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飛 朱銳 陳君 胡炎鳳
[摘 要]在“三全育人”的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實踐育人已經(jīng)上升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種教育理念。開展實踐服務活動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既是促進大學生黨員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學生黨支部活力的重要載體。文章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學生黨支部參與雙奧城市建設實踐活動為例,探討黨支部以社會實踐、黨支部共建和志愿服務為載體形式,在實踐過程中確定服務方向點、延長服務時間線、擴大服務覆蓋面,對理論知識不斷強化、轉化與拓展,以增強學生黨支部活力和達到育人效果。
[關鍵詞]實踐服務;學生黨員;黨支部活力;載體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04-0258-03
在“三全育人”的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實踐育人已經(jīng)上升為一種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投身基層建設成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回信中勉勵青年人“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帶領學生黨員投身于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使其參與社會建設,切身感受國家的改革與發(fā)展,在實踐中不斷磨煉與成長,有助于學生黨員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內化為自身的思想認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黨支部增強組織力與活力。
一、學生黨支部活力不足與學生實踐服務存在的問題
學生黨支部存在活動形式單一、缺乏對外交流、服務意識薄弱等問題,導致黨支部活力不足,而常規(guī)的學生實踐服務項目也存在“方向偏、時間短、覆蓋面小”等問題。
(一)學生黨支部活力不足的原因
1.學生黨支部活動形式單一,教育效果欠佳
理論學習作為學生黨支部的主要活動內容,對黨支部成員增強自身知識儲備和提升人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但傳統(tǒng)的室內會議形式和“填鴨式”的灌輸形式對青年學生缺乏吸引力,往往會導致其學習效果不明顯、認識不深刻等問題的出現(xiàn),長此以往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一些學生黨支部開始探索豐富活動形式,在學習中加入競賽、游戲、情景模擬等環(huán)節(jié)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增強了黨支部的活力。但理論最終是要用于實踐之中的,學生要走進社會、走進基層去了解中國的民情和發(fā)展,因此,黨支部活動形式應從室內向室外進行拓展。
2.學生黨支部對外交流缺乏,拓展活動較少
學生黨支部在遇到需要合作開展活動時會優(yōu)先選擇與校內其他學生黨支部或教師黨支部進行聯(lián)誼。這個一方面是因為在學校內部容易找到共同開展活動的合作對象,場地和時間也便于安排;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校學生無法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并受活動經(jīng)費的限制,導致其與外界交流的機會相對較少,與企業(yè)單位和基層組織無法建立起長期合作的聯(lián)系。大學生自身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青春活力,其黨支部若能與鄉(xiāng)村或企業(yè)等基層的黨支部對接合作,必然會為對方注入新生力量以及豐富活動的思維和方式。因此,學生黨支部需要與社會外界合作,為自身提供展示知識儲備和才華能力的舞臺,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3.學生黨支部服務意識薄弱,社會貢獻有限
一些青年學生由于社會閱歷相對較淺,思想尚不成熟,容易受到西方多元化思想的沖擊,加之現(xiàn)今 “精致的利己主義”在學生中盛行,使得部分學生缺乏社會服務意識。若不及時加以引導,必然會對其價值觀念培育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學生黨支部在發(fā)展黨員、培養(yǎng)黨員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進入基層、了解國情、奉獻社會,培養(yǎng)、增強學生黨員的社會服務意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二)學生實踐服務存在的問題
1.實踐目標不夠清晰,對活動成果沒有規(guī)劃
實踐服務團隊對實踐的目標和成果沒有規(guī)劃。團隊在確認實踐主題后,往往不能進行廣泛而細致的調研,未能全面了解實踐地的實際情況和服務受眾群體的需求,服務方向不能準確確定,或服務方向與實踐地的實際需求不符,導致調研結果、數(shù)據(jù)分析和對策方案的實用性不強,缺乏實踐成果向科研成果轉化的價值,達不到“按需設項、據(jù)項組團、雙向受益”的社會實踐要求。
2.實踐時間短暫,活動容易流于形式
社會實踐的活動都在暑假期間進行,除前期籌備、后期總結外,實際活動時間僅持續(xù)一周甚至只有一兩天?;顒娱_展周期短,與實踐地無法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導致活動易流于形式。部分學生在社會實踐選題階段,選擇了距離本校較遠的地區(qū),也沒有充足的經(jīng)費支持。遙遠的路途、昂貴的交通住宿費用和短暫的活動時間,都會導致實踐項目沒有實際進展。
3.實踐覆蓋面狹小,活動效果有限
國家向高校參與社會實踐的團隊提出了“目標精準化、工作系統(tǒng)化、實施項目化、傳播立體化”的實踐要求,但部分以調研為主要目的的社會實踐,最終僅有一份調研數(shù)據(jù)結果,沒有針對相關數(shù)據(jù)提出進一步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無法將解決方案付諸實踐。服務實踐中也存在受益人群少、宣傳覆蓋面狹小的問題,無法取得實踐應有的活動效果。
二、學生黨員參與實踐服務的載體形式
學生黨支部增強活力需要走向“田間地頭”,走進企業(yè)單位,加強與社會的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學生的服務意識,而且實踐服務是學生了解國情、服務社會的不二選擇。比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地學院”)學生黨支部參加服務冬奧的實踐服務,形成了社會實踐、黨支部共建和志愿服務多種服務載體形式,在增強黨黨支部活力的同時解決了傳統(tǒng)實踐中“方向偏、時間短、覆蓋面小”的問題。
(一)以社會實踐為載體,確定服務方向
地學院學生黨支部組建暑期實踐團隊,充分發(fā)揮青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分析奧運會場館后期利用和文化宣傳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為冬奧會場館建設提出相關改善意見,確定實踐團隊的服務方向。實踐團隊成員基于數(shù)據(jù)分析對歷史上各個奧運城市的相關指標進行評價,根據(jù)調研結果確定宣傳指數(shù)、剩余潛力開發(fā)指數(shù)、文化影響因子三大評價指標,運用SAS軟件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得出各指數(shù)與其子指標的相關關系式,并建立評價標準。同時收集北京奧運會場館使用情況的相關參數(shù)指標,并利用所得關系式計算進行評價。評價等級分別達到優(yōu)和良,根據(jù)這個結果知道在奧運場館剩余潛力開發(fā)、奧運文化影響方面還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因此,團隊將開發(fā)奧運場館剩余潛力、提高奧運文化影響力作為雙奧城市建設的主要服務方向。
實踐團隊成員分別前往北京五棵松體育館、北京市國家體育場和北京市國家游泳中心等地進行實地調研,在收集場館相關指標數(shù)據(jù)的同時,也了解各奧運場館的修建歷史和現(xiàn)今的商業(yè)價值并進行視頻采訪,調研普通民眾對奧運場館的看法。通過對歷年奧運會的舉辦情況進行分析尤其是借鑒北京市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舉辦經(jīng)驗,對2022年冬奧會提出發(fā)揮特色建筑物的地標作用、對賽后奧運場館和設施的充分利用做出長遠規(guī)劃、利用奧運熱潮迅速提升旅游業(yè)地位及加大冬奧會宣傳經(jīng)費投入的相關改進意見,并將長遠規(guī)劃奧運場館的利用價值作為此次服務冬奧社會實踐的主要方向。
(二)以黨支部共建為載體,延長服務時間線
為使服務冬奧的時間能夠長期延續(xù)、活動能長久進行,地學院研究生以“紅色1+1”基層黨支部共建工程為載體,多次前往冬奧會高山滑雪的場地——北京市延慶區(qū)西大莊科村,與村委會開展交流座談,并與村支部確立長期的活動共建關系。西大莊科村作為冬奧會場館所在地,其總體功能定位是國際一流的高山滑雪中心和雪車雪橇中心、國家級雪上訓練基地、綠色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典范工程、區(qū)域性山地冰雪運動旅游休閑冬奧主題公園[1]。在共建活動中,學生參觀西大莊科村土地一級開發(fā)項目沙盤模型,了解冬奧會延慶賽區(qū)規(guī)劃建設情況,共同探求長期服務雙奧城市建設的計劃機制,規(guī)劃服務冬奧宣傳的活動內容。同時,學生黨員深入基層,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積極探尋冬奧場館建設過程中的優(yōu)秀事跡,對崔桂軍七年如一日防火護林以及徐建喜成立服務保障隊為冬奧選址保駕護航等先進事跡進行記錄與宣傳,引導學生黨員學習基層黨員干部為冬奧會全心奉獻的精神,樹立為冬奧建設貢獻力量的決心。
(三)以志愿服務為載體,擴大服務覆蓋面
為擴大冬奧服務的覆蓋面,使冬奧知識全民普及,地學院研究生在中小學中開展“北京冬奧會宣講活動”。團隊成員在講解過程中與小學生溝通互動,對冬奧會的歷史、舉辦冬奧會的意義進行詳細宣講,為小學生介紹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籌辦進展情況,引導青少年學習冬奧會的比賽項目內容,了解掌握冰雪運動的技術要點。服務團隊以青少年為重點,全力引導大眾參與冰雪運動,推廣冰雪運動相關項目,滿足大眾了解冰雪運動知識、參與冰雪運動的多樣化需求。
三、學生黨員參與實踐服務的價值意蘊
冬奧會的成功申辦是中國向世界展示風采、將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的又一契機,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助力雙奧城市建設、服務冬奧城市宣傳具有重要的價值意蘊。
(一)這是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的一項需求
北京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雙奧城市,為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添上了一抹新色彩。奧運會是一項舉世矚目的盛大活動,具有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綜合效應。歷史經(jīng)驗已經(jīng)證明,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現(xiàn)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冬奧會等國際性活動或賽事,進行了場館建設以及道路交通、通信工程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更新和環(huán)境的改善,這些對北京可持續(xù)發(fā)展與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能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北京的國際化程度和競爭力,為中國帶來巨大的國際影響力和綜合效益。在2022年冬奧會的籌劃準備階段,中國提出“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對冬奧會相關內容進行全方位大規(guī)模的宣傳,因此,宣傳冬奧相關知識、推廣奧林匹克文化、開發(fā)冬奧場館使用價值,也成為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的一項基本需求。
(二)這是高校開展實踐育人的一種方式
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基層實踐中將理論與現(xiàn)實、課堂與實際、學習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里,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盵2]近年來,北京圍繞服務“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內容,每年面向首都大學生招募開展普及宣講、歷史成就觀察、科技支農服務等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學生活動為主體,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生產和民生調查中,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認識國情、了解社會,通過親身投身基層并進行不斷地思考和探索,做到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自主研究解決問題。冬奧會雪車雪橇場館的所在地延慶區(qū)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因此,宣傳冬奧會相關知識、服務雙奧城市建設不僅是“四個中心”功能建設“雙百行動計劃”中的一項內容,也是首都高校引領學生投身基層、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進行實踐育人的一種可選方式。
(三)這是青年學生服務國家的一條途徑
青年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可以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思考和規(guī)劃人生道路,在為國家服務的過程中將個人發(fā)展同國家、社會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青年學生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儲備,在深入社會、深入基層的實踐中能夠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在實踐中開展專業(yè)調研、知識宣講、科技推廣等類型的活動也能將青春活力帶入實踐服務點。冬奧會是中國獲得的又一次重要的歷史機遇,青年學生應緊緊抓住這個機遇為國家的發(fā)展做貢獻,推動全民健身進一步普及,促進中國體育事業(yè)的全面進步,為奧林匹克運動做出新貢獻。是否能實現(xiàn)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與青年學生能否參與到冬奧會的宣傳與實踐中息息相關,因此,引導大眾參與冰雪運動,推廣冰雪健身休閑項目,進一步促進中國冬季運動競技水平的提高、促進中國冰雪產業(yè)加速發(fā)展是青年學生服務國家的一條可行途徑。
北京在繼舉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后又攜張家口一同舉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成為全球首個雙奧城市。為2022年冬奧會的宣傳和籌辦添磚加瓦,是首都大學生“用奮斗成就青春事業(yè),用奉獻彰顯青春風采”的歷史使命。地學院學生黨員在助力冬奧會宣傳、服務雙奧城市建設的活動中,通過科學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結合實地走訪總結經(jīng)驗措施,并向青少年宣傳奧運知識,學習與傳承奧運精神。其參與實踐服務的載體形式和價值意蘊為高校學生黨支部開展實踐活動、增強黨支部活力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經(jīng)驗及方法。
在“三全育人”視域下,開展實踐服務活動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以學生黨支部為單位開展實踐服務活動,能夠使其與社會基層或企業(yè)單位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是增強黨支部活力、學生奉獻意識的有效辦法。
[ 參 考 文 獻 ]
[1] 冬奧延慶場館建設運營招募社會資本 合作期限30年[EB/OL]. (2017-11-18)[2020-08-20].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1/18/c_1121974334.htm.
[2]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責任編輯:龐丹丹]