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論書法在近代中國文字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標準草書”與文字改革的關系為中心①

2022-06-24 12:06:04二松學舍大學文學研究科東京1020075
關鍵詞:錢玄同章草于右任

張 月(二松學舍大學 文學研究科,東京 102-0075)

近代中國的文字改革可分為兩個動向,一個是嘗試用拼音文字取代漢字和將漢字拼音化的“拼音文字運動”,另一個是提倡對漢字進行字數(shù)整理和筆畫簡省的“漢字簡化運動”(也被稱為“簡字運動”或“簡體字運動”)。而關于漢字簡化,有從文字學視角進行探索與實踐的,也有從書法學視角進行探索與實踐的,不過迄今為止的研究大都關注前者。中國關于文字改革的研究是隨著文字改革本身的開展而進行的,且數(shù)量上越來越多。僅針對文字改革過程所進行的史論型研究已相當豐富,例如王力的《漢字改革》(1938)、拓牧的《中國文字拉丁化全程》(1939)、陳望道的《中國拼音文字的演進》(1939)、曹伯韓的《中國文字的演變》(1947)、倪海曙的《中國拼音文字運動史簡編》(1948)、大原信一的《中國的文字改革》(1957)、楊長禮的《中國文字改革運動年表補遺》(1959)、周有光的《漢字改革概論》(1961)、曾德興的《簡化漢字的歷史意義》(1982)、陳永舜的《漢字改革史綱》(1995)、王鈞的《當代中國的文字改革》(1995)、武占坤與馬國凡的《漢字改革史話》(1998)、趙黎明的《漢字革命》(2010)、彭礪志的《草書與近代漢字改革》(2010)、劉曉明的《清末至新中國成立漢字改革史論》(2012)、黃震云的《草書、漢字簡化和國家文化繁榮》(2019)等。這些論著對近代中國文字改革的歷史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和說明,但除彭礪志《草書與近代漢字改革》外,大部分論著都沒有提及以書法的角度和方法所進行的漢字簡化,即使有所提及,也大多聚焦于錢玄同和卓君庸所提倡的以章草進行漢字簡化等,很少提及于右任和“標準草書”。

于右任20世紀20年代一直鉆研和創(chuàng)作碑體楷書和碑體行書,自30年代始將目光轉(zhuǎn)向草書,并開始提倡“標準草書”。筆者認為于右任提倡“標準草書”源于他認識到筆畫繁雜的漢字已經(jīng)無法適應時代需要,而圍繞文字改革眾說紛紜,更有主張廢除漢字采用拼音文字者,也就是說,“標準草書”是作為近代中國文字改革的方案之一而提出的。

迄今為止關于“標準草書”的研究可大致分為以下三種:一是關注于“標準草書”在草書整理和發(fā)展中的貢獻,從書法的角度對其特點以及其在草書歷史中的意義和地位進行論述。二是雖然注意到“標準草書”與文字改革的關系,但仍然是從書法的角度對其進行評價。三是對“標準草書”與文字改革的關系作了概括性的解說,指出于右任認識到要傳承和發(fā)展中國文化,必須改革文字,因此他整理歷代草書,按照“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原則創(chuàng)立了“標準草書”,不過還沒有進行詳細的考察和分析。

總之,雖然關于“標準草書”的研究頗多,但于右任為何關注文字改革、為什么選擇“標準草書”作為文字改革的方案、“標準草書”在文字改革方面作了怎樣的嘗試、對“標準草書”的四原則應該如何看待等,這些問題仍然沒有明確。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考察和分析。本文研究目的同時也是創(chuàng)新之處有以下兩點:一是明確“標準草書”在近代中國文字改革中的地位和意義,二是對“標準草書”創(chuàng)立的背景、目的、經(jīng)過、特點等進行梳理,并將其與其他漢字簡化方案進行比較分析。

一、關于“標準草書”誕生的背景

1.近代文字改革運動的開端(1892-1911年)

中國以漢字簡化為核心的文字改革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1892年,盧戇章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階》,提出了“中國切音新字”,開始了“切音字運動”。中國的漢字并非表音文字,與西方字母或者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相比較,難讀難記,成為文字教育上的一大障礙。盧戇章選取了55個符號,設計出作為漢字音讀用的羅馬式字母,并將其命名為“中國切音新字”。在盧戇章的啟發(fā)下,切音字方案不斷涌現(xiàn),至1911年辛亥革命結(jié)束的近20年間,發(fā)表的切音字方案共有28種,其中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和勞乃宣的“簡字譜”尤為引人注目。

1908年,章炳麟發(fā)表了《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的文章,主張:“欲使速于書寫,則人人當兼知章草”,即以章草來實現(xiàn)漢字簡化。章炳麟的這一主張可以看作是漢字簡化運動的先驅(qū),他也是從書法角度提倡文字改革的第一人。陸費逵的《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體字》一文,提出采用俗體字來簡化漢字。俗體字又稱俗字,是社會上通用的非正規(guī)字體的文字。雖然不能應用于正式文書,但由于其便利性經(jīng)常應用于手寫。陸費逵認為,俗體字可以減輕學習者的負擔,增加識字人數(shù)。

2.文字改革運動的發(fā)展和高漲(1912-1949)

開始于清朝末年的文字改革運動隨著進入中華民國時代而發(fā)展興盛起來。1920年,錢玄同在《新青年》第7卷第3期上發(fā)表了《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錢玄同是廢除漢字派的代表人物,認為漢字除了送進博物館外,沒有其他價值,提出了文字拼音化的主張,但他深知這并不是能夠迅速實現(xiàn)的,于是主張暫且使用漢字簡化的辦法。

1921年,陸費逵發(fā)表《整理漢字的意見》一文,提出將俗體字的字數(shù)范圍限制在2000字左右,并減少漢字筆畫。具體來說,第一階段使用已經(jīng)得到社會認可的俗體字,第二階段改變其他筆畫較多的字的字形,減少筆畫。

1922年,錢玄同向中華民國教育部附屬機構(gòu)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正式提出《減省現(xiàn)行漢字的筆畫案》,認為減省筆畫是順應自然趨勢的行為,筆畫多的字難寫,費時間,不適用,筆畫少的容易寫,省時間,當然適用,提議將古代民間使用的簡體字經(jīng)過整理、法定化后加以推廣。他的這一提議使得簡化漢字運動更加活躍起來。

與此同時,也出現(xiàn)了完全不同的主張。1923年《國語月刊》刊登的《漢字改革號》中,對漢字進行了強烈的否定,主張用羅馬字取代漢字。如果說在近代文字改革運動中最具爭議的是使用漢字還是羅馬字問題的話,那么《漢字改革號》可以認為是文字改革運動的一大轉(zhuǎn)折點。共計199頁的《漢字改革號》中,錢玄同的《漢字革命!》、黎錦熙的《漢字革命軍前進的一條大路》以及趙元任的《國語羅馬字的研究》,共占總頁的一半左右?!稘h字革命!》作為《漢字改革號》的卷首文,可以說是廢除漢字論的典型。

此外,在羅馬字化方案之外,還出現(xiàn)了另一種拼音文字方案,即“拉丁文字化”。1929年瞿秋白發(fā)表《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又發(fā)表《中國拉丁化的字母》,主張采用拉丁字母。1933年焦風在《國際每日文選》第12期發(fā)表的《中國語書法之拉丁化》及1934年魯迅在《社會日報》和《申報》發(fā)表的《門外文談》,則將拉丁文字化運動更加推進了一步。

還有一種方案是對清末的切音字運動進行繼承和修改,創(chuàng)立“注音字母”。1913年起,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組織盧戇章、王照等學者,參照切音字,進行注音字母的研究。

1934年,錢玄同向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提交了《搜采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I備會通過了該提案并決定由錢玄同負責調(diào)查、收集、編輯、發(fā)行簡體字。在錢玄同主持下,1935年編成一部《簡體字譜》,收錄簡體字2400余字。在此基礎上,1935年8月21日,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部令11400號公布了《第一批簡體字表》,表中包括“社會中比較通行的簡體字”324字。同年10月3日,政府訓令第744號規(guī)定,除教育行政機關在各學校、出版單位按規(guī)定的方法和日期采用外,各種書信、布告及公私收據(jù)也可以使用此次公布的簡體字。這是中華民國唯一的、也是中國第一個由政府正式頒布的簡體字表。但是1936年2月,政府發(fā)出了“不必推行”的通知,標志著《第一批簡體字表》事實上被撤回。這一決定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民間對漢字簡化的研究和提倡仍在繼續(xù)。

總之,辛亥革命后,革命的觀念在中國急速發(fā)揚開來,圍繞文字也出現(xiàn)了切音字、注音字母、漢字簡化、羅馬字化、拉丁文字化等各種不同的改革方案,互相唇槍舌劍,爭論不休。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廢除漢字采用拼音文字還是在對漢字進行簡化的前提下維護漢字??梢哉f,中國的文字改革運動主要體現(xiàn)為這兩種構(gòu)想同時進行,并在20世紀30年代迎來了其對立的高峰(表1)。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就是在此背景下推出的。

表1 近代中國文字改革運動概要①資料來源:根據(jù)彭礪志《草書與近代漢字改革》、周有光《漢字改革概論》、陳永舜《漢字改革史綱》等資料整理而成。[1、17、19]

拼音文字化 漢字簡化文字改革運動的開端(1892年~1911年)1892年盧戇章提出“中國切音新字”1908年章炳麟《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主張推行章草1900年王照提出“官話合聲字母”勞乃宣提出“合聲簡字”1909年陸費逵《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體字》主張采用俗體字

3.于右任倡導“標準草書”的動機和目的

至20世紀20年代前后,于右任一直鉆研和創(chuàng)作碑體楷書、碑體行書,從30年代開始,卻將重點轉(zhuǎn)向草書,并開始提倡“標準草書”。關于提倡“標準草書”與當時文字改革的關系,他在題為《標準草書與建國》的演講中說道:

“民國以來,國內(nèi)學者多注意于文字之改革,有提倡注音字母者,有提倡簡字者,且有提倡國語羅馬字者,其用心良苦。蓋皆以為處此大時代中,若沒有優(yōu)良簡便之文字,以為文化進展之工具,便不能立足于大地之上。但是十多年來我們所提倡的,則為標準草書。我們相信,唯有這個辦法,能以接受我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使之發(fā)揚光大,并為子子孫孫每人每日優(yōu)裕許多時間,以增加其事業(yè)的效程?!?/p>

這里明確指出了“標準草書”是于右任等人對文字改革所提出的方案,提倡“標準草書”的目的是借此“優(yōu)良而簡便的文字”以繼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并節(jié)省國民的書寫時間。

那么為什么以“標準草書”作為文字改革的方案?于右任在《標準草書序》中對其理由作了如下說明:

“文字乃人類表現(xiàn)思想,發(fā)展生活之工具。其結(jié)構(gòu)之巧拙,使用之難易,關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F(xiàn)代各國印刷用楷、書寫用草,已成通例。革命后之強國,更于文字之改進,不遺余力。傳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耸码m細,可以喻大。且今之所謂器者,乃挾之以與各國各族競其優(yōu)劣,觀夫古今民族之強弱、國家之存亡,天演公例,良可畏也。然則廣草書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盡文化之功能,節(jié)省全體國民之時間,發(fā)揚全民族傳統(tǒng)之利器,豈非當今急務歟?!?/p>

在此,他強調(diào)了草書在文字改革中的意義,即印刷用楷書、書寫用草書已經(jīng)成為各國的通例,中國也應該像其他國家一樣,印刷和書寫使用不同的字體。這并不是為了發(fā)展草書這種書法藝術,而是為了方便國民書寫,從而增強民族文化的競爭力。

對于書寫方便、節(jié)省時間的重要性,于右任在《標準草書與建國》中這樣解釋:

“文字改良,雖為節(jié)省時間之一事,然以其使用之廣,總吾全民族將來無窮之日月計之,豈細故哉。這是我十余年來竭盡心力,提倡標準草書的唯一原因。”

在此說得很明白了。之所以提倡“標準草書”,原因就是漢字難寫費時,普及和使用“標準草書”能解決這一問題,使國民的書寫時間得以節(jié)省。

于右任強烈反對廢除漢字而從西方引進拼音文字。他在《標準草書序》中說:

“以社會需用之迫切,與民族文化所寄托,家有至寶,若不返而求之,非特不能保守,亦且無形退化,非特不能名天下之變,恐將發(fā)生極端之動搖,有與所載而俱墜之慮?!?/p>

他認為漢字是中國的“至寶”和民族文化的寄托,為何放著不用反而從國外引進文字。不利用漢字不但是文字上的損失,其所承載的傳統(tǒng)文化也將失去。所以他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廢除漢字采用拼音文字的主張。于右任的“標準草書”方案與當時政府簡化漢字的方針相吻合,不過這不僅是因為他的政府要人的身份,從他的言辭中可以看出,他作為一個文化人、書法家,有著強烈的保護漢字和書法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感。

廢除漢字采用拼音文字的論調(diào)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后興起,一時聲勢浩大,但后來逐漸歸于沉寂,淪為空想。究其原因,首先歸結(jié)于漢字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強大的基礎和生命力,不可能簡單地用拼音文字取而代之,其次也歸功于漢字簡化派們的努力。章太炎之后很多人主張通過對漢字進行簡化而維護漢字,于右任及其“標準草書”與其他人相比來得更加堅決和徹底。

二、由書法的視角和方法而進行的文字改革

如前所述,第一次提及漢字簡化是1908年章炳麟的《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以及他當時的相關言論。章炳麟作為中國知名書法家之一,也是試圖以草書(章草)來實現(xiàn)漢字簡化。承繼這個想法并以草書(章草)對漢字簡化提出各種研究和建議的,是他的學生錢玄同。錢玄同也對草書頗感興趣,在編寫一系列簡化字案及《簡體字譜》時,他靈活運用了章草(《急就章》《月儀》《出師頌》《淳化閣帖》和王世鏜《章草草訣歌》)、今草(智永《真草千字文》、陶南望《草韻匯編》)等作為參考資料,可見草書在他的簡化字案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嘗試用章草進行漢字簡化的,除錢玄同外,還有卓君庸和林志鈞。卓君庸在其《章草考》中主張以章草簡化漢字,同時在“章草楷化”上進行了探索。與主張“印刷用楷、書寫用草”的錢玄同不同,卓君庸提出了印刷體也用章草的設想。為此,他成立了“字體研究會”,致力于章草的楷書化。法學家、書法家林志鈞當時與卓君庸一同任教于北京大學,共同參與北京大學內(nèi)成立的字體研究會,致力于用章草簡化漢字及將章草楷書化。

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成員之一的徐昂也贊成用草書簡化漢字并在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的年會上提出了完全以草書作為通行字體的議案。他認為:“各國通行字體,均用草書,取其便易。我國習俗,以真楷為重,費時實甚,似宜定草書為標準,提倡推行。草體,宜擇舊有書法中筆畫極簡者用之”。

學者呂思勉與徐昂持相同主張。他在當時發(fā)表的《反對推行手頭字提倡制訂草書》一文中說:“欲求中國文字,簡便適用,唯有制訂草體而推行之一法。草書一推行,書寫之難,不期其解而自解,而于認識之難,亦無所增益,何也?真草平行,本為文字之常軌,不能廢一而專任其一也”。他強調(diào)草體范字的制定和推行是漢字簡化的唯一方法,認為只要推行草書,書寫難的問題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草楷并用,漢字的識別也不會變難。

出版了《常用簡字表》的陳光堯也提倡簡體字,他認為簡體字是“包括簡易之古文、篆書、隸書、行草、章草、今草、別體、俗字等字體,凡筆畫簡于現(xiàn)行之楷字而使用簡易無流弊者,即統(tǒng)稱之曰簡字”。也就是說,以行草書為主要對象,包括篆書、隸書在內(nèi)的各字體中筆畫簡易的都可以作為“簡體字”看待。

《簡體字典》作者、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容庚也是也主張用行草書進行漢字簡化。他長期從事行草書教學實踐,根據(jù)其經(jīng)驗:“以科舉之故,六朝以來字體猶未大變。而作文之稿與人之牘,每以行草書之”,因此行草很容易適應。

提倡“標準行書”的黃仲明在很多方面效仿于右任的“標準草書”。他提倡行書的“標準化”和普及作為漢字簡化的手段,其原則也優(yōu)先列舉了“簡而易識”和“標準化”兩項,與于右任“標準草書”四原則中的“易識”“易寫”“準確”相近。

如上所述,除于右任外,還有多位學者從書法的視角對漢字簡化進行了思考和提倡。五四新文化運動后,書法曾一度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舊學”被主張廢除漢字的人作為反對和攻擊的對象,但在于右任等人的努力下,書法反而成為漢字簡化的重要方式。20世紀30年代前后,以書法的視角和方法對漢字進行簡化的主張已然成為漢字簡化運動的主旋律(參見表2)。

表2 近代中國文字改革中基于書法視角的提議①資料來源:根據(jù)1920年《新青年》、1936年《簡體字典》、黃仲明《標準行書之研究》、1941年《草書月刊》等資料整理而成。[21、26、28-29]

于右任及其“標準草書”是基于書法的視角和方法進行漢字簡化的提議之一,但與其他人的提議相比有以下幾個特點。①選字的準確。其他漢字簡化論者,不管字體、書體、出處,幾乎都拿來用于漢字簡化。例如錢玄同所說的“無論古字、俗字、本字、借字、楷書、草書、只要合于(減省筆畫)這個主張的,都可以采取”,就是最典型的想法。于右任注重字體、書體和出處的“準確”性,大部分選字都是從歷史名家的書作中比較選定,幾乎不使用來歷不明的字,如果原有書作中沒有合適的字,則由于右任和他的草書社按照“標準草書”四原則作出,并注明出處為“草書社”。②選字之美。其他漢字簡化論者主要著眼于筆畫的簡省,傾向于選擇筆畫少、易寫甚至比較接近楷書寫法的字。于右任對“標準草書”首先以實用性為先,注重“易識”“易寫”,但同時也把“美麗”作為原則之一,對字的藝術性、美觀性也有一定的考慮。③制作簡體字的實踐。于右任以外的漢字簡化論者除了前面提到的卓君庸和林志鈞對章草楷書化的摸索以外,幾乎都停留在對原有字的選擇、收錄、應用上。于右任除了在選字上做了大量功課以外,還在對文字的偏旁進行整理、分類的同時,制作出若干代表符號,以此來實現(xiàn)文字的符號化和通用化,這一點值得大書特書。

三、面向文字改革的“標準草書”的內(nèi)容及特色

1.印刷用楷、書寫用草

于右任為什么選擇草書這種難識難寫又缺乏實用性的書體作為文字改革的手段呢?這首先是基于他的“印刷用楷,書寫用草”,也就是把印刷和書寫分開來的思路。對于這一點,他在《臨標準草書千字文自序》一文中作了如下解讀。

“歐美各強國,科學進歩,文字亦簡,印刷用楷,書寫用草,習之者皆知其便。吾國文字,書寫困難,欲持此自立于競爭劇烈之世界,其結(jié)果則不遺必變,不變則全部落后,有必然者?!薄拔淖指牧迹m為節(jié)省時間之一事,然以其使用之廣,總吾全民族將來無窮之日月計之,豈細故哉?!薄敖陣医ㄔO皆突飛猛進,而吾輩負荷之文字改進工作,則無法趕上,憾也何如?!?/p>

錢玄同也有“印刷用楷,書寫用草”的主張,但他的“草”是指章草,于右任最早也關注章草,想把章草作為文字改革的應用字體,但在整理階段發(fā)現(xiàn)它有許多缺點,例如很多字的草法太落后,有些并不是草書;很多字已是死字,并不適用;草法不一致,并非“一字萬同”,等等,遂放棄使用章草而創(chuàng)立“標準草書”。

2.限制字數(shù)

漢字簡化主要分為字數(shù)的簡化和筆畫的簡化兩種,字數(shù)的簡化是指限制字數(shù),選定常用字,筆畫的簡化是減少筆畫,以簡體字代替繁體字。究其原因,還是由于漢字字數(shù)太多,很難記住,同時筆畫也多,很難書寫。于右任便設法在這兩個簡化上下工夫。

關于字數(shù)的限制,于右任將常用字首先限制為約千字,稱為《標準草書范本千字文》(以下稱《標準草書》),又稱《圣千》,前后修改、出版了十次?!稑藴什輹氛挠蓛蓚€內(nèi)容組成,一個叫“圣千”,收錄千字范本,另一個是凡例與釋例,即書寫方法和規(guī)則。

對于一般人特別是對于初學者來說,要記住數(shù)量龐大的漢字絕非易事,因此日常生活中對字數(shù)進行限制,選定常用字的探索歷來有之。南北朝時周興嗣作《千字文》,此后被廣泛使用?!稑藴什輹肥菍⒃小肚ё治摹分械那ё钟谩皹藴什輹睂懢?。不過,于右任等人并非將文字原封不動地收錄。為了讓大家學到更實用的文字,每次修訂都會更換一部分文字。例如,在《標準草書》第三版中,8畫最多,為92個字,其次是12畫,為81個字,而在第四版中,12畫最多,為99個字,其次是8畫,為96個字,10畫為92個字,依此類推??梢娪谟胰蜗朕k法盡量在千字中收錄使用頻度較高的文字。

3.偏旁部首的符號化和共通化

關于筆畫的簡化,“標準草書”采取了偏旁部首的符號化、共通化。具體來說,在對偏旁部首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出了五種代表符號,根據(jù)部首的位置歸納為左旁、右旁、字上、字下、雜例五種。(1)左旁。包括人、手、享、示、心、走、阜、足、齒、朱、牙、扁、音、良、子、酉、豕、骨、豸、角、桑、虎、首、(左旁)月、(左旁)武、(左旁)日、(左旁)七等27個字符,一個字符代表多個偏旁。如伊、徒、論、海左邊的部分分別是“イ”“彳”“言”“氵”,但用“標準草書”書寫時,都是同一種寫法。以下類推。(2)右旁。包括刀、又、頁、屬、公、帚、兩、彔、豆、瓜、辛、易、中、司、既、氏、多、尤、夆、芻、(右旁)七、(右旁)武、(右旁)月等23個字符。(3)字上。包括艸、門、雨、廠、林、北、(字上)日等7個字符。(4)字下。包括木、辵、二、寸、巾、大、(字下)日等7個字符。⑤雜例。分為對稱符、右上符、左下符、交筆符、補筆符五種,如盤、盜、祭、熟、盟、璧的右上部分分別為“殳”“欠”“又”“丸”“月”“辛”,而用“標準草書”書寫時,皆為一種寫法。這樣,左旁27個字符,右旁23個字符,字上7個字符,字下7個字符,雜例8個字符,共有72個符號。按于右任的說法,掌握這72個字符后,所有漢字都能實現(xiàn)快速、簡便的書寫。因此,“標準草書”其實具有減少字數(shù)和減少筆畫兩個效果。

“標準草書”中的“標準”主要是指代表符號,即將以往書寫方式不同的偏旁統(tǒng)一成一種“標準”的書寫方式。這只是將歷來寫法因人而異,難識、難寫的草書從眾多寫法中精選出一種而加以統(tǒng)一,使其變得易識、易寫,從而實現(xiàn)草書的實用化和大眾化。其本身只是漢字簡化的一個具體方案,而并非為全體草書制定“標準”。

四、結(jié)語

以上對“標準草書”創(chuàng)立的背景、理念、內(nèi)容以及與文字改革的關系進行了考察分析,明確了“標準草書”是作為近代中國文字改革的一個方案而提出的。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圍繞文字改革的討論愈演愈烈,廢除漢字采用拼音文字的主張與簡化并維護漢字的主張尖銳對立,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皹藴什輹弊鳛闈h字簡化方案被提出,主張通過“標準草書”對漢字進行改革、反對導入拼音文字。

于右任提出了“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原則,作為“標準草書”的理念,顯然重點放在了“易識”“易寫”上,也要求寫法“準確”“美麗”。也就是說,重視實用、美觀為次,從這四原則來看,“標準草書”的主要目的是文字的大眾化、實用化,而非書法的藝術性。

關于文字改革的具體方法,“標準草書”主張“印刷用楷,書寫用草”、限制字數(shù)、偏旁部首符號化、共通化等。特別是72個代表符號的建立,將以往不同的部首寫法統(tǒng)一為一種寫法,使草書也能實現(xiàn)“易識”和“易寫”。“標準草書”是有意將草書作為一種文字改革的規(guī)范,并非是為草書藝術樹立標準。

30年代前后,以書法的視角和方法對漢字進行簡化的嘗試日盛一日,漢字簡化運動也隨之達到了高潮。在漢字簡化論者的努力下,曾經(jīng)盛行一時的廢除漢字采用拼音文字的論調(diào)在40年代后逐漸消沉。與錢玄同、卓君庸等其他漢字簡化論者相比,于右任對漢字簡化提倡和實踐都更加徹底,而且在主張以“標準草書”作為漢字簡化的應用字體、樹立“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原則、積極進行包括偏旁部首的符號化在內(nèi)的文字改革的實踐等方面都獨具特色。

猜你喜歡
錢玄同章草于右任
近現(xiàn)代章草觀念及其創(chuàng)作(上)
中國書法(2023年3期)2023-08-23 05:08:38
審查史料的真?zhèn)巍X玄同晚年對今古文經(jīng)問題的討論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40:16
討源皇象 規(guī)模右軍 試論趙孟頫對章草的復興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4:00
民國多面奇才:于右任
藝術品鑒(2020年11期)2020-12-28 01:36:22
談張耀山的簡章
中華書畫家(2020年6期)2020-07-06 06:33:46
錢玄同食言
做人與處世(2020年6期)2020-04-19 10:04:26
章草對聯(lián)
海燕(2020年2期)2020-02-29 04:07:04
望我大陸
錢三強與父親錢玄同
文史春秋(2016年1期)2016-12-01 05:41:51
錢玄同與《國音常用字匯》
西乌珠穆沁旗| 同江市| 房山区| 临夏市| 潢川县| 红桥区| 烟台市| 黔南| 辽阳市| 凯里市| 海城市| 泰宁县| 开平市| 盐亭县| 富川| 青铜峡市| 铁岭县| 厦门市| 安陆市| 余姚市| 金坛市| 祁连县| 汉阴县| 文山县| 五指山市| 汝州市| 南岸区| 丰县| 修文县| 长丰县| 江川县| 太谷县| 茂名市| 霍山县| 凯里市| 桃园县| 灌南县| 濮阳市| 青州市| 盐城市|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