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扶瀾
辦公室的茶桌上,靠墻有一塊石頭,起初是院子里運來作假山的,不知誰搬了一塊,當作擺設。石頭質地像蜂窩,狀如小山,“山”腰處,有一棵蘭草,郁郁地長著,葉子或高聳,或低垂,都顯得十分堅挺、有力,加上造型奇巧,渾然天成,風頭簡直蓋過了它依傍而生的山石。
一天晚上,我坐在沙發(fā)上看書,蘭草的葉子觸著我的胳膊,有一點癢。我放下書,細細地端詳,它讓我在寂靜的夜里,有了一份驚奇。
我發(fā)現(xiàn),蘭草的根須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骨子里,跟石頭融在了一起,有的似乎還嫌不夠,竟然穿過石頭,在末梢處凝成一個疙瘩。我用手捏住蘭草的根部向上提了提,整株草紋絲不動。蘭草葉子墨綠、青翠,洋溢著生機和活力,在我見過的蘭草里面,它無疑是長得最茂盛的。
聽辦公室的一位同事說,最初,她只是找了一點土,把一根蘭草芽粘了上去,不想它越長越大,竟然一點點推開栽培它的土壤,向石頭縫里扎去,那根越扎越深,不到一年就長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至于澆灌,則更是簡單,隨便將喝剩的水往底盤里一倒,它就會沿著石縫吸上去。
蘭草喜水,見過朋友養(yǎng)的,一個玻璃杯子里裝著水,蘭草的根就在水里交錯,可是葉子總顯稚嫩,鮮有長久,往往一兩個月就變黃凋敗。
也見過盆栽的蘭草,旁逸斜出,郁郁蔥蔥,可是,比起這株生長在石頭縫里的蘭草,卻又不能不說遜色許多,我直疑心它是原本該生長在貧瘠的山石上,還是石頭里有什么特殊的養(yǎng)分供養(yǎng)了它?
都不是。是堅硬的石頭激發(fā)了它的銳氣,讓它在走投無路的境地里選擇了前進。根總是要扎的,如果當初裹著它的是一塊不見底的泥土,那么它就會和盆栽的花草無異了,又怎么會有現(xiàn)在這般青蔥盎然呢?
安逸磨損意志,逆境造就輝煌,花如此,人更是這樣。生命只有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能越挫越勇,才能將最本真的潛能激發(fā)出來,煥發(fā)出絢麗的光彩。
暗夜里凝視一株花草,我聽見它這樣對我低語。
【文本解讀】
讀罷此文,縈繞在心的是這樣一個問題:這株在石頭縫里頑強生長的蘭草,憑什么比安逸的盆栽蘭草更青蔥盎然、光彩奪目呢?想必是它在逆境之中被激發(fā)出了更加強烈的生命意志吧。有時候,我們很難界定順境和逆境,因為順境反而容易寵壞一個人,而逆境更能成就一個人。在這里,順與逆是要辯證來看的。曾經(jīng),有一個成績平平的女孩擊敗了眾多候選的高材生而被哈佛大學錄取。為什么?因為她從小生長在一個惡劣的家庭環(huán)境里,但是她愛學習,也愛助人,顯然她在學業(yè)上的每一個進步要比順境中的孩子艱難得多,哈佛大學看中的恰恰就是她頑強的生命意志和對知識的熱忱。是逆境,把她精神上的美麗完全激發(fā)并展露出來。由此可見,一個在困境中不屈從命運的人,更能錘煉出強大的生命力,更加懂得生命的意義,這樣的生命姿態(tài)也才是最美麗的。
文題延伸:順境與逆境;攀爬的姿態(tài);最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