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勝杰,韓長良*,王榭群
(1.麗水學(xué)院教師教育學(xué)院,浙江 麗水 323000;2.浙江師范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 金華 321000)
“爿”字到底讀如“瓣”(pán),還是讀如“墻”(qiáng)?其義到底如“墻”或“床”,還是如“片”?因許慎《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中沒有“爿”部,唐宋以降的學(xué)者對“爿”字有過許多訓(xùn)釋,但時至今日,其音義仍未完全確定,當(dāng)今字典對其注釋也莫衷一是?!墩f文解字》雖無“爿”部,但有從“爿”聲字族,如“墻”(繁體為“牆”,下同)、“戕”、“壯”(“壯”)、“臧”、“牀”(牀)等。由此反推,可得許慎時代的“爿”字之音,進(jìn)一步分析“爿”聲字族,可得“爿”之本義。但,“爿”字讀如“瓣”又從何而來呢?
唐張參《五經(jīng)文字》第五部為“爿部”,音“墻”,收“床”、“壯”、“臧”、“墻”、“戕”、“將”(繁 體 為“將”)、“藏”、“狀”(繁體為“狀”)、“牂”、“斨”、“裝”(繁體為“裝”)、“莊”(繁體為“莊”),共十二字[1]9。鄭樵《六書略》曰:“爿,殳也,亦判木也,音墻?!盵2]62南宋戴侗《六書故》在“片”部后列“爿”部,音“在良切”,但沒有列“爿”部字于其后①戴侗著,黨懷興、劉斌點(diǎn)校:《六書故》,中華書局,2012年,第474頁。段玉裁認(rèn)為戴侗此說來自晁說之觀點(diǎn),詳情參見許慎撰,段玉裁注,魯實(shí)先正補(bǔ):《說文解字注》,黎明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第319頁。。戴侗認(rèn)為唐本《說文解字》(后簡稱《說文》)有“爿部”,并引李陽冰“右為片,左為爿”語,佐以張參《五經(jīng)文字》有“爿”為證。徐鍇所見《說文》沒有“爿”部,認(rèn)為李陽冰語是妄言[3]117?!犊滴踝值洹酚小般荨?,讀音引《篇?!窞椤凹惭蚯小?,附四十八個“爿”部字[2]6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于“片”部之后亦補(bǔ)“爿”字,“反片為爿,讀若墻”[4]319。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列“爿”部,讀若“墻”,后列二十五個“爿”部字[5]?!掇o源》列“爿”部,注音為“qiáng”,后列“床”“牁”“牂”“墻”四字[6]。《中文大辭典》列“爿”部,引《篇海》“疾羊切”,音“墻”,后列五十七個“爿”部字[7]。唐作藩《上古音手冊》中有“爿”字“從紐陽韻”,讀“qiáng”[8]。
《廣韻》《集韻》中未見“爿”字②有些學(xué)者為“爿”注音時引《廣韻》“步還切”,不知從何而來。筆者查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本《廣韻》未見“爿”字。。梅膺祚《字匯》中“爿”部,注有兩音:第一音,蒲閑切,音“瓣”;第二音,慈良切,音“墻”,后附三十七個爿部字[9]?!犊滴踝值洹窂摹蹲謪R》注二音?!掇o?!贰稘h語方言大詞典》《漢語大字典》等現(xiàn)代詞典中大都注為“pán”,其義有二:一為劈開的木片;一為量詞,如一“爿”商店、一“爿”水田等。歷代注音情況可參見表1。
表1 歷代字書“爿”字音義表
從“爿”聲字族諸字,可反推“爿”讀若“墻”。既然如此,那么為什么從《字匯》以后直到今日,又有很多字典、學(xué)者還要把“爿”讀若“瓣”呢?是讀錯了嗎?
《說文》中有十幾個從“爿”得聲字,如“墻”“將”“醬”“床”“戕”“壯”“狀”“妝”“裝”“臧”“蔣”等①《說文解字》中還有“莊”(莊)、“藏”等字也是從“爿”得聲,《說文·艸部》:“莊,上諱?!保ū苤M漢明帝劉莊)、《說文解字·艸部》:“藏,匿也?!毙煦C認(rèn)為:《漢書》通用臧字。從艸,是后人所加。(許慎撰:《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第21頁)。這些“爿”聲字之韻母皆為“陽”韻,段玉裁把這類字都?xì)w于古韻十部。王力把這些字歸在“精”“從”“莊”三紐之中②“將”“醬”“臧”在“精”紐;“墻”“戕”“藏”“床”在“從”紐,“壯”“妝”“莊”“裝”在“莊”紐。(王力:《同源字典》,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都為齒音,且三紐相鄰,古?;マD(zhuǎn)。按照黃侃上古十九紐的觀點(diǎn),“莊”紐并入“精”紐[10]。由此可知,這些字上古為同韻同聲或同韻近聲的“爿”字同音字族,聲源為“爿”聲??贾T字之聲,反推“爿”字讀音,“讀若墻”③《說文解字》中出現(xiàn)“讀若某”二十三次,除了注音外,還兼釋二字的同源關(guān)系。張參、梅膺祚、段玉裁等注“爿”字“讀若墻”,其中也暗含了二字的同源關(guān)系。,在“精紐陽韻”。
先民把樹木劈開,方正堅(jiān)固的木材為“爿”,薄而零散者為“片”。分析“爿”聲字族諸字,大都有堅(jiān)固、隱藏、抵御危險(xiǎn)等義,其義源應(yīng)為“爿”之方正堅(jiān)固的木材。再追尋“爿”(“墻”)聲之本,或源于先民危急時刻提高警惕的呼喊聲,大概如鳥群受驚時發(fā)出的驚叫聲。齒音字,特別是“精”紐,發(fā)音時氣息突然截流,必須使用氣力沖破齒的阻力,是一種表達(dá)較為激動情緒時的發(fā)音方法。為了阻隔危險(xiǎn),先民用方正厚實(shí)的“爿”圍成一道阻隔危險(xiǎn)的屏障,把其命名為“爿”,即“墻”。最初的“墻”應(yīng)是用木材圍起來的,土墻、磚墻為后來產(chǎn)物。木材方正、墻壁厚實(shí),則堅(jiān)強(qiáng)不屈,由此造“壯”“奘”,以示強(qiáng)大④“方”“爿”皆有強(qiáng)大義,二者疊韻,甲骨文二字字形亦近,“爿”可看為“方”之正字。因《說文解字》把“方”解釋為“併船”,歷來學(xué)者對“方”本義的猜測很多,但從其與“爿”的關(guān)系入手,“土方”“木方”“方國”“方向”“方面”等義項(xiàng)的來處豁然可解。許氏所言“併船”,僅為方正堅(jiān)固之木“爿”壯大義的延伸。。“爿”內(nèi)有犬看家護(hù)院,更為強(qiáng)大,故為“狀”。因犬喜卷曲其身,“狀”又有了形狀、狀紙義。人身著衣則壯大,也被衣服裹藏,故有“裝”。女子自我修飾為“妝”?!般荨蓖馕C(jī)四伏,“爿”內(nèi)安居樂業(yè)。“爿”內(nèi)儲藏糧食名為“墻”(牆)。其甲骨文“墻”為(《甲骨文合集》,后簡稱《合集》)[11],從“爿”,雙“禾”,“”⑤《說文解字·部》:“,穀所振入?!瓘娜耄叵笪菪?,中有戶牖?!保ㄔS慎撰:《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第106頁),其義為糧倉,后來此義被“廩”字代替,而“墻”則成為“爿”的專用字;《說文》籀文“墻”為 ,形同甲骨文;《說文》篆書“墻”字為 ,從嗇(上“來”為麥禾,下“回”為糧倉),“爿”聲[3]106。
“爿”內(nèi)關(guān)押奴隸為“臧”?!瓣啊?,從“臣”,從“戈”,“爿”聲,本義為在墻內(nèi)用戈看守關(guān)押奴隸⑥“臣”,本為外族俘虜,不殺死以充奴隸之用,后來成為專職服務(wù)君王的人。?!斗窖浴罚骸瓣啊举v稱也。荊淮海岱雜齊之間罵奴曰臧,罵婢曰獲?!雠^之臧。”[12]《荀子·王霸》:“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勢業(yè)。”《漢書·司馬遷傳》:“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因?yàn)椤瓣啊睘榭囱号`,奴隸被看成不潔之物,“臧”有了不潔的含義,這一義項(xiàng)后造“臟”(繁體為“臟”)字承擔(dān),而“臧”義則專指隱藏、收藏。后又在“臧”上加“艸”,變成“藏”,專指藏匿。隨著時代的變化,“臣”由奴隸變成君王身邊的要員,“臣”不潔的意思逐漸消亡,“臧”又演變出收藏美好事物的義項(xiàng)?!对娊?jīng)·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說文》曰:“臧,善也?!薄按病?,從木,爿聲。取“爿”(墻)的收藏義,床一般都在“爿”內(nèi)屋內(nèi),人在床如藏匿其上,故“寤”、“寐”、“寢”(繁體為“寢”)等諸字皆與“床”有關(guān)①有些學(xué)者依“寤”“寐”“寢”等字皆與“床”有關(guān),判定“爿”為“床”初文,不太準(zhǔn)確。徐玄、徐鍇給“墻”“將”等從“爿”之字皆注“床省聲”,可推知二徐認(rèn)為“爿”為“床”之初文。章太炎也認(rèn)為:“爿”為“床”初文。如果“爿”為“床”初文,那么“墻”則為用床做成的墻,而“戕”則是在床上殺人,“將”則是在床上分肉,義不通。所以,這幾個字應(yīng)是“床”字收藏義的衍生字群。參見章太炎教授,朱希祖、錢玄同、周樹人記錄,陸宗達(dá)、章念馳顧問,王寧主持整理:《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中華書局,2010年,第294頁。?!凹病薄安 钡茸值摹梆凇眲t是“爿”的延伸,取病人臥床不起義。疾病嚴(yán)重,臥病不起,直至最后死去,古人為此造“葬”(甲骨文《合集》17171)[13]字,甲骨文從“爿”或反“爿”。死后埋藏于草土中,后來衍生“葬”字?!霸帷薄瓣啊彪p聲疊韻?!般荨眱?nèi)負(fù)責(zé)分發(fā)食物的人為“將”?!皩ⅰ?,篆書為 ,從肉寸,“爿”聲,義為在“爿”內(nèi)把握分寸分肉的人,因?yàn)榇巳嗽谧逯杏蟹ǘ扔袡?quán)威,后來變成率領(lǐng)軍卒打仗的將帥。“爿”內(nèi)把肉與酒結(jié)合放入“酉”中,制作的調(diào)料為“醬”(從肉酉,爿聲)。外人到自己族群“爿”內(nèi)殺人為“戕”?!墩f文·戈部》:“他國臣來殺君曰戕?!盵3]267《左傳》:“宣公十八年,邾人戕鄫子于鄫?!北緡藲⒆约旱膰齽t為“弒”。
墻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先民依其聲義造了借用“爿”字為“墻”,后又從“爿”孳生出“爿”“墻”聲字族。沒有“爿”(墻),人就沒有院落、沒有房屋、沒有安全感,“爿”(墻)應(yīng)是先民走進(jìn)文明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爿”(墻)的發(fā)展史就是先民文明發(fā)展史的一個縮影。
“爿”,最初的音應(yīng)為“瓣”,源自木石破開時“啪”的聲響,其義為方正的木片。“瓣”,為瓜實(shí),從“辡”得聲[3]146,“辡”為罪人相訟,借分離之“判”得聲,義為分歧[3]311?!鞍辍绷x為紋路分明、相互隔離的瓜瓤?!鞍辍薄捌薄芭小蓖瑢俅揭粼崳础胺珠_”義?!墩f文·半部》曰:“判,分也,從刀半聲?!盵3]86“判”義為用刀把東西分開,其聲“半”,從“?!保鞍恕甭?,義為分物為二②先人造字時,選形亦選聲??础皫汀奔~“八”韻以及鄰近“八”韻這一類唇音字都有“分離”的基本含義。如“貝”“拜”“反”“捌”“北”“崩”“封”“邦”等“幫”紐字都有分離義,此應(yīng)為古人選字聲時的特殊考量。參見蔡德安:《六聲假說》,《復(fù)興崗學(xué)報(bào)》,1973年6月第11期。。《說文·半部》曰:“半,物中分也?!薄鞍搿睆摹鞍恕钡寐?,“八”形指示物之分開,聲則采木石破裂聲。《說文·八部》曰:“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倍斡癫迷唬骸敖窠闼渍Z以物與人謂之八,與人則分別也?!盵4]48江浙方言多且雜,不知段所指何處。后世文字凡從“八”形聲之字族則都源于破裂分別之義。如,“扒”,從手八,八亦聲,義為分開。“汃”,從水從八,八亦聲,四向分開之大水流?!胺帧?,從刀從八,用刀分開,在古音“幫”紐“文”韻,與“八”同紐鄰韻。引“八”聲而不用“八”形的字也多有分離義?!鞍巍?,蒲八切,拔引以出;“殺”,所八切,殺死?!捌啤薄鞍稀薄鞍啤钡榷技s之以“八”音[14]。所以,“爿”讀如“瓣”,其聲音借自“八”,源于劈開木柴時破裂之聲。
《說文·片部》:“片,判木也,從半木?!薄芭心尽本褪前涯静衽_?!澳尽保ǎ┳直慌_之后,左邊一半為“爿”,右邊一半為“片”。段玉裁認(rèn)為“片判以疊韻為訓(xùn)”[4]318,其實(shí),“片”“判”也都屬于唇音“滂”紐,二者雙聲疊韻③“片”“判”與“半”古音同,文獻(xiàn)中常互借?!稘h書·李陵傳》:“陵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虜鄣者相待?!薄鞍搿苯铻椤捌保耙话氡?,即“一片冰”也。《儀禮·喪服傳》:“夫妻牉合?!币匀酥捏w為比喻,夫妻各占一半,合兩半為一整體。參見阮元校刻本:《十三經(jīng)注疏·儀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2391頁。段玉裁引《儀禮·喪服傳》文為“夫妻胖合”,不知何據(jù)?!胺蚱逘灪稀奔础胺蚱奁稀?。“牉”“判”異體字,此借“牉”為“片”?!吨芏Y·媒氏》:“掌萬民之判?!倍斡癫迷唬骸捌疵绞吓凶帧!眳⒁娫S慎撰,段玉裁注,魯實(shí)先正補(bǔ):《說文解字注》,黎明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第318頁。?!墩f文解字》“片”部之后是“鼎”部,“鼎”字下曰“象析木以炊”,而“鼎”字下面正是“爿”和“片”??芍斡癫迷凇捌辈?、“鼎”部之間加入“爿”字也是有道理的。就使用角度言,左右兩片木頭的功能沒有什么區(qū)別,最初的“爿”“片”應(yīng)是同形(只是形上左右反向)同音同義,后來“爿”成為方正堅(jiān)固的木材,“片”成為輕薄零散的木片。后來,輕薄木片義項(xiàng)由“片”來承擔(dān),而“爿”因“墻”的用途增衍了“墻”音,又成為“墻”字初文。不幸的是,作為墻壁的“爿”很快又被“墻”字替代,自己則主要成為構(gòu)字部件,隱藏在“爿”字字族內(nèi),只在讀俗音(“瓣”)時留下一點(diǎn)“爿”字的最初痕跡。從《詩經(jīng)》《論語》等先秦文獻(xiàn)看,至少春秋時期,“爿”“片”已經(jīng)完成了這一分工。
甲骨文中有“爿”單獨(dú)使用,多表示危險(xiǎn)、保護(hù)義。如“貞其有爿”(《合集》14576正甲)[15]2083、“貞亡其爿”(《合集》14576正乙)[15]2083。“爿母庚”(《合集》22238)[15]2873之“爿”,則有祭祀“母庚”以得其保護(hù)義。甲骨文未見“爿”用作墻壁之“墻”。甲骨文中“墻”字也為人名,“小臣墻從伐,擒危美……人二十人四”(《合集》36481正)[15]4541。西周金文有人名“史墻”:“王乎史墻冊令師酉?!盵16]706周時“墻”已承擔(dān)了“爿”之墻壁保護(hù)義?!对娊?jīng)·鄭風(fēng)·將仲子》:“無踰我墻?!薄皦Α睘閴Ρ凇N髦芙鹞闹幸嘤薪琛皦Α睘椤皩ⅰ?。周宣王食器《師寰簋》:“夙夜恤厥墻(將)事?!盵16]706隨著“墻”對“爿”的替代,“爿”作為獨(dú)體漢字的使用頻率漸少去,在后世,僅在俗語中保留?!耙汇萏铩薄皩⒑上憧匙鰞砂脬荨钡茸鳛榱吭~使用,其義則源自最初的方正木材。相對而言,“片”則進(jìn)入大眾日常,成為常用字。同時,“爿”成為文字構(gòu)件后,孳生了一個“爿”字族,其在字族中多以專義聲旁身份出現(xiàn),給其構(gòu)字帶來方正堅(jiān)強(qiáng)的音、義。上文所舉“墻”“將”“床”“臧”等諸字皆是?!般荨薄捌毕噍^,“爿”字漸成為其字族的一個構(gòu)件,而“片”字走向了日常?!般荨钡臉?gòu)件化,承載了“墻”抵御危險(xiǎn)的原始文化義項(xiàng);“片”的生活化,承載了“判”分開事物的原始文化義項(xiàng)。
二字的分工是古人有意為之,還是偶然形成呢?
中國的“左右文化”十分悠久,是中國先民觀察宇宙、世界、自身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思維模式,左向“爿”與右向“片”的不同分工也是這一古老文化的表現(xiàn)。如“取”,右手取左耳。先民狩獵、戰(zhàn)爭中取下獵物或敵人的左耳表示勝利,故造“取”字①甲骨文“取”,有兩類字形:(右手取左耳),(左手取右耳),其以第一類為主流。自金文以后則都為右手取左耳之形。通過這一字形可推測,“左右文化”應(yīng)在周朝禮制時代才完全確立下來。?!白笥椅幕睉?yīng)來自于先民對浩瀚天空的深入觀察。先民通過幾千甚至上萬年的觀察積累,發(fā)現(xiàn)北極星在天空中恒久不動,而其余整個星空則圍繞北極星向左邊旋轉(zhuǎn)(人面北而立)。還發(fā)現(xiàn),星空整體向左旋轉(zhuǎn)的同時,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還向相反的方向做周期性的運(yùn)動②因北極星恒久不動,古人把其稱為“帝星”“北辰”,觀察星空時也以面對北極而立為正位??鬃釉唬骸盀檎缘拢┤绫背?,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論語·為政》)。先民又結(jié)合中國江河以東流為主的特點(diǎn),把星空和日月五星的不同運(yùn)轉(zhuǎn)現(xiàn)象,總結(jié)為“天道左旋,地道右旋”③《易經(jīng)·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風(fēng)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shù)也?!薄!兑住ふf卦》曰:“帝出乎震,齊乎巺,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泵嫦虮狈?,序后天八卦的動向,正是“天道左旋”④先民把“天道左旋,地道右旋”這一規(guī)律應(yīng)用于日常生活,就形成了特殊中國的左右文化,方位、陰陽、尊卑、男女、吉兇、生死等都不離于此?!吨芏Y·考工記》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弊鬄榧漓胱孀谥帲覟榧漓胩斓厣琊⒅?。祖宗近地道,而社稷近天道。傳統(tǒng)建筑坐北面南,如果人面北而立,則“左社右祖”也,亦合“天道左旋,地道右旋”之論?!独献印吩唬骸熬泳觿t貴左,用兵則貴右?!律凶?,兇事尚右。”春秋設(shè)宰、相以輔佐社稷,而武將則保佑疆土。后世左傾表示冒進(jìn)主義,右傾則為投降主義。當(dāng)今國際圓形運(yùn)動跑道,標(biāo)準(zhǔn)行進(jìn)方向?yàn)樽笮?。以上皆為“左右文化”之體現(xiàn)。。概而言之,中國文化中,“左”代表天道的方向,是前進(jìn)之力量,《易》謂“乾能”;而右則代表地道的方向,是滋養(yǎng)之能力,《易》謂“坤質(zhì)”?!白笥椅幕庇绊懥酥袊幕姆椒矫婷?,對漢字的創(chuàng)造與孳生也有深遠(yuǎn)的影響。就字形看,古人對左向的漢字與右向的漢字也有特殊的考量。如,“爿”,方正堅(jiān)強(qiáng)木片,抵御危險(xiǎn)之墻;“片”,反“爿”,輕薄木片;“永”,水流悠長;“ ”,反“永”,支流分派?!搬堋?,左行之道,小步;“亍”,右行之道,止步。就字音看,“左”音與“右”音也有不同的含義。“左”“佐”古音為精紐歌韻,有輔助乾進(jìn)之能力。很多古精紐字也有乾進(jìn)之能。如“爭”(耕韻)、“作”(鐸韻)、“祖”(魚韻)、“事”(之韻)、“錢”(元韻)、“壯”(元韻)、“滋”(之韻)等等。而“右”古音匣紐之韻,這一類字多有坤質(zhì)之養(yǎng)。如“右”,為陰為母;“祐”,祭祀以護(hù)佑;“有”,右手持肉祭祀以獲護(hù)佑為有;“友”,兩手扶持為友等等。由此,左向之“爿”讀如“墻”,其形、音、義皆是方正強(qiáng)大、抵御危險(xiǎn)之義;而右向之“片”則變成了輕薄零散的木片。
“爿”,多音多義字。本義為方正的木片,后用為“墻”字初文。甲骨文“木”()字左半邊為“爿”,右半邊為“片”。
1.pán,方正堅(jiān)固的木片。字音源于樹木被劈開時“啪”的響聲。俗語中多為量詞,表示一個方正的東西。如:一“爿”商店、一“爿”水田。
2.qiáng,用方正堅(jiān)固木片圍城的墻?!皦Ρ凇敝皦Α保ǚ斌w為“牆”)的初文。字音源于上古時先民的一種警覺信號。先民常用堅(jiān)強(qiáng)的木片(“爿”)、樹枝圍成墻以保護(hù)家園,后來“爿”成為“墻壁”之“墻”的初字?!般荨敝袅x被“墻”承接后,“爿”漸轉(zhuǎn)變?yōu)楹斜Wo(hù)、收藏義的漢字構(gòu)件,后孳生了“爿”字形音字 族,如,“墻”“將”“醬”“床”“戕”“壯”“狀”“妝”“裝”“臧”“蔣”等。另外,“爿”還孳生了純字形字族,如“寤”“寐”“寢”等,這些字則是“床”(牀)形義的再衍生,其字音已不同于“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