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形成良好品質(zhì)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可塑性較強的時期。然而如今許多家長只重視幼兒是否掌握各項技能,是否吃飽穿暖、營養(yǎng)均衡,卻不重視對幼兒性格的培養(yǎng)。這樣做不僅沒有尊重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還導致不少幼兒變得嬌氣,會對他們的未來發(fā)展產(chǎn)生很多不良影響。
【關鍵詞】嬌氣性格;成因;教育策略
作者簡介:王瑩瑩(1989—),女,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qū)馬岙街道中心幼兒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良好的社會性發(fā)展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影響?!比缃褚恍┯變涸谌朐簳r表現(xiàn)得極為嬌氣,幼兒教師和家長都應該意識到,這是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不佳的體現(xiàn),會對幼兒的未來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影響。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形成良好品質(zhì)的關鍵時期,也是可塑性較強的時期。因此,幼兒和家長應當抓住幼兒成長的關鍵期,逐步引導幼兒改變觀念,讓幼兒慢慢開始學習相應的成長技能,獲得良好的社會性發(fā)展。
一、幼兒嬌氣表現(xiàn)
筆者在近幾年的教育實踐中,發(fā)現(xiàn)許多幼兒教師都在討論班上的幼兒十分嬌氣,不合群,講不通道理,獨立生活能力差。經(jīng)梳理,筆者認為這是由于這些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較低、自理能力較差造成的。這些幼兒的嬌氣典型表現(xiàn)如下。
(一)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在區(qū)域活動時,筆者班里的晨晨小朋友選擇了玩“娃娃家”。她正和娃娃說著悄悄話,琪琪小朋友走到她身邊說:“你的娃娃真可愛,讓我抱一抱吧,我也想跟她說悄悄話?!甭犃诉@話晨晨很不高興,皺著眉頭對她說:“這是我的娃娃,你不能碰!”說著,便忽然大聲哭了起來,琪琪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其他幼兒也逐漸望了過來。琪琪回過神來趕忙道歉,晨晨卻依然不愿與琪琪溝通,甚至哭得越來越大聲。
(二)對家庭以外環(huán)境的適應較差
筆者班里的小鄭小朋友從小就是爺爺奶奶帶著,所以他跟奶奶最親,只要奶奶不在,他就焦慮不安。平時在家,奶奶也經(jīng)常把他帶在身邊。上幼兒園的第一個學期,小鄭都是要求奶奶送他到幼兒園的,每當奶奶要走,他都哭得聲嘶力竭,甚至想要跑到幼兒園外面去找奶奶。若是奶奶不送他到幼兒園,他就干脆在家發(fā)脾氣不來幼兒園了。
(三)缺乏應有的自理能力
上幼兒園的第一個學期,小宇小朋友在幼兒園始終不肯自己吃飯,教師喂他,他才愿意吃;玩積木的時候,積木掉在了地上他也不愿意撿起來。在一次家園交流活動中,筆者與小宇的媽媽談起此事,小宇媽媽不住抱怨道:“他在家也一樣,吃飯要人喂,上廁所要人陪,提褲子要人幫,玩具掉地上要人撿,全家人都圍著他轉?!?/p>
以上幾種情況是幼兒比較典型的嬌氣表現(xiàn)。以晨晨為代表的這類幼兒,尚不懂得與同伴友好相處,還沒有學會關心、尊重他人,面對無法處理的情況只知道使用哭這一方法;以小鄭為代表的這類幼兒則是過度依戀家庭,無法形成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以小宇為代表的這類幼兒,反映了很多父母忽視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寫照。
二、幼兒嬌氣性格的成因
筆者對這些小班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了簡單分析,認為當前幼兒形成嬌氣性格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監(jiān)護人不注重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愛哭、“黏”著監(jiān)護人等行為都表明幼兒仍處于尚未具備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階段,這些行為也是幼兒過度依賴家庭的表現(xiàn)。喜歡用哭來解決問題的幼兒人際交往能力較差,他們往往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只會用哭來表達和宣泄自己的不滿。他們大多認為,哭可以換來別人的照顧。然而這樣的方式并不能讓他們完成與家人之外的人際交往,于是他們看起來“講不通”。而過分“黏”著監(jiān)護人的幼兒,則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不安全感,他們對于外界環(huán)境無法適應,只有回到家庭環(huán)境中才能平靜下來,只有家人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指出:“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其社會性發(fā)展的基本途徑?!边@兩類幼兒都表現(xiàn)出較差的社會性發(fā)展,他們或者人際交往能力較差,無法與班里的同學、教師進行良好的語言交流;或者無法適應家庭之外的環(huán)境。這兩類幼兒來到幼兒園之前就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嬌氣的性格,因此很大程度上,他們嬌氣性格的成因是監(jiān)護人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不重視。
盡管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兩代人共同照顧孩子,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活在層層注視下,但這并不意味著幼兒就可以成長得更好,如果監(jiān)護人沒有意識到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性,一味地用自己的愛滿足孩子所有的情感需求,有可能使幼兒無法成長為一個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人。
(二)幼兒沒有受到正確的自理觀念教育
像小宇這樣的幼兒,其實在幼兒園中并不少見。這些幼兒不具備自理能力,于是進入幼兒園后顯得格外嬌氣。這類現(xiàn)象背后,其實是幼兒獨立自主觀念的缺失。小班幼兒沒有掌握良好的自理技能并不奇怪,許多小班幼兒是在幼兒園中逐漸學會疊衣服、疊被子、收拾碗筷等小技能。但是小宇這類幼兒在幼兒園同伴紛紛學習自理技能的氛圍中,仍然不愿意學習自理的技能,心安理得地享受教師的照顧,說明這些幼兒接受的自理觀念教育有缺失,或者他們受到的自理觀念教育不正確。
這些孩子的監(jiān)護人往往擔心他們吃不飽、穿不暖,或者擔心他們受欺負、玩得不開心,于是對他們極其細心地照顧,予取予求。然而,如果家長試圖把看到的一切困難從孩子面前挪開,那么一旦家長力不從心,孩子獨自遇到困難時,他們就會束手無策,不會獨立應付和解決。即使幼兒園教師從小班開始培養(yǎng)這些幼兒的自理能力,但回到家里,家長卻始終用行動告訴他們:他們不需要照顧自己。這使得幼兒的自理觀念教育產(chǎn)生矛盾,幼兒園教師教的自理技能他們學了便扔,因此看起來格外嬌氣。這些幼兒需要的其實不只是自理技能的教育,還有自理觀念的教育。當然,這也體現(xiàn)了家園教育的分離,幼兒園教師此時需要積極與家長交流,向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
觀念。
此外,許多家長由于過分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沒有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早早地讓孩子抓緊時間學習各項技能,忽略了對孩子的品格、生活教育,也會使得孩子形成不正確的自理觀念。
三、改變幼兒嬌氣性格的教育策略
教師和家長應該意識到,幼兒階段仍是極具發(fā)展?jié)摿Φ碾A段,嬌氣的性格也并非無法改變。作為教育工作者,幼兒教師需要及時幫助幼兒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通過多種教育策略改變幼兒的行為與觀念,讓他們在與教師和其他幼兒的相處中改掉嬌氣這一性格,逐漸形成良好的與人相處能力,掌握獨立生活的相關技能。與此同時,幼兒教師也要積極地與幼兒家長展開溝通,組織教育理念交流活動,搭建家園共育的橋梁,讓家長意識到對孩子從小進行性格培養(yǎng)的重要性,掌握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性格品質(zhì)的方法,從而更好地呵護幼兒,讓幼兒實現(xiàn)健康成長。
(一)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交往技能
1.鼓勵幼兒進行社會交往活動
為了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交往技能,幼兒園教師應該多組織集體游戲,讓幼兒之間有更多的交往與合作的機會。與此同時,教師應與幼兒的家長溝通,建議部分比較沒有安全感的幼兒的家長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盡量不要使用把孩子“圈養(yǎng)”在家等教育方式,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互動,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只有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才有勇氣面對陌生的世界。此外,教師和家長都可以多鼓勵幼兒與小伙伴交往和玩游戲,接觸新的環(huán)境。如教師可以適當組織本班幼兒與別的班級、別的年級甚至別的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完成活動任務,接觸的人多起來,幼兒的生活也會更豐富,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性也會逐漸
提升。
2.組織“角色扮演”游戲
“角色扮演”游戲能讓幼兒通過體驗他人的感受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多組織。在這類游戲中,幼兒會將平時積累的各種生活經(jīng)驗再現(xiàn),其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應當細心觀察、引導、記錄幼兒的表現(xiàn),使幼兒在游戲中逐漸形成正確的觀念。此外,教師有時還可以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導者,讓全班幼兒共同討論自己和同伴需要扮演的角色,以及每個角色需要完成的任務。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幼兒交往的機會,增進幼兒之間的感情,還能逐漸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正確處理幼兒之間的糾紛
在幼兒園集體生活中,幼兒一起玩耍、游戲,難免發(fā)生一些沖突、糾紛,這是他們在交往過程中的正?,F(xiàn)象。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正確處理孩子之間的沖突、糾紛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意識,有利于他們與人交往、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提高,還有利于鍛煉幼兒的堅強意志。因此,面對幼兒之間的糾紛,教師與家長采取何種態(tài)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幼兒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只要事態(tài)不很嚴重,教師可以先在一旁靜靜觀察幼兒自己的處理方式。另外,教給幼兒正確處理糾紛的技能是關鍵,教師應在平時多給幼兒講一些小動物或其他小朋友之間如何交朋友的故事。等到處理此類矛盾糾紛時,就可以用故事啟發(fā)幼兒,引用趣味性強的故事,比簡單生硬地講道理能更好地開啟幼兒的心扉。
(二)引導幼兒學習基本的自理方法
1.讓幼兒形成自我服務的意識
自我服務是最基礎的生存技能,讓幼兒學會自我服務也是培養(yǎng)幼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徑?!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幼兒園教師和家長都無法將幼兒照顧得面面俱到,因此應該更重視通過各類游戲和生活活動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自我服務觀念,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組織“裝扮娃娃家”游戲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為布娃娃扣紐扣、穿衣服、洗臉、洗手、擦屁股等,讓幼兒在游戲中掌握扣紐扣、穿鞋子和襪子等技能。
2.讓幼兒樂意服務他人
如果幼兒能在自我服務的基礎上,去幫助別人,并獲得快樂,那么幼兒會更加愿意學習自理技能,并逐漸形成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zhì)。為使幼兒獲得幫助他人后的愉悅,教師可以組織更多需要集體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獲得服務他人、服務集體后完成任務的滿足感。在幼兒完成這類任務后,教師也要積極地稱贊幼兒服務他人、服務集體的行為,讓幼兒意識到這些行為是值得贊賞的。
(三)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養(yǎng)理念
1.加強家園聯(lián)系,使家園教育一致
即使幼兒園教師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策略來幫助幼兒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逐步掌握自理技能,但若是家長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讓家園教育產(chǎn)生矛盾,那么幼兒依然可能由于困惑而拒絕自我服務,甚至厭惡幼兒園教育。因此,幼兒園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組織真正可以與家長溝通教育方式的家園活動,讓家園教育保持一致。有了家庭教育的支持與配合,幼兒教育才能夠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效果,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開放日活動、電話溝通、微信交流等方式與家長聯(lián)系,不僅讓家長知道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也告訴家長幼兒園的教育理念,這樣家長才能更好地配合幼兒園的教育。
2.講清嬌氣性格的壞處,傳遞正確育兒觀
要真正讓家庭教育起到作用,教師還應當讓家長明白正確的育兒方法。許多在家長看來是“保護幼兒”的行為,實際上只是助長幼兒的嬌氣;許多在家長看來無傷大雅的行為,實際上會導致幼兒社會性發(fā)展受阻,帶來嚴重的后果。教師需要和家長講明白幼兒養(yǎng)成嬌氣的性格會帶來的壞處,以及何種行為會助長幼兒的嬌氣。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家長分享一些幫助幼兒在家里形成正確的自我服務、服務他人觀念和掌握自理技能的方法。
結語
幼兒的嬌氣性格背后反映了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較低,受到的自理教育不合理等問題。作為幼兒的引導者,幼兒教師要看到幼兒嬌氣性格的成因,更積極地采取多種教育策略,幫助幼兒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幼兒教師也要加強與幼兒家長的聯(lián)系,讓家園教育保持一致,確保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何華琛,汪雅馨.小班“嬌氣寶寶”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2014(37):52-53.
[2]月月.家有“嬌氣包”[J].母嬰世界,2009(09):100-101.
[3]馬志國.寶寶病一次,嬌氣長一分[J].健康博覽,2012(0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