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俞,馬倩瑩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 201620)
企業(yè)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雖然增加了公司的經營效率,但同時也引發(fā)一系列信息不對稱問題和道德風險,從而增加代理成本。為此,企業(yè)聘請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第三方監(jiān)督機構,對企業(yè)本年的財務報告進行外部審計并出具相應的審計意見報告,事務所據此收取審計費用,但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事務所所收取的審計費用各有差別。有研究表明,其中可能存在一些審計意見購買的行為,如高管團隊的審計背景、會計師變更、異常審計費用等(張俊民等,2013;伍利娜,2013;蔡春,2015),這些都會導致異常審計費用的出現。
現階段國外對于審計費用的研究比較成熟,針對其影響因素、收費問題及現象已有相較完善的研究,國內由于中國特殊的國情和資本市場起步較晚,對于審計收費的研究也要因地制宜,入鄉(xiāng)隨俗。目前,學術界對于審計收費的研究逐步轉向公司管理層的特征與審計收費的關系,如高管審計背景會提高審計收費,但“校友關系”可緩和這種收費(張俊民等,2013),CEO財務背景會降低審計收費(秦騰,2017)。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還是針對單個高管背景特征的影響,少有研究高管團隊對于審計收費的影響,這與公司集體經營決策行為不一致,故而本文主要嘗試性研究高管團隊的財務工作經歷對于審計收費的影響,以及在不同產權性質的公司有何區(qū)別。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高管作為企業(yè)的代理人,對企業(yè)的日常經營擁有決策權,在經濟學中理性經濟人的假設下,高管將通過盈余管理、轉移資產等手段獲取私人利益,但在實際環(huán)境中,不存在完全的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根據高層梯隊理論和行為金融學的相關理論,高管決策將受到自身特質影響,即使在相同信息不對稱背景和利益沖突的情況下,不同的高管做出的決策也不同。此外,高管做出危害企業(yè)利益的行為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打鐵還需自身硬”,若高管想要通過盈余管理、過度投資來將公司利益據為己有,高管本身應該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否則其機會主義行為動機將受到嚴重的限制,比如蔡春等(2015)在研究中發(fā)現,擁有審計背景的高管通過盈余管理增加了公司的審計風險,從而增加額外審計收費。Scott et al.(2015)研究發(fā)現,管理者的過度自信程度越高,審計費用越低。同時根據高層梯隊理論,除研究高管個體特征的影響以外,可以將高管團隊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和預測企業(yè)的組織策略和績效表現水平,且團隊決策有助于降低決策失誤的風險,如陳小鵬(2018)研究表明,高管團隊中具有法律背景的人數占比與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
從風險評估角度分析,公司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高管作為公司的經營者,公司的業(yè)績不僅受到外部投資者關注,也決定其薪酬的重要指標,基于外界壓力和自身利益,管理者可能通過盈余管理來操縱公司的利潤,使公司賬面更為美觀,有證據表明,一些企業(yè)可能存在實施盈余管理的行為,且真實盈余管理與應計盈余管理之間可互相代替,管理者選擇何種盈余管理的方式都是在衡量二者的成本和面臨的風險之后做出的選擇。當監(jiān)管環(huán)境形勢力嚴峻時期,公司將選擇更為隱蔽的真實盈余管理,而真實盈余管理對于公司長期業(yè)績造成的負面影響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Roychowdhurry,2006;蔡春等,2011/2013;李增福等,2011)。陳松(2018)在研究中發(fā)現高管團費可用來彌補過高的審計風險。
同時,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將對公司生成財務報告的完整過程進行審核和監(jiān)督,確保財務報告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阻止高管進行盈余管理,所以當高管想要進行盈余管理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時,高管可能會有意忽略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池國華(2014)在其研究中指出高管的不同背景特征對于其公司的內部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內部控制質量越差,則更有利于高管進行盈余管理,但這種行為將導致審計師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控制風險的增加,從而增加其工作成本,最終導致事務所向公司收取額外的審計費用,李百興等(2019)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收費存在負相關關系。綜上,事務所可能會因為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建設不夠完善和較高水平的盈余管理行為而要求額外的審計收費。
此外,相比單個高管的決策,擁有不同背景特征和專業(yè)技能的高管團隊所做出的決策更為全面和準確,所以在治理結構比較成熟的公司中,一般都會選擇集體決策,因此從團隊層面來研究高管財務背景特征比研究單個高管的背景特征更能夠解釋組織績效?;谝陨戏治鎏岢黾僭O一:
H1:高管團隊中,擁有財務背景的高管比例越高,異常審計費用也越高。
由于我國獨特的政治制度,企業(yè)類型分為國有企業(yè)和非國有企業(yè),企業(yè)產權性質的不同導致其高管決策方式有不同差別,其經營企業(yè)的方式也不同,故而對于其審計收費的影響也有所差別。從晉升機制角度分析,非國有企業(yè)高管的能力除企業(yè)自身業(yè)績之外,還將受到經理人市場的認可和評估,所以某一年的業(yè)績對非國有企業(yè)的高管來說并無太大影響。而國有企業(yè)的高管主要是由國資委或當地政府任免,其升職加薪與企業(yè)業(yè)績息息相關,企業(yè)的經營業(yè)績等同于政府官員的“政績”,所以相比非國有企業(yè),國有企業(yè)中擁有財務背景的高管可能會更加忽視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并且通過自身專業(yè)的技能來加大操縱利潤的行為,以此來美化自己的“政績”,從而獲得晉升的機會。但如此一來,國有企業(yè)的內部控制質量低下,大大提高了企業(yè)高管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導致審計過程中審計風險的增加,從而增加了工作成本,而事務所所要求的審計收費也會額外增加,故而提出假設二:
H2:相比非國有企業(yè),國有企業(yè)中高管擁有財務背景對異常審計費用的影響更加顯著。
本文選取2008-2020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以下原則篩選:剔除金融行業(yè);ST和*ST公司;剔除數據缺失的樣本。根據上述處理得到26816個觀測值,并對所有的連續(xù)變量進行1%的Winsorize處理。本文研究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
1.高管團隊財務背景特征
高管的定義,根據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把上市公司總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董秘,以及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其他人員劃分為高管范疇。本文將管理者的財務背景定義為擁有金融或者財務工作經歷,二者符合其一即為擁有財務背景。最后計算高管團隊中擁有財務背景的高管占比,作為本文研究的解釋變量。
2.異常審計費用
參考陳杰平(2005)計算異常審計費用的方法,并參考相關文獻,本文利用上市公司規(guī)模和特征、審計風險和復雜度等因素構建審計費用影響模型(1),利用模型(2)構建預期審計費用,異常審計費用(ABAF)為兩者之差,即殘差ε。
3.控制變量
參考蔡春(2015)以及余玉苗(2020)等現有文獻,本文選取的控制變量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表
為驗證假設一,本文構建模型(3)來檢驗高管團隊中有財務背景人數占比對異常審計收費的影響。
為驗證假設二,本文構建模型(4)來檢驗在不同性質的企業(yè)中,高管團隊中有財務背景人數占比對異常審計收費的影響。
如表2所示,異常審計費用(ABAF)均值為-0.001,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為2.054,說明事務所對企業(yè)的收費存在一定的差別,而負向的異常審計收費可能是審計師事務所采用低成本戰(zhàn)略來招攬客戶所導致。上市公司高管團隊中擁有財務背景人數占比(Financeratio)均值為0.363,說明少部分公司的高管團隊中高管有財務工作經歷、產權性質(SOE)的均值為0.405,中位數為0,說明一半以上的公司為非國有企業(yè)。從公司特征來看,公司規(guī)模(LnAsset)、存貨和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Invrec)、流動比率(Current)、資產負債率(Lev)、總資產回報率(Roa)的均值和中位數相差不大,分布偏度比較小,而虧損(Loss)的均值和中位數相差不小,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也比較大,說明不同公司的盈利狀況有明顯的差別。從會計師事務所的特征來看,被“四大”審計的公司數量遠小于被“非四大”審計公司的數量,同時審計意見(Opinion)的均值為0.965,中位數為1,說明絕大多數公司都被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不同的企業(yè)之間差異比較小。從公司內部控制來看,公司內部有無缺陷指標的均值為0.292,中位數為0,說明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數量比較少。
表2 變量描述統計
表3是本文的基本回歸結果。
首先,根據模型(3)對所有的樣本進行回歸,回歸結果是表3的第一列,可以看出高管財務背景(Financeratio)的回歸系數是0.131,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高管的財務背景對企業(yè)的異常審計費用有顯著的影響,說明擁有財務背景比例每增加一個單位,異常審計費用的數值將增加0.131。同時,根據下表,公司規(guī)模(LnAsset)、流動比率(Current)、總資產報酬率(Roa)、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Shrcr1)、內部控制是否有缺陷(ID)對于異常審計費用有負向作用,這有利于降低異常審計費用,而審計意見(Opinion)對于異常審計費用有正向影響,這可能是因為公司愿意付出更高的審計費用來換取審計師出具無保留審計意見。此回歸結果驗證了假設1,即高管團隊中,擁有財務背景的高管比例越高,異常審計費用也越高。
表3 基本回歸結果
為驗證H2,本文按照模型(4)首先對所有的樣本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3第二列所示,高管財務背景(Financeratio)的回歸系數是0.163,在1%的水平上顯著,與第一列結果相似,控制變量也未發(fā)生明顯變化,高管財務背景和企業(yè)性質的交乘項在5%的水平上顯著,但是可以看到其回歸系數為-0.077,表明企業(yè)的實際控制人是否國有對高管財務背景和異常審計費用有影響。
隨后,本文將樣本按照產權性質分為國有企業(yè)樣本和非國有企業(yè)樣本,并且按照模型(3)進行回歸,結果為表3的第三和第四列,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國有企業(yè)中還是非國有企業(yè)中,兩者結果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并且回歸系數都為正,說明高管的財務背景對于異常審計費用都有正向作用,同時非國有企業(yè)組的高管財務背景的回歸系數為0.161,大于國有企業(yè)組的高管財務背景的回歸系數0.1,說明高管的財務背景對于異常審計費用的影響在非國有企業(yè)中更顯著。該結果違背了假設2,這可能是因為相較于非國有企業(yè),國有企業(yè)因為“背靠”國家,可供其選擇的事務所更多,議價能力更強,并且可能其不一定需要“四大”來進行審計表明其審計質量非常高,以此來吸引外部投資者的投資。但是在非國有企業(yè)中,外部投資者和債權人相較于“非四大”,會更加相信“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結果,張鐵鑄和沙曼(2014)研究發(fā)現,被審計單位所在的地區(qū)、板塊以及所有制方面對于其審計收費有一定區(qū)別影響,同時鐘鳳英和范曉萌(2018)研究表明,審計公司的事務所規(guī)模與審計費用之間成正相關關系,所以是否是會計師事務所的選擇導致了不同企業(yè)性質的公司在審計收費上的差異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在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時,參考蔡春(2015)的文獻,采用總審計費用代替境內審計費用來計算異常審計費用,計算及回歸方式與前文相同,其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第一列和第二列都為全樣本回歸,第三列和第四列為分樣本回歸,結果與表3一致,說明本文結果有較好的穩(wěn)健性。
表4 穩(wěn)健性檢驗
高管作為企業(yè)的實際運作的執(zhí)行人,可以決定公司相關會計政策的制定,而相關利益者則通過對管理層的影響來間接操控公司的利潤。高管團隊在管理運行公司的過程中,既要承受來自外界的壓力,還有自身利益的驅使,在做決策時需要在二者之間進行權衡,權衡過程中根據高層次梯隊理論和行為金融學理論,高管團隊的個人特征以及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對于決策結果都有一定的影響,其中高管的財務工作經歷對于高管在進行日常決策和經營管理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本文選取2008-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和高管的相關數據進行研究驗證,結果表明在高管團隊中,擁有財務背景的高管比例越高,異常審計費用也越高,并且在非國有企業(yè)中,這種影響更為顯著。雖然在非國有企業(yè)中更為顯著這一結論與本文的假設相違背,本文也給出相應的解釋,但其影響機制是否如本文給出的解釋一般還有待驗證。
根據本文的研究結論得出以下啟示:一是對于企業(yè)來說,應該注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監(jiān)督機制和激勵機制并行,從而保證公司運營決策的正確性和財務報告的真實性以及減少高管的逆向選擇問題;二是對于事務所來說,應該重視被審計單位高管的背景特征,提高識別盈余管理的能力,準確把握審計風險,正確收取審計費用;三是對于投資者來說,不僅要關注企業(yè)的財務報告和審計報告,管理層的背景特征也值得重視,通過分析公司高管團隊的背景特征,更好地把握公司整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