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璟
有一種廣府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以針代筆,以絹為紙,以絲線為丹青,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世間萬物,抒發(fā)出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澎湃情感。它,就是廣繡。
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廣繡,我們小組來到位于廣州市海珠區(qū)的廣繡大廈,參觀了廣繡博物館。廣繡大師張奶奶專業(yè)而耐心地為我們講解。張奶奶說,廣繡按刺繡材料分為真絲絨繡、金銀線繡、線繡和珠繡四大類;廣繡針法多變,針步均勻,巧妙運用針法絲理來表現(xiàn)物體的肌理細節(jié)。
博物館另外一位廣繡傳承人梁奶奶為我們展示了開絲和刺繡。開絲就是把用來刺繡的絲線從一些比較粗的絲線上“開”出來,他們一般用“半絲”繡眼睛等很細致的地方,用“一絲”或“一絲半”繡背景。只見梁奶奶手中的針帶著線上下翻飛,針線好像有了生命一般。不一會兒,一只小鴨子躍然絹上,我們個個驚嘆不已。
在廣繡博物館陳列的廣繡代表作品品類眾多,讓人流連忘返。我最喜歡的是《夏日海風》。原版的《夏日海風》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廳,長7.5米,高3.45米,總面積達到26平方米。這么大的一幅廣繡作品,當時由60名繡工三班倒輪流不停創(chuàng)作,歷時111天才完成。
“遠觀其細、近觀其質(zhì)”,廣繡博物館縮小版的《夏日海風》色彩深淺漸變,浪花洶涌襲來,拍打著岸邊的巨石,讓人感受到了大海的波瀾壯闊。我不禁在想,人民大會堂的原版作品該是多么氣勢磅礴??!
廣繡,以針為筆,畫出了一方妖嬈;又以線為墨,潑灑出了一隅細膩與溫柔。這指尖上的“藝術”,深藏我心底。
指導老師李演麗
插圖/ 趙 芳? ? ?責任編輯/ 張家瑜4FF57D59-332B-42D3-89F7-A2125441C9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