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赟
學習動機是激發(fā)并維持學生朝著某一目的的學習行動的動力傾向。學習動機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相互激發(fā)、相互維持、相互加強,并且學習動機一經形成就會至始至終、貫穿某一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因此,學習動機在學生的學習中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了解這方面的理論知識,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以便更好地調控學生的學習活動。
古今中外許多學者和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對學習動機理論的研究,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加之自己的研究理論對學習動機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分類。例如根據學習動機對社會的意義來說:可將之分為正確的、高尚的學習動機和錯誤的、低下的學習動機;根據學習動機的作用可將之分為近景的直接動機和遠景的間接動機等等。學習動機并不是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的,而是通過對學生加強努力、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對學習的立即行動去影響認知活動實現(xiàn)的,但學習動機的作用是絕不可忽視的?,F(xiàn)下最為大眾所接受的是奧蘇伯爾根據學習動機影響學生的學業(yè)成就不同而做的分類,包括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驅動力和附屬驅動力。
對學習動機主要由外部因素決定的學生來說,自我提高驅動力和附屬驅動力是影響其學習的主要因素。自我提高驅動力是學生作為學習的個體,期望用自己的學業(yè)成就去贏得相應的地位的學習驅動力。如今教育已經成為社會流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家境貧寒的學生想要改善自己的命運,就必須通過接受教育,學生對學習也就有了強力的學習動機。這種外部因素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強大的學習動力。這一類學生相信“知識改變命運”這類說法,這種自我提高驅動力對激發(fā)學習動機、調控學生的學習行為有著巨大的作用。
附屬驅動力則是在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希望獲得同學和師長等的關心、認可、友誼和支持的基礎上產生的,其目標是獲得他人的贊許和認可,并以此為動力調控自己的學習。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認知發(fā)展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去自我中心主義思想,對同學和師長的認同更為重視。具有此類附屬驅動力的學生往往會因為在日常生活對同學和師長的認同而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成績。
而對學習動機主要是由內部因素決定的學生來說,認知內驅力是影響其學習的主要因素。認知內驅力是在學生要求自己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需要上產生的,是一種指向學習任務本身的驅動力。即學生在面對學習任務時更傾向于探索知識本身,構建知識體系,基于自身對掌握知識的需要而努力學習。人熱愛追求知識,并認為知識是人一生唯一的、最珍貴的且永遠不會被奪走的財富;莊子也曾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種積極的、生長的認知內驅力促使著學生積極學習。
對學生的長遠以及健康發(fā)展來說,認知內驅力顯然更為適宜。自我提高驅動力和附屬驅動力雖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但這兩種驅動力都太過于依賴外部因素,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反過來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學習永無止境,宇宙的盡頭也是知識,認知內驅力促使著學生不斷學習發(fā)展。
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具有許多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定向作用、激發(fā)和維持作用、調節(jié)作用和提高信息加工水平的作用等等。掌握奧蘇伯爾對學習動機的分類,掌握自我提高驅動力和附屬驅動力等影響學習動機的外部因素和認知驅動力這一內部因素,有利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更好的調控學生的學習活動,
學習動機并不是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的,而是通過對學生加強努力、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對學習的立即行動去影響認知活動實現(xiàn)的,但學習動機的作用是絕不可忽視的。學習動機對學生及其學習活動的影響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習行為活動,而且有利于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更高質量的實現(xiàn)國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因此,我們應當將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視為教學活動任務的一部分,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其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