介紹,很多圖書館并沒有包括語料庫或研究數據的鏈接。但是圖書館作為資源的存儲和提供者,促進對內容的訪問才是最符合大學圖書館使命的功能??梢越梃b阿爾伯特大學圖書館,提供可以進行挖掘的數據庫的鏈接,進行文本集合的建設、收集可以進行文本和數據挖掘的開放獲取資源,從多個角度促進語料庫的建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人文語料庫。大學圖書館加強特藏資源開發(fā),建設數字資源庫及資源長期保存,為人文研究提供大規(guī)模高質量數據源。
調研的10家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全部配備了數字人文學科館員,提供多樣化的、深度的咨詢服務。服務方式包含電話、郵箱、面對面服務、社交媒體咨詢等。
我國多數大學圖書館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咨詢服務。如北京大學圖書館提供電話、QQ問答、BBS發(fā)帖、郵件、微博/微信等咨詢方式。但咨詢內容多限于數據采集、整理分類和歸檔等,并未涉及數字人文相關的技術、工具與方法。因此,需要整合多種資源,組建數字人文學科館員團隊。在團隊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服務,開展文本挖掘、數據挖掘以及數據可視化等咨詢服務??稍跀底秩宋奈锢砜臻g設置固定的數字人文咨詢服務臺,在辦公時間為用戶提供及時的幫助;同時通過多種多樣的線上交流方式有效解決用戶在數字人文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圖書館要根據數字人文研究者需求,找準角色定位,對數字人文領域持續(xù)跟蹤,提供數字人文服務與實踐的物力、人力、資源保障、方法和工具支持。在數字技術和用戶需求驅動下,營造數字人文服務的硬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硬環(huán)境包含物理空間、配套設備、技術設施等,軟環(huán)境包含人文環(huán)境、虛擬空間、資源庫、軟件工具、數字人文服務指南平臺等。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合理規(guī)劃改造空間,增加數字人文物理空間,配備相應的系列硬件設施、先進技術設備,打造現實與虛擬融合的學術社區(qū)。把圖書館打造為數字人文用戶、團隊和專家的人文空間、數字人文成果的孵化器,營造跨學科、跨領域的人文、協同、泛在化全息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